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易入睡,也更盼音乐相伴。
这次世界音乐菌想聚焦日本的摇篮曲,看日本的小朋友都听什么入睡。
《红蜻蜓》《安里屋协作谣》《竹田摇篮曲》这三首日本摇篮曲不吓人也不恐怖,但它们都多多少少有些悲伤。它们的主人公有自幼渴望母爱的孩子,有面临嫁给役人以改善生活的平民女,还有为富人打工的小女孩。
至于童谣为何这样忧伤——
也许是因为片面的欢乐只是浮于表面,而惆怅的歌往往更能触及人丰富复杂的情感。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被投喂蜜糖般的童话故事,还需要深刻现实故事的滋养。
不过不管怎么样,愿你能美美地听音乐、睡个安稳觉!
《红蜻蜓》
《红蜻蜓》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一首童谣,1989年在日本电视台NHK的全国性调查中被评为日本最受爱戴的歌曲。2007年还被日本文化部列入日本最受欢迎的一百首歌。
歌曲描绘了主人公回忆儿时在夕阳下趴在姐姐肩上看红蜻蜓的场景:
晚霞中的红蜻蜓,
请你告诉我,
童年时代遇到你,
那是哪一天?
提起小篮来到山上,
桑树绿如荫,
采到桑果放进小篮,
难道是梦影?
十五岁的小姐姐,
嫁到远方,
别了故乡久久不能回,
音信也渺茫。
晚霞中的红蜻蜓呀,
你在那里哟,
停歇在那竹竿尖上,
是那红蜻蜓。
这忧伤的歌词其实来源于一首诗。1921年,日本诗人三木露风写下这首颇有自传色彩的诗。三木露风的母亲15岁结婚。三木露风5岁时,他父母离婚,母亲随即离开,三木露风再也没见过她。母爱的缺失让三木露风对母亲分外怀念,以至于他在三十二岁写下这首怅然若失的诗。
▲ 年轻时的 三木露风
后来,三木露风的母亲碧川之人成为明治时期日本女性运动的重要人物。她1962年以91岁高龄去世。而三木露风两年后因车祸去世,在另一个世界终与母亲重逢,圆满了在世时的缺憾。
▲ 暮年的 三木露风
有文学评论者提出,这首诗的内涵超越了三木露风的个人情感。二十世纪早期的日本,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大浪潮下,对过去和故乡的惆怅成为很多人潜意识中的底色。
▲ 描绘明治时期的浮世绘
《红蜻蜓》的作曲家山田耕筰是三木露风的朋友,在三木露风诗完成后的第六年完成谱曲。山田同样生在明治时期的巅峰,他留过德、留过美,回到日本后致力于创作审美和情感兼具的童谣。
在一九二零到一九三零年代许多日本作曲家笨拙地进行东西合璧的尝试时,山田的作品贴近和风旋律,避开对西方和弦走向的硬般,给乐坛注入一股清流。不故意古典,也不可以迎合西方审美,难怪《红蜻蜓》成为经典。
《安里屋协作谣》
这是一首冲绳叙事民谣。“协作谣”是指冲绳当地农民在割草、舂米、打实地基时为了互相协同动作而唱的无伴奏劳动歌,而“安里屋”是18世纪当地一美女的名字。
传说安里屋16岁时,由王府派来的役人对她一见倾心,但安里屋却拒绝了他的追求。当时当地居民必须付出沉重的人头税,苦不堪言。到此来赴任的役人通常单身赴任不携带家眷,当地女性如果在役人赴任期间作为贿女与其短暂结合,则家中可以得到免税或财货供应等好处,所以有很多女性会选择服从役人的意志。
你觉得安里屋会如何抉择呢?
▲ 安里屋的出生地
事实上,《安里屋协作谣》的歌词有两个版本。在流行于冲绳群岛的版本中,安里屋拒绝成为役人的情人,嫁给了当地的踏实人。而在流行于竹富岛的版本里,安里屋嫁给役人,可能是心甘情愿,也可能是为了生活。
安里屋如何选择我们不得而知。重要的是,不管结局如何,安里屋的故事影射了日本政府对包括冲绳在内的琉球群岛苛税的现象。
▲ 琉球群岛位于台湾和日本之间
要知道,冲绳等琉球群岛古时候并非自古属于日本。从15世纪到17世纪,琉球王国是独立于日本主岛的王国。1609年,日本吞并琉球群岛。二战日本战败后,美国接管琉球群岛,直到1972年才将其“归还”给日本。
所以,从古至今,冲绳和日本的关系一直很复杂。1934年,为推广冲绳民谣,日语版的《安里屋协作谣》出炉,歌词讲的不再是一个悲情的抉择,而是一个爱情故事。过去沉重的历史一扫而空啊……
不过不管这首歌背后的历史背景有多复杂,这首 歌传程度极高,曾被坂本龙一、细野晴臣等艺人演绎过。
《竹田摇篮曲》
《竹田摇篮曲》最早是京都竹田底层的部落民中传唱的歌谣。歌曲从一个在富人家当保姆的女孩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中元节之际女孩一边背着雇主的孩子一边眺望远山思念父母的场景。
这首歌可不是一首一般的女保姆抱怨工作、想家的歌。这首歌的女主是一位部落民女子。
部落民是过去封建时期贱民阶级的后代,他们社会阶级低下,世代住在固定的地区。即使1871年日本的封建阶级制度废除,部落民被合法的解放,但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依旧存在。在就业、入学、甚至找对象方面,他们都饱受歧视。
这首歌在上世纪70年代初经民谣组合赤い鳥的演绎大受欢迎。不过,由于这首歌探讨的部落民话题在日本很敏感,NHK和其他一些日本主流广播电视台一度禁播这首歌,直到九十年代才解除。
▲ 赤い鳥乐队
《竹田摇篮曲》的成功不局限于日本。它被多个台湾歌手演绎,在翁炳荣、王杰、王韵婵、李碧华、刘文正的口中,这首原本悲情的歌化身一首歌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正能量歌曲《祈祷》,还挺魔幻的啊。
三首日本摇篮曲,贯穿的是日本从18世纪到明治时期再到今日的变迁,里面包裹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日本人生活的悲欢。睡前听听这些歌谣,让那些遥远时空的人和事成为自己的“附近”,让我们在共情中入睡、获得温暖。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