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为何造反的总是广东人

今天农历初五,民间风俗中迎财神的日子,先祝大家财神临门,财源广进!

然后进入正题,为大家转帖一篇历史小文,略有编辑改动,谈谈广东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谈到中国近代的历史变革时,经常强调广东的特殊地位:“中国与外人之接触,以广东为最早;人民通知外情,也以广东为最”。

鸦片战争后,广东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革命思潮都和广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英国用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之后,先后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蒋介石领导的北伐战争。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规律,要么革命的发起人是广东人,要么革命的策源地就在广东的省会——广州。那么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怎么就离不开广东?

广东省地图

广东占尽地利优势

广东南濒大海,海运便利。广东的行政中心——广州地处珠江下游,毗邻珠江口,扼全省水路交通要冲,此地实为一个天然的优良港湾。自唐代以来,广州一向是中国最重要的商港之一。

因为它拥有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商品性农业蓬勃发展。到了康熙年间,朝廷在此成立“广州十三行”,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广州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对外贸易权的港口城市。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广州是距离英属印度最近的一个港口城市,如果开战,后勤补给战线相较其它地方可以大大缩短,失败也可以避退香港或南洋。

而远离帝都北京,路途遥远,中间又有大山阻隔,中央与地方之间信息传递异常缓慢,天高皇帝远的地理因素,也成为广东人能策动革命的重要原因。

广东占尽人文优势

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广州被迫成为通商口岸。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广州与香港亦步亦趋,西方文明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广东出现,对中华文明形成了一个很大冲击。

尤其是住在广州附近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从祖辈就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相比中国其它地区的人民,这里的老百姓有先天优势,事事开中国风气之先。毫不夸张地说,广州地区的人早早就进行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胎教。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在这四人中,有三人是广东人。

1851年初,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洪秀全借38岁寿诞,号召拜上帝会众齐集广西犀牛岭,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自此拉开中国近代反清革命的序幕。

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遂找到同乡冯云山(后来官居太平军南王)去广西创业。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间,在广东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他在广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会”,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2000人为会员。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

紧接着洪秀全族弟,旅居香港多年的洪仁轩在1859年完成《资政新篇》大作,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才使得这场从1851年至1864年的历时13年的农民运动呈现了一种历史上不曾出现的新特点。

1898年维新变法的两位骨干康有为、梁启超分别是广东南海和新会人。康有为从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他22岁那年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以后他又阅读了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书,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

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他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为变法运动培养人才以及创造理论。梁启超就在这时慕名而来,师从康有为,成为康有为最有影响力的学生。

康先后写成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

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

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三本书为其变法奠定了舆论基础,不仅如此,他还在各地大办报刊,建立新式学会,其中最出名的是北京的强学会。一时之间,康有为在中国声名鹊起。

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1879年随母赴檀香山,在长兄孙眉的资助下,孙得以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转而崇尚武力。

之后,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波士顿、纽约等地先后成立“兴中会”、“致公堂”、“安良总堂”,以帮会形式的组织,鼓吹革命纲领,筹集人力、财力、物力从事反清活动。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策划过十次武装起义。这十次起义,有八次都是在广东发起。在这期间,诞生了诸多与孙中山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最有名的要数与孙中山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的陈少白、尤列、杨鹤龄。此外,还有何子渊、熊克武、马君武、李烈钧、蔡元培、林森、廖仲恺、宋教仁、黄兴、何香凝、许崇智、邓铿、汪精卫、胡汉民、俞应麓、蔡锐霆、傅慧初、陶德琨。

在这些人中,广东籍占一半,这令其它各省望尘莫及。在广州黄花岗72烈士陵园,就有一通石碑,上面广东籍烈士占了大半。

辛亥革命后,中国算是进入民国时代。但此时在中国北方经营多年的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急欲夺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宝座,让位于袁世凯。但袁当上大总统后没过几年便去世。这下,中国突然诞生了好多的“土皇帝”。这些个“土皇帝”谁也不服谁,于是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孙中山无一兵一卒,面对此情此景而又无可奈何,最终在苏联军事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打算成立属于自己的军队。黄埔军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黄埔军校的建立造就了中华民国后期叱咤中国政坛的一位风云人物——蒋介石。

蒋介石执掌黄埔军校后,利用这些学生成立了黄埔学生军。这些学生军都是从全国慕名而来的爱国青年,思想前卫,加之苏联援助的新式武器,战斗力比那些北洋军阀的军队战斗力高很多。蒋先后发动两次东征,击败陈炯明,基本平定广东这个革命的大后方。这为以后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

自此,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拉开帷幕。这场战争中,诞生不少赫赫有名的战将,这些名将中,广东籍最多,有叶挺、邓演达、李济深、李福林、陈可钰、张发奎、周士第、陈铭枢八人,其它各省无出其右。

此外,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留学生——容闳,他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在这些留学生中,80%以上为广东籍,其余主要是江苏籍与浙江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的詹天佑,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

结语

广州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可谓历史悠久。地处中国东南一隅,南临南海,北靠五岭,四周被阻,处于一种被中华文明边缘化的境地。南宋以前,中华文明基本集中在黄河流域。靖康之变后,南宋王朝最终定都临安(今杭州)。

中华文明虽南迁至长江流域,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但远远未能进入被称为“蛮荒之地”的珠江流域,以致广东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影响甚微。所以,广东人相较中国其它地区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

进入近代后,广东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优先接受西方文明,率先淘汰陈旧思想,诞生了一批批富于改革思想的革命人才,使广东成为有志之士的汇聚之地,进一步使广东频频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革命的发源地。

THE END
0.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不约而同地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其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jvzquC41|wpvcw343etk{7hqo1wvg|ykqp5eg}fkn1;65B:;;6
1.五六七单元(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八年级历史上学期专题06 非选择题汇编·八年级上册第五、六、七单元1.(24-25八上·广东东莞东城区联考·期末)“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近代以来,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人物,都与“广东”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2:9530jznn
2.2025年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试卷.docx(请根据实际省份替换XX)30.某座近代建筑是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中的重要景点,它见证了该省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根据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这位考生最有可能在哪个省份进行导游讲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中国某省份的省会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6:=8;:::80nuou
3.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 参观服务 参观指南 参观预约 革博周边 咨询反馈 交通路线 友情链接: 咨询电话:020-83825846 场馆位置:广州市越秀区陵园西路2号大院之二 网站访问量: 2022-现在 © 版权所有@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粤ICP备12088875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52号 技术支持: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vzquC41yy}/inri3;;:0ls1
4.沿着地铁线追寻广州革命史迹第四站:一号线,烈士陵园站,广东近代史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目前广东省内建馆时间最早的专题性革命历史博物馆,馆内囊括了文物文献藏品1万多件(套),历史照片2.5万多张。 博物馆门口。广州市文旅局供图 第五站:一号线,东山口站,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来到第五站,从烈士陵园站出发乘坐1个站到东山口,从E出口出来步行jvzq<84if0vfqyqg0eun0ls1ID5o487243519;=1e4795?:/56>53:730jznn
5.新快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咨议局旧址)。 ▲广东咨议局旧址中庭。 时隔一年,经过精心维护提升,12月22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焕新亮相,再次和市民见面。坐落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旁的这座雪白仿古罗马式议会大楼——广东咨议局旧址,这里也是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所在地,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块牌子,同一馆舍。开放的首个jvzquC41gr4ze€g0eqs0gyfrgt5ymk4j71nuou:14284/:71465dqwygpve27::a84742<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