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公开课 金王朝的盛衰与宋金关系
主讲人:邓小南 北京大学 教授 生于1950年 女
一、历史文化渊源
女真民族也是一个在多民族发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我们从《金史.世纪》里边可以看到金的早年其实是出于靺鞨氏的。“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是一个长期在中国东北活动的民族。靺鞨本身又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粟末靺鞨,一个是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就是我们以前讲辽的时候曾经提到过的渤海国,8世纪中建立渤海国的民族,其实是粟末靺鞨一个部分。另外的一部分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黑水靺鞨。黑水靺鞨在《金史世纪》里边提到他10世纪的时候改称女真,所谓的改称其实是当时周边民族称他们作女真族,就落实在女真这样的一个称谓上。在《三朝北盟汇编.卷三》里边说到女真,其实是过去的肃慎。
“女真,古肃慎国也。本名朱理真,番语讹为女真”。
肃慎,公元前的时候就在东北地区有长期的活动, 肃慎这个名称在三朝北盟汇编里边说到女真本来是叫做朱理真。朱理真、女真,其实就是一种翻译对音方式的不同。他本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称谓其实是一样的,但是翻译过来不同。“番语讹为女真”,这个番语指的是什么呢?谁的语言呢?是契丹的语言。因为那个时候中原的民族,像汉地的民族和女真打交道,中间是隔着契丹的。在早期的时候对女真的了解也是有限的,很多了解都是通过契丹,契丹把这个民族称之为女真,那么汉地呢就也把它称之为女真。所以他说自己的名称本来是叫朱理真。那么通常认为朱理真这个发音是比较接近女真民族它本身的发音的。那朱理真是从哪儿来的呢?“zhulshen”,朱理真就是这样的一个音发出来的一个对音。那朱理真是什么意思呢?根据现在的满文、女真文的一些研究,认为“朱理”其实是东方的意思,翻译成“真”的这个呢,其实是指的东方的一种特别的鹰。就是我们以前讲到契丹和女真关系, 说到有一种海东青。也就是从东方来的 一种特别的鹰,所以朱理真这样的名称,很可能不仅仅指的是某一种飞禽,就是海东青,它可能是女真民族早期的一种图腾,这个在他们心目中有特别的地位的一种象征。
“契丹 阿保机,乘唐衰乱,开国北方,并吞诸蕃三十有六,女真其一也。阿保机虑女真患,乃诱其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三朝北盟汇编》
原来我们在说到契丹的崛起的时候,曾经说契丹八部是一个整合的结果。那么当年耶律阿保机崛起的这个过程里边,它就吞并了周围这些所谓的诸藩,它周边的一些我们同样称之为少数民族的这样的一些部族。那么这里面就包括女真。在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之后,他怕女真人在东北这样一个非常广阔的地带,变成它的后方的一个祸患。所以把当时女真各部里边发展程度相对比较先进的那一部分人,也就是这里说到的强宗大族,把这些比较富实的部落强行移到了现在的辽宁地区。就变成了女真各部里边所谓的熟女真。这样的一些对应的翻译的方式其实指的都是当时的同一个民族。
女真民族虽然和契丹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他就是在契丹本身的内部或者说后部崛起的,但是从语系来看,从语言来看,它和契丹民族的血缘关系并不近,虽然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地区。根据各个民族不同的语言,可以把它分成不同的语系。每一个语系底下又分有若干的语族。以前我们在讲到突厥语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过阿尔泰语系下面有三个语族,每一个语族底下又有一些语言的分支,有不同的民族操着不同分支的语言。相对的来说呢,它属于同一个语族。他的这个语言互通之处相对较多。那么以前我们国家这个一九五零年代做这个民族识别的时候,操的这个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辨识的因素。那么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到以前我们讲到过的铁勒, 突厥,回纥, 维吾尔,这些 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里边的突厥语族。另外契丹,蒙古,都是属于这个东胡语系里边蒙古语族下面的东胡语系的不同的语支。今天我们说到的满族的前身,包括满族,包括这个女真族,这个粟末靺鞨,这个渤海国的建立者, 他们实际上是属于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族呢也叫做通古斯满语族,实际上满语是更晚才出现的。现在的这些语族啊,语支啊,语系啊, 都是近代以来语言学家反过去看历史上的语言,所以才会有满语族等等的这样的称谓。 党项呢它是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里边包括的不同的语族,也有汉语族,这个大致上是我们国家古代的北方民族,他们所操的语言,分属于一些不同系统一个简单的列表。
