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纪元世纪年代月份

人们的社会活动离不开时间,计时单位从秒、分、时到日、周、月、年。而时间就像一根轴线,要确定并记录具体的时间,就需要一个相对的起始点,就像确定位置需要大地原点一样。纪元,就是历史纪年的起算年代,即开始之年。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纪元(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耶稣实际诞生在公元前四年),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532年才开始实行的。

再如伊斯兰教以公元622年(穆圣出走麦地那)作为纪元。佛教以公元前543年(释迦牟尼涅槃后一年)为纪元,泰国使用佛历,今年为2565年。以色列使用希伯来历以公元前3760年(上帝创世开始)作为纪元。另外,印度采用萨卡纪年,以公元78年春分为纪元。

我国曾推崇黄帝纪年法,以公元前 2697年黄帝登基之日为纪元,那么今年则为黄帝4719年。道教在唐朝曾尊老子为教祖,曾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1300年)为道历纪元,但至宋以后,则使用黄帝纪元。

轩辕黄帝

世纪

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的一年开始,例如从2000年或2001年开始。

这种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第一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纪的第1年。今年是2022年,即21世纪的第22年。公元元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恰巧为西汉元始元年,至西汉初始元年(公元8年)时王莽称帝。

迈入21世纪

公元元年之前称为公元前,如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1年为公元前1世纪。我国历史上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10年,即公元前17世纪初。夏王朝建于公元前2205年,而传说中轩辕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所以中国历史有上下五千年的说法。

不过,现在也有人将公元1世纪定为99年,而以后的世纪则为100年,如果按照这种定义的话,2000年则成为21世纪的第1年。

年代

年代,是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10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叫法。

先期定义与世纪划分方法相同,称为标准划法。即每个世纪每10年为一段,第几个10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但此种划分并无一十年代和十十年代说法,而以世纪初和世纪末表示,如:

1901~1910是20世纪第一个10年,可以称为20世纪初;

1911~1920则称为20世纪20年代;

……

1951~1960称为20世纪60年代;

……

1981~1990称为20世纪90年代;

1991~2000是20世纪最后一个10年,可以称为20世纪末。

其特点是年代数与结束那年尾数相同。

但现在通常采用的划分法是美式划分法,以××s表示,并在每一世纪中从尾数0到9的10年为一个年代。如:

1900~1909为20世纪00年代;

1910~1919为20世纪10年代

……

1950~1959为20世纪50年代

……

1990~1999为20世纪90年代(可以用90s表示)。

这样,2020~2029,也就是现在我们正处于21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年代数与起始那年尾数相同。这时,一般只好把00年代、10年代称为世纪初。

两种不同方法让人感觉有点麻烦,往往相同年份会有不同年代叫法。如1951~1960(或1950~1959)有称20世纪60年代,有称20世纪50年代。

月份

地球绕太阳运行

月亮绕地球运行

因此,在古代诗文、成语及农谚中所指的月份一般都是农历而不是现在的阳历。如:正月里来是新春;霜叶红于二月花;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仲春;阳春三月;烟花三月下扬州;乡村四月闲人少;五月端午,五月梅始黄;六月田夫汗流泚;六月不热,五谷不结;七月新秋风露早;二八月乱穿衣;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十冬腊月;十月雪纷飞,来年粮成堆……。

有人不谙此中月份有别于阳历,竟把古代诗文、成语或谚语中农历的月份当作阳历月份,以致有失缜密,甚至闹出笑话。

我国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即开始实行公元纪年。民国时期首先在官方及城市中、知识界普遍使用,但在老年人,特别是农村中大都还使用旧历。我虽然出生在城市,但户口本上的生日就一直是农历的月份,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因此,这一阶段的文字资料中使用的是农历还是公历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甄别。如一些名人日记、回忆录及地方志等,其中的时间可能就有阴历、阳历混杂的现象。

“人间四月天”是大家颇为熟悉的说法,最初源于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一首现代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首次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笫1卷笫1期上。

