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类集刊书单(年

小编将分学科陆续为各位读者展示2021年上半年我社出版集刊书单,本次介绍16种历史学类集刊。

以下集刊均全辑收录进集刊全文数据库-历史与考古库。历史与考古库全面整合已出版的、除智库报告之外以单篇学术文章为基本单位的与历史学、考古学相关的图书资源,包括连续出版的集刊、会议论文集、学者个人文集、合作文集等,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等4个二级学科子库,以学者、机构、专题等为构建单位,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以历史学、考古学相关资源为基础的集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为一体的专业学科数据库。

《城市史研究》(CSSCI)

城市史理论探讨

十年来中国城市史学科建设的考察与分析 何一民 余爱青城市经济民国时期青岛期货交易 冯剑 梁晓艺“周口,天下口”:近代中原商贸中心周家口与票号的设庄经营 秦国攀 孟伟民国时期汉口商人组织与地方营业税的征稽及纷争 刘杰 李珊珊市政与空间规划20世纪上半叶济南市政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以街道为中心的考察 任谢元 高瑞彤近代广州“新生命之自出”:河南岛大建设与广州的城市化(1921~1937) 刘赫宇乡村城镇化:近代焦作发展路径及其启示 葛风涛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区域城镇化——以近代北碚地区为例 李冰冰 谢健城市空间的异托邦呈现——以傅家甸为中心的考察 刘明明 盛昕景观与社会生活汉代敦煌的边城景观和地理意象 黎镜明公元1049年成都游娱时空研究——以田况《成都遨乐诗》为中心 刘桂海边城欢哨:全面抗战时期贵阳的国民体育与公共生活 孟浩平民法律扶助与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以天津律师公会为例 王静家庭变革、社会变迁与文本分析:城市史研究的新可能——从《巴金〈家〉中的历史》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 范瑛 茹志威城市文化五四时期的进步商业广告与城市社会动员——以《益世报》为中心的考察 李维近代天津曲艺改良初探——以艺曲改良社为中心 杨楠 王丽生态与环境明代昆明城市景观重塑 梁苑慧公共健康与近代租界公园建设——以上海公共租界为例 张亦弛运河城市明清小说中的山东运河城市 郑民德运河空间效应与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以苏州吴江为中心的考察 许哲娜 喻满意会议综述学科·理论·话语:首届“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高梓霏稿约

《民国研究》(CSSCI)

抗战史研究无差别轰炸下中国高等学府的应变与发展 郭亮 潘洵侵华日军防疫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的运用 冯钰麟民国政治与外交民国司法会议视角下的检察制度存废之争 陈一民国时期县长兼理军法制度的演变——以四川省为中心的考察 刘卫俄械东来:张冲与全面抗战初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 林威杰全面抗战时期顾颉刚之学术与政治抉择 王富聪1932年《申报》禁邮案缘由新探 何飞彪民国社会与文化国家财政转型视野下孙中山、梁启超公债思想比较研究 刘杰“女”还是“婴”?——民国时期禁溺女婴的思想观念及其内在冲突 李俊丰变革与转型:北京政府早期赈灾工作的近代化 田燕飞民国经济民初江西省地方银行的纸币发行与停兑危机 王玉 徐琳民国时期江浙传统渔业向现代转变的趋向与阻力 杨金客学术史回顾近十余年日本有关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研究概述 段瑞聪黄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肖如平 章福美书评抗战时期华西坝边疆研究的学校、学人与学术——评汪洪亮《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 何志明海外史料评介东京审判检察官诺兰档案的初步整理及其研究价值 陈海懿稿约

《近代史学刊》(CSSCI)