生女真活动的区域是很广的,但是他们的核心部分,或者说首先崛起的是完颜部。完颜部崛起的地区叫做“按出虎水.阿什河” ,现在黑龙江省的阿城地区,也就是金建立了以后的上京会宁府这一代。完颜阿骨打应该说他是女真民族的一个民族英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 。在他崛起之后不长的时间里,一方面把女真各部统一成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另一方面对辽作战,步步为营,节节胜利,最后灭了辽,建成了金。金一般的史料上会说它是建于1115年的。有的学者也有质疑,因为当时宋方的材料有不同的说法,所以它是不是真的在这一年建国,学界也还有不同看法,但是我们姑且用这样的一个说法。金太祖当年他们都是埋在上京会宁府的,就是都是在黑龙江。完颜亮迁都到现在的北京,当年的中都,就把这些陵墓也都迁过来了。所以像金太祖、金太宗的陵呢都在现在的北京房山。就是有一个地方叫大房山,而且这些陵前些年已经有发掘。
女真民族不是一个纯粹的游牧民族。他和建立辽王朝的契丹,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来说是有重大的区别的 。他可以说是一个渔猎民族,或者说它是狩猎的。它实际上有渔猎经济,同时呢又有农耕经济。 女真生活在高寒地带,但是这一带呢仍然有农业,相对来说比较粗放的农业。
他所活动的地区,就是我一九六八年上山下乡的地区,那个地方我呆了差不多十年,那个地方呢就是非常的寒冷。那么农业呢也是有所发展的,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有那种广种薄收的意思吧。那当然倒回去一千年,到了女真那个时期就更会是这样。而且我去的那个地方是宝清县,不知道你们知道中国和苏联之间曾经有珍宝岛战争吗?珍宝岛战争的时候我们团就是前线团,就能看到那边的炮火。而且当时男生都上前线去抬担架,女生呢都准备去献血,而且学了各种什么缴枪不杀之类的俄语。那个时期呢,在我们的周围就有一些地方,就是当地的老乡会把那些地方叫什么什么城子,这些城子呢其实就是一些堡寨。当时我们也带村儿里边的小孩儿,到那些城子去玩儿做军事游戏,那些城子确实有箭头,就是发现的时候锈迹斑斑的,当时也没有这个概念,也不知道会去想想这是什么时代的箭头。但是确实那个地方有这个箭头的遗留,就很可能是当年女真民族活动过的地带。那么这个地区它仅靠农耕也很不容易,虽然土地肥沃,像我们去的那个地方,当时就是有一种说法叫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动物非常多。另外,土地肥沃,东北都叫黑土地了,说是插上一根筷子都能发芽。但是基本上还是一个收成不高的地区。
那么那个时期仅仅靠农耕,这个民族也不容易生活下去。所以畜牧、渔猎,都是他们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的手段。女真刚刚建立国家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城,虽然叫上京啊什么,但他的城跟我们的概念,中原王朝的这个城的概念,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当年这个宋人一开始到女真去出使的时候就非常惊讶,这个皇帝寨就是这样,就好像那几个干打垒似的几个窝棚就是一个寨子了。皇帝呀,太子啊,国相啊,分别住的那些地区,其实在当时都是非常因陋就简的。
第二集、军政制度 文字
收国元年春正月壬申朔,诸路官民耆老毕会,议创新仪,奉上即皇帝位。阿离合懑、宗翰乃陈耕具九,祝以辟土养民之意。复以良马九队,队九匹,别为色,并介胄弓矢矛剑奉上。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金朝建立于1115年,金史记载完颜阿骨打即位的一个仪式里边,说当时的人摆出来九付,其实是不是九付也很难说,九就是一个多数的吧,摆出很多的工具,耕田的耕具。祝以辟土养民之意,然后呢又九对良马,还有一些公使啊 ,一些披甲的这样的设备同时奉上。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记载里边儿,给我们的感觉是当时这个民族是以耕战为主的,对不对?一方面是耕一方面是战。