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中国妇女史研究:种参考阅读书目缠足近代中国史学

大外交青年原创学术交流与实践服务

Glory Diplomacy

Ny.2021 / No.570

编辑 / 小二 审核 / 际界

再审 / 王盖盖

小阿蛮按: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真要做相关研究,这些专著怕只是沧海一粟。我是本着聊胜于无的想法去搜集的,还是希望对部分人群有所帮助。当然也不一定要搞专题研究才去阅读,因为妇女史相关的著作,当作扩展阅读去翻看一下,也别有一番趣味。

其他说明如下:书目信息包括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评分以及简要介绍等部分。所有信息均来自豆瓣网,我只是做了简单排版,没有进行其他修改——即:评分的真实性请自行甄别。

另:个别著作有多个版本,此次一并收录。书目排序按豆瓣排序而来,非有优劣先后之别。

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

9.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后世著作也对此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却对此鲜有发声。本书开创性地从性别研究和集体...

中国妇女生活史

8.9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8.1

本书的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缠足在现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渐失去文化光环的过程。在面临“天足”概念和“放足”运动冲击的过渡时代(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美)高彦颐/李志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01/29.00

8.0

本书的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最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

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

(美)姚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5/78

7.1

全书从及笈、谈婚论嫁开始谈起,乃至生育、衰老、死去……缓缓展现一个唐代女子的一生,旨在对唐代妇女的生活作多方位的观察,丰富人们对唐代社会的理...

中国妇女史读本

邓小南、王政、游鉴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48.00元

8.5

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

王政/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14.5元

8.9

此前不晓得王政老师出过这么一本书,大约即便听说过也因为书名而失去了兴趣,直到那天在图书馆偶然看到随手拿起来翻看了一下,不禁在心里大呼精彩,能把“女权运动”写...

唐宋女性与社会

7.9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本书以真实为学术研究的基础,从文本、女性的书写、生活、图像等视角探讨论述了唐代“别...

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

王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28.00元

8.1

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

[美]伊沛霞/胡志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10/48.00元

7.4

《内闺: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一书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

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

游鉴明、胡缨、季家珍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9/32.00元

7.3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为数位专家的文集,所讨论的女性故事不仅对中国女性历史,而且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历史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巾幗入戎事:晉唐之間的戰爭與性別

施厚羽/稻鄉出版社/2020-11/NT$340

本書以晉唐之間女性的戰爭參與為核心,梳理其參戰模式、背景、論述、評價,並從性別角度探討中國中古時期的戰爭和軍事文化。本書指出,文獻中最奪人眼目的參戰模式當屬...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8.4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

三姑六婆: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索

衣若兰/中西书局/2019-7/52.00元

7.0

本书运用明代官书、文集、方志、笔记、小说等文献,讨论文本中的“三姑六婆”,分析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意涵,并呈现“三姑六婆”的实际社会功能及其所反映的两性关系等...

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

李貞德/三民書局/2008/NT$450

8.2

房內是一位富貴之家的孕婦,獨自半蹲地架在衡木上生產。房外則是她的公公,陪同來助產的高僧,隔著窗戶教她調息。西元六世紀一個不可思議的分娩故事,先後經兩位士大夫...

历史宝筏:过去、西方与中国妇女问题

[美]季家珍/杨可/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1/31.00元

7.0

20世纪初是开启中国现代性的关键阶段,本书发展了一种新方式来研究这一时段的历史变迁。本书聚焦于妇女问题,它意涵丰富、意义重大,代表了那个时代标志性的文化悖论...

性别、政治与民主:近代中国的妇女参政

7.9

第一部探讨近代中国妇女获得平等权利参政运动的研究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按年代顺序探讨了1900年至1948年中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第一次全面研究了中国妇...

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建构

8.2

中国史学史与性别文化有何关系?女性人史的传统至明清时代有何传承与变革?清代史家如何编辑采摭前朝女性入正史《列女传》中?《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

宋代的仕女与庶民女性:笔记内外所见妇女生活

程郁/大象出版社/78.00

妇女史研究,在本世纪初逐渐由冷变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者从宋代的女德教育入手展示笔记内外所见的妇女生活。靖康之难中女性所遭受的性暴力,对南宋以後女德教育...

