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学术”春日书单

孟春之月,万象更生。“三联学术”在斗转星移中迎来又一个“开端”,新的一年有着我们新的寄望。

今天推送的书单可约略构型“三联学术”的基本理念:坚守人文思想的底盘,把握前沿学术的脉动,继续在“古今中西”的文明张力中,探索中国文化的未来方向。其中,我们尤其在意原创学术思想的赓续、创变、积累和传播。

因为各种“不可抗力”,以往几年的“春日书单”多少像在给读者(也给自己)画饼,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年实现率不高。有些书目重复预告,有劳读者一再惦记和催促,压力山大。因此今年的书单将分春、夏两季推送,此次发布的是今年7月底之前即会面世的“靠谱”书目,大多已在流程中,读者可“按图索骥”。下半年我们的西学译作或会迎来一个较新的面貌,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反馈。

致 敬

2023

泽浦集

成春的书籍装帧艺术

宁成春 编著

2023年7月

宁成春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出版行业,至今仍不断有新作问世。他的设计生涯,见证了图书业风云变迁。六十年,一千五百多本书,一个人,就是一部新中国的装帧设计史。

全书分铅印时代、三联风格、素以为绚三部分呈现了宁成春六十年的设计历程,在作者口述的基础上精心整理,选择四十种左右有代表性的作品重点讲解,并辅以不同阶段的书影图录,既是对作者六十年书籍装帧生涯的总结,也是对三联书店近三四十年重要出版物的回顾,从装帧设计角度记录了一本本书籍的诞生。

年度推荐

2023

历史与幽灵

《故事新编》与现代中国上古史

汪晖 著

2023年6月

汪晖的最新力作,以《故事新编》和《古史辨》这两部经典文本对于古史与故事的不同处理为线索,通过鲁迅的“拟古史”叙述与顾颉刚及其周边的古史叙述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在不同的时间观和历史观中神话、传说、史实的位置,分析了截断众流的古史观所依据的历史概念及其与欧洲、日本近代史观的关系,以及清末民初第一代共和史观之浮沉。作者在全书后半部分还集中论述了鲁迅在其文学实践中所呈现的凝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非线性时间观,并将其概括为一种独特的、可以窥见为传统和现代历史叙述所遮蔽的无名者世界的历史幽灵学。

一个或所有问题

一份哲学草稿(修订本)

赵汀阳 著

“赵汀阳集”

2023年3月

这本书的核心观念,是创造者视域和动词哲学,这是传统哲学因文化或历史原因而错过的重要问题。很久以来,创造者和创世论的问题“法定地”归属于神学,人的思想身份被设定为认识者,而认识者的视域落在了“名词哲学”上,研究如何知道“什么是什么”。追踪名词的视力看见了静态事物,但对于动态行为就视线模糊了。名词无法说明动词,而人类行为及其创作困境都是动词造成的,名词思维不足以穿透甚至错过了人类的存在何以存在的存在论问题。

——赵汀阳

天人之际

考古美术中的山水

巫鸿 著

2023年7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1年度荣誉讲座,聚焦于以视觉形式表现的山水,即古人如何以图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和想象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奥斯丁问题

“方寸象牙”上的群己之思

黄梅 著

“文史新论”丛书

2023年6月

以奥斯丁的六部重要作品为主线,通过思想批评与文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呈现了奥斯丁的问题网络与艺术世界。全书以英国18-19世纪之交传统社会急剧向工商业逐利时代转型中个人主义的兴起,以及自我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为核心问题,在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与西方现当代奥斯丁研究和流行批评思潮的对话和论争中,呈现了奥斯丁如何在其创造的活色生香的世俗生活和艺术世界中,传达着社会万象与时代精神,思考着“道德”与幸福的关系,致力于社会批评与社会改良,并参与了“群己之思”的新价值观建构。全书呈现了一个阅历丰厚的中国学人带着自己长期的困惑与思考,对奥斯丁问题做出的独特理解与阐释。

蒙古世纪

元代中国的视觉文化,1271-1368

〔英〕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 )著

赖星睿 译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2023年7月

我们该怎样理解元代丰富的视觉材料呢?当视觉艺术体现着社会的变革或停滞,并作为思想、欲望、异议的媒介、载体与驱动者时,统一的“时代风格”概念便不再适用。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元代视为一系列政治乃至社会环境的短期发展阶段,其中每个时段都具有相应的文化意义。本书将按照时序和主题结合的方式对元代文化展开研究:从忽必烈在13世纪70年代定都于大都(北京)的大环境开始,讨论到元朝的崩溃和瓦解。

