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欧洲后裔,欧美为何不向拉美转移产业链,而是转移到东亚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广大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南美等地,东临大西洋,西抵太平洋,南北全长11000多公里,人口更是多达6.5亿之多。

相比较东亚各国,存在本土主体民族,拉丁美洲主体人口几乎都是欧洲殖民者与本地土著融合的后裔,从血统上来说,拉丁美洲和欧美国家应该关系上比较亲近,算是远房亲戚。并且拉丁美洲的资源非常丰富,为何就是迟迟不能实现国家工业化?

拉丁美洲

按照道理来说,欧洲有啥好事,比如转移技术、转移生产链等等应该第一时间会想到拉丁美洲,然而事实上却并不是,欧美国家的技术转移从历史上来看,整体性向东,主要是东亚方向转移,包括中日韩及东南亚部分国家。

为什么同属欧洲后裔,欧美国家的技术转移不向南美进行,而是转移到东亚,这个血缘种族八竿子打不到的地区转移呢?

真的深入了解拉美之后,反而愈发感激毛主席,中国能有今天之成就,老一辈的革命家功不可没!

公元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强权便开始大规模对美洲大陆进行殖民统治,整个美洲原生住民便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

第一个欧洲势力闯入这片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的是西班牙,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幅员辽阔,包含了绝大部分的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北美洲的一部分,西班牙王室甚至凭借在美洲殖民地的掠夺过起了奢侈无比的生活。紧随其后的还有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列强,葡萄牙占据了巴西,英国、法国、还有荷兰则占据了加勒比海中的大小岛屿。

在此之后的五百年间,富饶的美洲就不断地吸引着大批的欧洲人从旧大陆迁徙到新大陆,占据中南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原住民争夺土地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和他们通婚,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民族,这个新民族也可以说是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后裔。

巴西球迷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及之后拿破仑帝国战争,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席卷欧洲,作为欧洲后裔的拉美民众也被召回参战,比如何塞·圣马丁就服役与西班牙军队,参加过贝伦战役,西蒙·玻利瓦尔分别在1799年和1803年两度赴欧,甚至在巴黎参加了拿破仑的加冕典礼并成为了拿破仑的副官。

法国大革命

这些出生拉美的欧洲后裔们,在法国大革命浪潮中,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对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封建王国统治,深恶痛绝,当他们返回拉美之时,这种思潮迅速扩散,引发拉美各国的独立解放运动。

1790年海地革命爆发,拉开了拉丁美洲独立的序幕。

在中美洲,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玻利瓦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其中,玻利维亚就是为了纪念西蒙·玻利瓦尔而得名。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说起拉丁美洲,大家印象中可能是黑帮横行的巴西,或者毒品泛滥的墨西哥,或者矗立在美墨边境用来阻挡来自拉丁美洲难民的边境墙,总之,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脏乱差,但其实你知道么,拉美也是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辉煌的。

美墨边境墙

一战期间,欧洲大陆沦为战场,紧接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再次沦为主战场,其惨烈程度历史罕见,在这种情况下,嗅觉灵敏的欧洲资本家们纷纷转移资产,放眼全球,哪里才是资产避难的港湾呢?

答案是美洲大陆!大部分资产转移到了美国,还有一部分则转移到拉美各国,拉美也迎来一波持续发展的良机。

美苏冷战期间,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拉美出现了如卡斯特罗、格瓦拉等革命者,深刻影响了拉美社会,美国为了稳住自家的后花园,开始向拉美倾注资源。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拉美各国纷纷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济增长迅速,人均GDP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达到了1000美元,引得世界瞩目,被誉为拉美奇迹,同一时间的中国人均GDP仅仅只有100美元(注:1969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比中国多出了整整10倍!

中国人均GDP走势图

随后,拉美各国不同程度地出现政局动荡和经济危机,社会因此也陷入混乱之中,随即引发更为剧烈的经济危机,诸多发展中被掩盖的社会矛盾凸显,又进一步造成拉美各国的政治动荡、经济停滞、社会持续混乱,这一现象,又被称之为拉美陷阱。

曾经耀眼的拉美奇迹,转瞬从天堂跌落地狱,光泽褪尽,尽是锈迹斑斑,不复半分荣光。

里约热内卢

而就在此时,东亚国家却在纷纷崛起,1968年日本GDP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随后亚洲四小龙开始崛起,之后又有亚洲四小虎的崛起,形成地区性崛起的群体效应,这其中欧美国家的技术转移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拉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而东亚国家却能?

