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久前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大运河,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获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久前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大运河,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获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其中辽宁有6处重要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本报特约辽宁师范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刘俊勇解读这6处文化遗产的由来与价值。
辽宁是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省份之一
2002年11月,我国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扩展项目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7月1日晚7时30分,辽宁“一宫三陵”,即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项目进入推介阶段,其中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分两次进行审议。晚7时50分许,明清故宫拓展项目——沈阳故宫通过评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晚8时左右,盛京三陵也通过评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宫三陵”分别是明清皇宫和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
至此,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已经达到6处,成为除北京之外,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省份。
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特色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壮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因而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九门口长城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九门口是我国历代长城中的“水上长城”,具有性。古称“一片石”——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了著名的“一片石之战”。
五女山城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北约8.5公里处海拔806.32米的五女山上。山城平面形似一只单靴,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部分。山上部分是该山的主峰,西南部地势比较平坦,周围峭壁如削,相对独立于周围山势,是古代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城内遗迹大都分布在这里,主要有大型建筑址、兵营遗址、哨所遗址、居住址、蓄水池、瞭望台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五女山城进行了4次发掘,出土大量文物。五女山城作为高句丽早期都城和中期“圣城”,对于研究高句丽早、中期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沈阳故宫(盛京皇宫)创建于公元1625年,是后金定都沈阳至清迁都北京前(1625年-1644年)的帝王宫殿,也是清迁都北京后皇帝到东北地区巡幸和祭祀祖先陵寝时的行宫。不仅是目前中国仅存的少数民族王朝的宫殿,也是除北京故宫外保存完好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建筑群自成体系,特色鲜明,见证了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经营沈阳20年的历史,展现了一部轰轰烈烈、波澜跌宕的清朝开国史。
永陵,原名兴京陵,位于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西北的启运山南麓,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至清康熙十五年(1677年)完成,历经80年。康熙、乾隆以后,屡加重修。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叔父以及他们的嫡配。
福陵,又称东陵,位于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的丘陵地上,是清朝代皇帝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建于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51年(清顺治八年)基本建成。福陵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地势由南至北渐高,峰峦耸秀,古树参天,红墙黄瓦的建筑群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显得格外巍峨庄严。
昭陵,又称北陵,位于沈阳市北郊,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建于1643年(崇德八年),竣工于1651年(顺治八年)。在建筑形制上与福陵基本相同,其规模大于福陵,为清初关外三陵之首。
辽宁的“一宫三陵”和九门口长城、高句丽王城——五女山城,分别对于研究明、清王朝和高句丽早期国家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有望成为辽宁第7处世界文化遗产地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有关要求,国家文物局于2011年启动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同年11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会上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总计45处(其中14处为合并项目)。辽宁省最终遴选并向国家文物局正式推荐了义县奉国寺大雄殿、朝阳牛河梁遗址、兴城城墙3处文化遗产项目。国家文物局经过审核文本、现场考察、评估论证等严格程序,在70多个项目中遴选产生了45处。辽宁的3个项目成功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成为辽宁第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是与内蒙古自治区联合进行的。该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建平县和喀左县交界处,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经过20多年的科学发掘,对重点遗址进行了全面揭露,向世人展示了辽西山区一处5000年前集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为一体,规模宏大的祭祀遗址群和人文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文化景观,以及一批特色鲜明的玉器。
牛河梁红山文化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史前文明遗迹,它与尼罗河流域的吉萨金字塔、两河流域的乌尔神庙、印度河流域的莫亨觉达罗遗址等同属于5000年前的古文明遗址,都是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典型标志。
目前,辽宁省已经开始了以建设牛河梁考古遗址公园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的遗址保护和展示工程。
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遗产是物化的历史,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除了文物本体要具备符合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规定的价值外,还要求遗产地周围的环境不得对遗产本身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沈阳故宫的申遗首先是从环境整治开始的,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使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了优化,形成了与古建筑群和谐的风貌。
根据保护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规定,沈阳故宫保护和维修的原则是保持现状或恢复原貌。在保护、维修中遵循了“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目的是“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地和正在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要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保护和维修的。朝阳市回填矿坑,基本恢复了牛河梁遗址的环境原貌;决定开凿和搭建近5000米长的山洞和桥梁,以使京四高速公路避开牛河梁遗址;将早年建设的101国道移出牛河梁遗址中心区。这一切使得牛河梁遗址的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游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辽宁的世界文化遗产至少可以打造以下两条旅游线路:一是“一宫三陵”旅游线路,以沈阳故宫为重点,兼及盛京三陵(永陵、福陵和昭陵),还可加上位于辽阳的东京陵;二是辽宁考古旅游线路,考察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和葫芦岛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