——马啸鸿

农为邦本

中国农业一万年

韩茂莉 著

2023年7月

中国农业地理专家韩茂莉教授写给大众的一部普及读物,分起源、土地、种子、耕种、农牧等几部分阐明——农业是中国送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剑桥的陌生人

刘禾 著

定价:59.00

ISBN:978-7-108-07455-3

2023年1月

对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学知识准备的人来说,刘禾的《剑桥的陌生人》这本书传达出难得的妙趣。它展现了一位“学术侦探”高智力的好奇心。作者以闲笔指向学术,将历史逼入不可思议的细节,于是知识释放出大风采,跃然现身。

——西川

迄今最无法定义的文本。作者一边席卷无边的文类和人群,接收他们,拆解他们,一边又重组他们,武装他们,导弹般将他们推入最扑朔迷离的冷战时代。剑桥拼图中最费解的一块,于今告破。纳博科夫点赞。勒卡雷点赞。

——毛尖

热点阅读

2023

“美国三书”

无地可依

后工业时代芝加哥的家庭与阶级

〔美〕克里斯蒂娜·J.沃利 著

张伊铭 译

“雅理译丛”

2023年6月

1980年,十几岁的克里斯蒂娜·J.沃利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她父亲在芝加哥东南部工作的钢铁厂突然倒闭了。接下来的几年里,近十万名其他地区的居民也将失去他们的工厂工作。这一事件带来的破裂促使沃利成为了一名文化人类学家。现在她在《无地可依》中把人类学视角带回家,审视她的家庭和整个美国蓝领阶层的命运。

作者结合个人叙事和家庭照片,对去工业化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细微的评估。它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民族志,为劳动文化及其衰退提供了少见的女性和家庭视角。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努力奋斗和自己向上流动的故事,沃利揭示了在阶级、劳工、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紧张关系之中,美国工业衰退的社会景观。

寻路美国

一名共和党人和一名民主党人的探寻共识之旅

〔美〕乔丹·布拉什克,克里斯托弗·豪 著

骆伟倩 译

“雅理译丛”

2023年7月

两位朋友,一个民主党人,一个共和党人,在美国各地旅行,在一个分裂的国家的中心进行一场深刻的个人旅行……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成长、希望和根本的力量。历时三年,穿越44个州,沿着两万英里的道路,他们希望找出美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结束时的确切位置。

《寻路美国》是一段道路叙事,是一堂公民课,是一扇难忘的窗口。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我们全程跟随两位友人聆听前排座位上的争论,他们与美国人的对话,从车外了解美国的热点话题。

钢的城

美国锈带兴衰史

〔美〕加布里埃尔·维南特 著

刘阳 译

“雅理译丛”

2023年7月

戴安全帽的男人曾经是美国工人阶级的核心;现在是穿手术服的女人。这种转变对我们的未来预示着什么?

匹兹堡曾是钢铁的代名词。但如今,它的大部分工厂都消失了。就像美国的许多地方一样,这个曾经是蓝领制造业中心的城市现在被服务经济所主导——尤其是医疗保健,它比其他任何行业雇佣的美国人都多。随着钢铁工人及其家庭成员年龄的增长,他们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尽管工业经济急剧萎缩,护理经济却蓬勃发展。今天,卫生保健工作者处于我们最紧迫的危机的第一线,但大多数人却迟迟没有认识到,他们是21世纪劳动力的代表。《钢的城》为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

〔美〕安德鲁·阿伯特 著

王桐 陈嘉涛 等译

解斯羽 校

2023年2月

安德鲁·阿伯特是美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生涯投入对知识体系的研究当中,本书收集的一系列文章正展现了其近年来对大学、学术生活以及知识所做的思考。在这些文章中,阿伯特探寻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各自的价值,追问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面对当下过剩的知识和令人存疑的知识的未来,辨析出版社、图书馆、学术界的应对策略;他还对三位闻名于世的中国社会学家陈达、瞿同祖、费孝通的作品进行评析,展现其对“教育”作 为一种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关注。

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

社会和政治思想中的女性

〔美〕让·爱尔斯坦 著

葛耘娜 陈雪飞 译

2023年6月

西方人也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吗?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奥古斯丁、马基雅维利、卢梭、黑格尔、马克思,历史上的大思想家究竟是如何看待女性问题的?“厌女”在西方思想史传统中是如何嬗变的?本书把女性问题带回到思想史叙述中,梳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女性问题,以“公共与私人”的角度有力切入对“女性主义”的阐释与反思。

