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欧洲三大蛮族凶猛彪悍,为何在华夏游牧民族前不堪一击北匈奴罗马

众所周知,欧洲古代三大蛮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与斯拉夫人,三大蛮族称谓出自罗马人。蛮族,当然属于野蛮落后复合体和凶猛彪悍代名词。

日耳曼人

日耳曼并非一个民族,而是民族集团,分为东、西、北日耳曼人,最典型白种人,金发碧眼,身材高大,比同时期罗马人高出15公分左右。日耳曼人中,酷爱杀戮与能打是北日尔曼的维京人,维京战士维京海盗,在西方文化包装下,仿佛个个s人不眨眼。

影视中的北日尔曼人,维京战士

日耳曼人战绩辉煌: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455年汪达尔人攻占罗马,476年东哥特人灭亡西罗马,公元500年,昂格鲁.撒克逊人进入英格兰。

从419年建立西哥特王国起,日耳曼人相继建立了勃艮地王国、英格兰王国、法兰特王国、东哥特、拜占庭等王国与公国。日耳曼人后裔包括如今德意志、奥地利、瑞士、昂格鲁萨克逊人英格兰)及北欧人。

凯尔特人

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和法国布列塔尼人是凯尔特人后裔。凯尔特人是西欧最古老民族之一。对凯尔特人,很多问题还有争议,凯尔特人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未经过奴隶社会,属语言集团非民族集团——凯撒《高卢战记》。

古凯尔特人

斯特雷波这样描述凯尔特人:“凯尔特人热爱战争近乎疯狂,无论你什么原因招惹他们,都将面临危险”。罗马帝国崛起后,凯撒征服高卢,100万凯尔特人沦为奴隶,100万人被杀,凯尔特文化逐渐消失,但直到解体,罗马人没能征服苏格兰。

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翻越阿尔卑斯山,开始大规模迁徙,与古希腊人做生意,和罗马人无休止征战。欧洲人对三个蛮族比喻有趣:日耳曼人忙抢劫,凯尔特人忙迁徙,斯拉夫人忙种地。

斯拉夫人

“斯拉夫”在斯拉夫语系中为“荣誉”。斯拉夫人即现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斯洛伐克、卢森尼亚、黑山、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等国,故乡在波兰维斯瓦尔河谷。斯拉夫武装力量被称为“斯拉夫战士”或“弗拉基米尔战士”。

斯拉夫战士

斯拉夫战士虽敢于刺刀见红,但建立斯拉夫国家大多是日耳曼人,如最早摩萨公国(623年)、保加利亚王国、大摩拉维亚、基辅罗斯等。希特勒种族纯洁时曾歇斯底里叫嚣:“让卑贱的犹太人,斯拉夫人颤抖吧……”

三大蛮族外是拉丁人,包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拉丁语系国家。

欧洲三大蛮族,尽管被西方文化包装成悍不畏死猛士,实际上也就在欧洲打打杀杀,华夏游牧民族任何一支部落到欧洲,都能暴虐他们。

咱们看看,被汉军打残的北匈奴人一部迁徙到欧洲,杀得昏天黑地,阿提拉成为了三大蛮族梦魇;一百多年后,被鲜卑人打残的一部分柔然人来了,先后征服十姓回纥、保加尔等大部分斯拉夫民族,暴揍日耳曼格皮德人,在多瑙河中游建立阿瓦尔国,一度拥有广阔疆域。

柔然可汗

柔然人有多少?横扫中东欧不足2万,阿瓦尔国军事力量最强时没有5万,其中还包括匈人与巴尔干人,却直到“君士坦丁堡会战”失败,才结束百年辉煌。

又过100多年,在隋唐面前满地找牙的突厥人到欧洲后大发神威,击败了处于上升期的波斯,先后建立塞尔柱王朝,奥斯曼帝国,帖木耳帝国(蒙古化突厥人)和印度莫卧尔王朝四个强盛政权。