·革命史专题·

貌合神离:护国运动期间的梁启超与日本 承红磊多维政治博弈视野下的孙中山与1923—1924年粤海关关余争拨 刘杰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国民政府的直接税改革 魏文享·财税史专题·民国银行家李铭货币思想初探 蔡志新近代财政学教育和学术交流与财政理论体系的构建 敖涛 付志宇战后所得税稽征与官商博弈(1945—1949) 任同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天津市的行政区划变动与税源分割纠葛(1928—1937) 张莉·思想文化史研究·《我之奋斗》在华传播及其影响 黄岭峻 李伦惊异与调适:19世纪来华美国传教士记述的一种反凝视 段宇晖新儒家的宗教认同——以徐复观对林语堂的两次批评为视点 柳恒·社会经济史研究·全面抗战初期晋冀豫边区军队生活物资供应、核算与管理——基于1938年涉县陡贡村战勤所账簿的研究 张秀春 宋小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都市生命统计 邹赜韬抗战前中国纺织学会与纺织科技知识传播 吴鹏程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棉产改进会 范铁权 张小雪乡籍、派系与党政:抗战时期吉安县商会选举之争 李平亮 曾忠轩·综述与书评·近年来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宗教管理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冯兵 樊子豪“财税史的启示:历史上的财政危机与财税变革”网络研讨会综述 马金华 林源记忆、口述与文献中的驻防旗人社会——评《清代八旗驻防族群的社会变迁》 陈新立《近代徽州布商研究》评介 胡家俊Contents稿约

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内在逻辑 宋士云中国近代经济史广西新桂系时期货币购买力探析 周建明清末至民国时期江西省的烟草种植业 石嘉 陈静中国近代官办企业的融资变化 李彦超中国古代经济史农牧分异:长城地带农牧关系的形成——农牧关系演进的基本线索之一 刘壮壮理论与方法略论逻辑学与中国财政史研究的概念和史实 陈明光2020年“中国企业史研究的未来”专题对话会对话会开幕词 魏明孔为何研究中国企业史:近三十年的经历和体会 李培德关于我国企业组织史研究的思考 周黎安中国近代股权问题初探——公司史研究的一个侧面 李玉关于企业史研究与管理学关系的思考 林立强金融史视角的企业史研究 兰日旭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者期待的企业史研究 宋磊企业史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高超群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中的理论应用 杨在军传统中国的商业组织与企业史研究——以晋商研究为中心 刘成虎档案的发掘、整理、利用与企业史研究 赵晋 于之伟 陈弢社会史视野下的经济史研究 林盼企业史中的企业家及其思想 熊金武多学科视野下的企业史研究 魏众稿约

专论论作为判例法典的《春秋》——以复仇为例 李平实质正义:唐律出入人罪司法责任的价值取向 李麒夺夫之争:再论民国萨本驹“抗战夫人”案 董凡 沈玮玮清代蒙古喀喇沁右旗的诉讼审判 额定其劳 文 蒙古勒呼 译清律的基础知识 〔日〕谷井阳子 文 伍跃 译评论对孔子“五伦”观的误读 徐道邻 文 张岩涛 译牢愁:文人诗词中的监狱生活和囚徒心理 韩涛“封禅”与“登极”:中国传统政治宣誓制度的“天道”视域 佘文博从继承诉讼看晚清家族法的特点 任晓兰 李琪书评西方婚姻性质认定的历史发展路径——《从圣礼到契约:西方传统中的婚姻、宗教与法律》读书札记 张融文化边疆观的构建及其运用——《王者无外:中国王朝治边法律史》述评 李鑫 王瑞坤《法律史评论》稿约

《医疗社会史研究》(CSSCI)