思想·学术

2023

酒之爵与人之爵

东周礼书所见酒器等级礼制初探

阎步克 著

“当代学术”丛书

2023年6月

上古时代,酒器在等级礼制中占有特殊地位,以致爵、尊这样的酒器之名,变成了人的等级地位用词。经精细考辨,作者梳理了“爵”之概念变迁,揭示出“五爵”是一套“容量化器名”,遂将五等之差与“以小为贵”等典礼用爵的等级架构公诸于众,一种史上绝无仅有的“容量化”等级酒器礼制得见天日。此项研究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意义。“道在器中”,体现了古人构建华夏礼乐的卓越能力。

入山与出塞(上、下)

李零 著

2023年3月

以“入山”和“出塞”为例,阐明在解读考古遗存方面,既要放眼于遗存的出土环境,又可着眼于外来因素,从空间和艺术中拓展考古学视野。

寻道

先秦政法理论刍议

张伟仁 著

“文史新论”丛书

2023年2月

《寻道》是张伟仁教授在东西方著名学府讲授中国传统政法思想的总结,蕴积作者中西文史的精深学养、对中国政法传统的深厚情结,以及对人性事理的通达睿识。本书选取以先秦儒墨道法诸家八位先哲冠名的八部经典著作,简明介绍时代背景后,围绕具有普适性的重大问题,梳理和阐释八部著作中的政法哲学,并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评价,展示了运用法哲学分析方法进行古今对话的可能性。作为解读中国古典政法思想的经典之作,本书将开启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方向。

——王志强(复旦大学法学院)

表演与阐释

早期中国诗学研究

〔美〕柯马丁 著

郭西安 编

“文史新论”丛书

2023年3月

著名汉学家柯马丁(Martin Kern)的第一部中文学术文集,收录了1996年至2022年间16篇讨论周、秦、汉代诗歌及诗学的文章,集中关注早期中国诗歌的发展,它与仪式表演的关联,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形成,以及中国诗歌早期和中世的诠释传统;讨论对象聚焦于《诗经》、西汉颂诗、赋文、秦始皇碑、楚辞等。集内诸篇皆经过柯马丁的补充完善与编者重大的译校修订,现以时间排序陈示。

原儒

从帝尧到孔子

杨儒宾 著

“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系列”

2023年4月

儒门虽自孔始,但儒之思想却其来有自,“原儒”即指自尧舜以下直至孔子的圣贤及其儒思。本书试图综合现代神话学、考古学与儒学史等视野、材料,从神话传说、经籍史料和出土文物中追溯“原儒”的谱系与事件,推导原初的儒之思想在巫教神话时代氤氲成形,在两周凸显而出,最终成就以文王、周公、孔子为代表的经学人文新时代的全过程。作者在此的关切是:今日的我们如何理解与整顿经学,又如何建构既基于自身实际又超越单一国族的普遍性思想?

以王羲之的名义

《集王圣教序碑》的经典化之路

罗丰 著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2023年4月

在传衍至今的王羲之书法系统中,唐代怀仁《集王圣教序碑》是仅次于《兰亭序》的一件书法名品。本书即为著名考古学者罗丰对“行世法书第一石刻”《集王圣教序碑》所做的全面考察,梳理了从唐至清人们“以王羲之的名义”推动该碑经典化的历程。他不只关注文字、书法,更考索了碑的形制、花纹、石材,以及碑的物质存在同书法和碑文内容的关系;从考古学与历史学的角度,回答了一些重要的书法史问题。

杂文的自觉

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1924—1927)

张旭东 著

“鲁迅三部曲”第一部

2023年6月

张旭东长程写作计划“鲁迅三部曲”第一部,分析鲁迅文学在1924-1927年间如何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从而“成为自己”。作者表明,此期间鲁迅文学所面对的空前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带来一系列深刻且不可逆的风格史及文学原理意义上的选择、决定和突变。通过作者论、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总体批评方法,本书探讨以文体混合和写作的政治本体论为核心的鲁迅杂文句法和现象学结构。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新文学和近代世界文学的历史与价值论范畴,在“艺术的终结”的哲学命题层面,去分析和把握杂文这一高于“纯文学”建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文体实验与风格运动。

