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一本无意发现的惊世史书,彻底颠覆了传统中国历史史书史记周平王春秋竹书纪年

但有这么一本书,被发现的时候也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却没有得到重视,还被视为异端,流传千年之后消失不见。它就是《竹书纪年》,中国极具争议的史书。

历史的见证者

有这么一个故事,崔杼谋杀了国君,但害怕自己的罪行传出去,于是叫来史官太史伯,想让他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史官严厉拒绝,并且在如实记载。崔杼非常生气,就把他杀了。古代的史官是世代继承的。

太史伯弟弟太史仲继承了哥哥的官位,相同的做法,让崔杼怒不可遏,太史仲也死在了崔杼的手中。三弟太史伯也是同样的下场。崔杼意识到这样下去毫无结果,于是放下了对继任的史官,四弟太史弟的杀心,允许他如实记录历史。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年,很多细节都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点,史官和当时的阶级继承制度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了世袭制度。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史官是必须对历史进行如实记录的。无论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都必须保证历史的正确性。这样,后人才不会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知。

第二点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可以进一步说明了一点——古代的史书一定是基于真实历史编纂的。那么我们就基本可以确定,那些流传下来的史书比如《史记》《春秋》等,可信度都还是相当高的。而且作者也非常有名,不太可能会有捏造历史的现象发生。

意外出土

此人在盗掘魏襄王的墓时候,行踪被人发现了。等到当地的政府官员赶到的时候,墓中大量的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值钱的东西都已经被搜刮一空。但是留下了一堆竹简。在盗墓者眼中,竹简只是一些毫无价值的垃圾罢了。

赶到的官员粗略查看了一下这些竹简,文字形似蝌蚪。这引起了官员的注意。要知道,蝌蚪文使用的人非常少,早在西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过了。在《水浒传》当中,更是被当作上天使用的文字。

官员们将这些写有蝌蚪文的竹简搬出墓室,总量达到了十车。但这还不是全部,这个叫“不准”的盗墓贼因为火把熄灭,直接烧掉了一部分竹简来照明。

这些竹简数量庞大,内容也非常可观。最终,当时的“考古人员”从这些竹简当中整理出十几种先秦时期的古书,这在当时可是巨大的文学发现。

西晋御用秘书荀勖、和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对其进行了翻译,得到了初步翻译的版本,又称“荀和本”。两人还没仔细研究便先后驾鹤西去。直到晋惠帝登基即位之后,秘书丞卫恒和佐著作郎束终于完成了修订版本——“卫束本”。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惨绝人寰的“”焚诗书,坑术士“。这让许许多多先秦的史书都消失不见,或者仅保留一套,留在了阿房宫。但是项羽的一把大火让这些仅有的留存也消失不见。后世能够研究历史的古籍,就只有《史记》、《春秋》等。

从魏襄王墓中得到的这些竹简内容之多,种类之丰富,世所罕见。因为其写在竹简上,并且记载了大量的上古资料,所以被称之为《竹书纪年》。

“学术异端”

当时的研究员在对《竹简纪年》深入研究之后,发现《竹简纪年》当中的内容非同小可,因为它记载的历史足以推翻当时人们对于上古历史的了解。这里举一些例子:

例如,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华大地上的首领分别是尧舜禹,启继位后,夏朝建立。前三位帝王是通过禅让制来实现权力的交接的。这点符合儒家思想。

但是在《竹简纪年》当中,舜帝将年老痴呆的尧帝放逐,还不允许他和自己儿子相见。也就是说,在《竹简纪年》的历史当中,舜帝相当于是通过谋朝篡位获得权力的。

诸如此类的内容还有很多,绝大部分都和现有的知识相违背甚至截然相反。这让一直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大臣和读书人纷纷认为这是“异端”,对其嗤之以鼻,恨不得当时盗墓贼全部烧了。

迷雾重重

《竹简纪年》在北宋的时候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为什么?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肯定知道,西晋延续的时间并不长,之后便是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

在国家富强,社会和平稳定的时代,文学,经济等才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一旦社会陷入动荡,这些都显得无足轻重了。而《竹简纪年》也正是因为社会动荡和不断的战争,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虽然《竹简纪年》竹简和抄本都消失不见了,但还是有些内容被保留了下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前文已经写到,史官作为为国家记述历史的重要乃至唯一人物,记载的真实性是非常高的。能够成为魏襄王的陪葬品,说明其在魏国的权威之高。那为什么会和《史记》有如此大的冲突?谁也不知道。或许《竹简纪年》记述的历史才是真实的?

THE END
0.银川新闻网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其功力非同一般。jvzquC41yy}/{ljp0eun0ls1cud1jxu{vp04973245u49732479a:5;929/j}rn
1.高考状元推荐!一张中国历史图,比读万卷史书还受用中国历史长卷一张中国历史图,比读万卷史书还受用 最近,各地高考都出了分数,关于状元、好学生的秘密,总是吸引家长们的好奇心。 比如我姐姐家里的孩子,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总分数653,进入她理想的大学是稳了,我从小看着她长大,知道并不是大家以为的书呆子类型,只会si读书,反正知识面、阅读面涉猎都很广。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53196651fud/rr|cpx|?795;740|mvon
2.反腐败是一场持久战理论腐败不是中国现阶段的特产,而是人类社会的痼疾顽症。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腐败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腐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像恶性肿瘤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社会的健康肌体。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无不被腐败所困扰,许多王朝因此灭亡。中国史书中有关贪腐的记载不胜其数,与腐败相关的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87237522:81e:997B2498?42>:0jvsm
3.学界研究动态: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的日本研究(初晓波)此后,一直到民国年间成书的《清史稿》,中国正史中对日本的记录有16种17篇,“中国史书对周边的特定国家,千余年来持续追踪记录,时间跨度之大、涉及方面之多、观察对象之详,在世界历史上堪称奇迹。这是一部绵延不绝的史诗”。当然,不同时代的记录特点不尽相同,其中很多保留了有价值的独特史料,但也有部分仅仅是摘录jvzq<84f{{pz0ƒoiuw4ff~3ep1yiq€3curEdkmB374?
4.一家两代记述230年西汉历史《典籍里的中国2》第二期识读《汉书》《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经班彪、班固、班昭,班家两代人接续修撰,于东汉和帝年间成书。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百篇,记述了230年的西汉历史。 本期节目中,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三位“读书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许殿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2287:1CXUK
5.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豆瓣)《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由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及上自原始社会下迄中华民国的各历史时期地图共36幅组成,并有包括序图在内的约7万字的图说及地名索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历史时期疆域政区设置、部族分布的概貌和我国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情况,供广大的史地工作者、大中学校的史地教师、大学文科学生参考用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35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