日本女子

拉美国家在短暂高速发展后普遍跌入拉美陷阱之中,经济持续多年低迷,相反的是同一时期的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却能够在接受来自欧美国家的产业链转移后,迅速发展起来,甚至不少国家已然完成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为什么欧美国家不去认真建设拉美地区,反而要向东亚及东南亚国家转移产业链?我想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美国的自私

美国,一直将美洲大陆,视为自己的后花园,在欧洲陷入内乱之时,就提出了门罗主义,意图掌控整个美洲,将其视为禁脔。

在美国强大之后,顺利地成为世界霸主,在欧洲国家普遍需要美国救助和军事保护的情况下,更没有国家会冒着触怒美国的风险,投资拉美国家,除非美国亲自下场,或者敢于美国对抗的苏联。

美苏冷战时期,苏联不是没有想过扶植拉美国家,可是实在太远,鞭长莫及。即使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摸了一把老虎屁股,结果就是在美国坚决果断的反击下,不得不退让。

而美国对于拉美国家的扶持发展,也是有私心的,更多的是将其作为自己的资源进口国和产品倾销地,工业体系的转移那是不可能的,一山不容二虎,若是拉美国家有一个发展起来了,能够与美国抗衡,这一地区该听谁的呢?

美国的象征

第二:资源依赖

拉美国家普遍气候宜人,国内资源相对丰富,几乎不用怎么费劲能够获取足够生存的食物,对于发展工业化的动力普遍不足,因此也就在欧美列强的引导下走向了资源依赖型的出口经济,

当世界经济形势良好之时,依赖于资源出口,拉美国家能够过得很滋润,然而当世界经济陷入危机之时,这种自身工业基础薄弱的缺点立马被无数倍放大,最终引发社会的持续动荡,国家的发展也就陷入了停滞阶段。

南美洲地形,平原居多

第三:孤悬海外

美洲大陆,远离亚欧大陆这块世界人口最为集中的大陆,孤悬海外,美国通过数量众多的海军军事基地,向全球投放影响力,可是拉美国家就没有这个实力了。

相反的是,东亚地区,这里成为了美苏争霸时期,双方争夺的前沿阵地,抗美援朝战争、越南战争这几场美国打的战争,无不是为了争夺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而且一打就是数年的时间,为了就近补给,现实的要求,不得不让美国向该地区的国家进行生产资料的转移,以降低美国远程投送的成本。

抗美援朝

第四:资本的逐利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资本都是逐利的。

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人口总量接近16亿,东南亚又有将近6.25亿人口,相比较于拉丁美洲的6.5亿人口来说,无疑东亚地区的市场更具备投资潜力,另外这一地区的民众相对来说也更为勤劳吃苦,上世纪70年代的韩国,为了国家发展大量劳工派遣出国,在高温酷热的沙特沙漠里埋头苦干,这次吃苦的韧劲不是每个地区都能够拥有的,恰好东亚地区的国家,中日韩甚至包括越南,都有这种天生而来的民族品质。

汉服最美,不解释

其实,归根结底,拉美的问题在于殖民属性的剥离,上层精英对西方的追崇,经济上对西方的严重依赖,虽然早在19世纪初,拉丁美洲就完成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然而经济上独立始终陷入停滞,欧美列强对殖民地的掠夺,主要就是资源的掠夺和工业品的倾销,这一点跟现在拉美的经济模式,有何区别?

所以说拉美国家在经济上仍然处于殖民地,国家严重依赖于西方列强。西方经济好的时候,手指缝里漏点油水出来,拉美国家还能勉强度日,当西方国家经济自顾不暇的时候,这时候不从殖民地进行抽血,如何才能拯救西方经济呢?