方块字与中国诗

萧驰 著

“文史新论”丛书

2023年7月

从语言学角度探究中国抒情诗传统,也是作者多年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尝试。中国诗以汉语写就,汉语为中国诗歌增添“非凡的空间艺术功能”,而诗实为最高的语言艺术,也不断创造着汉语。

同道中国

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刘宁 著

“文史新论”丛书

2023年6月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千载的文章宗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从北宋到20世纪初近千年时间里,韩愈的古文深受推重,其影响家喻户晓;韩愈古文追求文道合一,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文教的核心载体。本书对韩愈通过“文教”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做出了独到而深入的发明,这在近几十年的韩愈或中唐文学与文化思想的研究中是颇具原创力的,不仅于此,作者通过韩愈,重新激活和定义了唐代在中国思想和精神文化层面的“立法”性贡献,对“唐宋变革论”提出了强有力的回应与挑战。

极高明与道中庸

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的分析

唐文明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6月

本书紧扣“沃格林在不同时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和“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这两个问题,聚焦于《秩序与历史》五卷本,尤其是《天下时代》,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分析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从而包含着深刻的洞见。不过,在很多方面,他对中国文明的分析仍然有欠缺乃至错误之处。本书高度认同沃格林的秩序哲学理路,在梳理沃格林秩序哲学全貌的基础上,就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要的修正,并由此引申出关于中国文明的一系列看法。

礼以义起

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

吴飞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4月

本书汇集十八篇文章,是吴飞教授近年礼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运用历史学、文献学、训诂学等现代学术方法,从传统礼学的经典文献与重要论争之中,发现真问题,并以中西比较的文明视角审视礼学及其所涵盖的人伦体系,在文字、文献、服制、器物的流变中探询中华礼乐文明的真精神。

希望的谬误

透纳风景画中的文明观

渠敬东 著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2023年7月

“希望、希望,错误的希望,如今你又在何方”。

——透纳

透纳不仅是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其对英国乃至18至19世纪的西方文明都有着巨大影响。渠敬东通过对透纳作品的解析,深入理解透纳一生的跌宕起伏以及英帝国自身的兴衰命运。

要命的地方

家庭、生育与法律

赵晓力 著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丛书

2023年7月

八篇文本细读,八个“要命的地方”。本书尝试在一些根本性的人类生存处境中呈现法律问题,通过对经典叙事文本的精读与推究,深描并重现了人所处的具体的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通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路径

英国、日本和中国

和文凯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年5月

聚焦现代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问题,细致比较中英日三个国家在制度发展关键期的具体历史过程。各国当政者面对既有的公共财政系统崩溃,积极找寻解决财政亏损问题,并在税收办法、信用体系等方面展开多种尝试。作者以宏阔的视野、新颖的框架、扎实的史料回应“大分流”的问题,对清政府未能实现财政转型的解释极富洞察力。

“魔化”与“除魔”

皮科·米兰多拉的魔法思想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吴功青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年7月

围绕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哲学家——皮科·米兰多拉展开,试图从韦伯的命题及相关科学史出发,检讨“世界的除魔”这一现代性特征在文艺复兴的发端。皮科将人从中世纪晚期的神学中唤醒,第一次赋予人自我塑造的自由。他一方面激烈批判中世纪占星术,为天界“除魔”;同时又极力主张魔法,将人理解为一个具有神奇魔力并不断“魔化”的魔法师——这个操控世界的魔法师,深刻地预示了现代人的形象。

观 物

邵雍哲学研究

李震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年7月

北宋五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相比周张二程四子的哲学皆有典范性研究问世,针对邵雍的哲学思想研究,却相对匮乏。此书对邵雍哲学展开综合性研究,从其哲学最重要的面向——易学、体用、心性等展开,揭示出了邵雍哲学的根本姿态——“观物”,和终极目的——“治道”。全书以哲学史为主要进路,同时辅以经学史和思想史,将邵雍哲学放置在经典诠释和时代思想发展的宏观脉络中加以考察。

汉字革命

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

钟雨柔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年7月

20世纪中国,几被遗忘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风起云涌的汉字革命。一方面,废汉字的号召是彻底摧毀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暴力运动。另一方面,在中文土壤里移植拼音字母系统、拼写大众声音,却可被理解成是激进且进步的文学与政治革命之肇端。本书讨论文字革命与语音中心主义内部的辩证法,追索汉字革命在与文学革命的合流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并尝试理解其革命遗产。

经 典 再 版

2023

李泽厚“思想史论”三书

函套精装,2023年6月

思想家李泽厚最负盛名的中国思想史论三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曾在思想启蒙的时代,提供崭新的范式变革,对学术思想界影响极为深远。