女真初期,农耕并没有占到这么重的分量,在他和汉地的接触越来越多了之后,他才对农耕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曾经在讲辽朝的时候,讲到过征服王朝这种说法,我们也说到当时各个少数民族王朝,特别是北方民族王朝进入到汉地以后,他的汉化程度很大的,这个程度是和他本民族原来的生活方式有关的。那么女真民族原来具有粗放农耕的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这样的一种生产的习惯。所以女真民族后来的汉化彻底程度,比契丹民族、比蒙古民族要高得多,跟这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那个刘浦江老师《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就说到金太祖实录里边,记载的金史里边承袭的金朝的开国史呢,恐怕不是那么真实的。但是我们现在姑且用这样的一个基本说法吧,这是一个金朝的世系。
完颜阿骨打,完颜旻(音敏)。这些金朝的贵族,都有汉名,既本民族的名字。像阿布达,他同时呢也有汉名,而且汉名起的还是很讲究的,完颜敏他弟弟太宗,乌乞买,本来他弟弟的女真名字叫吴起满,而这个兄弟两个人的这个汉名上面都有一个日字头。或者他们就是排行的,你看他们的下一代都是叫宗什么。如果是单字的名字都是亮、亶(音胆)、雍也都是字顶一样,那字形上都有排行这样一种体示。大体上说太祖和太宗时期,还属于部落联盟制,一种贵族议事制度向官僚制过渡的时期。那么从金熙宗开始就进入非常强烈的汉化过程。这个过程呢被海陵王完颜亮更加推进了。
海陵王是做过皇帝的,但是为什么他称之为海陵王,而不称之为皇帝呢?因为他皇帝的称号后来被废掉了。为什么被废掉了呢?海陵王上台的时候是通过相当于宫廷政变,杀掉了金熙宗,而且他上台之后用非常暴力的、残忍的手段,去除了很多当时的元老重臣,当然也是为了肃清他的反对派。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推行了汉化。在他死了之后,他原来的这个位置就不被承认了,等于被推翻了,被废除了,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废帝。这样呢他在金朝的世系里边,后来就以海陵王这样一个身份出现。
世宗的时候,他极力的想要恢复女真的旧俗,但是到这个时候很大程度上已经来不及了。章宗呢本人也是一个汉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在宣宗的时候就已经受到蒙古人的很强大压力,于是宣宗的时候把首都继续南迁,迁到开封。到后来的这三个皇帝,实际上从宣宗开始到哀宗、末帝,已经进入了衰败的时期。末帝呢可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就是半天。
女真民族基本上是一个全民皆兵的一种组织方式,而且从这个民族的社会组织到国家的管理形态,都是一种民政和军政统一的一种形态。它的基层的社会组织叫做猛安谋克, 既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组织,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军事单位,也是金王朝建立了之后一种基层的制度。女真民族狩猎的时候,各家各户的青壮年都要一起出来,骑上你的马,带上你自己的干粮一起去围猎。围猎的过程里边也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有统一的号令,这样呢在这种基础之上,本来是一种生产的方式,是一种生活的组织,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实际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的组织。部族和部族作战的时候,这个军事单位也是这样号召起来,组织起来的。因此呢我们看到猛安谋克它本身其实是具有多重性质的一种组织方式。
就猛安谋克这个词,很多史料里会有不同的翻译,比方说猛安会翻译成“萌眼”,谋客呢翻译成“毛毛可”,也有的地方翻译成毛课。猛安谋克的部长,就是他们的首领叫做孛堇。孛堇其实也就是我们在清代的史料上可以看到的贝勒。在乾隆的时候修四库,把这个里边儿的孛堇这个词很多都改成了贝勒,他觉得孛堇这个词不是很典雅,不如贝勒。贝勒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各部的贵族,到后来变成一种贵族的爵位,和这个孛堇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猛安的意思是千夫长,而谋克是百夫长。后来重新组织了以后,三百户组织为一个谋克,十个谋克呢组织为一个猛安。这个就是一个大致的情形,就是一个层次而已,是不是真的很准确的这个数字,这个不一定。猛安谋克既是指一个组织,也是指这个组织里边儿千夫长百夫长这些首领的名称,那么这个人户也可以叫猛安户,谋克户,也可以以猛安谋克为称。
