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广东览红色旅游景区阅历史风云人物故居烈士陵园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凡对中国影响深远的人或事,莫不与广东这片土地有关。广东一直是中国反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帝制的前沿阵地,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还一度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广州、中山、粤东、粤北等地,都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浓重的笔墨,也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黄花岗烈士陵园

黄花岗: 革命圣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白云山南麓。农历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农历三月廿九日)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政府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失败,骨干会员牺牲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

岗顶为72烈士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具一格,颇为壮观。整个墓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是革命纪念地,也是参观游览的名胜景点。

“黄花岗”一名来源于“黄花”,黄花即菊花,其傲霜节操,于秋同赏,喻为英烈,十分恰当。黄花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新羊城八景之一,名曰“黄花浩月”,其与中山纪念堂一道(同为主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美景,题为“辛亥之光”。

1921年为纪念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而牺牲的72位烈士,在黄花岗建造了七十二烈士墓。早期墓园为著名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孙中山亲手栽植了青松,后经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纪功坊上自由神像高擎火炬,象征烈士们为追求自由解放的献身精神。此外,烈士陵园内还有冯如(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墓、潘达微墓等。l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将散落街头的72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黄花岗(为一小山岗,时名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一地安葬之。

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这座陵园布局庄严雄伟,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具埃及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这在中国是罕见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

在黄花岗上、烈士陵墓两侧,还有许多革命志士的墓,如范鸿泰、史坚如、邓仲元、冯如等。东侧一块绿草花丛中,有叶剑英诗碑,展示了叶帅的丰功伟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是为纪念民国16年(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

民国16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4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开始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2月11日,在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彭湃、周文雍、聂荣臻、徐向前等人的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队伍控制了市内大部分地区,第二天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颁布革命政纲。但在中外反动势力夹击下,至13日下午,经过浴血奋战,起义归于失败。张太雷壮烈牺牲,参加起义的150多名朝鲜青年大部分在沙河战役中英勇牺牲,苏联驻广州领事馆领事和馆员多人亦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被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共5700多人。

195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当年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修建富有民族特色的烈士陵园,1957年正式开放。这里原名红花岗,是国民党反动派枪杀革命群众的地方。陵园面积26万平方米,分陵区和园区两个部分。正门为中国传统式阙门,两边是雄伟的白石阙门座,开启5扇朱红色栅门,气势庄严。双阙石壁上镌刻周恩来手书“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陵园大道宽阔笔直,庄严肃穆,两侧松柏常青,红花吐艳。园内有高大的圆拱形的烈士骸骨合葬墓,墓墙正门上刻有朱德的题字“广州公社之墓”。1987年,墓前建起高45米、手握步枪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象征“枪杆里出政权”。此外,还有董必武题字的“血祭轩辕亭”,反映周文雍和陈铁军刑场婚礼的故事。此外还有“中苏人民血谊亭”“中朝人民血谊亭”等纪念建筑以及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墓和叶剑英纪念碑、墓等。陵园风景优美,常举办花展和迎春花会。里面有人工湖、假山、凉亭、回廊、水榭等。

1962年7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1986年,“红陵旭日”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红色之旅百个经典旅游景区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被市委、市政府、市精神文明办评为广州市“十佳旅游景点”之一。2008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洪秀全故居纪念馆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这里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原故居于金田起义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建筑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陈设简陋,仅有仿客家样式的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

1988年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周围环境优雅,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游客除可了解这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成长初期的历史环境,还可感受到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和浓郁的田园乡土气息。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陵园

陵园坐落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先烈路的北面,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陵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阵亡将士,于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的。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布置严谨,造型庄重典雅,南北走向的墓道形成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主体建筑均用花岗岩石砌成,是一座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陵园。