从孔子仁学为始,论说先秦至明清各种思潮、派别和人物,进而由古入今,探讨中国近现代思想的嬗变。以革命与改良为视角,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的思潮和人物进行细致分析,将“革命与改良”定型为近代中国研究的基本格式;又历数“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思想界,如何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探寻中国未来的道路。一系列重要论述如“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救亡压倒启蒙”“西体中用”等,在此三书中均有展开。

高居翰“中国晚期绘画史”五种

· 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

· 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

· 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

· 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

· 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 (已出)

函套精装,2023年6月

高居翰认为,如果把元代以降的中国晚期绘画当作一连串呈点状分布的个别现象是看不出端倪的,必须放在历史的脉络中,才能发现那是大范围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因此从很早开始,他便有写作一套五册“中国晚期绘画史”的计划,针对元、明、清三代的绘画作较大篇幅且详细的研究。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和拓展,这项计划虽未能以预期面貌完成,但他跨越四十余年最终出版的五种专著,同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晚期绘画史”序列,在提出文化论争的同时亦呈现作者本身思想的转变。

“薛爱华作品两种”

朱雀

唐代的南方意象(修订译本)

〔美〕薛爱华 著

程章灿 叶蕾蕾 译

2023年5月

(薛爱华是)以往四十年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同义词。

——柯睿(Paul W. Kroll)

今天富饶的岭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岛)和毗邻的安南(大部分北越及红河三角洲)地区,在唐代还是一片边远地区的“蛮荒化外”之地,旧称“南越”。本书即是关于这片神秘而燠热之地的历史文化研究,作者“遵循了上帝造物及从诺亚方舟登岸时的顺序”,逐一描述了中古南越引人注目的自然风物与山川地貌:从天空到海洋、岩石、河流、植物、野兽与鸟类,当然还有历史地理、区域分布、语言、人种、宗教、气候等等。

神女

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修订译本)

〔美〕薛爱华 著

程章灿 译 叶蕾蕾 校

2023年5月

本书探究的是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经典母题——神女,即与水相关的女性形象,从上古时期的龙(阴性)、女巫、女娲,到《楚辞》中的神女、湘妃,再到中古时期的洛神、汉女及各种传说中的江河神女,作者研究其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和不同文献语境中的发展变形,以及与神话传说、民间信仰和现实世界的错综关联……

全书主要围绕唐代诗歌(尤其是李贺与李群玉作品)和传奇中对各种江河神女蔚为大观的描绘、想象与阐释,揭示了神话、宗教、象征与浪漫想象诸端彼此之间的复杂纠葛,力图呈现唐代文化中对古代神仙世界所普遍持有的看法。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石泉 著

定价:89.00

ISBN:978-7-108-07307-5

“当代学术”丛书

2023年1月

本书脱胎自石泉教授受业于陈寅恪先生时撰写的硕士论文,完成于194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后得以问世,初版于1997年。此次再版,面貌一新。旨在使这部经典之作臻于完善。

作者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演变的考察,阐明甲午战争实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求与远东国际局势的演变相表里。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美术、神话与祭祀

张光直 著

“当代学术”丛书

2023年3月

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系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以一次最彻底的试验,对古代中国的史学、考古、美术史、古文字、古地理学、思想理论等多方面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是作者一生研究古代中国的综合性成果。

西周的政体

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增订版)

李峰 著

“当代学术”丛书

2023年7月

《西周的政体》扬弃以往学者“官制”研究的老路,完全基于西周金文,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最早的官僚政府——西周政府——的组织原则和运作逻辑。作者为此新版增订近两万字,主要内容为此书面世后中外学界的讨论与作者本人的回应,对近十年学界关于“西周政体”的讨论都有所涉及。

竹内好的悖论(增订本)

孙歌 著

“当代学术”丛书

2023年4月

日本政治思想史学者孙歌的代表作,增订本新增三章近7万字,涉及竹内好对日本亚洲主义与根据地哲学的认识。

对于竹内好而言,中国不是外在的他者,而是其自我否定的内在契机,在这一悖论性层面上,竹内好将中国、将鲁迅视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精神原点,探索日本近代历史中可以转化的精神资源,一次次挑起论战、介入同时代重大问题,推动日本战后社会形成健康的文化主体性。

反抗绝望

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修订版)

汪晖 著

“当代学术”丛书

2023年5月

汪晖“鲁迅研究”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时期以来从内在视野重新理解鲁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颇具开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通过对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及其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