女真人本来没有文字,曾经一度用契丹字,当然呢也用过汉字。 女真造字,先是完颜希尹造字,后来金熙宗的时候又造字,它其实出现了两套文字,跟我们说契丹大小字是一样,也有女真大字、女真小字这样的区别。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留下来的女真文字其实只有一种,那么原则上女真的大字它是仿契丹字,契丹字是仿汉字了。那么女真的大字它又是仿契丹字。女真的大字被认为是一种单体字,独体字。就是一个一个的独体字。而女真的小字呢类似于我们说的契丹小字,它是一种合体字。原来我们曾经看到过这个契丹小字,它是若干个作为一个基本元素的原字垒在一起,对吧?那有的时候一个原子它就是一个字,有的时候是若干个原子组合在一起。所以它那个小字是一种合体字,这个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的分别是很清楚的,但是女真大字、女真小字,现在其实能够看到的只有一种,那么这种究竟是大字是小字,这个学界也有不很一样的看法。大体上来看,女真字现在能够看到的字数并不多,只有一千多个而已。
女真民族的汉化。首先呢要说的是金代初年的二元政治,因为金的统治系统是从辽过来的了,他也是先占了辽的这个区域。所以在制度上也有跟辽的二元体制接近的部分,辽的二元体制就是以“国制”治他们本民族的这个区域,对吧?治他们本民族的这样的事物。另外呢以汉制来对待汉地的这个地区和汉地的这些事物。那么金初也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二元政治比较有特点的应该说是金初的勃极烈制。这个勃极烈呢我们在清代的史料里边看到,很多情况下把勃极烈翻译成了贝勒。所以勃极烈也是一个贵族的称呼,也是当时各个部落的贵族。在完颜阿骨打崛起以后,对原来的各部有一个整合,在这个整合的基础之上,其实先形成的是贵族的议事会,但这贵族议事会会有很多贵族参加,各个部落的酋长贵族。在这个基础上,他又进行过筛检整顿,就形成这样的一套勃极烈制。
阿骨打建立的这个勃极烈制,其实主要的人物只有五位,就是五个勃极烈,他自己是“都勃极烈”,其实就是皇帝。就是所有的勃极烈里边居长的,是首脑中的首脑,就是皇帝。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它脱身于这个贵族制的痕迹。就是他似乎还是众人之中的一员,跟中国汉地那个君臣完全不是一回事儿。那个君臣,君是独一无二的,高高在上的,所有的臣僚都跟他之间有一个非常广阔的鸿沟,而这个都勃极烈,虽然它是勃极烈之首,但是他同时也是勃极烈里的一员。阿骨打就是都勃极烈。“谙班勃极烈”其实就是一个王储的意思,就是在这个都勃极烈底下,他就是最高的了。在阿骨打时期,乌乞买就是后来的太宗,他就是这个谙班勃极烈,等于是这个皇位的继承人。“国论忽鲁勃极烈”其实就是国相,我们姑且说他是宰相吧,他就是国相。在下面的像“阿买勃极烈”,像“移赉勃极烈”这些勃极烈就是国相的第一助手,国相的第二助手。所以我们现在从这个勃极烈的名号上看到的,主要表示的是一种等级地位。我们从勃极烈的名称上看到的不是它的职侍,他不是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体现的不是他的职事,而是他的身份,地位。但是这些勃极烈呢他们在执掌上可能是有分工的,但是这种分工不体现在它名称之上。勃极烈呢它是有贵族,重视身份的有贵族制非常明显的痕迹,他这一套制度带有贵族制的非常明显的痕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勃极烈制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一个就是它是带有很强烈的身份制的。这个身份制体现在哪里呢?一个是有浓厚的血缘色彩,这个贵族还是从血缘上来的。另外呢就是勃极烈都是终身制,所以贵族身份制的色彩是非常浓烈的。但是不管怎样,这个勃极烈当时是军事和政治的领导核心,它在向官僚制度过渡。勃极烈作为个人来说,他们其实都是有某一方面的执掌的,他们都是有职侍的,是有任务的。可以说它带有明显的贵族意识痕迹的一种官僚制度,它是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那么这是女真的这个部分,当然是指中央朝廷的角度了。
我们看到在汉地,女真前期金王朝前期所控制的汉地,主要还是从辽继承过来的,原来我们说的燕云十六州,一个大片的汉族生活区域,在这个汉地保留了原来的州县,在辽的时候就是这样保留了以前唐代的州县设置,那么在这个州县的基础上设置了枢密院。枢密院后来改成行台尚书省了,那么这个枢密院在当时就被称之为东朝廷、西朝廷,其实它都是朝廷的分支,是朝廷的东西分支。往宋朝打的时候,女真人是两路出兵的。一路呢是斡鲁补带的,从河北下来,另一路呢是粘罕带的,是从山西下来,那么粘罕带的这一支呢在太原受到了宋代军民的强烈的阻击,所以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但是总而言之,它是两路南下的,这两路南下的军队其实就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这个东朝廷就是斡鲁补的这个,西朝廷呢就是粘罕的,就是他们的军队分了两路南下,那么他们这样的一种设置的方式,包括这个朝廷的相当于一种派出的机构吧,像这种东朝廷,西朝廷,两个东西枢密院,那么这样的一种机构呢,我们可以看到它就是一个军政合一的一种行政的管理方式。而且它的设置基本上是一种战时体制,就是金方在当时的地方上的这种设置。
