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讲课文档ppt

认证主体:吴**(实名认证)

IP属地:北京

下载本文档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页,共67页。优选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第2页,共67页。第3页,共67页。20世纪下半叶,中国领导人制定的发展原子弹(也包括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即“两弹一星”战略。“两弹一星”原子弹是炸弹的一种,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也叫原子炸弹。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导弹是装有弹头和动力装置并能制导的高速飞行武器,依靠控制系统制导,能使弹头击中预定目标。其种类很多,可以从地面上、舰艇上或飞机上发射,攻击地面、海上或空中目标。人造地球卫星则是用火箭发射到太空,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的物体,人造卫星的发射对于地球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军事等方面有极重大的意义,并为人类宇宙航行开辟道路。第4页,共67页。年代毛泽东言论(或反思)背景1945.8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1946.8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上去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美国扶蒋反共打内战,解放战争开始1950—1955为什么美国当权者动辄就向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什么美国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没有抗衡的力量。在朝鲜战争和中国解放台湾上,美国多次对华核威慑1955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听取钱三强等科学家发现铀矿的汇报1956我们也要有原子弹。在当今世界,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7年,中苏签订协议,苏联援助中国制造原子弹1958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1960只有一条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拒绝继续援助毛泽东:从“纸老虎”到“我们也要有”第5页,共67页。背景成就意义“两弹一星”背景:国际: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国内:新中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目的:增强中国国防能力的需要。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第6页,共67页。钱三强(1913-1992)浙江湖州人中国“原子能之父”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两弹一星”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中国“导弹之父”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第7页,共67页。“两弹一星”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美军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然而,归途坎坷。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无论如何都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坐牢、软禁、恐吓未能让钱学森屈服,他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钱学森历时5年于1955年回国。他对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第8页,共67页。背景成就意义“两弹一星”背景:国际: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国内:新中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第13页,共67页。1964年: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国内: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1960年大饥荒席卷全国。国际: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与苏联专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理论针锋相对。袁隆平:认识到摩尔根遗传学的正确,向杂交水稻进军。

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湖南推广,随即在全国推广“文革”中,袁隆平顶着巨大压力继续钻研。80年代起,杂交水稻走出国门

2001年,袁隆平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历程第14页,共67页。古稀之年的袁隆平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二是让杂交稻进一步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禾下乘凉是我一生的梦想

生物技术图为科学工作者将人工合成的产物注入小白鼠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小白鼠因体内胰岛素增多而发生了惊厥反应,证明这种人工合成的产物就是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第17页,共67页。这个结晶牛胰岛素,是咱们中国唯一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结果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咱们发来邀请函,让咱们往上报,你有几个人能够获奖啊,应该有几个报几个啊。单项奖,至多三个,我们报了二百多人,我们把研究所扫地的、做饭的、刷厕所的全报上去了。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只有集体主义,没有个人主义,没有工人给你扫地、做饭、刷厕所,你臭知识分子你结晶什么牛啊你,结晶耗子去吧,就报上去了。那报上去了,那你想人家能批准吗?瑞典国王跟扫地的刷厕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对吧!那咱这事就吹了。——“史上最牛历史教师”袁腾飞