专题论文医院史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 〔英〕乔纳森·雷纳茨 闵凡祥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神圣罗马帝国的医院:多样性与多功能性 〔德〕安妮玛丽·金泽尔巴赫 撰 饶彬文 闵凡祥 译欧洲近代早期隔离区的选址与设置:以防疫医院为中心 〔英〕简·史蒂文斯·克劳肖 撰 傅政 译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前当地中国移民医疗状况研究——以东华医院为例 〔美〕京特·B.瑞斯 撰 李成林 袁媛 译医学与种族:20世纪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医院 〔加〕莫林·勒克斯 撰 季珊珊 闵凡祥 译公共慈善、私营机构和国家干预:英格兰疯人的制度化护理(1600—1815) 〔英〕李奥纳多·史密斯 撰 傅益东 赵炜煜 译旨在治愈的建筑:18世纪到20世纪早期的苏格兰医院设计 〔英〕哈里特·理查森 撰 刘佳欣 闵凡祥 译从建筑学到声学:1948年以来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建立 〔英〕维多利亚·贝茨 撰 刘莎莎 闵凡祥 译危机、国家和医疗保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欧建立的医院系统 〔英〕巴里·M.多伊尔 撰 高书顺 译 闵凡祥 校英国志愿医院与专业护理的发展(1700—1914) 〔英〕斯图尔特·怀尔德曼 撰 王雯 译 闵凡祥 校韩国近代医院建筑的空间变化及其特征:从济众院到世富兰斯病院 〔韩〕辛圭焕 撰 黄永远 译公医制度的地方困境——以四川省县级卫生院为例(1939—1949) 李哲档案选编上海小三线医疗卫生事业档案选编(2) 徐有威 张程程 赵宇清 王清华 编学术书评跨国史视角下国际毒品管制研究的新尝试——评斯特芬·里姆纳《鸦片长影:从亚洲的厌恶到全球毒品管控》 王聪CONTENTS & ABSTRACTS注释凡例

稿约

《考古学集刊》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近代中外关系专论“一沙一世界”:威海卫与英帝国的远东战略(1898~1930) 刘本森大革命后的国家、主权与生命个体——1929年上海“张学亮案”研究 刘爱广王世杰与中苏关系(1945~1947) 刘传旸晚清中外关系西方视野中的近代东亚宗藩关系:基于琉球及朝鲜的分析 侯中军国家荣誉与条约权利:同治初年中美关于白齐文案件的交涉 徐高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特约案”交涉(1876~1878)再检讨 李启彰晚清“皇族外交”的东亚史意义——以1907年溥伦、1910年载振的访日行程为例 任天豪民初中外关系1918年12月陆征祥的美国之行 唐启华一战爆发后美国在华商会的演变与文化转型(1915~1941) 吴翎君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韩关系——中韩互助社的成立及其活动 裴京汉战时中外关系“不寻常的经历”:外人对淞沪会战中城市战的评论(1937年8~11月) 何铭生华北之变局:“何梅协定”与1935年中日外交关系的转折 左春梅全面抗战爆发前后香港的对外贸易 张晓辉海外学人研究一战华工与全新中国的缔造 邓杜文“潘兴的中国部属”:另一类华工团 詹恪礼学术综述“区域视野下的近代中外关系”——第七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魏兵兵法国学界关于“华工与一战”专题研究综述 任雯婧《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征稿启事

《社会史研究》

·专题论文“空前”的移民潮:20世纪20~30年代中外学术界对于东北移民潮的认知与评估 安介生 陶正桐模范引领:山西农业集体化的一根“红线” 行龙山西湖泊的资源辩证——以文湖为例的讨论 张继莹自我与他人的边界——水利图碑所见中华帝国晚期山西水利社会的空间分析 井黑忍明清时期今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水患面貌与防治之策 李嘎“西来切莫放周桥”:清代洪泽湖泄水体系与里下河社会 李德楠民初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与《峡江滩险志》的编绘 李鹏 常静船帮的故事——中国民间法团研究 李甜 张亚辉晚清陕西省的营田及其废弛 张力中国东部沿海的盐户宗族——以明清青岛城阳棘洪滩上崖、下崖孙氏宗族为例 杜靖变与不变:近代上海沙船商人家族衍变史 刘锦·学术评论回顾与展望:近年来中国当代史研究述评 张利杰改版启事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