第三集、汉化南侵
而那个时期的官僚身份都不如贵族,所以官僚见到这些所谓的郎君,郎君就是宗室家的儿子了,见到这些人以后要非常的卑躬屈膝。这些郎君不管他有没有特殊的职任,他们都凌驾于当时的官僚之上,这个是前期的特色。
到了熙宗做皇帝的时候,他面临的基本上还是这样的传统,但是在熙宗的时候有了重大的改变,这就是熙宗的改制。熙宗,据说他小时候就很聪明,有一些汉地的儒生教他,所以他脑子里很久以来就有这种君臣的分纪,就是君要像个君的样子,臣要像个臣的样子。另外呢他自己也像一个汉家的少年天子,汉地的文学的修养,这些都非常的齐备。在当时的女真贵族眼中,看上去非常不一样,跟他们这些旧臣是非常不一样的。而且他这个时候呢已经开始树立了作为一个皇帝的一种绝对的权威。那么当然也有很多的宗室反对这样的改变,所以他在位的时候,已经开始杀戮过去的这些重臣。熙宗的改制呢是在天眷,就是他的年号天眷年间(1138),熙宗改制也被称为天眷新制。或者天眷改制都是指的这个事儿。
在改制过程中,废除了原来那个带有浓厚贵族色彩的勃极烈制,改行三省六部制。但是他的三省六部制里边,其实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尚书省。它的议事色彩其实是过去那种贵族制下的保留,而不是官僚里边作为一种主要的机要的议事机构出现。所以我们说这个天眷改制,它不是不受宋制的影响。金制的改革,它汉化它的改革它还是受到宋代制度的影响。但是呢更主要的,其实是从唐代那个脉络上下来的这个汉制。
那么在完颜亮的时候呢,把中书省和门下省取消了,在那个之后,其实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一省制的结构。那熙宗的这个时期,就已经全面地采取了汉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一会我们会说到“伪齐”问题。这个时候,金熙宗因为他本身比较强烈的要汉化,所以他对汉地也是有兴趣的。通常我们会说南宋和金对峙,南宋和金有很多的战争。这个战争我们通常是从宋的角度,我们来看是要和还是要战,实际上也要看到金方的态度,就是这个和约的另外一方。在金熙宗以前,其实当时的金朝的贵族对汉地不太感兴趣,他们并不是要直接去控制汉地。所以你看女真人灭了宋朝之后,他并没有想在开封长期扎下来,他们人撤了,包括把徽宗、钦宗都掳掠着一起撤了。而开封交给了谁呢,张邦昌,对不对?他是立一个傀儡政权,所以他对直接管理那个地方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张邦昌当然很快,他自己也不敢当皇帝,后来他们才另外扶植了刘裕,但是后来熙宗做了皇帝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对汉地就是直接控制,是直接掌握那个地方的包括从户籍开始,到他整个的财富,到那一带的疆域,都有了很大的兴趣。而不像前期,比方重渔猎重狩猎的那个时期,把这个地方的财富掳了就走,只满足于那个财富。后来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这也是造成宋金之间战争的交结点的不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这个时期也建立了皇统的法律。而且建立了一些宗庙和礼仪的制度。完颜亮1149年的时候通过政变杀了金熙宗,他自己取而代之做了皇帝。对于完颜亮这个人金史上的批评是非常多的,但是不管批评有多少,我们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锐意改革的人。而且他在位的期间,确实建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包括我们现在在金史百官志上面看到的,他定立的这个制度使得当时职有定位,这些职责都明确了,员有常数,纪纲明,我们原来说过什么叫纪纲,就是制度。纪纲明,庶务举,所有的事情啊过去没有人负责的,现在呢都走上了正轨,而这些制度并没有随着完颜亮被推翻而取消。那么这些制度实际上对于金朝后来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我看网上说到完颜亮的时候,说他是金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会作诗了,是不是能说上文学家也很难说。反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杀人狂,这几个连在一起。完颜亮的时候把首都从上京会宁府,阿城那一带向内陆迁,迁到了现在的北京,就是原来辽的这个燕京-南京析津府了,迁到北京这个地方。而且他非常彻底的把会宁府毁掉了,原来会宁府是金的上京,所以从这个以后呢,上京的地位就一度不保了,就没有了所谓的这个上京了。而当时呢,特别是汉人的口里边都会说,我们本朝它是这个金朝,它的统治的重心已经移到了山海关以内,已经移到了山南地区,这样呢,当时金朝已经出现了五京。我们可以看到不包括上京会宁府,但是实际上上京会宁府的地位,在后来又曾经恢复过。那么恢复了以后其实就是中都以外另外有五京,实际上变成一个六京的这样的一个格局。
