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最无耻的皇帝,不仅无耻,而且变态,还有些脑残看看头条

在三国时代,可以参加"历史上最无耻皇帝"角逐的是孙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孙皓不仅无耻,而且变态,还有些脑残。

1、当皇帝纯属意外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父亲孙和是孙权的第三子。孙和曾被孙权立为太子,后来卷入到孙吴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因为失败而被废掉了太子的名号,最后竟然被赐死了。

作为被赐死的废太子之子,孙皓原本没有机会当上皇帝。孙皓的前任皇帝是孙休,他驾崩时蜀国刚刚亡国,一个"扶不上墙"的刘禅给孙吴的大臣们敲响了警钟,选好接班人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孙休的儿子都很小,孙氏家族里再也没有更合适的人,大家便推举当时已经23岁的孙皓即位。

意见呈报到孙休的皇后朱氏那里,朱氏没什么主见,她说:"我是一个妇道人家,哪知道什么江山社稷的大事?只要对吴国没有坏处就行了。"朱氏的这个意见很关键,但她后来将为这个选择而后悔。

2、政治上是白痴

不管怎么说,孙皓就这样凭空拣来一个皇帝的宝座。20多岁应该有些思想和主见了,孙皓刚即位的时候确实也想干一番事业。

孙皓下诏书优待士卒、体恤百姓和士人,又打开官府的仓库,拿出粮食赈济穷人。他还下令遣散宫女,让她们出去结婚成家,还把皇家苑林里的禽兽放生。

这些举动受到大家的称赞,当时不少人认为他是一位"明主"。但孙皓的雄才大略比他的爷爷孙权差得很远,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更缺乏政治智慧,即位不久就在立皇太后一事上暴露出他的短见。

孙皓继承的是孙休的皇位,孙休是他的父亲孙和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叔父。按照礼制孙皓属于嗣位,理应立孙休的皇后朱氏为皇太后。有关部门依照惯例把太后的印玺、绶带都准备好了,只等孙皓来宣布,可孙皓却突然追认自己已故的父亲孙和为文皇帝。

如此以来再立朱氏为太后就成了笑话,这正是孙皓耍的小聪明,他的目的是立自己仍在世的生母何姬为皇太后。打破既有制度往往会造成混乱,不利于政治上的稳定,真正的明主绝不会在这些小问题上横生枝节,更不会为一已私利而任意破坏现有制度。当时有不少大臣劝谏,希望孙皓不要这么做,但孙皓不理。

3、手段很残忍

最后孙皓如愿以偿,将自己的生母何姬立为皇太后,将朱氏贬为景皇后。何姬的丈夫孙和跟朱氏的丈夫孙休是兄弟关系,她们二人俗称"妯娌",是平辈,现在却一个成了皇太后,一个是皇后,有些不门不类。

难免有人议论此事,孙皓听到了心里很不舒服,他干脆逼着朱皇后自杀。朱皇后自杀后,按照礼制应当厚葬,孙皓发话说不能用皇后的礼仪治丧,找个荒凉偏僻的地方随便埋掉就行。

孙休还有4个儿子在世,孙皓下令把他们遣送到一座小城,派人严加看管。走到半路上,孙皓想想不对劲,又派人把其中2个年龄稍大些的杀掉,以免有人把他们接回来取代自己。

这件事暴露出孙皓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智慧,刚刚当上皇帝,支持者本来就有限,这时应该千方百计团结众人,让官员、百姓信任和支持自己,而不是给自己树立敌人。

这件事更暴露出孙皓性格上的残忍和任性,朱皇后是他的婶子,孙休的儿子跟他是同族兄弟关系,连这样的亲人都不放过,让人寒心。但不久大家发现,这些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4、公然迫害史官

孙皓担心自己干的事被史官们记录到史书中,于是威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写,对于父亲孙和当年被杀的前前后后,孙皓也要求史官们将已有的记录加以篡改。

古代有很多朝代都设史官,最著名的如司马迁,他们大多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写史时既不隐瞒、也不夸大,真实地反映历史事实,宁可被杀头也不弄虚作假。