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

姚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1/45.00元

7.1

《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着重阐述了唐代规范性观念对妇女生活的界定;妇女生活与唐代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唐代妇女的自我标识以及影响她们角色认同的因素;唐代...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历程

王政/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5/45.00元

9.4

走出闺阁:中国妇女史研究 [美]鲍家麟/中西书局 7.3《走出闺阁》集结了海内外高校“中国妇女史”课程“首讲人”——鲍家麟教授关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尤其是妇女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妇女“走出闺阁...

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

8.3

作者考索晚清知识精英如何措助各种文本将“国民常识”播植于女界的实践。因此,除了一般国民均应具备的“现今世界公共之常识”外,在此书中,也会有意凸显专为女性群...

身体之争: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

杨兴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69.00元

7.7

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

[美]许曼/刘云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6/68

7.8

清代底層社會「一妻多夫」現象之研究

張孟珠/國立政治大學歴史學系/2013-12

明清時期不僅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社會風氣、文化現象更是變化萬千,多元而複雜。就婦女史範疇而論,多數研究者同意當代社會對女性貞節的要求比之前代更為加強。但在這同...

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

8.7

有關中國婦女生活史的書寫,雖然早在1920年代即已開始,但史學界對婦女史的研究,卻要到1970年代才重新起步,並展開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歷程。由呼籲「補充歷史...

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入门

李志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42.00

7.1

本书从当前古代妇女史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材料、研究现状出发,对古代妇女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妇女的经济地位、法律身份、后妃、女教书等)和前沿领域(妇女身体史和...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美]高彦颐/苗延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8/34.00元

8.5

作者跨越了国族主义、女性主义和东方主义的框架,明确地将缠足摆置在时尚史的范畴之中。透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先从缠足在现代的消逝过程说起——她将前现代全盛时期的...

民國女力:近代女權歷史的挖掘、重構與新詮釋

中國近代歷史風雲中,女性豈容缺席? 萬種風情道不盡,精采紛呈; 歷史,即是性情! 全書敘及之女性,洋溢細節,光芒獨特, 情感與身影躍然紙上。 歷史前進中最具...

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

7.5

女子傳記的特性及其在中國歷史傳統中的位置,尚未被系統考察過,本書是首次嘗試。 從烈女賢媛、碑銘小說、史外線索,到勞模事蹟和口述歷史,重新梳理兩千年來各類中國...

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

杜芳琴、王政/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6/33.00元

8.4

《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是历史学者、民俗与考古学者中较早涉足妇女、性别史领域的严肃学者的最新探索。书中对从社会性别制度建构的历史变迁对妇女和性别关系的影响...

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

鄭雅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1-9/NT300

8.0

傳統中國的父系家族一方面藉由體制規範刻意壓低母親的地位;另一方面,「強迫」女性必須生育,將養育子嗣的工作交給母親,並藉由史傳稱揚塑造理想的母親形象,利用女性...

中国妇女在法律上之地位

赵凤喈/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12/25.00元

唐代妇女与唐代小说

张金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20

本书包括:唐代后妃与小说,唐代姬妾与小说,唐代婢女与小说,唐代妓女与小说,唐代才女与小说,唐代侠女与小说,唐代妇女婚爱与小说,唐代寡妇再嫁与小说等。

奁史

《奁史》,100卷补1卷,清初王初桐(王丕烈)辑,囊括了古代妇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称为一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王初桐在荟萃诸子百家之书的基础上,编...

妇女性别研究(2017第4辑)

詹心丽/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11/42.00

露沙的路

韦君宜/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1/32.00元

8.4

女大学生露沙经过“一二·九”运动洗礼,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她却遇到生活、爱情的烦恼,特别是经历了那场莫名其妙的“抢救运动”,第一次亲历了政治荒唐剧,从...

妇女性别研究2014第1辑

詹心丽/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10/45

本书共分为:刊首语;教育学研究;人口学研究;凤凰百家论坛;凌峰硕博论坛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推进妇女/性别教育和研究、主持人语、以妇女权益保...

唐代社会与性别文化

6.0

《唐代的社会与性别文化》是姚平教授关于唐代社会与性别关系史研究的一系列论文的合集。姚平教授在唐代妇女史研究领域耕耘多年,本书十分重视利用唐代墓志,特别是出...

