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这四个阶段,在教师资格笔试中,侧重考查的是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特点。接下来就针对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阐述。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资料是属于公有制,因此儿童也是公有的,那么教育对每个儿童来讲机会都是均等的,没有任何歧视和差异,所以主要体现了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始社会时期没有学校,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给儿童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属于第一次结合。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1)夏商: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学校名称分别为庠、序、校,此时教育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2)西周:出现国学和乡学。国学设置在诸侯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主要是以官学的办学形式为主,面向奴隶主,呈现出政教合一、学在官府的特征,体现了阶级性的特点。那么在这一时期,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其中核心是礼乐。

(3)春夏战国:春秋时期私学兴起,可以自由讲学、自由办学,打破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的限制,教育开始面向所有人。进入到战国时期,私学繁荣,出现了以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为主的显学。

(4)汉代:官私并行。在这一时期实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把儒家思想摆在了正统地位。

(5)隋唐:出现了六学二馆,不同等级官员进入到不同的学校进行学习,体现了等级性。在选拔人才制度方面,建立了科举制。

(6)宋代:书院盛行。学习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

(7)明清:明朝时期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到了清朝末年,科举制废除。

在古代社会,春秋和战国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分界点,在奴隶社会时期,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其次,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在古代社会,出现了学校名称,教育成为专门的社会职能,那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这是第一次分离。

2.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

(1)古埃及:有僧侣学校、文士学校等,教给学生文字、书写、执政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定的官吏,即呈现了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特征。

(2)古印度:根据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级最高的是婆罗门,所以在这一时期掌握《吠陀》为主的经典教义。

(3)古希腊:最重要的是城邦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教育,通过军事教育把人培养成为军事人才,特征是尚武;雅典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特征是崇文。

(4)西欧中世纪:出现两大学校名称,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重点掌握教会学校的学习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学校的七技简单了解即可。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近代教育的特征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表明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是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换句话说普及教育的口号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

③教育的世俗化。强调教育要与宗教相分离,摆脱宗教的性质。

④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国家开始通过立法来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

⑤出现了双轨制。英国是最早出现双轨制的国家。

⑥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古代,虽已出现学校名称,但还没有正规的教育制度。进入近代社会后,出现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对于近代教育特征,大家可以用口诀掌握:公立初十有双喜。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简单来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多大年龄都要进行学习。不仅包括了正规教育,还包括非正规教育等多种形式。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要面向所有人,让每个人都能有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对每个人来讲都应该是均等的,体现在三个方面: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可以分别对应到入学、升学和就业。此外,还能体现在自主权的扩大,尤其在现代社会实行新课改后,国家开始倡导三级课程管理,出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除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都可以编订课程。

第四,教育的现代化。与教育的单一性、统一性相对立而言。倡导培养目标多元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第五,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现代化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教育发展历程的各种特征

在我们学习教育学的时候要涉及教育史的问题,提到教育史同学们总是一个问题两头大,因为要记住很多时间和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特征,教育发展的历程又是那么复杂,所以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以最简单的解释和清晰的表格为大家学习这段知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接下来,小编老师将表格中一些重要的和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简单解读,希望对大家理解表格有所帮助!

一、原始社会

【1】“三无”:原始社会人们群居而生,人不分三六九等,大家都是平等的,当时社会不存在阶级划分,没有所谓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人们也不分等级,大家都是平等的,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导致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阶级性和等级性,与此同时,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是自发形成的,没有强制性,一切知识的学习是自愿的,由长者向幼儿传递生活经验,并非强迫教育。

【2】“三有”:由于生产力低下,物资资料共有,人们群居生活,儿童是公育,所以充分体现教育的平等性,同时教育是自发形成的,是在生活中经验的自觉传递,儿童的自发学习,同时教育是大家都能够享受到的,教育面对全体儿童,只有学习内容上存在男、女儿童之间的微小差别。比如男孩跟随男人学狩猎,女孩随妇女学采集。长者传递知识经验是面向所有儿童的,不是教育,而是广泛普及的。

【3】“两相关”:原始社会时期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融入生活中,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比如儿童学习捕鱼打猎,学习织布制衣,都是跟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原始社会的教育也与宗教仪式密切相关,原始社会人们就比较信奉图腾、尊重祭祖仪式、巫术盛行也存在着一定的宗教信仰等,所以原始时期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宗教性,经常通过教育手段举办宗教性质的仪式。

【4】“两简单”:教育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是一些与生产劳动紧密关联的知识经验,教育方法比较单一,简单的口耳相传,模仿学习,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在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三无”: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书籍,人们依靠把生产、生活经验物化在工具上和记忆在头脑中的办法再用言传身教方式传授给下一代。有传授经验的长者但并不是专门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

二、古代教育

【1】产生学校:古代奴隶社会早期产生了学校,最早的学校是“庠序之学”,此时学校教育便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