上京迁到中都,我们刚才说了就是现在的北京,所以这个是北京建都史上很重要的一笔啊。前些年正在纪念这件事情,纪念北京建都八百五十周年,就是中都大兴府,当时的北京就叫做中都大兴府。而这个图上呢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城大致的迁徙的痕迹,新的首都是在现在北京城的西南,到现在呢有一个博物馆是当时的这一个水道吧,一个水门的这个博物馆,这个呢是金。那么后来呢这个是元,元大都这个蓝颜色的部分是元大都。所以我们看到它虽然也是在北京,但它并不是在金的遗址上建立的,它是把金的国都部分都毁掉了,另外建了元大都,这个带框框的是明清的北京。明清的北京比元大都在北边内缩了,但是在南边又往前推展了,所以呢这个大致上是一个北京城的这个基本的格局。
完颜亮迁到中都以后,并没有使他满足,他当时有一统天下的志愿。所以他后来就发动了对汉地的战争。刚才不是说他文学家嘛会作诗,这个确实在史籍上有他的诗作留下来,然后他的诗作还不止这一首。这个战争发动的时候,其实是宋高宗把皇位交给宋孝宗的时期。就是说南边的宋已经是到了孝宗的早年,这边呢完颜亮的军队在南征,曾经一度想在采石这个地方强行渡江,但是他强行渡江的举措受到了宋代派出来誓师的,就是到前线来犒军来慰问的,不是任命他做统帅,而是派他来慰问的虞允文。受到了虞允文当时整合起来的宋军的顽强的阻击。采石之战就是一次重要的“水战”,是在这个江上的,以宋军的大胜而告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完颜亮就受到了来自内部的强大的压力,他当时逼着要马上过江,但是过江的时候又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呢完颜亮就被部将杀死了。这样原来在辽阳地区的金的宗室完颜雍就被扶植上来,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金世宗。这个海陵王就是完颜亮,他是死在这一次这个战事里边儿。他虽然死了,但是他所确立的女真这个王朝把他们的统治重心移到中原汉地,这样的一种格局就没有再倒退。
金世宗这个人是有小尧舜之称的。在金世宗期间呢,其实也是有很多当时的人认为值得歌咏的这样的一些政策吧。世宗的很多政策在章宗的时候又继续下来。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说,金朝它仿效汉族的制度建设呢是从熙宗的时候开始,然后到章宗的时候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这样的一种程度。那不光是金史里边有这样的记载。当时的这个宋人的笔记里边也追溯到,说金章宗的母亲是什么人呢,其实是徽宗的外孙女,是徽宗的外孙女。当时很多宗室的贵妇啊,包括皇宫里边的公主啊,那些皇族的亲属,在靖康之难的时候都被掳掠北去了。那么这些宫廷里边的女性,包括原来徽宗的那些宾妃,就是比较低层的那些宾妃,很多都被赐给了女真族的军将。当然这个对当时的那些汉族的这些妇女来说,也是一个个很痛苦的一种经历吧,很痛苦的过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呢,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女真民族的汉化的倾向有所影响。那么金章宗的母亲呢,据说就是这样的一种背景。所以金朝的典章文物到了明昌的年号,到了这个时候呢,也特别的得盛了啊。
(卢沟桥)这个桥是在金章宗的时候修成的,当时叫做广利桥,现在我们说的卢沟桥就是这个桥。章宗这个时期呢,被称之为是一个文治烂然的时期,一个文治很灿烂、很很辉煌的这样一个时期,但是也是在这个时期,女真民族它自身的那种勇武豪侠气,那样一种擅战尚勇的风气也逐渐逐渐的衰退下来。女真民族尽管走上了汉化的道路,但是呢他本民族的旧俗还是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政策的选择。当时的汉人到女真那边去出使,有一些事情呢,他们就感到非常的奇怪,甚至于感到很惊愕,感到很惊讶。比方他们就说在金的这个规矩里边,士大夫也不能免去比如说朝堂上受到杖责这样的事情,那像金熙宗的时候就杖责很多的官员。有他内廷的后庭的官员,又有外朝的官员。那海陵王这样的一些人,虽然说他是汉化倾向很强的,但是仍然用很多他们女真民族的这种旧俗。