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简史(三)

2019年1月,我创建了我的公众号,两年多的时间内笔耕不辍,最多的时候一周写了十四篇原创文章,现在的更新频率是一周一篇长篇,从无断更,已写了300多万字,内容主要是时事政治、国际关系、历史、文化、宗教、哲学、金融、宏观经济和地产等领域。我在此处已发布的长篇,后续篇章可以去我公众号先睹为快,搜索侃侃乱侃即可。

上两篇讲述了吠陀时代和佛教时期的印度古代历史,按照我的历史阶段划分(如下),还有四个阶段未讲述:

备注: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划分方式,不习惯的朋友可以直接看百科

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入侵,古婆罗门教(古印度教)开始发展,建立种姓制度

佛教时期 ——佛陀诞生,佛教建立、兴盛、衰落

印度教时期 ——印度教复兴,从黄金时代走向黑暗时代

伊斯兰教时期——突厥人入侵,伊斯兰教成为上流宗教

殖民时期 ——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各国纷纷入侵

印度独立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推动印度独立,逐步走向现代化

可是花无百日红,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古代王朝能经久不衰的,随着孔雀王朝的没落。大月氏到来,贵霜帝国也出了一位佛教名王,但随着他的去世,帝国又分崩离析。一个王朝落幕了,势必有另一个崛起。

公元四世纪,位于孔雀王朝龙兴旧地摩揭陀,又出了一位牛人——旃陀罗·笈多。是的,他和阿育王的爷爷,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是一样的名字,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分裂成许多小国。

当时恒河上游地区一个小国君主室利笈多家族逐渐强盛,制服附近小国并自称“摩诃罗阇”(Mahārāja),意为众王之王。

室利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一世时,势力更盛,约在308年,旃陀罗笈多娶了当地著名部族离车公主鸠摩罗提毗为妻,离车族统治华氏城及附近地区,旃陀罗笈多因婚姻关系继承了华氏城,令笈多家族实力大增。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定都吠舍离(今巴塞尔城)。

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

此时是公元四世纪,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笈多王朝是公元540年灭亡的,到建国之前,1400年间就再无印度人统治过国家了。历史悠久的国家中,这种情况也是少有的。笈多王朝打造的黄金时期,让印度人世世代代念念不忘,以至于这个本来是外族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得以复苏并成为国教之后,在之后的千年继续对印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佛教和耆那教再也没有抢过主流宗教的大旗。

上图是现在印度的宗教各教占比,从古典时期到印度独立建国,被外族统治的印度斯坦民族,他们能抓住民族的根就是宗教的根,所以看印度这个国家,肯定是绕不开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该国的势力变迁的。三千五百多年前,由雅利安人弄出来的种姓制度,不是依然在印度很多地方深入人心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印度虽然在综合国力上发展不慢,但在核心宗教文化的蜕变上,却与其他主流国家十分不同。

笈多王朝的旃陀罗笈多一世到了公元350年,王朝势力范围集中在北印度,就是下图中写着GUPTA EMPIRE的地方。此外,海陆并进南下征服奥里萨和德干高原东部。

旃陀罗笈多一世的在位时间只有十年,从公元320至330年,但他对外武力臣服,威吓住了不少周边小国,使他们纷纷归顺。他的起步是靠和强大的家族联姻,联姻所生的孩子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他儿子沙摩陀罗笈多继位,他向海上发展势力,远至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都有他的使臣的足迹,他也叫“海护王”,他在军事上的成就,被称为“印度的拿破仑”。

他继位之后,开始大规模扩张笈多王国的领土。他首先西征,征服了恒河上游及印度河流域东部地区,然后向东沿恒河而下,吞并了富饶肥沃的恒河三角洲。第三步是向南发展,征服了奥里萨和德干东部,势力一度扩张到帕拉瓦王国的都城,德干高原诸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小国纷纷向他称臣纳贡。海护王的重臣诃梨先那所作赞颂词的阿拉哈巴石柱刻文,至今仍留存,记述了海护王以暴力毁灭了印度西部9个部落共和国,因此震撼了整个印度的事迹。

笈多王朝的政治制度在海护王时期也基本稳定了下来。帝国的中央地区孟加拉、比哈尔实行中央集权制,其他地区由总督或地方王公治理,维持半独立的状态,婆罗门高级僧侣在各级行政机构中占有一定地位。同印度历史上其他王朝或同时代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笈多帝国的官僚机构比较简单,往往一人兼任几个职务,而且文武不分,中央政权没有固定的军队,打仗时由各地藩臣提供兵源。但另一方面,笈多帝国的人民赋税负担低,刑罚宽缓,民风比较淳朴。

