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债累累的英国,侵略足迹遍布国,为什么现在却很少被骂殖民策略

昔日“日不落”帝国:以绅士之名,行殖民之实,终至落日余晖

在全球193个国家中,竟有171个曾被大英帝国侵扰、占领或干预的足迹所覆盖。这个曾经庞大到“太阳永不落下”的帝国,几乎将触角伸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令人玩味的是,时至今日,提起英国,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刻骨铭心的仇恨,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历史情感。这一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温文尔雅下的铁腕:英式殖民的“绅士手套”

英国的全球扩张之路,始于16世纪末。彼时的英国,更像是一位狡黠的商人,深谙“巧取豪夺”远比“硬碰硬”来得更为高效。当西班牙人在新大陆肆意烧杀掳掠,葡萄牙人在非洲大地大开杀戒之时,英国人却常常以一副“绅士”的姿态,穿着得体的西装,打着考究的领带,用一套看似文明而温和的方式,一步步蚕食和征服着世界。

到了19世纪,大英帝国的版图达到了巅峰,控制的土地面积高达约3400万平方公里,人口更是超过4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份辉煌成就,固然离不开其强大的皇家海军作为后盾,但更关键的,是英国人精心设计并推行的一套“温水煮青蛙”式的殖民策略。

以印度为例,英国并非一开始就集结重兵,对这片古老的土地进行野蛮的征服。相反,他们巧妙地通过东印度公司这样一个商业组织,进行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首先,他们掌控了贸易命脉,然后,伺机挑拨印度各邦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陷入内斗,直至精疲力竭。最终,英国人再以“调停者”的姿态出现,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印度实际的统治者。

这种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极大地弱化了被殖民者的反抗意识。在马来西亚,英国大量引入华人劳工和印度警察,巧妙地制造了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个族群彼此制衡,谁也无法吞噬谁,但又都不可避免地依赖英国作为仲裁者。结果便是,各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被成功地转移到了彼此身上,而真正的统治者——英国人,反而成为了“和事佬”。

建设与掠夺并存:殖民体系下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殖民的另一显著特点,在于其“建设性掠夺”的模式。与西班牙人那种“抢完就走”的粗暴方式不同,英国人更倾向于在殖民地进行投资建设。他们深谙“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明白只有保持殖民地的运转,才能源源不断地榨取价值。

同样以印度为例,在19世纪中叶,英国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复杂的铁路系统之一,总里程超过6万公里。表面上看,这是为了帮助印度实现现代化,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将殖民地的原材料运输至港口,再运往英国本土。尽管如此,客观上,这些铁路确实促进了印度的经济交流和城市化进程,至今,印度铁路系统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铁路网络之一。

在教育领域,英国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他们在殖民地广设学校,培养了无数当地的知识分子。这些受过英式教育的精英,后来大多成为了各国独立运动的核心骨干。看似是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实则这些精英阶层往往对英国的制度和文化怀有天然的亲近感,即便在独立后,也与英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英国人还相当注重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法国在非洲强制推行法语和法式同化政策不同,英国通常允许殖民地保留其原有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只要这些并不威胁到英国的统治。这种策略大大减少了文化冲突,使得英国的统治显得不那么具有侵略性和压迫感。

全身而退的艺术:撤离中的影响力延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反殖民浪潮风起云涌,各国纷纷寻求独立。面对这一历史大势,英国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体面”。与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顽固抵抗,荷兰在印尼的殊死搏斗不同,英国选择了相对平和且有计划的撤离。

1947年印度独立之际,虽然伴随着大规模的宗教冲突和人口迁徙,但英国并未像法国那样采取军事手段阻挠独立。他们的撤退策略,可以看作是“分而治之”的延续——既然无力继续统治,那就让继承者们互相牵制,英国便可借此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英国人撤离时,故意遗留了克什米尔等争议地区,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此争斗了数十年。表面上是迫不得已的撤退,实际上却是通过这种方式,继续对南亚局势施加影响。

更进一步,英国还巧妙地建立了英联邦。将大部分前殖民地吸纳其中,名义上是平等合作的国际组织,实则英国仍是核心,通过经济、文化和政治纽带,维系着对前殖民地的影响力。时至今日,英联邦仍拥有54个成员国,覆盖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人口。

昔日霸主的今日窘境:日落西山,落日余晖

然而,再精明的策略,也终究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英国,早已不是那个“日不落”的帝国,反而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2022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飙升至13.2%,创下近40年来的新高。能源危机更是让普通家庭的年取暖费用从1000多英镑暴涨至3500多英镑,许多家庭不得不在取暖和食物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英镑汇率也一路下跌,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14,创下1985年以来的最低点。

企业破产的浪潮也汹涌而至。2022年第二季度,超过5600家英国企业宣告破产,且这一趋势至今没有停止的迹象。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连满足自身基本需求都显得力不从心。过度依赖进口的英国,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脆弱。

