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观网的读者却更关心这个。
映月井解读
貌似中国人不是起源非洲
新闻的重点不是“风云四号”吗?怎么扯到了人类起源?
但有同学并不认同占据学术界主流的“非洲起源说”。
粼粼微波解读
人类起源非洲是西方的研究成果中国并不认可这个说法。我们自己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结论用不了多久大家会看到
那还有什么人类起源的说法呢?
horeaper解读
中国并不是最晚的一个,恰恰相反,一些新出土的证据表明可能是最早的那个。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人开始怀疑非洲起源论了,提出“多地起源论”。不过目前的问题是尚未找到什么决定性的证据,所以还得要诸位考古兔们努力挖啊!
中科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为代表的一部分古人类学家就坚持“多地起源说”。
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在东亚地区,目前能够直接证明非洲起源说的化石证据还没有发现。
吴新智院士认为,目前为止出现在中国境内的古人类,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人化石在演化时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空间分布上南北都存在。不仅如此,中国的古人类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上(如发现的石器制作技术)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此基础上,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在“多地起源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
具体来说,“连续进化”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铲形门齿(Sinodonty),这一特点在各种不同年代的头骨中均有发现,而欧洲、非洲的化石中却非常少见。
据新华网报道,这种铲形门齿,到现在还存在于80%的中国人口腔中,而现代欧洲人只有不到5%有铲形门牙,非洲黑人大概有10%左右,澳大利亚土著人约20%。
吴新智院士认为,"从古人类到现代人,都具有同样的门牙,这就说明在中国的人类进化是一个连续过程。"
然而,只靠门牙这样的特征来判断,是不是也太不严谨了?有没有跟其他民族的对照?就连吴院士自己的学生,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带Q过人解读
但是现在的多中心论就只是停留了可能上,还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比如有一个支持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祖先的,就被自己学生打脸了:中科院古脊椎古人类所的吴新智院士细心比较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骨骼特征,发现70%的中国人在头骨上有3个特征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旧觉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国人的祖先。但他的学生刘武去非洲考察时,却发现有30%的东非人在这3个头骨特征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3个特征相似都能拿出来说,估计还是政治站队了。就像说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观网发的质疑文章现在已经被删了。然而非洲起源说是有DNA证据的,至少比本地起源说更强,中国科学家也是承认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褚嘉祐着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一种被称为微卫星的特殊排列顺序,这是一种公认的遗传标记。DNA排列中有一种简短的重复,比如TGTGT鄄GTG,其重复的字母和次数都可以遗传,当延续到后代身上时,原先那一个G的位置可能会变成A,或者原先重复9次而到了后代忽然变成重复10次。根据这个原理,褚嘉祐分析了28个东亚人群,推算出在中国的现代人起源时间不会早于5万年。有人认为褚嘉祐的取样数量太小,没有说服力。2001年,金力的学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组对主要以华人为主的东亚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分析。他进入的是Y染色体的世界。它们一代代地由父子相传,而且“性格”稳定,一般在几十代之后才会有一到两个基因位点发生变化。这些遗传突变位点的结构如同一棵树,也正是这棵基因树记录了人类在不同时间向地球不同地点散布的路径。柯越海共分析12127个男性个体,发现那些Y染色体的YAP、M130和M89上都会有其中一个位点发生突变。它们是基因树中的三根树枝。它们汇拢到一根叫M168的树根上。这个M168就是非洲人体内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中国人与生活在东非的非洲人有关。
如今主流的非洲起源论,是有DNA证据的,而“连续进化”说还拿不出这么强的论证。
此外,目前为止的化石证据也不足以支持“连续进化”。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宿兵研究了中国现有人类化石的年代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在4万年前-10万年前这段时间,我国境内尚没有任何古人类化石出土。
去年中国科学家对许昌出土的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的研究,之所以引起广泛重视,就是因为接近这段空白期,有望证明直立人幸存者的存在。
许昌出土的化石 @东方IC
但据参考消息报道,河南许昌灵井遗址发现的人头骨化石距今12.5至10.5万年。严格来说并没有填补上中国现有人类化石的断层。
吴院士的另一个重要论点“附带杂交”则是指,中国本土人种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和其他地区迁徙来的人种互相交融。
有同学也对此观点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提点刑狱司解读
人类起源于非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关键在于非洲前前后后走出过很多批人种,长期以来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以前的走出非常的许多人种都死绝了,现在全球的人,包括中国人在内,都是最近的走出非洲的那批智人的后代。但是近年来中国学者提出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成为了目前人类起源研究中最前沿与主流的观点,而且得到了基因上的证实。简单说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并不仅是外来的,而是本地原始人与外来原始人不断杂交,不断壮大的结果,中国人底色是本地原始人(北京猿人),然后就像刷墙一样,一层层的刷上去。后面的华夏历史也是这样,本地汉人与四夷、匈奴、羌、氐、鲜卑、蒙古、契丹、女真(满人)等,不断的融合杂交,就成了现在的我们!
等等,即使真的存在杂交,谁才是所谓的“底色”呢?
事实上,最新的科研成果的确承认杂交的存在,但并不足以成功挑战“非洲起源说”。
尼安德特人是以德国尼安德特地区命名的古人类,生活在欧洲、北非和西亚地区,繁盛期为距今13万年至3万年,是目前已知最发达的一个直立人分支。
2010年,一项为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现代人和目前生活在欧亚大陆的人群的基因组中,有1%-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201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付巧妹与德国、美国、罗马尼亚等国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通过对一具约4万年前的欧洲现代人下颚骨的有目的性地大区域核DNA富集实验,发现其含有6%-9%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暂时还没有足够的DNA证据支持。目前“非洲起源说”的主流地位暂时还没有被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