沙摩陀罗笈多是信仰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从他让高级僧侣参与国家行政就能看得出,但是他对其他宗教还是宽容的。建立了庞大国家的海护王,志得意满地举行了一次马祀,这是唯有完成大征服的国王方可以举办的婆罗门教大型祭祀,以马为牺牲,夸示征服者的巨大业绩。

而且海护王还是一个文武全才,这才能打造古典印度黄金时代的基础。他重用文人,奖掖学术,扶持文化,其宫廷大臣中有不少就是著名的学者,如著名天文学家彘日和梵文诗人兼戏剧作家迦梨陀娑等。重用文人之下,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雏形,虽然不完善,但已经比他之前时代的统治更规范了些。作为笈多王朝最有作为的君主,海护王在《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位列第55位。

然后轮到了他的儿子旃陀罗·笈多二世继位(超日王,380~415在位 ),在之前的两篇中我介绍过,由于雅利安人弄出来的种姓制度,让很多老百姓深受其害,民族融合产生了巨大阻碍。那个时候白色雅利安人人种长期占据北方,达罗毗荼黑色本地人种部分为了逃避种姓制度而迁往了南方,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演变(公元前14世纪-公元5世纪),南北一直未统一。做帝王的也希望流芳百世,都有着统一南北印度的雄心壮志。

超日王也是这样,他征服乌阇衍那的塞种州长国,夺取马尔瓦、卡提阿瓦和信德。除西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外,北印度尽入笈多王朝版图,笈多王朝至此达到鼎盛时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扩张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大都只是名义上的臣属性质,笈多帝国没有实际性统治,这点不及之前的孔雀王朝和之后的莫卧儿帝国。

他爹给他打下了基础,在他手里发扬光大,达到鼎盛时期,开创了印度古典的黄金时代。

他采取与南北邻国修好之策,集中力量征服印度西部的塞迦国家(起源自塞种人),合并了马尔瓦、古吉拉特等地,领土扩至阿拉伯海沿岸,控制北印度东西海岸的城市及港口,并将邬阇衍那城(马尔瓦,今印度国中央邦乌贾因县城)作为行都,将都城迁从毗舍离城迁移至华氏城。

笈多王朝的版图从印度河扩展到孟加拉湾,从北部山区扩展到纳巴达河,除印度半岛南部及西南部外,领土扩大到印度大部分地区,成为该王朝最盛期。

古时候文化的交流,温和的靠贸易,强硬的靠战争征服,掌握更多港口以后,也使笈多王朝的贸易更进了一步。期间东晋僧人法显到访印度,并三进当时的都城华氏城,在城外的大乘寺庙学习律法3年。著有《 佛国记》(原名《历游天竺记传》),有些印度僧人也在此时来到中国。与印度佛教的交流开始,才有了后来著名的唐僧取西经,虽然不是在超日王在位期间去的。

黄金时代的开创主要就是靠经济,对外征战掌控了更多贸易线路,就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对外武力威慑,就可以使更多小国归顺,并开始纳贡。经济好了,人民才可以安居乐业,社会文明才有机会得以高速发展,不然食不果腹,战事连连,如何有条件搞社会文明建设啊!

超日王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政治框架又进行了优化,使后来的印度都对他有诸多借鉴,又因其在经济上的建树使得国泰民安,笈多王朝综合建树最高的当属他了。

超日王去世以后,儿子就不怎么行了,笈多王朝盛极而衰,没多久嚈哒人来袭,由西北印侵入。外有敌患,内有分裂。嚈哒国的入侵对印度经济政治造成严重破坏,后笈多王朝的地方长官自我称王,印度又再次分成诸多小国。超日王之后,还有八任国王,在位时间都很短,原先老祖宗打下的江山也变得越来越小,最终于公元550年左右,笈多王朝覆灭。

笈多王朝的多位国王中,有信奉耆那教的,大多数是信奉印度教,婆罗门高级僧侣涉政的比例也很高,虽然大乘佛教在此阶段也有发展,但是印度教自笈多王朝开始复苏并兴盛。

自笈多王朝在白匈奴人打击下瓦解之后,印度又恢复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北印度,主要有四大强国:以德里附近为中心的坦尼沙王国,以曲女城附近为中心的穆里克王国,恒河三角洲的高达王国和昌巴尔河流域的摩腊婆王国。在长期的合纵连衡之后,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坦尼沙和穆里克为一方,高达和摩腊婆为另一方。

