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六)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又持续了近千年,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在法学方面有很大的贡献,《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文化、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西亚北非的东方文化兼容并蓄。
(七)阿拉伯帝国: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率领教徒从麦加迁居麦地那。
630年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占领麦加。穆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帝国辉煌一时,涉及地区有亚欧非三洲。
(1)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地跨欧亚非三洲,面积辽阔。
白衣大食灭亡后:出现阿拉伯三帝国。
(2)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逃出的幸存者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时间:756年—1031年)
(3)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旭烈兀蒙古军队西征时灭掉阿拔斯王朝。
(4)绿衣大食(法蒂玛王朝):(909年—1171年)主体部分在非洲。
(八)古代日本:
1、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2、646年开始,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制度)
3、幕府统治:(1192—1868年)
(1)镰仓幕府(1192—1333年)(2)室町幕府(1333—1603年)(3)德川幕府(1603—1868年)
(九)西欧中世纪:(476年—1500年左右)→西欧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历史。
476年,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后,在其版图上先后建立起一系列“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查理曼大帝的祖父)实行采邑制改革,标志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初步确立。
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查理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查理大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历史上称为“查理曼帝国”。
814年,查理去世。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11世纪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西欧封建社会的农业经营方式:庄园。(9世纪开始,11世纪普遍化)(依附关系)
14世纪中叶以后:租地农场建立。(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化)
同时期,手工业方面也从分散到集中的手工工场,确立起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化)
经济发展,促使思想方面孕育着一场深刻的解放运动—文艺复兴(14-16世纪)
西欧社会思想大解放,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六、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划分和主线问题:
(一)阶段划分上的史观分歧:目前教材多采用:经济史观。
1.革命史观(旧史观):(1)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2)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
革命史观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俄国十月革命。
2.经济史观(新史观):(1)世界近代史(1500年左右—20世纪初)
(2)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经济史观认为,世界近代史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二)主线问题:世界近现代史的三条主线:
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核心主线)
2.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七、主线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一)中世纪末期:租地农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促进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
(二)文艺复兴:(14-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解放)
(三)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左右)又名“地理大发现”。早期四位航海家:
提↓条
供↓件
(四)早期殖民掠夺:(原始资本积累)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法荷争霸→→英国胜,成为日不落帝国。
(1588年)
(五)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看字读图)
1638年,苏格兰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火线。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9年把国王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1653年克伦威尔出任护国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2.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看字读图)
1773年底,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爆发/开始的标志)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
1781年,约克镇大捷,英军投降。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
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3.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法国大革命:
导火线:1789.5三级会议的召开。
通过文件:1789年8月通过《人权宣言》。
1791年通过的宪法名称为1791年宪法。
1793年,把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
法国大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注明:关于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和标志史学界有分歧。(有很多种说法)
在我国史书多以热月政变为其结束的标志。
(2)拿破仑帝国:(1804—1815年)
拿破仑内外政策:
1)对内: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又名《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把法国大革命中的成果用法律的方式确定下来。
(六)工业革命:(首发国家英国:1765年—1840年前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核心、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稍晚一些,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
(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1.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留下残余,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国家。)
2.美国: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3.1868年开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拿破仑战争时期,在欧洲传播了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国家四分五裂,德意志最大的邦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的普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于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显著特点:同时在多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后起国家: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以直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节省更新换代的费用。
联系中国史:中国的洋务运动,在技术上也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九)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1.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
(1)解释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在经济上领先于英法等老牌儿殖民主义国家,但殖民地占有量远远少于英法,于是德国迫切需要争夺殖民地以扩大海外市场。
(2)难点释疑:为何首先发难者是德国,而不是美国:1)美国自身国土面积广阔,且移民量大,有广阔的国内市场。2)拉美国家虽形式上独立,但都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3)美国在北美洲,远离欧洲在军事实力不够强时,一直奉行孤立主义。
3.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时间:1919—1922年)
(十)一战后资本主义发展:
1.1924-1929年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而美国1923—1929年在位的总统是柯立芝,所以2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2.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于美国,迅速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
3.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应对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最典型的方式有两种: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通过发动战争来缓解经济危机,最终分别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亚洲的策源地。)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
1.一战后不但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
(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二战进程:
太平洋战争爆发。
(5)二战转折:
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
北非战场:1942年10—11月阿拉曼战役。
苏德战场: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最重要的转折点)
(6)二战后期重要会议:
①开罗会议:1943年,人物:蒋介石、丘吉尔、罗斯福;(中、美、英):协同对日作战,
同时宣布日本侵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东北等领土,战后必须归还,保持朝鲜独立。
②德黑兰会议:1943年,人物: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会议:1945年2月,人物: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确立:战后分区占领德国、苏联答应在对德战争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外蒙古独立等条件,体现了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战后成立联合国。
④波茨坦会议:1945.7中旬-8月初,人物:丘吉尔(后期:艾德礼)、斯大林、杜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