彩陶,是史前时代的艺匠描绘的梦幻世界,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块丰碑。
如今我们走进国家博物馆,最熟悉的一件彩陶器,便是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由古人在六千多年前创作的器物,于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被发现,堪称原始人类的艺术杰作。
人面鱼纹彩陶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细腻的红陶盆内壁,绘制有非常引人注目、但略显怪异的图案——人面鱼纹。人面是图像的中心,鼻子像颗大头钉,眼睛眯成一条细长的线,头顶是三角形的“帽子”,最奇特的是,在人面耳朵位置,各有一条鱼“亲吻”两颊,底下另有两条鱼的头部相交,形成人的嘴巴。
虽然图案看起来有点复杂,但线条准确,神态生动,令人过目不忘。这一图案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当时的半坡先民要在陶盆上绘制如此神秘的图案?对此,学界也有无数种不同的推测。
比如发掘半坡遗址的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认为,因为半坡遗址位于河岸边的台地上,且发掘出土了鱼骨以及鱼叉、鱼鳔等工具,所以鱼被认为是半坡人的祖先,成为他们的一种“图腾”崇拜;另外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则认为,陶盆上的人面是史前时期的巫师形象,人面双目紧闭,表现的是巫师进入了萨满通神的状态,鱼在地下水世界游动,寓意着要与死去的祖先沟通,这与古人的冥界信仰有关。
彩陶:灵魂的艺术
虽然答案到底是何,并无定论,但纵观古代的彩陶器,鱼纹确实是非常常见的意象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先生指出,早期先民的信仰传统,很多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鸟与鱼,是彩陶器上一对恒常的艺术主题,同时也影响了以后中国文化中阴与阳、水与火的观念。
看完仍然意犹未尽,想对历史了解更深?我们已为你准备好三联中读关于这一主题的所有精彩内容。在《访古寻踪》专题中,我们会从不同维度,带你探索历史的不同侧面。
越来越多考古现场开始向公众开放了,在出行之前,可以先听听负责一线考古勘探的考古人,来讲述考古现场的发掘经历和文明背后的故事,我们就得到了“另一种中国”的观察视角,一部独立于历史文献之外的中国考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