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历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所属院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左传》B.《史记》C.《资治通鉴》D.《汉书》答案:B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文笔生动,叙事详尽,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被后人高度评价。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哪位皇帝推行的政策?()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汉光武帝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3.中国古代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C解析:荀子主张“王道”,强调“制天命而用之”,主张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4.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汉成帝B.唐玄宗C.明成祖D.清雍正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朱棣时期进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5.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级别考试,被授予进士身份的是()A.乡试B.会试C.殿试D.策论答案:C解析:殿试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级别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合格者被授予进士身份,是进入官僚体系的正式途径。6.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春秋》B.《左传》C.《史记》D.《汉书》答案:C解析:《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7.中国古代的“三教合一”指的是()A.儒教、道教、佛教B.儒家、法家、道家C.儒家、墨家、法家D.儒家、道家、阴阳家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的“三教合一”指的是儒家、道教、佛教三大思想的融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8.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无正确答案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成就。9.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是指()A.二十四位史学家B.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C.二十四部编年体史书D.二十四部国别体史书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是指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涵盖了从黄帝到明代的历代史书。10.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连接()A.中国和印度B.中国和欧洲C.中国和日本D.中国和朝鲜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历史学的基本特征?()A.客观性B.发展性C.理论性D.选择性答案:C解析:历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发展性和选择性。客观性要求历史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意志干扰;发展性强调历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选择性则指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会对史料和观点进行选择。理论性虽然对历史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但并非历史学本身的基本特征。12.历史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推翻历史事实B.宣扬个人观点C.认识历史、总结经验教训D.创造新的历史答案:C解析:历史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历史事实,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它不是简单地推翻历史事实,也不是为了宣扬个人观点或创造新的历史。13.历史资料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分为()A.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B.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C.官方资料和民间资料D.古代资料和现代资料答案:A解析:历史资料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是指直接来源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原始资料,如日记、信件、考古发现等;二手资料是指对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后形成的资料,如历史著作、研究论文等。14.历史研究中,对史料的考证主要目的是什么?()A.删除不符合观点的史料B.确定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改变史料的原始内容D.提高史料的文学价值答案:B解析:历史研究中,对史料的考证主要目的是确定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即判断史料是否真实反映了历史事实。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只有可靠的史料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15.历史比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划分历史时期B.确定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C.找出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点,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D.评价历史人物的好坏答案:C解析:历史比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现象,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6.历史编纂学主要研究什么问题?()A.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B.历史人物的评价C.历史著作的写作方法和技巧D.历史发展的规律答案:C解析:历史编纂学主要研究历史著作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史料的选取、史实的叙述、史论的写作等。它关注的是如何将历史事实转化为历史叙述,以及如何使历史叙述更加科学、客观和生动。17.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是什么?()A.唯物史观B.辩证法C.阶级斗争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其他历史观最根本的区别。18.中国古代史学“六家”不包括()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无正确答案解析:中国古代史学“六家”通常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它们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流派,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19.西方史学“史学三大家”通常指()A.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司马迁B.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塔西佗C.司马迁、班固、司马光D.司马迁、刘知几、钱大昕答案:B解析:西方史学“史学三大家”通常指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他们被誉为西方史学的奠基人。20.中国古代的“史官文化”主要体现为什么?()A.历史学家地位低下B.历史学研究注重考证C.历史与政治紧密联系D.历史著作文学性强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史官文化”主要体现为历史与政治紧密联系,史官既是历史记录者,也是国家官员,他们的职责是记录历史、辅佐君主、维护统治秩序。二、多选题1.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文献研究法B.考古发现法C.口述史法D.比较研究法E.实地考察法答案:ABCDE解析: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研究法、考古发现法、口述史法、比较研究法、实地考察法等。文献研究法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来获取历史信息;考古发现法通过考古发掘来获取物质文化遗存,为历史研究提供实物证据;口述史法通过记录老年人的口述回忆来获取历史信息,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调查,来获取第一手资料,验证文献记载的真实性。2.历史资料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一手资料B.二手资料C.文字资料D.图像资料E.官方资料答案:ABCD解析:历史资料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是指直接来源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原始资料,如日记、信件、考古发现等;二手资料是指对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后形成的资料,如历史著作、研究论文等。按照载体形式不同,历史资料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文字资料包括各种文字记录,如甲骨文、金文、碑文、书籍等;图像资料包括各种图像记录,如绘画、照片、地图等。按照性质不同,历史资料可以分为官方资料和民间资料。官方资料是指由官方机构或官员制作的资料,如政府文件、官方报告等;民间资料是指由民间个人或团体制作的资料,如民间传说、个人日记等。3.