孙吴就有一位司马迁式的史官,他的名字叫韦曜,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一个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孙皓知道史官很重要,所以韦曜竭力拉拢。

孙皓喜欢喝酒,也经常强迫他人喝,孙皓在酒床上有个规矩,一次必须喝够7升,否则就认为你心意不诚,韦曜的酒量不行,顶多能喝2升,孙皓格外照顾他,暗中让人用茶水替代酒水让韦曜过关,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以茶代酒"这个典故的由来。

孙皓把韦曜叫去,让他为父亲孙和作"纪"。在史书中只有帝王的传记才能称"纪",一般人的传记称"列传",韦曜认为孙和没有正式登基,不是皇帝,所以不能作"纪",只能作"列传"。

为了这件小事孙皓向韦曜不断施压,韦曜坚决不屈服,孙皓很生气,多次责骂韦曜,韦曜深感忧虑,以年老体弱为由请求辞职,将编修国史的工作交给他人完成,孙皓不答应。

孙皓坚持要求韦曜按自己的意思写,韦曜坚决不答应,孙皓便以不接受皇帝诏命、不尽忠主上为由将韦曜拘捕下狱。在狱中,孙皓继续向韦曜施压,但韦曜始终不为所动,最后孙皓下令把韦曜杀了,把他的家属全部流放。

5、逐渐虐杀成性

说起杀人,孙皓恐怕是三国时代在位君王里最残暴的一个。有一个郡,有一年遭遇了旱灾,百姓无力交纳赋税,郡太守不敢说不征收,只是上疏请求延期,孙皓大怒,认为这个郡太守要"树私恩",也就是拿朝廷的利益换取个人的好名声,于是派人将他斩杀。

孙皓身边有一个大臣看到他不断残杀无辜,婉转地劝谏了一次,孙皓怒火中烧,把这大臣残杀,这个人死时已体无完肤。

还有一次,孙皓看到有两个大臣交头接耳说什么事,他认为这两个人是在私下议论自己,于是下令将他们流放到交州,这还没完,他又密令交州的地方官员将他们处死。

这两个大臣中有一个被处死了,另一个却没有,原因是他得了中风,丧失了语言功能,孙皓怀疑这个人是装哑吧,派人毒打,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当初提议让孙皓当皇帝的两位大臣看到孙皓这副模样,感到深深后悔,觉得对不起孙吴百姓,他们私下里狠劲扇自己耳光: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么就看上这么一个人,让他当皇帝!

不料这件事被人密报给了孙皓,孙皓大怒,立即派人把这两位大臣杀了,还不解气,又命人把他们的尸体扔到河里喂鱼,他们的家属也全部杀掉。

孙皓不仅杀人上瘾,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孙皓有位爱妾,她身边的近侍有一次到集市上抢东西,被司市中郎将陈声看到,司市中郎将是专门维护市场秩序的官员,陈声于是下令把这个人杀了。孙皓得知后不仅不支持陈声,反而命人把陈声抓了起来。孙皓认为陈声"打狗不看主人",是故意给自己难堪,就令人给陈声上酷刑,最后用烧红的铁锯把陈声的头割下来,派人把尸体扔到山下。

孙皓每次在宫里杀了人,就命人把尸体扔到水沟里冲走,或者下令把人剥去面皮、挖掉眼睛,简直到了神经错乱的程度。

6、后宫美女近万人

孙皓当初把宫女遣散出宫只是一个假相,其实他是个极为骄奢淫逸的皇帝。

孙皓下诏在孙吴辖下的各州郡选美,女子到了15、6岁就要登记备案,没有被选中的才能出嫁,就连大臣们的女儿也不例外。很快,孙皓的后宫里的嫔妃、宫女就有近万人,孙皓纵容宠爱的妃嫔派人到宫外抢东西,稍遇反抗孙皓就大开杀戒。

孙皓还大修宫殿,他命令文武百官都去参加"义务劳动",还故意安排大臣们干一些类似进山采木、采石的重活,有的官员年老体弱,实在干不动,孙皓知道后就会马上把他们抓起来。