生物技术第18页,共67页。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究中国参与: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六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2003年,与其他五国一起提前完成这一项目。生物技术背景知识: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二十三对染色体中。为破译这本蕴藏着生命奥秘、决定人的生老病死的“天书”,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主要由美、日、德、法、英等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第19页,共67页。“银河—Ι号”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矗立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工作。1983年“银河-Ι号”(每秒上亿次)研制成功。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计算机技术第20页,共67页。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国政府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863计划新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美国总统里根“星球大战”的计划一经公布就引起世界震动;苏联和当时的东欧集团制定了针对性的“科技进步综合纲领”;日本制定了“科技振兴基本国策”;西欧17国联合签订了“尤里卡”计划。第21页,共67页。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中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誉名为“星火计划”,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农村大地。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星火计划新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第22页,共67页。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科教兴国”战略第23页,共67页。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4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5在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1967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1975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973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1983“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一亿次的计算机1997“银河–II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30亿次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1999“神舟一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2003“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第24页,共67页。决策侧重点原因20世纪80年代前20世纪80年代后3.20世纪80年代前后党和政府科技发展决策的侧重点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国际: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国内: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目的:增强中国国防能力的需要;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内: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对科技进行改革,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第25页,共67页。①政治上:国家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最主要原因)②经济上:实力的增强③文化教育上:教育事业发展④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超级大国对我国的威胁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国内:国际: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提、保障)第26页,共67页。启示(1)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3)科教兴国。(4)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5)科学是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第27页,共67页。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8页,共67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双百方针的内涵第29页,共67页。●早在1942年中国共产党就主张在艺术上应“推陈出新”。●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就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前后,毛泽东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双百方针形成的历史过程郭沫若范文澜我主张春秋战国封建说我主张西周封建说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泽东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但他确实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先就是由毛泽东就历史问题的研究而提出来的。第30页,共67页。材料二:梅兰芳在台上净是“醉”;李少春在台上净是“闹”;袁世海连刮了四年的“黑旋风”;常香玉是“红白花”;李再雯只唱三出半戏。——双百方针提出前的戏曲界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材料三:摩尔根学派和李森林学派之争——课本历史纵横材料四:“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的论断(1956年1月)

材料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积极性;

③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第31页,共67页。1956年,毛泽东接见文艺界著名人士巴金等毛泽东接见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汇演的演员1957年周恩来抱起小六龄童1957年周恩来和梅兰芳交谈双百方针的贯彻第32页,共67页。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三红一创”“山青保林”第33页,共67页。戏剧舞台百花争艳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第34页,共67页。电影创作步入辉煌“难忘的1959年”第35页,共67页。材料一: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做斗争的故事。有些人认为,小说把反对领导的官僚主义当做主题,是完全错误的。王蒙和他的小说因而受到政治批判。

第36页,共67页。材料四:“20年前我就讲过,文艺界要为工农兵服务。可是这十五年我们没有很好抓,这还是怪我不行。现在我改正错误。”“我国的文化界不为工农兵服务,不为社会主义服务,而是为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服务。资产阶级掌握文化、艺术、教育、学术,可顽固啊!尽是他们的人,我们的人很少。”“整个文化部系统不在我们手里,究竟有多少在我们手里?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或者是一半?还是大部分不在我们手里?我看至少一半不在我们手里。整个文化部都垮了。”——1964年毛泽东不断批评文艺界

曲折的年代(50年代后期-1976年)第37页,共67页。

——邓小平第45页,共67页。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46页,共67页。材料一:世界上十个最贫穷的国家却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自然资源。富裕国家80%的财富来自非自然资源,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全球研究开发投入的86%,占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全球竞争力:教育贡献几何材料二:2008年世界经济论坛向全球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美国蝉联榜首。排名前十位的依次为:美国、瑞士、丹麦、瑞典、新加坡、芬兰、德国、荷兰、日本和加拿大。中国排名在30名左右。材料三:人口不足800万,却有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缺乏经济发展必须的自然资源,却孕育了雀巢、浪琴、欧米茄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国土面积仅4万余平方公里,且60%为山区,却被评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瑞士人一向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人力资源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培训。

人力资源开发比自然资源开发更重要教育对全球竞争力影响巨大以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才能够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关注教育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第47页,共67页。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材料:“在全球化的环境里,过去那种自主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各国必须竞争才能发展。”——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维尔特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在增加本国人民福利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活动的生产率以剥夺本国劳动阶层的各种劳动保障和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赢得优势哪条道路更好?第48页,共67页。一个真实的故事新中国的教育:恢复与发展1949年初秋,一封紧急密信送到黑龙江省宁安县某村长手上。村长不识字,连夜挨家敲门找人来读,可村里识字的人太少了,更别说是读信了。终于,村长找到了一个号称“秀才”的村民,“秀才”看完信,很快就逃跑了。原来,这是一封“追凶密信”,信中让村长监控的疑犯正是“秀才”本人。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一个严峻的现实第49页,共67页。新中国的教育:恢复与发展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黑格隆冬天上,出呀么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20世纪50年代《夫妻识字》我国扫盲教育的概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次扫盲教育高潮:第一次1950年:“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次1956年:“把扫盲作为国家大计”