历史研究中,史料考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史料的真伪辨别B.史料的作者考证C.史料的年代确定D.史料的来源追溯E.史料的文本分析答案:ABCDE解析:历史研究中,史料考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史料的真伪辨别、作者的考证、年代的确定、来源的追溯和文本的分析。史料的真伪辨别是史料考证的首要任务,目的是确定史料是否真实反映了历史事实;作者的考证是为了了解史料的作者背景、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史料的内容;年代的确定是为了将史料置于正确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来源的追溯是为了了解史料的流传过程,判断其可靠性和完整性;文本的分析则是为了深入理解史料的内容和意义。4.历史比较研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A.历史时期比较B.历史事件比较C.历史人物比较D.历史制度比较E.民族国家比较答案:ABCDE解析:历史比较研究可以根据比较的对象不同,分为历史时期比较、历史事件比较、历史人物比较、历史制度比较和民族国家比较等多种类型。历史时期比较是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文化特征等;历史事件比较是对比不同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历史人物比较是对比不同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功过等;历史制度比较是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民族国家比较是对比不同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发展道路、文化特征等。5.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观点有哪些?()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E.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答案:ABCDE解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观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不是偶然的、混乱的。6.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A.历史与政治紧密联系B.史官制度发达C.纪传体史书成为主流D.强调道德教化E.史学著作文学性强答案:ABCDE解析: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特点包括历史与政治紧密联系、史官制度发达、纪传体史书成为主流、强调道德教化和史学著作文学性强。历史与政治紧密联系,古代史官既是历史记录者,也是国家官员,他们的职责是记录历史、辅佐君主、维护统治秩序;史官制度发达,中国古代设有专门负责记录历史的史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史官制度;纪传体史书成为主流,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体裁;强调道德教化,古代史学注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价,旨在通过历史经验教训来教化后人;史学著作文学性强,古代史学著作注重文笔的优美和叙事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7.西方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A.古代史学B.中世纪史学C.近代史学D.现代史学E.后现代史学答案:ABCDE解析:西方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史学、中世纪史学、近代史学、现代史学和后现代史学等主要阶段。古代史学以古希腊和古罗马史学为代表,注重英雄传说的记述和历史事件的叙述;中世纪史学以基督教会历史为主,注重宗教史和教会史的研究;近代史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兴起,注重政治史和国别史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历史学方法;现代史学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史学理论的创新,注重社会史、文化史和比较史的研究,并出现了多种史学流派;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观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批判,注重历史叙述的多元性和相对性。8.历史研究中,史料整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A.分类B.编年C.考证D.提炼E.综合分析答案:ABCDE解析:历史研究中,史料整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分类、编年、考证、提炼和综合分析。分类是将史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以便于查阅和研究;编年是将史料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便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过程;考证是对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考证,以便于获取可靠的历史信息;提炼是从史料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以便于进行分析和解释;综合分析是对史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解释,以便于得出历史结论。9.历史研究中,历史解释的主要原则有哪些?()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层次性原则E.多元性原则答案:ABCDE解析:历史研究中,历史解释的主要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多元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历史解释必须以史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发展性原则要求历史解释必须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并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动态性;全面性原则要求历史解释必须考虑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性;层次性原则要求历史解释必须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多元性原则要求历史解释必须考虑不同的观点和视角,避免单一的解释框架。10.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B.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C.启迪智慧,借鉴历史经验教训D.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E.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答案:ABCDE解析: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本国历史,可以了解本民族的起源、发展和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历史学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历史事件的道德评价,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启迪智慧,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历史学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启迪智慧,为现实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历史学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借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历史学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11.历史学研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提供知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B.服务社会,为现实政治服务C.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认同D.启迪智慧,借鉴历史经验E.培养人才,提高人文素养答案:BCDE解析: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服务社会,为现实政治服务,历史研究可以为现实政治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认同,历史研究是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启迪智慧,借鉴历史经验,历史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启迪智慧,为现实服务;培养人才,提高人文素养,历史学习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人们的思辨能力、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提供知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虽然也是历史学的一个功能,但不是其核心功能。12.历史研究中,史料辨伪的主要依据有哪些?()A.内部证伪B.外部证伪C.文献互证D.考古印证E.逻辑分析答案:ABCDE解析:历史研究中,史料辨伪的主要依据包括内部证伪、外部证伪、文献互证、考古印证和逻辑分析。内部证伪是指根据史料本身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内部特征来判断其真伪;外部证伪是指根据史料的外部证据,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来判断其真伪;文献互证是指通过与其他史料的对比来验证史料的真伪;考古印证是指通过考古发现来验证史料的真伪;逻辑分析是指通过逻辑推理来分析史料的真伪。13.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有哪些?()A.有助于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B.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C.有助于克服史学研究的局限性D.有助于推动史学理论的发展E.