陵园作为中国近代史人民斗争业绩的见证,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国内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纪念馆落址于广州市海珠区邓氏宗祠内。轩昂气派的岭南祠堂建筑,占地4700平方米,碧墙灰瓦,掩映在寻常巷陌的榕荫中。庭院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风情典雅,通敞透亮,移步换景。有石额楹联、通花木雕点缀,更兼重门纳画、木石风神,端庄肃穆,古朴洗练。花园存有邓世昌手植苹婆树一株,枯木逢春的灵芝两枚,古树婆娑数棵。“云台功首、甲午名留”,睹物思人,英雄精神养育着中华民族无数风流人物之人格襟怀,激浊扬清,重塑民族大义。

该祠为清未光绪年间(即1894年)邓世昌殉国后,由清政府颁发抚银建造而成,整座祠堂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为广州市少有保护完好的建筑物之一,现尚存邓世昌当年手植的萍婆树及古井等遗址。该馆常设陈列展览《邓世昌与甲午海战》,建馆以来,先后筹办各类展览20余个,还开展了多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至今己接待国内外观众近23万人,使该馆成为广州市一日游景点之一。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

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城北部偏东,在323国道南雄至江西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沙水村。该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是古代五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其古朴风貌犹存。珠玑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今住居民381户,1742人。现有姓氏为王、林、何、谢、曾、黄、钟、赖、刘、陈、郭、周、董、雷、戴、张、杨、欧阳、李、熊等159姓,其中雷姓是畲族,其余诸姓均为汉族。

唐、宋末年,中原内地战乱频仍,不少氏族为避战祸和自然灾害,纷纷经江西南安(大余)越梅岭南来。在古时,岭南地区为烟瘴之地和官宦贬谪之所。这些先民在兵荒马乱中,扶老携幼,历尽艰险,来到南雄珠玑巷。他们不熟悉岭南各种情况,不敢贸然再南下,只好在此安顿下来,重新创业。居住数年或数十年,他们逐渐适应了岭南地区气候和生活习惯之后,才逐步南迁珠江三角洲。故那里的许多名人望族,都把珠玑巷称为“七百年前桑梓乡”。

珠玑巷由唐敬宗易名得名,但它的开始兴旺则还在李湛之前,其兴衰与玄宗时开挖的梅关古道密切相关。唐敬宗即位百余年前,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开凿大庾岭梅关,把一条崎岖难行的山径开通为能通车马的大道。从那时起,梅关道由此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南北交通顿时通畅,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踞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代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上升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

由于珠玑巷离古时县城近15公里,距离大庾岭近2.5公里,正好是南下北上的过客路途歇脚处。南下的赶路人从大庾岭过梅关,再走25公里的路到珠玑巷,正好是一日脚程,恰好在日薄西山时分抵达珠玑巷。北上的赶路人从南雄起程行15公里到珠玑巷,如果当日上梅关,在天黑前不一定能翻过大庾岭,因而也暂住下来。所以从盛唐开元而始,尤其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路过珠玑巷的商旅、挑夫“日有数千”,直到清末粤汉铁路修筑之前,这条路载着珠玑巷兴旺了1000多年。

韶关市石塘古村景区

石塘古村村总面积15公顷,现有人口3400多人,遗存古宗祠八座、古民居79座,古村的双峰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村中心三角街,古时最繁华的商贸一条街,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店铺门面和布架。在清朝,石塘古村达到繁荣的顶峰。石塘古村古建筑大多是明清建筑遗存。建筑风格集客家风情、徽派特色,又受江西古建筑风格的影响,形成石塘古村古建筑的独特风格。

石塘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将有力推动仁化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增强该县的历史文化积淀,提升该县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发展该县特色文化旅游,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崭新的平台和契机。

叶剑英纪念园

叶剑英纪念园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广东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原有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整合、扩充、配套和完善而扩建的,占地面积482亩,总投资1.27亿元,分为人文秀区、纪念景区、旅游休闲服务区和生态林区四个功能区。力争建成集展现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馆外观呈几何构造,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馆名,设四个展厅,以“少怀壮志、泉井情深、力挽狂澜、翰墨飘香、百战归来”五大主题序列,共展出叶帅各个时期的图文600多张、艺术品22件及一大批手稿、文稿、文献与实物史料,充分展现出叶剑英元帅崇高的革命风范、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伟大光辉的一生。叶剑英纪念园集展示伟人风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融弘扬客家传统文化、绿色生态旅游于一处, 2008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梅州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位于三河镇汇东村笔枝山顶,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和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馆、朱德雕塑、浮雕墙、门楼、长廊、花架、凉亭等。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烈士纪念碑兴建于1963年,先后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高15米,碑座宽4.4米,碑身用35种规格365块优质密纹花岗石砌成,碑正面镌刻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碑座上刻有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撰写的碑文,朱德铜像高3.98米,传神地塑造了朱德元帅戎马一生的光辉形象。