太平天国史研究金田起义前后——立足于新史料新研究的叙事/姜涛太平天国国号研究/华强危机与救赎:谶纬视角下太平天国的晚期改革——从1861年变革说起/王蒙太平天国后期江南士人对其宗教的认识——以《避寇日记》为考察中心/寇刚太平天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思考/袁蓉晚清社会研究“无益桑梓而大害切身”:太平天国时期的苏常团练及其历史意义/罗晓翔陈光亨与晚清湖北漕政改革/方华康浙江省博物馆藏晚清厘金文书初步整理/倪毅读史札记臧穀《劫余小记》考证与解读/吴善中学术综述2019年太平天国史研究综述/杨尚华2019年晚清社会史研究综述/朱时宇2019年晚清经济史研究综述/茆静2019年国内晚清史史料出版概览/高志军史料选辑晚清《申报》防疫社评选辑(续)/以清 点校稿约

《史地》

·名家讲坛·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苏州早期文化的发展轨迹 张学锋发动革命:国民革命的起源(1920—1925) 张生·专题研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刍议 李大海 林创杰石达开部川西行域民族关系与陈兵细情考论——兼补岭光电《倮情述论》材料一则 句国栋 陈云松《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祝允明、唐寅跋文释读——兼与张峰先生等商榷 夏维中 胡婧明代南京军户家族的身份变迁——以焦氏为中心 罗晓翔1824—1948年英属缅甸的林业政策 华亚溪·读史札记·古代香山与海上丝绸之路 黄鸿钊明清时期琉球与东南亚诸国的往来及其中的中国影响 杨冬权明嘉靖间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的频繁刊刻及其原因 谢继帅·史学新苗·论汉匈之战的战场展开形式 樊泳泽 许俊拯 曲梦圆·文苑·文物考古诗词近作九首 周晓陆

《区域史研究》

and State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 王旭“国中异乡”与“侨易怅惘”——读王东杰《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叶隽吉川次郎『近代中国南方のメディア言説:辛亥革命期の雲南·広西とベトナム/日本』 董子昂从节日文化视角看政权与社会——评韩晓莉《革命与节日:华北根据地节日文化生活(1937~1949)》 温春蕾征稿启事

《中国与域外》

·本期专栏·唐宋之际的“藩镇时代”与多民族社会 胡耀飞试论唐代经营西南的保守思维 陈乐保唐后期五代孔庙与河北藩镇社会变迁 冯金忠唐末五代沙陀汉化问题再探——兼论沙陀政权的民族政策 刘广丰扬州出土唐代波斯人摩呼禄墓志研究 朱超龙·专题论文·鲜卑语“狮子”考 唐均后赵宗室考 小野响“北极之下为中国”:东亚天下秩序与辽朝的“中国”意识 熊鸣琴辽兴宗对高丽政策探析 陶莎金夏使节的群体考察 马旭俊金末宰执族群结构与亡国议论 洪丽珠从血缘归属到政治认同:成吉思汗建国前后对漠北部众的整编 曹金成元代藁城董氏家族第四代成员仕宦生涯考述 罗玮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法研究述略 崔焱论《高丽史》版本源流、编纂体例及其史料价值 魏志江 陈卓在地官员的蜀边记载——以《全蜀边域考》为中心 钱云·异域之眼·高地亚洲文明词汇在汉文史籍中的汉字译写 L.李盖提 著 张筱舟 译 周咏欣 校中古蒙古语中的突厥语借词 尼古拉斯·鲍培 著 张熙勤 译百济圣王之死与新罗的“国法” 朱甫暾 著 董健 译·讲谈·《天圣令》读书班——《天圣令》研究的基础建设 黄正建白江之战与唐朝和日本关系的演变 韩昇唐朝与东亚 王小甫 李鸿宾 葛承雍 拜根兴 张全民 冯立君·共同体·东部欧亚史工作坊系列结集 郑庆寰 周星宇 单敏 整理“东亚古代史研究的新展望”会议纪要 王安泰 供稿·书评·高然著《慕容鲜卑与五燕国史研究》评介 杨懿《南望——辽前期政治史》读后 鞠贺读西村阳子《唐代沙陀突厥史研究》 胡耀飞《中世纪世界·比较与跨学科研究》简评 李强展望欧亚世界——《中国与域外》第四辑编后记 冯立君