国家与学术

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

罗志田 著

“当代学术”丛书

2023年5月

清季民初学人围绕什么是国学?国学是否妨碍中国“走向世界”?国学自身怎样“走向世界”?等问题展开思想讨论。这场讨论超出学术范围,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思想论争。

依然如旧的月色(增订本)

茅海建 著

定价:79.00

ISBN:978-7-108-07460-7

2023年1月

近代史专家茅海建教授为数不多的的学术随笔集之一,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作者近二十年习史、治学、思考的学术人生,像散落在海滩上,深深浅浅、寻寻觅觅的一串串脚印。可以见其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史家的性情表露。“依然如旧的月色”,可以看作是作者对其当年确定学术路径的笃定与坚守。增订本删去了初版中六篇自著的序言,增补了回忆蔡鸿生、章开沅 先生等多篇新文章。

秦汉国家祭祀史稿(修订本)

田天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年5月

面向秦汉时期国家祭祀的综合性研究,作者修订再版。

从秦初“禋祀万灵”到“汉承秦制”后的多次祭祀改革,直至王莽创制“元始仪”,强调南郊的唯一神圣性,由此开启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南郊祭祀时代”。全书勾勒出统一王朝国家祭祀范式“形成期”的详尽演变进程,亦呈现国家祭祀变革与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古典与文明

2023

古典学的历史(修订译本)

〔德〕维拉莫威兹 著

陈恒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3月

古典学的本质可以根据古典学的主旨来定义:从本质上看,从它存在的每一个方面看都是对希腊-罗马文明的研究。该文明是一个统一体,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切地描述这种文明的起始与终结;该学科的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力量来复活那已逝的世界——把诗人的歌词、哲学家和立法者的思想、庙宇的神圣、信仰者和非信仰者的情感、市场与港口的热闹生活、海洋与陆地的面貌,以及工作与休闲中的人们再度创造出来。

——维拉莫威兹

英雄的习性

索福克勒斯悲剧研究

〔英〕伯纳德·M. W.诺克斯 著

游雨泽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2月

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善于通过描写身处困境的英雄不同寻常的言行表现人的神性与神人关系,其笔下的英雄终生与人类的局限抗争,他们的举止由非凡的习性驱使,命运也因此习性注定。本书由索氏作品整体与三部悲剧入手,从字里行间挖掘诗人笔下及心中的“英雄”的真正内涵,展现一位完整见证英雄般的雅典从伟大到衰败的有血有肉的索福克勒斯。

推何演董

董仲舒《春秋》学研究

黄铭 著

定价:68.00

ISBN:978-7-108-07465-2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1月

从经学的视角,全面推演展示董仲舒《春秋》学。以《公羊传》及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内在理路为基础,推演董仲舒《春秋》学的诸多面向,进而分析董仲舒如何以《春秋》“微言大义”,发明君臣伦常、推行改制思想,以达至“复古更化”的终极关切。

知其所止

中国古代思想典籍绎说

潘星辉 著

定价:89.00

ISBN:978-7-108-07516-1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1月

取传统文史之学中的“笔记体”,按先秦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理学、明清之际思想及清代三教混融的次第,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典籍进行选讲。一方面贴近文本,在具体的语义、范畴辨析中,呈现经典的主旨与原貌;另一方面,又把对作者、著述、相关思想的阐绎,放置在时代思想的宏观视域中加以考察,打通“文”“史”界划,探索古代思想的内在紧张及外在局限。

蘋蘩与歌队

先秦和古希腊的节庆、宴飨及性别关系

周轶群 著

童可道 赵荔 黄小谊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6月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这两大古典文明对人类经验的无数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成为东西方比较的典范。本书研究公元前10—前4世纪中国与希腊社会的性别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在家庭宴会、公共节日和宗教庆典等背景中。以文学及历史材料为主的诸多文献资料显示,先秦和古希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人际交往间的亲和与冲突模式,显示出男性和女性在共同追求欢愉的集体场合中的自我组织和相互作用。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模式,作者向我们阐明了先秦和古希腊的古典传统中不同的社会政治机制、价值体系与人类关系结构。对社会比较研究、性别研究、妇女史等议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著作。

