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粉昆虫作为植物授粉媒介,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自2022年7月起,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和城市荒野工作室联合发起了“发现身边的自然”之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以公众参与的形式招募大量志愿者开展传粉昆虫的监测活动,通过收集并记录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和传粉习性,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规划提供样本依据。
2023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新一年的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在上海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举行启动仪式。城市荒野创始人郭陶然代表项目组分享了去年的观测成果,以及今年的实施计划。本期回顾,我们邀请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项目高级项目经理陈璘以及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郭陶然分享他们的观察与心得。
(本期主持:刘懿琛)
近期回顾
公众参与助力城市生态建设——2023年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正式启动
自然界中约87.5%的被子植物需要通过动物传粉实现繁殖,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依靠昆虫进行传粉。但随着农业集约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粉昆虫的数量和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下降。目前,我国对传粉昆虫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尤其对城市化地区传粉昆虫的多样性,以及传粉昆虫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因此在城市化地区开展传粉昆虫的调查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上海作为城市化开始较早的超大型城市,是开展传粉昆虫研究的理想空间,并有望推动进一步的保护成果落地,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发现身边的自然”之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自2022年7月下旬正式启动,通过公众参与的形式对上海地区的传粉昆虫开展实地观测,并对传粉昆虫和不同开花植物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该项目的实施将为上海传粉昆虫多样性提供本底资料,以便对传粉昆虫的生存现状进行评估,筛选出有助于恢复传粉昆虫多样性的乡土蜜/粉源植物,为上海相关部门的生态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七月至十二月期间,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共招募到六百多名公众志愿者及一百名专业志愿者,城市荒野工作室前后共组织了七次志愿者培训活动,累计在后滩公园、浦江郊野公园等地举办了三十余次定点监测活动,其中有305名公共志愿者在“生命观察”APP的传粉昆虫项目组中上传了观测数据。截至2022年底,志愿者们共上传8800余幅生态照片,记录了上海16个区中的3600余次传粉昆虫访花行为,为研究和保护传粉昆虫提供了详实的本底资料。
通过对2022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共记录并鉴定7目51科90种传粉昆虫和71科209种开花植物。在植物中,共有园林植物51科117种,乡土植物28科52种,农作物11科21种,入侵植物8科19种。经过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地区的传粉昆虫主要来自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这三个目中,即俗称的蛾子、蝴蝶和蜂类、蝇类,这一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基本一致。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类传粉昆虫与各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各种开花植物的偏好,我们可以通过传粉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如下:
鳞翅目昆虫(如蛱蝶科、凤蝶科、天蛾科和螟蛾科)共观测到访问130种开花植物,其中尤其偏爱菊科(31种)、唇形科(13种)和豆科(10种)植物。这些植物常具有体积较大的单花或花序,此外,这些植物的花常有狭窄且长的花冠筒或具有花距,当鳞翅目昆虫伸出长长的喙管吸食花蜜时,身体常能接触到雄蕊和(或)柱头,从而为植物传粉。
膜翅目昆虫(如蜜蜂科、隧蜂科、切叶蜂科、土蜂科、胡蜂科和蚁科)共观测到在146种开花植物上访花,其中尤其偏爱菊科(30种)、唇形科(14种)等植物。膜翅目昆虫中有许多重要的传粉类群,如蜜蜂科、隧蜂科、切叶蜂科等,这些传粉昆虫常具有特化的花粉篮、花粉刷、腹毛刷等采粉结构,有着较高的访花频率和明显的传粉效果。
双翅目昆虫(如丽蝇科、麻蝇科、食蚜蝇科和蚊科)共观测到在107种开花植物上访花,其中尤其偏爱菊科(31种)、唇形科(6种)等植物。这些植物花扁平或呈浅碗状,方便双翅目昆虫取食花粉等。花常成簇生长,不香或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如攀倒甑、野胡萝卜和韭)。双翅目昆虫的口器、体毛和足常能携带少量花粉,且访花频率高,是一类优秀的传粉昆虫。
2023年,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和城市荒野工作室将继续在上海地区开展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全年对开花植物和访花昆虫进行观测,以获取更为完善的数据。希望通过长期的数据收集,为上海传粉昆虫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支持,也能让更多的市民关注、支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
(文/陈璘 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项目高级项目经理;郭陶然 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
本周主题推荐
书|《长三角城市传粉昆虫记录指南》
书|《传粉的力量》
书|《昆虫的奇妙生活》
书|《了不起的蜜蜂》
影|《微观世界》
影|《微型猛兽世界之旅》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展览|再见,长江西路301号
上海·展览|臧坤坤个展:行走此时此地
上海·展览|海派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今日海上
上海·展览|“最'秀'老辰光”城市记忆中的杨浦品牌
上海·展览|韩乙田个展:无聊之人
上海·讲座|摩登时代,华盖往事
上海·讲座|“海派”绘画——中国文艺的历史性转折
北京·展览|我们共享的河流,从澜沧江到湄公河
北京·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幻/灯
北京·展览|地安门外大街上的街头书法家
北京·系列活动|“附近,走近,亲近”系列:走近酒仙桥
深圳·展览|“家屋,邻人与再现的叙事” :以最小单位开始的即时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