《水历史与水文明研究》

特稿中国古代水利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 郭涛特辑:古代希腊水历史米诺斯时代(约公元前3200~公元前1100年)希腊的水利技术 A.N.安吉拉克斯几个世纪以来古希腊地下水的开采和管理 康斯坦丁诺斯·S.沃道里斯希罗多德关于水文、水力学和水利工程文献的研究 K.L.卡西法拉克和I.阿夫戈卢比水与社会围垦活动中的水域产权纠纷、宗族与跨宗族联合——以民国湖北樊湖水域为例 徐斌渠碾争水,耕牛被劳——论汉唐关中的漕运建设与农业灌溉用水之争 祝昊天清代河西走廊水案中的官绅关系 潘春辉史前河南水环境与农业文明的产生 贾兵强越南义安省襄阳县泰族水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地方性知识研究 阮宏安祈生与驭水:哈尼梯田灌溉社会中的“协商过水”个案研究 罗丹海外水历史罗马帝国的水文明及其政治文化含意 郑晓云时期南亚水利变迁与农业商业化 李晓霞西班牙埃赛克亚灌溉遗产:一个水文明缩影的考察 郑晓云,〔西班牙〕Martinez-Sanmartin水信仰明清云南龙王庙信仰和地域分布 江燕近三十年来龙王庙文化研究综述 张敏水情势应对水危机大众传媒不可缺位—— 一个高级记者的水故事与思考 任维东非洲水治理的探索历程 张瑾《水历史与水文明研究》集刊征稿启事

《全球史》

《武汉学研究》

城市历史研究清代汉口晋商研究 行龙 李江涛省宪运动与民初武汉城市法治 李卫东承继与转折:武汉抗战与中国现代城市体系演变 敖以深民国后期武汉城市人口规模与结构(1945—1949) 任晓飞 丁燕城市经济与社会研究东周时期武汉地区的政治、社会与经济 肖洋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生活的现代性品格和传统性固守(1927—1937) 胡俊修 覃德强城市文化研究东周时期武汉地区楚文化的进入与发展 张璐赟武汉地方传说个体传承的现实困境 彭松乔城市空间研究隋唐宋元时期的鄂州(武昌)城管窥 刘文祥托管与共建:武汉开发区空间拓展路径研究 刘贵华口述武汉魂牵东湖志振中华——对“东湖之父”周苍柏及其家族的追忆 何祚欢 林洪才 张承 张丹工业遗址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百年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李静学科经纬近五年武汉学研究综述 谌畅学术交流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背景下的武汉学研究——首届“武汉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陈岭本刊征稿简则