当然这也不光是说女真民族的旧俗了,我们知道像唐代的时候,唐代的下层官员也是不免杖责的,只有中层以上的官员才能够免去这样的一种凌辱。那宋代的情况呢是完全不同,宋代的士大夫不会受到这种杖责的,撤职什么这些事当然是经常的事情。嗯他这个楼钥《北行日录》,他出使以后回来的汇报里边,就说这个太守,他这一个州郡的首长呢也能责打他。下边的一些官员,即便是宰相也会当场受到杖责。那他他是宰相,那你总要有好一点儿的待遇吧。唯独跟别的人不同的呢,就是用一个紫褥子铺在地上,然后用这个来表示它和一般的低级官员还是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金代是这样,蒙古是这样的,到了明代的时候,明代的”廷杖“这样一种风俗,这样的一种习惯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实际上明朝它很大程度上不是宋朝的继续,他是从金从蒙古这样一条线下来的继续。虽然他是一个汉地的王朝,但是他所继承的这个制度渊源并不完全是继承了元代之前的南宋。
第四集、入主中原,金宋对抗 岳飞
金入主中原以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他们离开了从事比较粗放的农耕,从事渔猎、包括畜牧业这样的地区,大量的人都迁到了关内,也要给他们一个安置,怎么安置呢?当时的一种的方式叫做屯田军,把这些人移入中原、华北、陕西、陇右这样一些地方,就地安置了。他们也不是插到各个村落里边,而是相对集中的跟汉民原来的那些村落,相对集中的花插着建立了一些村寨。这些村寨里边集中的是女真人,当时剥夺了很多汉人的土地。有一些是战争里边流散了,就出来一些无主荒地,还有一些就是剥夺了汉人的土地,把这些土地给这些女真人,让他们在这儿种地为生。这些女真人原来虽然在北方种地,可是是很粗放的,在那儿一撒,反正土地很肥沃,能长多少算多少,到了中原以后非常不适应,因为土地没有那么肥沃,对吧?相对来说,农耕上要付出的努力,付出的技术都是比较高的,但是他们受不了这个。那么女真人很快的就开始两极分化,一类呢比较能经营的,或者是上层,就把土地租出去,招了一些汉人来给他种地,另外一些呢就把土地卖了,卖了呢一时虽然有钱了,但是时间长了就破落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不光是给内陆的汉人的民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带来了很多的骚扰,对于女真本民族来说,屯田军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经济上的社会组织方面的困扰。
所以他后来尚武之气的不存在,跟这种组织方式被被打乱,从原来那个地方拔根而起,跟这个是有明显的关系的。所以猛安谋克户迁进来之后,夹杂在汉人的村落之间,逐渐呢开始有经济上的交往,比方说他要租土地出去,对吧?那就要谈条件,就有这些交往。另外,逐渐又有了联姻,这样呢女真民族旧地的汉化的过程就不可避免了,影响到他民族的习性。当时的人就说女真人以前都是不知道怕死,他不知道怕死,到了现在呢不行了。宋金之间以淮河为界,那么淮河的金这一方呢总要派人去戍守,派去戍守的家里边儿啊,就跟妻离子散似的,都是难舍难分,而且很多人都是觉得再也回不来了,到那儿去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以前的一往无前的气势呢,到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尽管世宗再三的鼓励这些人要知道女真的纯实之风,而且鼓励他们的子弟再回到上京去,回到他们当年的发源地。但是也都无济于事。
下边我们来说一下宋金关系。宋金关系海上之盟。我们原来讲到过燕山之役,打燕山的时候,当时按照协议,金是从北边打,宋是从南边打,夹击中间的辽,当年的契丹。夹击的过程,宋方进展不顺利,特别是碰到燕山,到了燕山底下的时候,燕山府进展不顺利。所以这个时候就被女真看破了宋军的底细。当时的国主是乌乞买-金太宗,他就跟宋方派来的使者说,说这个契丹的疆土都是我们打下来的,留了一个燕山府,叫你们打,你们还打不下来,那你打不下来,好,你现在看着吧,你看我们怎么把这儿打下来。这样呢,他打下来以后很快女真就由当时的各种各样的理由吧,很快就挥师南下。在当时宋金交涉的过程中,他们就看透了宋方的指挥无力,和军队里边儿的一些腐败的状况。
1127年我们原来说过了,北宋灭亡了。这一年的5月,赵构呢就在南京应天府做了皇帝。当时金扶植的这个傀儡政权,张邦昌的为附,张邦昌呢他根本就不敢当那个皇帝,他从来也不敢坐到皇帝的位子上边儿去。这时候呢,他就把宫里边儿的玉玺啊,等等这些东西呢,通通都送到了南京应天府。这样等于他自己也没有什么正式的退位不退位吧,他也没敢登到那个位子上去。下面的金才又扶植了一个当时的投降金的也是原来的宋臣,扶植了刘裕做皇帝,这个呢是伪齐。当时金其实希望伪齐在中间变成一个缓冲地带吧。但是实际上凡是在伪齐和宋的战事里边,伪齐的军队经常不占上风,而且还要金派军队来救援他。所以金也觉得好像有它呢也是有点多余,所以后来就废掉了伪齐(1137)。伪齐其实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它统治的地域呢也不是很广,很快被废掉了。这样呢宋和金又变成一种直接交界的阵势。