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

〔英〕大卫·塞德利 著

许瑞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6月

“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或许没有答案,但追问与回答这个问题本身却并非没有意义。本书是一部专注梳理西方古代“创世论”思想发展与争论史的著作,作者逐一选取、分析古希腊与希腊化时期在思考与回应创世问题上较有代表性的七个哲学家或流派,梳理他们的观点要旨与分歧所在,探讨他们在争论过程中形成的阵营及塑造的传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世论并不是古人无益的玄想,而是当时人们对生命意义与宇宙秩序的普遍理解,这些对世界与人的构想暗中铺就了西方文明后来的道路。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德〕瓦尔特·伯克特 著

刘宗迪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6月

本书被公认为古希腊宗教研究的必读之作。全书不仅讨论神话和仪式的概念与本质,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改往日古典学家将其分开处理的习惯;而且分析了正处于变迁过程中的两个原生神话案例,还从古代近东和古风希腊相互影响的视角探讨神话进行历史传播的轨迹。伯克特的研究与结构主义、神话-仪式学派既有一致之处,又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论,时而大胆,时而平易,对希腊宗教研究学界关于神话与仪式诸多难解的问题,作者提出大量全新的见解,令人惊奇的同时也使读者受益匪浅。

希罗多德的历史方法

〔美〕唐纳德·拉泰纳 著

聂渡洛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6月

希罗多德为文学开辟了新天地,他是西方第一个从对历史事件的真切追忆与混乱偏颇的回忆中创造出秩序与意义的散文作家,具有讲述故事、捕捉真相的复杂技巧。本书关乎《历史》的现存文本与希罗多德的智性习惯,作者拉泰纳认为,《历史》具备一种有意识的方法、目的与文学结构。本书试图从修辞与写作传统、叙事技法、材料来源、主导思想等方面全方位解析希罗多德的“研究”(即“历史”)的可能内在方法。通过分析《历史》当中反复出现的特定风格、哲学成见、论辩习惯、研究技巧与塑造性观念,作者处理了这部著作的奇特构造,帮助读者把握希罗多德在文学与历史研究方面的开创性成就。

参赞化育

惠栋易学考古中的大道微言

谷继明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7月

以惠栋的易学研究为对象,突破了以往清代学术史的义理-考据的二元窠臼。充分阐析惠栋在“道统与师法”“求古与求是”“今文与古文”等诸多“对立”中,树立汉学旗帜、将《易》之宗旨定位到“赞化育”;并深剖惠栋易学研究中的微言大道,点明其以《易》为基础统摄群经而建构的“政治设计”——明堂之法,由此呈现惠氏“述旧信古”、颇具革命性的经学理想。

古代艺术与仪式

〔英〕简·艾伦·哈里森 著

刘宗迪 译

2023年3月

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简·艾伦·哈里森阐述“神话—仪式”学说的经典之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古代希腊的宗教、仪式、庆典以及由此衍生的悲剧、雕塑等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进一步厘清了古代艺术与原始仪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哈里森指出,与其说艺术模仿了现实,毋宁说艺术和仪式一样,都是对人类情感、欲望和激情的具象化表达与呈现。这一见解为进一步回答“艺术的功能是什么?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艺术?艺术与宗教、道德和科学有着怎样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人文通识阅读

2023

塞尚的山水境域

渠敬东 主编

2023年6月

《山水》辑刊第二辑,专题聚焦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绘画的哲学思考,致力于在古今中西的溯源和比照中探寻山水自然、天地人文与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关联。