孙皓还是个酒鬼,动不动就聚众狂饮,大臣们谁不喝酒就是不给他面子,他派了不少侍从"监酒",苦坏了那些酒量实在不行的大臣。

孙皓灌大家酒是有用意的,他趁着大臣们喝醉之际观察他们的言行,让侍从们记下来,大到谋反叛逆、小到闲言碎语他都喜欢收集,抓住把柄就立即治罪。

大臣们一听说赴宴就如同末日来临,出门时都要跟夫人孩子含泪作一番"临终告别"。

7、荒唐的"洛阳行"

有个叫刁玄的人出使蜀国,回来编了一个谎话,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大意是说真命天子出在江东。恰在这时从北方的曹魏有归降江东的人,说寿春一带流传童谣,其中有"吴天子当上"的话,也就是吴国的天子要成为全天下的皇帝。

对这种无稽之谈孙皓居然大喜过望,认为这些都是"天命",于是组织了一个庞大的队伍,中间有他的母亲和宠信的妃嫔、孩子,一行人从孙吴出发,准备一路直奔洛阳"以顺天命"。

洛阳当时是曹魏的首都,孙吴的实力比曹魏差了很多,如果真去,那肯定是自投罗网。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面对如此危险、如此荒唐不羁的事,竟然没有一个大臣上前阻拦!这是因为孙吴的所有大臣都被孙皓整怕了,都害怕一句话没说好会丢脑袋。皇上愿意玩就让他玩吧,最好玩死算了,所以大家都默不作声。

队伍是冬天出发的,走了一阵就遇到大雪,道路难行,士兵们穿着盔甲、拿着武器,行动很困难,经常需要上百人才能勉强拉动一辆车。士兵们气愤地说:"如果遇到敌人,咱们就倒戈!"话传到孙皓的耳朵里,他还算没有真的发疯,一下子清醒了,下令撤回。

8、张口就来的《尔汝歌》

孙皓在位16年,时间不算短,把孙吴的百姓们实在折腾坏了。孙吴的国力本来就不如曹魏,经过孙皓的折腾,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孙吴天纪三年(279年)冬天,晋朝六路大军进攻江东,孙吴各地的守军节节败退,很多地方不战而降。

孙吴天纪四年(280年)3月,晋朝大将王濬率舟船抵达孙吴的都城建业,孙皓无力反抗,让人绑上自己的双手,又抬上一口棺材到晋军营门前投降。

王濬接受了孙皓的投降,派人把孙皓一家送到晋朝的都城洛阳,由孙权一手创建的孙吴政权就此灭亡了。

孙皓到洛阳后被赐号为归命侯,其后的命运跟另一位"难兄难弟"蜀汉后主刘禅差不多,都过着寄人蓠下的生活。

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与大臣王济下棋,让孙皓在一旁观战,王济故意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干过剥人脸、砍人足的事,有这回事吗?"孙皓听了不知如何回答,只得吱吱唔唔把话题岔开。

还有一次,司马炎在宴会上问孙皓熟悉不熟悉江南一带的流行小曲《尔汝歌》,孙皓立即举起酒杯,献上了自己即席作的一首"尔汝歌":"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完全是一副谄媚之态。

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年)孙皓死在洛阳,时年42岁,距离投降只不过4年,想必在洛阳的那些日子里心情并不怎么好吧!

有幸获得机遇的青睐,肯定都想干一番事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就感才是层次最高的精神需求。但想干成事业是一回事,能不能干成却是另一回事,除了天赋和机遇,最关键的还要看有没有那样的能力。

浪费机遇对个人而言是不幸,对国家和一个集团而言就是更可怕的悲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选好领头人比什么都重要,胸无大志的人当不了领头人,只有大志却没有能力的人也不合适。

领头的人选错了,一个人就可以祸害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孙皓就是这样的一个反面教材。