梅州市相思河景区

相思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梅州市平远县差干镇加丰村境内,2011年11月,评为AAA级风景名胜地区。景区地处东经115°97′;北纬24°89′,,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西临五指石风景区。风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4℃。相思河景区汇聚了秀美山水、人文古迹,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相思河景区被誉为“差干小桂林”、粤闽赣边最美的地方。乘小舟东行,河水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奇峰叠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潆洄,青山浮水,风光旖旎, 每一段景致,宛若如梦如幻的漓江风景,令人赏心悦目。景区内,古道、古桥、古梅古色古香,印证了客家人从乾隆王朝“盐上米下”的挑夫生活到土地革命时期的英勇救国的红色史实。此外,翠绿的禾雀花、多彩的杜鹃 花、火红的相思红豆、粉黛的古梅更为景区增添了四季美景!

惠州市叶挺将军纪念园景区

叶挺将军纪念园,坐落在秋长周田村,由叶挺故居、腾云学堂、练武房、育英楼等历史建筑和叶挺纪念馆新馆、叶挺铜像广场、牌坊式门楼、池塘、果园等组成。

展陈厅在内容设计上以时间为序,用346张照片、141件实物和5个场景来全面展现叶挺将军一生的重要时期和卓越贡献。展馆内多处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展示手段,充分利用了声光电、幻影成像、电子翻书等高科技展示手段,让观众如亲临其境。

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馆里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管理面积约80万平方米。

鸦片战争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建馆初期馆名为“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更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利于对鸦片战争遗址的管理,又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1987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分别管理沙角和威远岛诸炮台遗址。1999年12月,海战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鸦片战争博物馆馆内庭院面积宽阔,树荫如盖,绿草如茵。中轴线上依次矗立着虎门人民抗英群像、林则徐塑像、馆舍等。馆舍仿古炮台的立面设计,雄伟庄严。院内南侧是当年林则徐销毁鸦片时所开挖的销烟池。展馆分4层,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

陈列内容为《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详细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展出了销烟池的木桩、木板;林则徐手书的对联、条幅;抗英时用过的武器;当年缴获英军的洋枪、洋炮等珍贵的实物资料。二楼“金锁铜关”陈列,采用超视域背景画加原大模型,复原了虎门要塞的雄伟场面,气势感人。馆内大量使用场景复原、放映录像等手段,整个陈列生动有趣。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于2005年9月建成开馆。全馆占地面积53319平方米,建筑面积3965平方米。该馆分为七个展厅,共展出东纵革命文物200余件,历史照片450多幅,雕塑、油画、版画等艺术作品22件,陈列主题是东江铁流,南粤锦旗,该主题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展馆紧邻大王岭村抗日旧址,主体建筑具有抗战时期岭南客家村落建筑风格,主题陈列内容紧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采用幻影成像、电子沙盘、模拟场景等现代化声光电陈列布展技术,融合地域特征的艺术效果,系统地展示了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馆内还设有临时展厅、报告厅等,楼顶设观景台,可远眺大王岭村抗日旧址、百花洞战场和大岭山镇新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共9个文物点分布在大王岭、油古岭、连平等自然村落,其中大部位于清末民初客家村落大王岭村,设复原陈列。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东江纵队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是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现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以及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9处文物旧址,其复原陈列分别依照抗战时期各旧址的历史原貌,采用当地的革命和民俗文物复原场景。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成立于1956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目前本馆向公众开放和正在筹备开放的主要展示内容有:

2、翠亨民居展示区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童年孙中山的生活环境,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以及翠亨村当年各层次的民居、民俗展示。

3、农耕文化展示区 在孙中山曾经劳作过的耕地开辟的包括水稻种植区、作物种植区、禽畜饲养区、传统生态农业的桑基鱼塘区、现代农业试验区、农具展览等,展示孙中山家乡的农耕文化。

4、杨殷、陆皓东纪念展示区 包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重要追随者,翠亨村中的杨殷故居、杨殷纪念展览、陆皓东故居、陆皓东纪念展览等。

5、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国家和广东省非遗保护目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其他内容 包括翠亨村内的孙中山活动遗址;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建筑;杨鹤龄纪念展览;杨心如、杨日章、杨日韶、陈兴汉等人的故居;杨兼善祠遗址等,馆内的其他雕塑艺术品;公园内现有400多个植物品种的绿化园林;其他临时展览等。

云浮市罗定蔡廷锴将军故居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广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于1931年在总统府的旧址上建造了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年动工,1929年奠基,1931年落成,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大堂外高52米,主体建筑总占地面积(包括大堂四周平台)1.2万平方米,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堂式建筑和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由近代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广州的标志性建筑。

主体建筑采用西方先进钢结构建筑技术,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中山纪念堂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以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成为了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如今,广州中山纪念堂集纪念、旅游、集会和演出为一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和广州的历史名片。

END

2021广东旅博会

9月10-12日(周五-周日)

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

主办单位: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岭南控股广之旅

执行单位:广之旅国际会展公司

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广东旅博会,CITIE)自2005年创办至今连续举办十六届,已成为海内外文旅业界信息交流、宣传推广及产品展贸的年度旅业盛会。

联系我们

广州广之旅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国内展商

黄思敏 女士

关嘉仪 女士

国际展商/International Exhibitors

黄俊银 女士/ Ms. Cola Huang

李明君 女士/ Ms. Jasmine Li

活动及论坛合作

李可盈 女士

买家/组团参观

谭舜利 女士

媒体合作

谭芷欣 女士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不约而同地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其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jvzquC41|wpvcw343etk{7hqo1wvg|ykqp5eg}fkn1;65B:;;6
1.五六七单元(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八年级历史上学期专题06 非选择题汇编·八年级上册第五、六、七单元1.(24-25八上·广东东莞东城区联考·期末)“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近代以来,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人物,都与“广东”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2:9530jznn
2.2025年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试卷.docx(请根据实际省份替换XX)30.某座近代建筑是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中的重要景点,它见证了该省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根据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这位考生最有可能在哪个省份进行导游讲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中国某省份的省会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6:=8;:::80nuou
3.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 参观服务 参观指南 参观预约 革博周边 咨询反馈 交通路线 友情链接: 咨询电话:020-83825846 场馆位置:广州市越秀区陵园西路2号大院之二 网站访问量: 2022-现在 © 版权所有@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粤ICP备12088875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52号 技术支持: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vzquC41yy}/inri3;;:0ls1
4.沿着地铁线追寻广州革命史迹第四站:一号线,烈士陵园站,广东近代史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目前广东省内建馆时间最早的专题性革命历史博物馆,馆内囊括了文物文献藏品1万多件(套),历史照片2.5万多张。 博物馆门口。广州市文旅局供图 第五站:一号线,东山口站,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来到第五站,从烈士陵园站出发乘坐1个站到东山口,从E出口出来步行jvzq<84if0vfqyqg0eun0ls1ID5o487243519;=1e4795?:/56>53:730jznn
5.新快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咨议局旧址)。 ▲广东咨议局旧址中庭。 时隔一年,经过精心维护提升,12月22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焕新亮相,再次和市民见面。坐落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旁的这座雪白仿古罗马式议会大楼——广东咨议局旧址,这里也是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所在地,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块牌子,同一馆舍。开放的首个jvzquC41gr4ze€g0eqs0gyfrgt5ymk4j71nuou:14284/:71465dqwygpve27::a84742<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