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开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开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开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开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条件;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方案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江泽民;世情变化;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主要表达为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乱。与之相伴随的是执政东欧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性质。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1980年,波兰工人生活困难,进行罢工;1989年柏林墙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
“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开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5.“经济没搞好说”。该观点认为,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决定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经济的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兴旺资本主义经济并驾齐驱。
6.“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7.“意识形态说”。这种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是苏联演变的思想渊源;“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迎合了国家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反共需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和平演变的政治策略。;
8.“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即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国家引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9.“人心缺乏说”。这一观点认为当经济开展到一个瓶颈之时,虽然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膨胀的野心催生了膨胀的欲望,如果当时坚持那么几年,很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10.“历史合力说”。这一观点认为苏联演变是多种原因交错的结果。
;11.“抛弃说”。该说法认为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资料:苏联解体前不久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仅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开展
所谓多极化,就是指存在多个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中心。苏联解体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新时期,正在往多极化格局开展。;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开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开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