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结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确定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根据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总战略,党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建和实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民主主义制度。经过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和人民民主政权的不同发展阶段,党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建立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新型国家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经济制度;提倡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随着中国革命进入直接夺取全国政权的阶段,原在占全国面积1/3的解放区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制度,很快推向全国范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过渡的国家形式”。
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成立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它的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前盛会。
出席大会的有党派代表、区域代表、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体代表共45个单位以及特别邀请人士,共有正式代表、候补代表及特邀代表662名。会议代表名单是经过各个方面的反复斟酌和协商所确定的,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区域和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包括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学生、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社会团体,以及工商界、宗教界、少数民族和国外华侨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作为发起政协会议的最大的政党,代表名额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相当,同为正式代表16人,候补代表2人。出席会议的中共正式代表为毛泽东(首席代表)、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陈云、彭真等;另有朱德、薄一波、李立三、蔡畅、廖承志、冯文彬等一批共产党员,分别代表人民解放军、解放区、工会、妇联、青联、青年团等单位出席了大会。
出席大会的还有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奋斗、积极参加筹备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大会特别邀请了自辛亥革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列在首位的是孙中山夫人、在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始终站在正义一边的坚强战士——宋庆龄。特邀代表中还有前清翰林、老同盟会会员,以及从反动营垒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政府官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等。这样的代表阵容,不仅表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完全孤立,更显示了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斗争中,由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组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大会在团结、民主、庄重、严肃的气氛中开幕。毛泽东致开幕词。他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自己的议程中将决定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事宜。毛泽东充满自信地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的致词表达了历经百年奋斗终于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播音:张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