脱欧的后遗症仍在持续发酵。英国原以为脱离欧盟能获得更大的自主权,结果却发现失去了欧洲这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英国对欧盟的出口额下降了12.3%,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政府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而推出的各种刺激政策,又导致政府债务急剧攀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急剧下滑。尽管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在许多国际事务中,早已沦为美国的“小跟班”。2021年从阿富汗撤军时,英国完全跟随美国的步伐,丝毫没有独立的战略考量。在俄乌冲突中,英国虽然表现积极,但更多的是配合美国和欧盟的行动,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已然日薄西山,这种巨大的反差,令人不禁感慨历史的无常。然而,英国的经历也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任何建立在剥削和掠夺之上的霸权,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历史的车轮终将碾过一切不公,回归公正。英国人当年以“绅士”之名征服世界,如今也只能以“体面”的方式,接受衰落的现实。

人缘好不好,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实力。当英国是世界霸主时,无论手段多么温和,也无法掩盖其殖民的本质;而当英国走向衰落后,再多的历史功绩,也难以挽救其眼前的窘境。"

THE END
0.十大帝国版图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成为“印度皇帝”,此时的大英帝国领土遍布欧、亚、非、澳和南北美。由于太阳在英帝国的领土上永不落下,英国也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192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统治下地区人口约为4亿,为全球人口五分之一。面积3400万平方千米,是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jvzquC41yy}/onnrkct/ew472sz74k6
1.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辽阔的版图众所周知,英国在殖民时代,其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辽阔的版图,是因为它三百多年持续的海外扩张带来的。那么英国在落后于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兰的情况下,是如何“逆袭”并获得如此成功的呢?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国海外扩张的开局阶段应当从公元1496年派出了jvzquC41zwkrk~3eqo54;B8;24>13873;2743;7
2.大英帝国统治天空的年代:白手起家|机核GCORES大英帝国统治天空的年代:白手起家 De Havilland Aircraft Company Limited Geoffrey de Havilland 英国式创业 那个年代人们对于航空的热情就像现在对于互联网的热情一样,几个追赶着时代的年轻人在自己少年时期就想要挣脱引力的束缚了,德哈维兰是其中之一。 当时英国有钱有闲阶级的刻板印象就是有一座绿地之中 jvzquC41yy}/ilttgu4dqv4ctvodnnx132?86=
3.环球人物出于爱国情结,他搜集的邮票限于大英帝国版图内各国。在他带动下,后来的英国君主都重视以集邮推动国际友好关系,英国皇室收藏的邮品,也每每成为国际重要邮展的焦点。而伊丽莎白二世对美食和服装的鉴赏力,让她成为许多英国女性的偶像。 2011年,伊丽莎白二世的曾孙乔治即将出生时,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做过民调,发现英国王室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jzwy1jznn872393148681euovnsva3=72=;20jzn
4.世界历史五大版图他在保守党的现代化过程之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因为他的政策,世人将保守党和大英帝国的荣誉与力量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他仍然是唯一一位公开的犹太裔英国首相。 迪 1837年迪斯累利作为保守党人进入国会下院,开始政治生涯。 1841年,迪斯雷利在共济会的支持下,在议会中发起创建了“青年英国”运动,鼓吹推行一系列经济政jvzquC41yy}/onnrkct/ew479|km7l<
5.历史上十大強权帝国:盛世疆土广袤、影响广泛深远3. 俄罗斯/苏维埃帝国:历史舞台上的雄伟巨擘;版图最广达2,200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帝国(1721年-1917年):由彼得大帝一手打造的俄罗斯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成为全球面积最广的国家,其影响力横跨欧洲至亚洲。拥有强大陆军和海军的这一庞大帝国在其广阔的疆域内汇聚了众多民族,与当时的大英帝国和清朝鼎足而立。1917年的俄国革命jvzquC41yy}/onnrkct/ew475|~ztol
6.艺术的力量:特纳(整理自BBC纪录片字幕)大英帝国版图内是禁止进行奴隶贸易的,但是在西班牙帝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奴隶贸易并没有被禁止,而且还十分兴旺。于是在1840年的伦敦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大会准备对这种行为表达正义的愤慨。早在多年前就被赞助人沃尔特•福克斯引入这个事业的特纳,也想用他的画笔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又是怎么做的呢?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7?5686;8;8
7.揭秘一战前欧洲新版图形成:控粮食贸易权夺世界市场|讲堂甲辰悦读大英帝国控制进口面粉权,奥斯曼帝国丧失税收权而衰落 欧洲画家描绘的奥斯曼帝国宫廷生活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农业帝国,与奥地利帝国一样,通过固定的粮食价格、警察监管,以及大型面粉厂和面包师行会来对内部贸易进行征税。在1911年之前,对内部粮食贸易征税还是帝国维持自身的一个主要手段。 jvzquC41yy}/yqg0ep5dqvrqpFkucrq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