第三次1958年:“扫盲也要大跃进”

第四次1960年:加快扫盲速度、巩固扫盲成果改革开放后的扫盲目标和成就:1982年,《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要把文盲率降为5%以下。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高中历史第17课时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28共33张PPT%29.ppt10页高中历史第17课时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28共33张PPT%29.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第17课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体会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22=4743:22<6332643980ujzn
1.重阳节文化介绍与教学PPT模板简介: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本PPT模板旨在展示重阳节的起源、习俗、意义及现代庆祝方式,适合教育和文化传播使用。模板内容包括节日的来历、历史考证、神话传说以及当代尊老敬老的文化活动,通过设计精美的页面布局和图表帮助用户有效地介绍和传承重阳节的文化。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7779:8ftvkimg8igvcomu86699;23A=
2.政史课件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 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 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 学习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 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2 、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学会归纳科 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新中国科技成 就的jvzquC41okv/dxtm33>/exr1jvsm1;5431624@4723:16:5642643;50ujzn
3.历史发明背后的科技力量PPT模板下载科技之光重大发明推动社会发展科学精神PPT模板本模板以科技蓝为主色调,融入城市夜景与发光灯泡元素,传递现代与创新的融合感。内页设计涵盖公司业务总结、年度成绩展示、用户增长数据及盈利结构分析等核心模块,分层呈现逻辑清晰。背景采用动态线条与简约图表,兼顾专业性与视觉层次,适用于科技、金融、咨询等行业汇报场景。jvzquC41yy}/ryy33:4dqv4rrv5e3<5g45;367mvon
4.现代史(课件PPT)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通史版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第八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模块贯通(二) 中国近现代史一、东西方文明碰撞对中国近代转型的影响 经济领域 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 政治领域 1861jvzquC41yy}/|}m0eun1|thv1;5:963;34ivvq
5.第十章阐述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性论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指中国于1978年以来对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进行重大调整和改变的过程。 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对中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并分析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变化。 一、经济领域的重大意义1. 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快jvzquC41yy}/5?5fqey/pny1fqi09k94678577mvon
6.建筑系徐永利谢鸿权李旻昊教学中,针对《中国建筑史》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通过课程PPT+说明、影像片段+归纳和网络分享等形式,引入MOOC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PPT+说明注重翻转课堂的效果。影像片段+归纳和网络分享则强调所选案例素材本身的思政资源价值,采用丰富的地方性思政资源jvzquC41cwv/w|yu0gjv0ls1kplp1:5:81767?3jvo
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1.1学生方面 (1)大多数学生认为《纲要》课程的内容都是讲述过去的史实,与现实脱节,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不大。 (2)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时已经系统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中学教学的内容有部分重复,使得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内在动力。 (3)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如南京师范大学内就有学生挂起象征日军侵略的旭日jvzquC41yy}/h8830ipo8ucig532;61297:1A::737:0|mvon
8.第22课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教学设计)课程名称 第八单元 当代世界的基本面貌第22课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教学设计)中职历史《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教材分析 本课以“现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发展”为核心,是连接“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一课。教材以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为背景,围绕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航天技术、jvzquC41yy}/|}m0eun1|thv1;59=;9354ivvq
9.厦门大学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案例及经验分享置身于现代历史语境,引导学生从“史”出发,练就出火眼金睛,从而更好地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入侵,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王烨还主张通过公选课、讲座、博览文献、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帮助学生多角度、立体化探究历史事件,了解历史真相。如此多 jvzquC41yy}/juor0gjv0ls1mey{l~l1ktgq86263526::0jvs
10.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PPT)备考策略: 复习时注意抓住救亡图存这一主线,把握本阶段的时代特征,从政治、思想方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异同(2024·安徽卷)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jvzquC41yy}/|}m0eun1|thv1;5:96399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