THE END
0.陈寿及其《三国志》之是与非但作为史学家、史官的陈寿,那就不同了。史官记述历史首先要忠实于历史,视良知和信誉比性命都重要,例如司马迁就是这样的。所以史官起码要做到客现和公正,不可带入自己的私心和偏见,更不允许弄虚作假的。当然,其实无论是“二十五史”正史,还是野史和历史小说,都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和公正。由于受多种政治条件的jvzquC41yy}/onnrkct/ew45c;pse{u
1.古代哲理故事(合集15篇)马车夫的故事说明:只有无知无志之人才会盲目骄傲,而勇于正视自身的缺点并能认真加以改正的人,一定会有出息。 古代哲理故事4 莫问前程 【战国】郑詹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 ——《楚辞·卜居》 【背景介绍】 楚国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却受到奸党的陷害而被放逐他乡,连着三年都不能见到楚王。屈 jvzquC41yy}/v;;40eun1|zeck5{jnqkiwyik87859?957mvon
2.王莽为什么被黑得这么惨?而王莽这种人,在政治上是必须黑的,修史大多在王朝的强盛时期,史书写出来了大都要给皇帝过目,如果在史书上称赞王莽,那就是推崇篡位者,而一个强盛王朝的统治者,出于稳定需要,是绝不会容忍史官推崇篡位者的,这无异于鼓励别人篡自己的位置。 所以推崇王莽的史书,是通不过审核的,只有政治正确的日常黑王莽,史书才能通过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74287215;95?63a;;:9@5:254tj}rn
3.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察举实行之初,选拔人才颇有成效,但沿用既久,弊病日生。东汉后期,察举为世族大家所掌握,弄虚作假,浮夸勾连,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w5d4994376/j}rn
4.说起造假这件事,真有一匹布那么长(真相捕捉第一季)剧评失掉了“真”作土壤,谁也猜不出“善”的种子会不会结出“恶”之花。“目的”再“高尚”,也不是“造假”的正当理由。2视频作假 / 换头术 / Deepfake其实并不是新鲜招数。我是说,技术确然是新的,可证据造假这件事跟人类历史一样长。“白纸黑字还有假的”?不好意思,史书正是造假的重灾区;照片也没保住,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5<3:=851
5.《古代名言警句集成》注译文【译文】天子不说开玩笑的话,一说出口史官尌会记录,用礼仪来完成它,用鼓乐来歌颂它。 25.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二十子全书符作府也,智兯即心帄。人莫鉴于流水水作潦,而鉴于澄水者,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帄,乃能形物之情也。(卷三十五·文子) 【译文】人的精神是智慧的源泉,精神清爽,智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4;46`59=7647837mvon
6.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论.doc讲中国古代史上的发明,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值得研究。聂:你说得很对,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过去教安源路矿工人识“天”这个字,说,“天”就是“工”加“人”,“工人就是天”。不仅识了字,而且还启发了主人翁感。现在这样说行吗?现在的初中生会提“岳飞回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74=4:27=25<6372623:70ujzn
7.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2025(3)方文山作词的《发如雪》是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将白发比作霜雪的诗句,比如“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8-22 题。 ①学术研究当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坚决不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②近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5 年第二批次科研jvzquC41yy}/|}m0eun1|thv1;55A82254ivvq
8.后汉书张衡列传后汉书全文翻译原文,译文,注释易文言④“乃设客问”等句:“间,非也。《衡集》云:‘观者,观余去史官五载而复还,非进取之势也。唯衡内识利钝,操心不改。或不我知者,以为失志矣。用为间余。余应之以时有遇否,性命难求,因兹以露余诚焉,名之应间云。’”设客问:设置客体发问而主体回答的形式,为赋体特征之一。见:显示,显露。 jvzq<84yyy4fyns{cp4dqv4ctvodnnx1jjy0;7mvon
9.2024年04月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局考调2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其实,现在的体育如果放在裸体的古希腊人面前,绝对会嘘声一片,因为它已不是纯粹的人的角逐,而掺杂人技术的较量、甚至是阴谋的对抗。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现代体育与古代体育相比,已经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运动,而带有了太多的功利色彩 B.现代体育也应该像古希腊的体育那样,裸体而赛 C.现代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29631A5853813;9228717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