蒙古人更不用说,两次西征,蛮族成为绵族,斯拉夫人被抢成屌丝,号称战斗力最强的日耳曼人三大骑士团全军覆没。

请注意,华夏到欧洲这几只古民族除蒙古人外,都是被中原王朝打残的“孤儿”,族群人数不足1/3,如果全到欧洲后果不堪设想,而其他丁零、鲜卑、党项、契丹到欧洲也很有可能是梦魇。

首先,所谓华夏文明与民族不单指中原文明,还包括百越、匈奴、东胡、林胡等所有华夏大地上古民族。更何况匈奴始祖淳维本就来自夏朝夏侯氏,人家是正宗华夏民族,为躲避商汤征讨跑到蒙古高原与其他游牧民族融合了。

其次,匈奴虽兼具民族集团和语言集团特征,但主要构成与基础肤色是黄种人,部分为亚洲与高加索人种混血,信仰萨满。

卫青、霍去病河西、漠北战役,常慧西域会战,陈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斩首郅之禅于后,匈奴名存实亡,鲜卑人趁火打劫又抢了匈奴人草原。雪上加霜地匈奴大部分降汉,另有五六十万成为“鲜卑胡”。

北匈奴其余人背井离乡,边走边牧,从里海到东欧草原过程长达200多年。公元360年,可汗巴兰姆巴尔率领下,匈奴人进入阿兰聊。阿兰当时也是伏尔加与顿河上实力派,却在北亚狼锋利的爪牙下尸横遍野,其余军队,被匈奴人绑在自己战车上。

阿兰灭国后,欧洲其他国家还未及哀鸣,惊天动地的马蹄声已传来。公元347年,巴兰博率匈奴铁骑海啸般撕碎了东哥特,国王赫曼力克兵败自杀,新国王维希密尔率残部反击,导致了更多寡妇,阿拉修斯带着民众仓皇逃到西哥特。

西哥特国王阿萨纳利克,在德涅斯德河边布下重兵,企图阻止东方狼群。匈奴人从上游偷渡后踢踏出死亡弧,10万大军98000人成为上帝小跟班。余下西哥特人弃国而逃进入罗马,遭罗马人镇压,双方暴发激战。

公元378年8月9日,阿德里亚堡会战中,罗马皇帝法.伦斯和四万禁卫军战死。

匈奴人享受着美酒肥羊隔岸观火,并在匈牙利(潘诺尼亚)建国,休养生息25年后,又亮出狼头旗。公元400年,匈奴王乌尔丁率20万大军翻过阿尔卑斯山,打的东罗马满地找牙,被迫每年进贡2100磅黄金。

路加继位后,东方蛮族更加狂躁,把日耳曼、哥特、汪达尔、苏维汇人赶羊般驱逐,抢光了财产,砍下抵抗者头颅做酒杯。

《匈奴大帝:全面战争》影视海报

公元448年,阿提拉建立起了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南起多瑙河北到波罗的海庞大帝国,疆域内40多附属国及众多部落,唯阿提拉马首是瞻。

一些人认为阿提拉是匈人不是匈奴人,可能吗?阿提拉是匈奴王路加亲侄子,东西方人类学家人种鉴定,是地道黄种人。

罗马战史记载:公元451年,阿提拉率50万大军扫荡西罗马,欧洲城市一座接一座成为废墟,只有奥尔良还在坚守。唇亡齿寒,欧洲所有国家被迫一战,组成40万联军迎击东方军队,“沙隆会战”拉开大幕。

双方骑兵与骑兵血战,步兵与步兵厮杀。战争开始5小时,已战死15万人(另说30万),平均每分钟500~1000人死亡。

阿提拉意识到自己轻敌了,此前,他根本没有把欧洲羊放在眼里。但生死存亡下,对方爆发出的战斗意志让他觉得混战毫无意义,双方休战,班师回国。第二年匈奴人卷土重来,摧毁了西罗马北岸所有城市。446年西罗马求和,瘟疫爆发,匈奴人撤军。同年,欧洲恐怖的匈奴大帝阿提拉病死。