当时宋金之间有很多著名的战役,这些战役也是互有胜负。当然早期的时候,相对来说是金方在战场上比较主动。但是宋代在立足之后,就是南宋王朝在立足之后呢,逐渐也通过一些战役慢慢地扭转了战场上的颓势。而且在这个战争中也逐渐练出了几支军队。那么这些战役呢我们在这儿列出来了,我们就课堂上呢没有时间一一去讲这些,大家可以自己再去看。
总的来讲,那时战场一开始是集中在东南,后来呢由张浚到陕西开辟了第二个战场。这个宋代的历史上,南宋前期的历史上有两个张jun,这两个张jun不能混。张浚是做过宰相的,他有一个儿子是很知名的一个理学家,叫做张栻,是朱熹的好朋友)。我们说开辟第二战场的张浚呢,当时负了一个很重要的责任,他带了一些人到陕西,整合了这一带的军队,开辟了第二战场。那么像富平之战,像我们看到的这个和尚原1130、饶风关1133、仙人关之战1134,都是在陕西这一带,都是在西北进行的,特别是扼守住了陕西通向四川的道路。当然这个富平之战是败得很惨的,但是后来呢这个地区的军队又有所整合。这样,两个战场分别打开了之后,一定程度上牵制了金军的力量,分散了他们的攻势。
除了这些正规军队以外呢,当时也有两河民众的抗金斗争,所谓的两河不是指两条河,而是指河北、河东。河东就是山西,黄河在那曲了一个弯。河北、河东当时都有很多的抗军义军,在当时也都得到一些整合。那个时候王彦所率领的八字军是一个比较主要的力量。岳飞也曾经在王彦的麾下,王彦的八字军就是脸上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那么这个其实是他们自愿的,在那种情况下,就意味着见了金军以后绝没有你的退路。所以王彦的八字军呢,当时是非常精锐的,就是一个中坚的力量了。后来到了南方以后也仍然是这样。但是岳飞和王彦后来等于是分道扬镳了,两个人到后来也不能合作。
这一张图是中兴四将图。南宋画院的刘松年画的中兴四将,里边最老的是刘光世,刘光世也是世代将家,从北宋后期一直在西北作战啊就有他这一家的。他在绍兴七八年的时候,因为怯懦畏懦呀,不敢面对金人主动作战,后来他就被撤下来了。因此,绍兴十年以后,实际上在战场上的是另外的三大将。三大将里边呢,韩世忠算是资格比较老的,而岳飞是资历最浅的,其实在北宋末年,他才以一个普通身份去从军的。他身份的崛起呢其实是很快的。岳飞被杀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说他敢自己比宋太祖,他自己说我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做了节度使,就给他一个节度这样的名衔,他说太祖当年也是三十二岁,所以这是他的不臣之心的一个证据啊,后来被罗列成他的一个重要的罪状。还有一个就是前面说的张俊。
绍兴和议达成了以后呢基本上是这样的三条内容,那么宋和金之间的交界,上次我们已经说过了,东起淮水中流,西到大散关。除了这个划界之外,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条款,一个是南宋称臣于金,另外呢每一年给金纳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一个是单位是匹,一个单位是两了。那这个材料什么地方会有,其实宋代的记载里边儿宋史里边儿没有这种记载,这记载记在什么地方?在金史里边儿,在金史的完颜宗弼的传记里边。为什么宋方不记呢?这对宋方来说是很大的耻辱。所以前些日子有一个博士论文预答辩,它里边儿说这个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的正统地位。我就说这就奇怪了,这怎么会确立了他正统地位呢?子子孙孙谨守臣节,这能是一种正统的地位吗?
好,那么这是南宋和金那个时候的一个对峙的全图,不仅是这两个政权了,周边的这些政权我们也能够看到当时的一种整体的局面。宋金的和议在绍兴和议之后还有,那么这些和议呢都是在宋金的重大的战事之后达成的。一些比方说隆兴和议1164是孝宗的时候,对吧?有两次。采石之战,虽然是大捷,但是符离之战是败了,那么在这个之后达成了隆兴和议,在这个韩侂胄的时候开禧北伐。开禧北伐失利了之后达成了嘉定和议1208。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双方的军事上的态势,你攻我进的态势的不同,这个和议的条款,特别是岁贡的多少,所谓的犒金银纳岁贡啊,甚至于双方之间的称谓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但是双方之间的划界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划界是比较稳定的。另外的特别是像岁币这样的,受到了很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