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话语建构: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集萃

《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话语建构: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集萃》收录了1996-2016年《妇女研究论丛》刊发的妇女/性别史优秀论文47篇,集中呈现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

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

趙鳳喈/稻鄉出版社/1977/NT$140

從古婦女的地位即微渺,被視為附屬品,其藐視意味極濃厚,由本書內之中國婦女的在室女之地位,已嫁婦之地位,為人母之地位,女子與公權力,女子犯罪與處罰等等,...

缠足史

高洪兴/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4/47.00元

6.8

缠足作为一种在中国历史存在了千年之久、残忍地迫害女性却又被崇拜美化得举国若狂的陋习怪俗,非常值得研究,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本书不仅增配大量的图版,而且作...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8.3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口述史研究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本书作者对十九位解放前后有过工作经历的上海职业女性进行访谈,记录她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与婚姻...

中国妇女运动史(新民主主义时期)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春秋出版社/1989

近代中国妇女史中文资料目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目录汇编5

王树槐、成露茜、曼素恩、张瑞德、游鉴明、吕芳上、鲍家麟主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8/台币900元

中国女性文学史·女性词话:谭正璧学术著作集

谭正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2/58.00元

8.5

《中国女性文学史》最初(1930年)是由光明书局出版的,名为《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后又多次重版,增补了大量内容,并改现名。此书专门讨论历史上的女性作者的创...

中国宗教父权制建构史纲

邓焱/九州出版社/2012

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曼素恩(MannSusan)/定宜庄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01/23.00

7.6

有关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境外各地让刚刚起步,山中国女性的作品汇聚而成的宝库也还在等待着各国学者的开掘。本书仅仅粗浅地叙述了在一段短暂的历史时期中,这些女...

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

巫仁恕/商务印书馆/2016-8/19.00

6.5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这一消费行为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女人爱买奢侈品又折射出怎样的女性消费文化?本书以中国奢侈风空前高涨的明清时期的江南妇女为研究对象...

汉代妇女生活情态

7.0

汉代妇女生活情态,ISBN:9787509728932,作者:顾丽华著

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

陈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79.00元

8.2

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又“冲冠一怒为红颜”,古今中外有多少战争因女人而起。女人,往往被认为是战争的导火索,战时的危险分子,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这在抗战...

中国清真女寺史

7.6

纳妾:死而不僵的陋习

程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16.00元

7.4

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第四种: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

本书由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明清时期妇女著述中萃取61种影印出版,包括诗集、词集等,由整理者撰写长序对选取著作的内容、价值、意义作详细说明,对促进妇女史、...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

左丘萌、末春/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7/89.8

9.0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尝试以考古发掘所见唐代文物为基础,对照传世史料或出土文书中的记载,以唐人的眼光重新解读当时真实的女性妆束时尚。书中上溯至隋,下及五代...

明清地域社会变迁中的广东乡村妇女研究

刘正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9/128.00元

书中运用大量的案牍、契约文书、地方志、档案、族谱、碑刻、笔记文集、报刊等历史文献,以妇女史和乡村社会史相结合的学术视野,将妇女置于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贸易...

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

[美]伊沛霞/胡志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05/22.00元

7.7

《内闺: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是截...

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

罗苏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28.00

7.6

《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的是女性这一性别群体,在近代中国文明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变化趋向;这种变化作为一个中间环节,与近代以前的女性群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对当...

玉台书史玉台画史:玉台书史玉台画史

刘幼生注解/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0/80.00元

《玉台书史•玉台画史》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收录女性书画家的汇编体书画史著作,具有开创之功和积极的社会意义。经粗略统计,《玉台书史•玉台画史》共收录中国历代女...

妇女/性别研究(第五辑)

詹心丽,林丹娅/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11/39.00元

中国妇女通史·秦汉卷

彭卫、杨振红/杭州出版社/2010-11/90.00元

人类群体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女性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命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更为坎坷曲折的。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

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

游鉴明/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1/52.00

8.7

她们是谁?她们是家庭主妇、医院护士、学校教师、工厂职工,她们也是女儿、母亲、妻子、儿媳,她们是大时代里平凡的女性。倾听100多位阿嬷的生命故事,在...

女子之不朽:明清时期的女教观念

6.3

生命的意义何在?翻开史册,明清时期的节妇烈女、诰命贵妇以及教子有方的贤母不绝如缕。掩卷扼腕之际不禁令人深思:历史中的妇女是如何考虑人生不朽的?这种想法又如何...