有助于提高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答案:ABCDE解析: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多方面的。有助于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通过比较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现象;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克服史学研究的局限性,单个史学研究往往存在局限性,通过比较可以弥补这种局限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比较研究可以推动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历史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史学研究的科学化。14.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E.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ABCDE解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不是偶然的、混乱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5.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有()A.《春秋》B.《左传》C.《史记》D.《资治通鉴》E.《汉书》答案:CE解析: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有《史记》和《汉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而《春秋》和《左传》属于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通史。16.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有哪些?()A.唯心史观B.唯物史观C.唯科学史观D.兰克学派E.唯名史观答案:AD解析: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包括兰克学派和唯物史观等。兰克学派是19世纪欧洲史学的重要流派,强调客观性和考证方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心史观、唯科学史观和唯名史观并非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17.历史研究中,实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有哪些?()A.获取第一手资料B.验证文献记载C.了解历史现场D.发现新的史料E.培养研究兴趣答案:ABCD解析:历史研究中,实地考察的主要目的包括获取第一手资料、验证文献记载、了解历史现场和发现新的史料。实地考察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第一手资料,验证文献记载的真实性,了解历史现场的实际情况,并有可能发现新的史料。18.历史文献的整理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分类B.编年C.考订D.辑佚E.确定年代答案:ACDE解析:历史文献的整理方法主要包括分类、考订、辑佚和确定年代。分类是将文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考订是对文献的真伪、作者、年代等进行考证;辑佚是搜集已经散佚的文献;确定年代是确定文献的写作年代。编年虽然也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文献整理的方法。19.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A.客观公正B.全面评价C.历史背景D.发展眼光E.个人好恶答案:ABCD解析: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原则包括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历史背景和发展眼光。客观公正要求评价必须以史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好恶;全面评价要求评价必须考虑人物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性;历史背景要求将人物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发展眼光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物,评价其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20.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哪些阶段?()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E.宋元明清时期答案:ABCDE解析: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阶段。先秦时期是中国史学的萌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史官和史书;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的发展时期,出现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史学的转型时期,史学理论和体裁都有所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繁荣时期,史学成就辉煌;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史学的延续和发展时期,史学著作丰富多样。三、判断题1.历史研究的目的仅仅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件。()答案:错误解析:历史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件,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启迪智慧,提高人文素养。2.一手史料总是比二手史料更可靠。()答案:错误解析: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各有其优缺点,一手史料是直接来源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原始资料,具有较高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但可能存在作者主观偏见或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二手史料是对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后形成的资料,可以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信息,但可能存在作者解读偏差或信息失真等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一手史料总是比二手史料更可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3.历史比较研究只能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事件。()答案:错误解析:历史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在同一历史时期比较不同事件,也可以在不同历史时期比较同一类型的事件,或者比较同一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4.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偶然的、无规律的。()答案:错误解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性体现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等方面。5.中国古代的史官既是历史记录者,也是国家官员。()答案:正确解析:中国古代设有专门负责记录历史的史官,他们不仅负责记录历史事件,还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是国家的官员之一,如太史令等。6.西方史学史上的兰克学派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答案:正确解析:兰克学派是19世纪欧洲史学的重要流派,其核心观点是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主张采用考证方法,力求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7.历史研究可以完全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答案:错误解析:历史研究虽然力求客观公正,但无法完全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历史研究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都会对其研究产生影响。8.历史文献的辑佚是指对散佚历史文献的重新整理和编辑。()答案:正确解析:历史文献的辑佚是指对已经散佚的历史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编辑,以恢复其原貌或保存其内容。9.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完全基于其个人的品德。()答案:错误解析: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全面考虑其个人的品德、才干、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等多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基于其个人的品德。10.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只有《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答案:错误解析: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四、简答题1.简述历史学的基本特征。答案:历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发展性和选择性。客观性要求历史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意志干扰;发展性强调历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选择性则指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会对史料和观点进行选择。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过去的事实,研究目的是为了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