诗人用春的光艳、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细雨点、鲜妍百花的冠冕、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等,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春天景象,进而抒发心底的丝丝真情挚爱。因此,诗中的“四月”应是阳历,即相当于农历的阳春三月,也正是北京春意盎然之时。而且,使用阳历也符合诗人所处时代及自身阅历形成的习惯。之后,“四月天”常被人用以表达美、爱和希望。

古诗中的四月则大多描述百花尽、大麦黄,梅子熟、葵花向日倾的初夏了,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唐·李颀)、“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唐·杜甫)。“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宋·司马光)。所以,“人间四月天”中的四月不会是农历四月。及至后来又衍生出的“人间芳菲四月天”“人生最美四月天”“最美人间四月天”等,指的都是阳历四月。

在今天现代的诗文中,如果不是引用古诗词或成语、谚语,那么所用月份一般都应该是阳历,如一月开门红、“二月逆流”、三月学雷锋、红五月、金秋十月等。

但也偶见有人把农历、阳历混在一起使用,让人觉得有点怪怪的,如:“烟花三月下江南,最美人间四月天。又是一年三月三!”

THE END
0.解密李宗仁:三次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决定文化频道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关键的“福将”。福将之“福”,一是他个人历经战场炮火和政坛暗箭,屡次大难不死;二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桂系,作为具有决定意义的中间力量,几乎总是能有意无意地做出明智抉择。他的抉择虽然有的出于派系斗争,有的是迫于时势无可奈何,但终究顺应了“不可阻遏的革命浪潮”,促jvzquC41ewruw{j0ejooc7hqo1723@5845532:<243<059782494ajqn0jznn
1.下一篇:生物技术的现代概念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3、用多元史观进行复习:高中历史大概可以分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史史观等几大类,近几年的高考出题也对这几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考察,所以各位高三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
2.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析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现代化遭遇重大挫折的时候走上历史舞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疑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中国现代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而对于jvzq<84jrti/e|xp0et0i|~l1|€t1ƒlvuun04974265u49742675a>9257:50qyon
3.周氏兄弟与现代中国散文文史二位都是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可日后命运迥异,历史评价更是天差地别。这里介绍几个重要的关节点。1937年10月19日,延安陕北公学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论鲁迅》的专题演讲:“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2在撰于19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LD1p70496:127378h62667667;9:=52:3jvor
4.2024年12月党员学习材料(精选30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章为重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vgnzkpjfvrmwk1769<;9344ivvq
5.初二历史教研活动记录计划13篇(全文)一、八年级历史下学期讲授内容为中国现代史,共分七个单元,计划3月1 日—5月中旬讲新课,5月中旬—本学期末进行期末复习。 二、第一周由备课组长在开学初上教研课,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组内共同讨 论,新学期历史教学改革思路。明确目标,确定讲课思路。同时由组长组织全体成员整理本学期历史知识网络。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k3qok7v0jvsm
6.3星|张磊《价值》:信息量偏少,疑似公关稿的内容太多(价值)书评从持续20年的零售业研究谈起零售行业生态体系图但家用汽车出现后,零售业不需要依附于原来的物流体系了,沃尔玛(Walmart)逐渐成为主流。但有意思的是,对于有些成本价很低的商品,消费者不相信价格会那么便宜,或者说不相信那么便宜的商品是好的商品,于是好市多又把价格定得高于成本但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这样,它的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4;;38=8
7.非洲现代史上最血腥一幕马克龙想这样翻篇?新闻频道【编译/观察者网童黎】1994年,80万卢旺达人在大屠杀中遇难,成为非洲现代史上最血腥事件之一。法国政府牵涉其中,与卢旺达常年关系紧张,乃至断交。 昨天(27日),法国领导人时隔11年再度开启卢旺达“破冰之旅”,亲口承认了法国在当年暴行中扮演的角色,但只说对卢旺达“有责任”,明确否认法国是“共犯”。 jvzquC41pg}t0lmkpc4dqv4kpvkspjykqpgm1:5221814:574:54;?74877`cuq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