戒日王横空出世,他是最后一个统一了北印度的本地人国王,国土面积是不能和笈多王朝比的(如下图),他的在位时间是公元606—647年。

他的主要功绩,对于我国来说十分重要,就是与唐朝交好,他为中国人所熟悉主要是玄奘西游的缘故,而单就印度历史而言,他也是最具影响的帝王之一。

戒日王信奉印度教湿婆派,但对其他宗教也都采取扶政策。他修建了许多佛塔、伽蓝,供养佛教僧众。每五年举行一次无遮大会(各个教派都可以参加的宗教大集会),鼓励各教派进行宗教学术交流。由于戒日王对佛教的扶西支持,佛教徒把他看作与阿育王、迦腻色迦齐名的护法名王。

戒日王朝实施封建制度,帝国境内有三十多个封建藩国,戒日王就是联盟的盟主。由于封建关系得到发展,各地封臣藩王不断扩张势力,帝国末期地方割据加剧,地方分权更为明显。647年,戒日王去世,帝国随即瓦解,北印度重新分裂。

国际上的史学家们,基本认为古典印度时代到公元6世纪结束,笈多王朝创下的“黄金时代”也就维持了百年左右,后来就进入了漫长的“黑暗时代”。因为戒日王朝也只是统一了北印度,南部等地还是由外族统治,所以史学家们认为自笈多王朝之后,直到建国前再也没有一位印度人统一过大部分的印度,群雄割据,而且这些豺狼还都是外族人。

通常认为的“黑暗时代”是从公元6世纪至公元14世纪,维持了近八百年的乱象。这一时期没有一个统治者能够建立一个帝国,并持续控制其核心区域以外的土地。在此期间,游牧民族被安置在种姓社会中,新的非传统统治阶级也是如此,他们的土地已被清理,为日益增长的农业经济让路。种姓制度因此开始显示出地区差异。

印度教的国教身份也在戒日王朝后落下了帷幕,印度迎来了外族的又一个宗教,宗教的各教包容期也结束了。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塞种人、贵霜人、匈奴人、嚈哒人古加拉、安息人和希腊人等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大批移居印度,他们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拉杰普特人。拉其普特时期还是处于“黑暗时代”,即不稳定,又没出过有名的国王,这时期就略过不讲了。

接着印度就迎来了六百多年的伊斯兰教统治时期,直至1947年印度建国,期间再无印度人统治过印度,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却屡次遭到外族统治,在现代的印度都遗留了很多非常不人性的制度,就算出了不少杰出的帝王,改革依然有前进有退步,种姓制度历时三千五百多年都遗祸至今,值得同情。

THE END
0.麒麟だいすけ对《欧洲现代史》的笔记(1)读过 欧洲现代史 书名: 欧洲现代史 作者: [美]约翰·梅里曼 副标题: 从文艺复兴到现在 页数: 117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602年 一群投资者创办了一家私营贸易公司,即荷兰东印度公司。 1603年 詹姆斯一世(1566—1625)继承了他的表亲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英格兰王位。作为苏格兰国王詹姆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992;75<61cptpvjykqp538@544;70
1.印度简史——一篇文章了解印度的来龙去脉在19世纪以前,由于史料的匮乏,人们对于印度的史前史几乎一无所知。20世纪的一些重大考古发现改变了这种情况。过去对于印度的历史即为雅利安人之历史的误解,随着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已被完全否定;雅利安人的到来,已不再被认为是印度文明的开端。考古研究表明,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即已成为人类的定居之所。到雅利安人入侵时jvzq<84yyy4dnrhmuwt/exr0ep5nk|4ddu5tjx|crr4buyDkf?<92A
2.1905至1908年印度的独立运动29张跃发从英国历史特点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30阎广钰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问题的再思考[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4条 1世界近代史2009年年会论文选登[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RJUR6;85632980jvs
3.1899题目答案解析,1899题目答案解析1战争也了日不落帝国在海外扩张的终结,从此英国开始在全球内进行收缩,将本身的转回欧洲,集中营、迷彩服、游击战术、“全战争”等现象与理论都在此次战争中出现,战争理论家甚至认为“英布战争”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摘编自《英布战争一最后一场绅士间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布战争爆发的背景。 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79;B3jvor
4.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6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nkyik8h374?8;@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