中国妇女史

罗慧兰、王向梅/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12/56.00元

6.6

《中国妇女史》是在国内外妇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尊重妇女史观的多元化,采用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的妇女史。其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制度与性别观念的变化、女性的角色与定...

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

定宜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07/16.00

8.1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令狐萍/秀威出版/2015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

高世瑜/商务印书馆/1996-07/10.00

6.9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主要讲述了: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有文化史和社会...

唐代宦門婦女研究

岑靜雯/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95/01/01/NT$300

本書以正史實錄為主,再配合唐代文學材料,輔以墓誌、碑刻、譜牒、壁畫陶俑等真實形象,從傳統和開放兼備的唐代特殊社會環境下分析宦門婦女在中國婦女史上的地位,聚焦...

看見與觸碰性別:近現代中國藝術史新視野

賴毓芝(主編)、高彥頤(主編)、阮圓(主編)/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4/NT$690

「性別」在中國歷史脈絡裡究竟如何被看見?如何觸覺?1988年,許多被遺忘的女性畫家透過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玉臺畫史」展覽被發掘出來,在當時引領風潮...

北里琐话

龚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10.50元

娼妓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法忽略的部分。本书简略介绍中国近代之前娼妓的起源及演变历史,描述娼家特有的习俗、名妓的品格特征,揭...

被遮蔽的现代性:明清女性的社会生活与情感体验

赵崔莉/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9/48.00元

6.9

明清社会无疑蕴含了中国性别政治的一次剧烈革命。明清女性的社会角色、自我认同以及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从传统到现代嬗变的态势,而且比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女性生...

道教与女性

詹石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5月/1.95元

6.7

《道教与女性》为第一部研究道教与女性的著作,以大量史实和独到分析,为您揭开女性崇拜背后的奥秘,让你顿悟女子健康与美容的真谛。

妇女性别研究

妇女/性别研究:2016·第三辑

本书共分为:特邀来稿;社会性别史研究;凤凰论坛;鼓浪书帆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从性别视角研究女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主持人语;弃婴、童工与妹仔:基督教与香...

近代中国社会“新女性”的诞生:兼论与日本之比较

本书探讨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新女性”话语建构过程。以社会性别学理论为轴,穿插使用福柯、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理论,着重考察“新女性”的建构过程及特点,将之...

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一輯)