THE END
0.【党史·文廊】“官不修衙而修志”——毛泽东对地方志的重视朱熹走马上任,当地官员纷纷到轿前相迎。朱熹下轿便问:“《南康志》带来没有?”众人面面相觑,无以为答。毛泽东接着说,朱熹这个典故流传后,在我国“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就成了后人“以志呈阅”的惯例。今天我们也应懂得以史为鉴,才能办好事嘛!jvzquC41yy}/onnrkct/ew45;zjzvAg
1.思想理论论文大全11篇在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和做好预案的基础上,于1011年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中正式进行机考试点,并取得了试点成功。第三步,全面推行。在前两门课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于1013年6月在所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中全面推行机考模式。由于参考学生量大(8000人左右)、时间长(历时jvzquC41|i€{il~l0hgckjt0eqs/ew4jcq}fp8<;6:4ivvq
2.中国现代史(下册)(豆瓣)《中国现代史(1949-2002)(下册)(第3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现代史(第三版)1949-2002》(下)系统阐述了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50余年的历史。编者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要内容。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艰辛曲折历程和伟大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6:9:4?91
3.对话以艺术人类学历史电影与科技视野,追寻华人的“流动视界”教授苏涛则从电影史视角出发,观察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上海影人南下香港的特殊风潮,研究该群体在参与并推动“东方好莱坞”的变革与发展中所展现出的语言特征、文化策略及其背后因素;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王爱阳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讲述他对于海外华人与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关系的观察;文化学者、近现代史研究者沈迦,jvzquC41yy}/ejkc0eun0ls1ep5og€x1fgzbkux1:592;;=
4.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长春举行(含全部嘉宾发言和对谈摘要)新力量的出现和成长,带来电影形态、类型与话语方式的新变革,带来电影投融资模式的新尝试,带来媒介融合与人才跨界的新可能,成为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为中国电影的未来积累下了宝贵的资源。 当前,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重担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jvzquC41yy}/zmpd0pku1y61tf532;82:5706<58284ivvq
5.傅临评《现代中国的形成》︱超越宏大叙事与“碎片化”的限度历史在李怀印看来,从以西方历史为准绳认为古老中国在一次次“冲击-反应”下被迫走向现代化的欧洲中心论,到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应从中国内部实际情况出发的中国中心观,从启蒙史观到革命史观,从“失败叙事”到“成功叙事”,都存在宏大历史叙事的窠臼或者“碎片化”的泥潭。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385eql2kok€nul{863>38A3ujvsm
6.第一届“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金民卿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月7日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科学内涵,系统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将中国人对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上升到规律的高度。在总书记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已经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内容。近代史研jvzq<84lfu4dc|x0ep5og€zfv532;8341z32;83438`7@577:9/uqyon
7.城市的文化功能与城市文化研究迈特兰的理论经德国的库根(Keutgen)进一步发展为“城市军事论”(the military theory of the city),认为城市是应对紧急状态时供周边居民退守防御的据点。7漫长的城墙存在史极其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随着军事技术的现代发展,城墙的防御功能几乎丧失。特别是进入现代史以来,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汹涌开展,城市发展的jvzq<84yyy4ltrqvc0yew7jfw0io1rshq1714?442;=/j}r
8.抗美援朝后毛泽东强调部队要克服“游击习气”过去为数两万人的八国联军就能长驱进入北京,而朝鲜战场上的百万“联合国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此战便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曾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豪言在朝鲜战场上终于变成了现实——jvzquC41yy}/srsifcuog€x0eqs0exsvgpz04965/2=04=4eqpzfp}d;:9>4593jvo
9.洋洋背古诗——暑假版介绍柳花潭——已背诗词汇总,分为洋洋学古诗上和下:洋洋学古诗(上)洋洋学古诗(下) 文学常识补充:北宋政坛翘楚,文坛领袖大串联 我们已经背诵了400多首诗词(https://blog.csdn.net/mayayeung/article/details/86517184),了不起的成就哦,离中国诗词大会梦想,又近了一步了! jvzquC41dnuh0lxfp0tfv8rc{cfwwl1ctzjeuj1fgzbkux1;5>12?>:
10.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在这一阶段,西方列强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和现代民主制度建构,中国在遭到其殖民侵略与压迫后被动开启了近现代史的双重进程:一方面是模仿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是在文化与制度上艰难探索自主现代化道路的进程。这一时期先后经历的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器物与技术层面的现代化探索,以及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标志的制度层面的现代化 jvzquC41yy}/f||z{l/q{l0ep5o387246514;>1e6883>7/62797A920jznn
11.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与历史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历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在“世代交替”和“数字人文”的大背景下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他说,在厦门大学追随傅衣凌教授、杨国桢教授学习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经历令他毕生难忘,希望在座师弟师妹永葆青年时代学术追求的纯真与初心,传承前辈学脉品格,珍惜当下,不负韶华。jvzquC41jkyuq{~0zo{/gmz0ep5jpot133721:::;34ivv
12.爱国现代诗(精选5篇)作为历史教师应该知道,不能将近现代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和近现代史中的爱国主义划等号。当下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材局限性较大,不能完全反应近现代史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有些典型的史实甚至并不全面。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既要注重现有的教材内容,又要进一步去挖掘和掌握重要史实,并通过教材补充让自己的近现代史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6;;;2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