阿提拉去世导致匈奴内乱,王子们为上位刀兵相见,政权瓦解。461年,阿提拉幼子邓直昔克企图重建霸权,与东罗马交战中兵败身亡,匈奴人被赶到喀尔巴阡山以东。

欧洲蛮族为何在东方蛮族前不堪一击?东方游牧民族长期和中原王朝交战,水涨船高,不仅锻打出一流战斗力,也掌握了高超技战术。纵观匈奴柔然和蒙古人对战中规中距欧洲方阵,诱敌深入,运动分割,轻骑围歼战术精妙,对战争艺术把握绝非三大蛮族能比。

其次,东方少数民族武备先进,鄂尔多斯等匈奴墓中出土兵器包括弓、弩、弯刀、轻重矛、流星、铁骨朵、短斧10余种,有的兵器至今保持着摄人寒芒,骑兵高速冲击下收割生命极其容易。打下阿兰与东哥特,匈奴既有耐力出众的蒙古短腿马,也俘获大批欧洲马,可根据战场需要配置机动力。防护上拒绝盾牌,将领身披鱼鳞甲,骑手轻皮甲,灵活高效。

大家都是蛮族,战斗力相仿下被暴揍的一定是只会猛打猛冲莽夫,你认为对吗?

THE END
0.匈奴人将日耳曼驱出丛林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科学探索匈奴人西迁,将日耳曼蛮族赶出丛林,匈奴的铁骑和日耳曼强悍的入侵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动荡,并使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走向分裂、衰弱,直至灭亡,欧洲从落后的奴隶时代进入了封建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jvzquC41vgii0|npc0ipo7hp1f5329:/2431786733;37:530unuou
1.民主与建设出版社赵林著作《共塑:西方文化精神的演变》(上下卷)描述不同时期起承转合,以重点事件串起时代画卷。从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希腊化时代的序幕,到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帝国,再到席卷欧洲的启蒙运动真正开启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以重点事件串起西方文化精神的历史演变。 哲学的思维与历史的视野,清晰的脉络与感情丰沛的文笔。作者不仅具有深厚的哲学与历史功底,而且其被誉为武汉大jvzquC41rjomq|trj{4xj~3gfw4dp8nphq522<=1329:8:3jvo
2.法国人到底属于什么人,为什么长得和英国人、德国人都不一样?文/柏战争胜利后,罗马人大量涌入高卢地区,在当地建立起数量众多的殖民地,在此后高卢地区一直是罗马的一个行省,直到公元4世纪,大量日耳曼蛮族涌入罗马境内,罗马帝国行将就木,高卢才被法兰克人夺取。 经过长达五个多世纪的移民和杂居,当地的高卢人和移居的罗马人已经发生了高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高卢-罗曼文化群体。在jvzquC41zwkrk~3eqo54;B8;24>1387945:58A<
3.闲云野鹤青崖间对《罗马人的故事12》的笔记(1)日耳曼蛮族以部族为单位单独行动,使罗马难以捉摸其行踪,点中罗马组织严密,行动统一的死穴。蛮族没有补给感念,走到哪里抢到哪里。 哥特人 250年,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与汪达尔人趁着多瑙河下游水量减少大举入侵罗马帝国,渡河地在今保加利亚两个军团的中间地带,一路南下朝色雷斯行省进发。皇帝德基乌斯决定御驾亲征,带上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32598;=51cptpvjykqp534=>775?0
4.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人民政协网当诸多日耳曼蛮族王国抛弃了拉丁语口语,当不同的日耳曼族群因部落与方言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王国不同语言后,以拉丁文为载体的古罗马文明从此淹没于蛮荒洪流与普世教权之下,直到12世纪初罗马法才开始复兴20,直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时才重新发现了“人文主义”和“国家理性”21。而这个“重新发现”的源头不在欧洲本土。jvzquC41yy}/tvzd0ipo7hp1e532;6/2533987:38=38h6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