李又寧/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NT$315

本書包括論文十五篇,有關明代及明代以前者六篇,涉論重於各時代婚制、婚俗之異同及婦女的社會地位;有關清代者五篇,重於清末的婦女解放運動;有關民國時代者四篇,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人史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所发动,对文 字所作的第一次剧烈改革,使原来十分笨重的文字,变为灵活,是中国文化最大的一项跃进。其次赢政大帝规定标准长度(度),标准容量(量)和标准重量 (衡)。从此在中国境内,文字、尺寸、升斗、斤两以及车辆的轮距,完全一致。这件事奠定了中国人万世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基础。 帝国的领导人,jvzq<84v0kifuvfnn0io1€frdqul1;44875327mvon
1.张荫麟《中国史纲》与钱穆《国史大纲》不分轩轾南方日报:张荫麟以史学为平生志业,但他在世时出版的惟一一部史学著作是高中教科书《中国史纲》,并且只有半帙,如何透过这部书来看待他的史学成就? 曹家齐:一部《中国史纲》,虽终于后汉之立,却于社会之变迁、思想之贡献、人物之性格,兼顾而并详之;又于历史全局之因果,以网状之维路,具哲学之思辨。独断而中的之见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7235532:8/3431586:58<70qyon
2.党史研究的代表作党史频道《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金冲及50年研究中国历史的总结之作,也是他几十年从事党史文献研究的思想结晶。200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除引言、后记外,共有29章,分成4卷出版。 该书是一部全面完整反映20世纪中国历史的著作,体现了宏观叙事的特点。它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时代主题jvzq<84fcpmtjr3rgqvmg7hqo0io1w61428119;371i97989/5786?8890nuou
3.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必背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纲要相对重要的是政治史,党的历史发展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是近代史中的重中之重,学习史纲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以时间或事件为节点,梳理线索与框架,再加以背景、意义等内容分析,不断完善考点。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民jvzquC41yy}/gxq0ep5ccxpcq1il/€~y146359>263;96:3jvor
4.革命的兴起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这两点,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其他任何政党能够做到。——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主要特点,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6分)15.【新考向·开放性试题】[2025湖南张家界期末]围绕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jvzquC41yy}/|}m0eun1|thv1;57A74:44ivvq
5.“中国人”的历史中国人史纲(上中下)中国人史纲(上中下)的书评。这是一本奇书,改变了我对于中国历史很多方面的看法。 首先,这本书没有叫做中国历史而叫做中国人史纲,加了一个“人”字,便让本书有了全新的视角。本书是站在“人”的角度看历史,这里的“人”包括帝王将相,jvzquC41ycv/fxzdcp4dqv4dqqq0tn{kgy532?73435
6.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与“三大体系”建设而左玉河的《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一文对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该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唯物史观指导地位受到挑战的原因:一是历史原因造成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歪曲或误解;二是苏东剧变以后,国际上出现的攻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在国内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应和;三是国内学界对jvzquC41dp{ij7gpw0kew7hp1u~mn85899?g:l=g4;:fglgg7h6:99f:48:9c:3jvor
7.简述20世纪的“重写中国历史”——关于“重写历史”话题的随笔二、简述20世纪的“重写中国历史” 本文不应局限在对“重写历史”问题理论层面的纠缠。无可质疑,20世纪中国史学逐渐进行着转型。事实上,这个转型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线条的存在。 历史研究最终要表现在史学写作上来,史学的转型必然会出现“重写历史”的现象,可以这样说,一部20世纪的史学史近乎一部不断“重写历史”的jvzq<84yyy4hwx}wg0ipo8Dr?986
8.储著武:新时代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严格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始起步发展的。经过几代学人的探索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近年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与“四史”宣传教育的广泛展开,以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jvzq<84jrti/e|xp0et0i|~l1zqku8}mlurm1;544270v;5442726h:5::<367mvon
9.宁可:沉浸于历史时空的史学大家他仔细阅读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中国史纲》,并对这两部书做了悉心批注。他还阅读了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侯外庐、吕振羽、胡绳等人的著作。可以说,正是这两年间集中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的学习和吸收,使宁可对历史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窥见一些学史和治史的门径。jvzquC41yy}/e|xp0et0utl|14635961v46359625a;69@8630yivvq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形成与历史地位理论第三,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提供了思想指导。邓小平在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阐述的“四个坚持”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这其中也体现和蕴含着总结党的历史的新的思想方法,例如“宜粗不宜细”、“恰如其分”等原则。其中,邓小平在阐述四项基本原则时,着重强调了评价毛泽东和毛泽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87237518<51e:998@2494922?<0jvsm
11.文化差异就像镜子想进步就需要照照最初,高立志买到一套《张荫麟全集》,其中有《儿童中国史》,只有薄薄几页。“我过去读过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序言中介绍,这是民国教育部委托其编的一部中学教科书。没有想到他还编有小学教科书。”在序言中,张荫麟提到如何普及中国历史的问题,认为我们的历史从小学学到大学都是由三皇五帝到现在,实在是浪费精力,所以应该编适合各阶段jvzq<84pgyy/e‚tn0eun1pg1ctzjeuju1463465514?0exsvgpz`TaJRrjM1N7mvon
12.唐仕春|心系整体史——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定位及其反思民国时期,地方史研究得到初步发展,例如,彭子明先生的《台湾近世史》,傅斯年先生的《东北史纲》,金毓黻先生的《东北通史》,等等。另外,也不乏区域性的专史研究,如冀朝鼎先生的《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地方史研究方面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并不多见。80年代后,中国地方史、jvzq<84lfu4du|s0ep5yull1zurx1;545270v;5452722h:79;6297xjvor
13.枢纽:3000年的中国(枢纽)书评如果再展开来写大家已经熟悉的历史共识,这本书的容量最少要扩大两倍,且对构建历史哲学部分并无太多价值。如果缺乏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可以借助各类“中国通史”来补充阅读带来的困惑。同时,阅读这本书一定得反复读,最好能读上三四遍再来思考作者提出的历史观点、哲学总结和历史评价。这本书刚出版的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