本辑作者:包慧怡、程乐松、李溪、陆蓓容、莫罗·卡波内(Mauro Carbone)、宁晓萌、潘公凯、渠敬东、司徒立、孙向晨、汪涛、汪珂欣、魏斌、张巍卓。

THE END
0.2010年代全球流行音乐行业年度大事件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结束了,我们彼时,Miley Cyrus凭借煽动性单曲《We Can't Stop》在2013年下半年吸引了大众注意;R&B歌手Robin Thicke因为热单《Blurred Lines》的露骨MV和歌词陷入舆论漩涡。 颁奖礼当晚,二人在舞台上的夸张表演之后在网络饱受批评。在此之后,Miley的事业发展经历几次“东山再起”,但Robin Thicke似乎再也没有在大众心中“恢复声誉jvzquC41zwkrk~3eqo56::=:;2919865:676;A=
1.2011—202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概评文史2011年,笔者辑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目录》,收入截至当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563部。后来该目录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历史与现状》一文的附录,发表于2012年第7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尽管该目录存在着种种不足,如遗漏了很多文学史著作、收录标准颇有欠妥之处等,但发表之后仍然得到了诸多师友的首肯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64475d699279352:97;:9/j}rn
2.戏曲艺术论文汇总十篇声乐演唱必然要贯穿情感,通过对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艺术歌曲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1.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如舒曼的《献词》,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热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5:3993jvor
3.历史与自由:看懂了《海贼王》就是高级左翼理论水平?!以观念论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主义时,他自己的问题在于:“《宗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对一切宗教的批判进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他说: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结束;而对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6?34A<41
4.一见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中国-中亚精神”,浓缩着跨越千年的深厚友谊,昭示…[详细]一jvzq<84rqnouklx0rguqnn3eqo4dp8LD1:7::89563891rsfgz4ivvq
5.简介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音韵阐微》 满族文化 在文化方面,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jvzq<84yyy468lmkpc4dqv478o€`rm478o€`oƒdwjrj0lrfplkk0
6.《灯》教案(通用8篇)第一,从上面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虽然伫立在一个定点上,但思绪驰骋,选取的材料不受时空限制,有所见也有所想,有切身体验也有他人的故事,虚实相济、古今结合。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散”,那《灯》可谓“形散”之典范;但这些材料都聚向一个中心——尽写对灯光的特殊感受,恰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mbq|fp{w}fpsncqct09?9::84ivvq
7.诗歌的发展历程思维导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3、现代派 “现代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等等。jvzquC41yy}/h>hu0eun1znvc1989B=70jznn
8.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范文两版本教材民乐作品选材都有各自的特色,如广东版教材选取的潮州民间乐曲《狮子滚球》、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体现广东地方特色;而人音版教材选取的《广陵散》、《流水》、《阳关三叠》、《扬州慢》则体现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视。 在戏剧、戏曲作品的选材上,人音版教材虽然仅京剧一个剧种,但用专题详细介绍了京剧大师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5654ivvq
9.【口述史】许幸之长子讲述“我的父亲”揭秘《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许国庆,著名画家、影剧导演许幸之先生的长子。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燕郊分院图书馆馆长。因在1950年10月1日出生,所以父亲给他取名许国庆。2004年曾回扬州参加许幸之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先后多次来扬。目前致力于《许幸之全集》作品编辑整理工作。 许幸之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全才 。他在绘画、文学、电影jvzq<84yyy4z|wjyu0io1y436;<4;A3jvor
10.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考试必看)考试题库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jvzq<84yyy4:3n}co0usi8jzco59968;6954;=<7;84ivvq
11.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上、下)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jvzquC41yy}/5?5fqe4dp8rkr17229653;=90qyon
12.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通用14篇)同时, 两者又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 不论是音量上还是音色、节奏方面都呈现出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状态。本文对两者联系的具体分析也有助于进一步对钢琴艺术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声乐作品当中, 钢琴伴奏和声乐艺术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它们共同合作, 比如一些歌词较为动感的, 钢琴伴奏也会特别衬托出生动、活泼的一种jvzquC41okv/t~nygp4dqv4nwp}fp87684::57mvon
13.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风物长宜放眼量——马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这是马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堂实践教学学生展示的一个场景。2021年为迎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抒发紫金学子对党的真挚情感和美好祝愿,马研部 jvzquC41|l4ol~xv0gjv0ls1lyi0497312;438h:25
14.表演艺术论文范文18世纪德国出现了活塞式小号,起初只有一个活塞,至18世纪末逐渐形成与现代小号一样的具有3个活塞、可以演奏半音阶的小号和短号。活塞和按键的增加给小号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音域的扩大和表现力的丰富使其在管弦乐队中被频繁使用。亨德尔著名的管弦乐《水上音乐》中,小号就承担了主旋律声部的角色。而在巴赫的6首《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58>:;7mvon
15.中国现代史——真题汇编(山东版)/中国现代史——真题汇编(山东版———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对应的内容。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5/07/05 | 181次组卷 | 6卷引用:中国现代史——真题汇编(山东版)/中国现代史——真题汇编(山东版)原卷版 相似题 纠错 详情 收藏 21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2025jvzquC41|wpvcw3zmy4dqv4vjgsbvrhnkuz0:yy7956dv:<982t67>5390nuou
16.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总结.pdf最早记载于万历十二年朱载堉完成的 《律学新说》一书中。十二平均律是各相邻律之间其 频率比都相均等的一种律制。朱载堉 “新法密律”的提出,彻底解决了我国律学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 “黄 钟还原”难题,不仅在我国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同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反映了我 国明代在世界律学研究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6134721?5263;63;5226725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