因此,当真正了解拉丁美洲之后,反而愈发的感激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他们在付出巨大牺牲之后,彻彻底底地打破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上殖民,使得新中国完完全全成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完整、经济自主的国家,发展不必看别人眼色。

THE END
0.西属美洲为什么强大不起来?看看这三条基本上就懂了西属美洲为什么强大不起来?看看这三条基本上就懂了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中国处在著名的贤君明孝宗朱祐樘统治之下,而在遥远的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式签订了《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这个条约确定佛得角群岛以西370海里处以西为西班牙势力范围。 这个条约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之外的国家,根本jvzquC41yy}/lrfpuj{/exr1r1;16j9d49j65l
1.“日不落帝国”的两种命运:西班牙VS英国制度创新为何屡屡发生在英国,而非更早崛起的西班牙?如果说制度是国家兴衰的关键,那推动制度变革的第一因又是什么?杨小凯追溯到了宗教改革和信仰自由。 大航海之后的欧洲大分流,始于宗教改革。英国与西班牙,最开始信奉的都是天主教。天主教极力维护封建秩序,排斥商业文明,把对金钱与财富的追求视为一种罪恶,这道精神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86>`39;;5783:=3jvor
2.西班牙人为何会被挪威人嫌弃,被南美人吐槽,却被德国人羡慕?尽管被北欧人吐槽不守规矩,又被南美人说有点害羞,被夹在欧洲和美洲特性之间的西班牙人仍然自得其乐,开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而也正是他们的这些独特之处,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ref: 声明:双语文章中,中文翻译仅代表译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未经允许,请勿转载jvzquC41gu4iwsncpi4dqv4pgy5q3<;6577
3.西班牙发布2018年人口登记数据华人为第六大移民群体中国侨网6月27日电 据《欧洲时报》西班牙版微信公众号“西闻”报道,西班牙国家统计局6月25日发布的全国人口登记数据显示,2018年西班牙总人口约为4690万人,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尤以移民数量增长为最。华人在西班牙的总人口为19万,是该国第六大移民群体。然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大量欧洲民众认为,移民将成为未来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qw1427:19;/4959:@;9264tj}rn
4.为什么西班牙风光不再还是王室太富有惹得祸新浪财经从15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中期,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影响遍及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640年之前,西班牙帝国的版图包含了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各地、葡萄牙、德国、荷兰、意大利南部、西西里,以及包括菲律宾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但是,1640年葡萄牙首先独立,西班牙帝国开始衰败。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专制和连续不断的战争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squq14279/9;/395eql2kjet||f858<53;3ujvsm
5.【观察】为什么西班牙人才井喷,巴西却不灵了?这里很自然地令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西班牙足球自2008欧洲杯后,才真正崛起?为什么之前几十年,长期蜗居于世界足坛二流强队档次? 实际上,西班牙足球选择风格类型,随之崛起,也是个漫长的过程,也充满了选择困难以及挫折。 西班牙队得益于巴塞罗那之拉马西亚,但就是巴塞罗那自己,在风格选择上也曾长期面临摇摆。 jvzq<84yyy4uk}fp464dqv4rwdrjuq4crr5ec}f1428519<135564=55;1utawjyu0nuou
6.在世界的历史中思考中国访谈在1700年以前,在亚洲势力最大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帝国在1700年以后开始衰落,他们在亚洲的地位相继被荷兰、英法等国取代。17—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发展与此紧密相关:荷兰在17世纪开始替代葡萄牙人在亚洲的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支持新教传教士的海外传教,他们投入的资本与人力并没有天主教教会多,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LD1p70496;1371:8h62766968366:32;3jvor
7.世界文学新动向“写作,不做别的”世界文坛1971年,圣地亚哥发明了居间(entre-lugar)概念——英文即in-betweenness——,即在牺牲与嬉戏之间,在囚禁与越轨之间,在服从与侵略之间,在归顺与反叛之间……拉丁美洲的居间即是拉丁美洲既被包含在西方之中,又被排斥在西方之外,拉丁美洲的知识分子试图解构欧洲殖民化的遗产与暴力,寻找自己的独特性。圣地亚哥特别注重“种子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53535d6992;2344?66:9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