【2】与经济政治: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政治需要,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所以古代开始人们分为三六九等,也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比如皇亲国戚可以上国子学学习,九品官员的子女只可以上律学、书学或算学学习,所以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等级划分。

【3】与文化:适应当时文化思想的发展,学校教育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和刻板性。道统性指的是学校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专制性指的是学校教育是管理被管理的专制教育,刻板性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灌输式教育,象征性是指在这个时期读什么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象征着这个人处于什么社会地位。

三、近现代社会

【1】世俗化:与宗教化相对称,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教育要脱离宗教神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THE END
0.“《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一辑)新书发布会”召开想要深入了解现代中国的一切,就必须了解近代历史的发展。文学研究所不仅恢复了近代文学室的建制,其他研究室,包括现代文学研究室、台港澳文化与文学研究室、当代文学研究室、古代室的学者,都有学者专门研究近现代文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在很多年前就近现代文学研究作为组稿的重点。中华文学史史料学会还与中国jvzq<84nkvksc}ztg0ibu|3ep1~kf}44249168y424916:=a78838;;0ujznn
1.外国现代诗范文尤其在“后现代”时期的教学中,许多古代建筑史上的案例会多次出现在后现代建筑师的作品中,如矶崎新的“筑波广场”与米开朗琪罗的“卡比多广场”之间的关联;后现代建筑大师格雷夫斯反复使用的“拱心石(Keystone)”,在这种知识点的联系与相互比较中,学生既能重新回顾古代建筑史的知识点,又能增强对建筑历史的学习兴趣。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454ivvq
2.《学前教育学》基础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教育学原理、儿童哲学和学前教育史学。 要素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教师论、学前儿童论、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和学前教育技术学。 专业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体育学、学前外语教育学、学前音乐教育学、学前美术教育学、学前德育学、学前教育美学等。 (三)按学前教育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依据学前教育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学 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d3>;:3::70qyon
3.来自一线历史教师与学者的思考:中国近代史的教与学|中国近代史|11月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近代史的教与学”工作坊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3102会议室召开。为期一天的工作坊里一共举办了三场主题报告和一场圆桌对话,包括华东师大历史学系瞿骏、李文杰、周健在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大学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664>25:5a34ib;Bkfg2812:kgq94ivvq
4.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举一反三对联往往能够反映某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有一副对联:“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其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jvzq<84yyy4dl|q0eqs/ew4icq€iqwl1nkyik8:87:938B;90jznn
5.现代文明起源(精选5篇)人类的历史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史前史,第二个阶段叫文明史,史前史和文明史的分界点在国家的诞生,国家诞生的标志是城市的出现。这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根据目前考古学研究的成果,本届人类共有七千年文明。其中中华文明诞生在三千七百年以前,考古学的证据就是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测定的结果是上限不早于公元前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7:770qyon
6.政治学考研复习资料(全文)(2)现代史(1919——1949):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以1919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将中国历史分为新旧民主主义,所谓新旧民主主义主要是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的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共产党未出现、社会主义思想也未传入中国,所以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逐渐jvzquC41yy}/;B}wgunv0lto1y5xx=zo{u:g{wf0jvsm
7.中国建筑史论文关键词:建筑史;反建筑史;矶崎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以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为例探讨已建成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建筑史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简述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jvzquC41yy}/kofdkcu/exr1hctxgw442:;40qyon
8.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和正道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曰:“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坐标系上,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自jvzquC41o0|pe7hqo0io1mp1pkxu87247711<5952?647mvon
9.《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目录立足于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历史性出场,反思并超越了资本主义带来的“文明的悖论”。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思想体系塑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精神结构。在世界变局的历史分界点上,超越以西方为中心的“普世文明”构想,超越具有对抗性质的文明冲突陷阱,解决世界性的风险社会jvzquC41euyo0ls1fm€hzy4|izv`|pxjmz532;8pf6w04975275u49752773a>;598?10|mvon
10.汀州|古城的前世今生(修正版)古代官道与小路 古城与南岩古道 《民国长汀县志》:“半山亭 在古城朱子岽。” 从南埜村出发,走南木坑,走西铺庵,过朱紫(猪子)岽,可歇半山亭,到达山岗尾,走长塅、燕子窝、师古排、东坑口、鹅丘背、苦竹、杨梅排、河背、龙子陂,到达井头。 这是天气晴朗河道未曾涨水的走法。如果下雨,这条道就会有一定阻滞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28731:72;B=74a724B7883<70|mvon
11.汀州|涂坊的前世今生(修正版)(一)现代公路交通 1、G76龙(龙岩)长(长汀)高速由上杭县南阳镇南岭村船岭岽隧道入境,由长汀县河田镇马坑村驴子岭隧道离境。 2、x650 馆(馆前)宣(宣成)公路,经长汀县南山镇大坪村入境,由大布岗经打铁凹,过洋坑村,过大岗上,由枫树岗,过河铺村,由沿河路,过红坊村、涂坊村,由沙坪子,过涂坊村水口,由黄高岭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8651:72;B=74a725;;34874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