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认证主体:亓**(实名认证)

IP属地:山东

下载本文档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保密★启用前湖南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周时期,社会尚武思想一直贯穿始终,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思想提出,如“天赋意志”的“倚天”思想、巫术行为的神鬼思想、辩证方法的阴阳思想、形而上的五行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反映出该时期()A.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B.诸子百家学说的异变C.国家战备需求紧张 D.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夏商周时期的思想以崇尚武力为主,其中掺杂着其他鬼神思想,说明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影响,对自然界的认识比较浅薄,人们的思想仅靠现实和有限的想象来支撑,D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思想是尚武,并没有突出神权影响政治的特征,排除A项;结合所学,诸子百家主要是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夏商周时期不符,排除B项;国家战备需求是尚武思想存在的原因,但材料也体现神鬼思想,选项不能全面解释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2.西汉时期,无论贵贱均重厚葬,否则后人将被视为“不孝”。汉武帝的茂陵曾遭到后世军队的三次大型盗掘,但挖走的黄金不及茂陵所藏的一半;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中也有丰富的陪葬品,出土了378枚、总重达100千克的金器。据此可推知,西汉的厚葬风气()A.巩固了中央集权 B.改变了货币结构 C.彰显了国家富强 D.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汉的货币体系中,黄金是重要的贵金属货币。厚葬风气导致大量黄金被长期埋藏,无法参与市场流通,直接造成流通领域的黄金总量减少,打破了原有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进而改变了货币结构,B项正确;厚葬是“社会风俗”,与“中央集权”(核心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部分皇室(汉武帝、海昏侯)和社会阶层用大量黄金厚葬”,但“皇室陪葬品丰富”不等于“国家整体富强”,排除C项;材料仅描述“厚葬风气盛行”,未提及该风气引发的社会冲突(如贫富差距加剧后的反抗、资源争夺等),排除D项。故选B项。3.北魏孝文帝曾说:“圣人之大宝,惟位与功,是以功成作乐,治定制礼”,“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他在推行改革时又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这说明孝文帝()A.以儒家礼制重构北魏政治秩序B.借助中原文化推动鲜卑族汉化C.倚重高门士族维护自身的统治D.认识到北魏迁都洛阳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中“治定制礼”“礼教为先”直接点明“礼制”的治国核心地位;“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则明确将儒家经典《周礼》作为制度改革的范本,目标是通过儒家礼制规范政权运行(如等级制度、官制、礼仪等),重构北魏的政治秩序,A项正确;儒家礼制确实是“中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孝文帝推行礼制也客观上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但该选项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孝文帝的言论仅围绕“礼制”与“制度”展开,与“维护士族”无关,排除C项;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是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题干言论中未涉及“迁都”“洛阳”等关键词,仅强调“礼制”与“制度建设”,与迁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规定的各道州赴京省试名额。这一规定()道/州每道/州名额(人)进士科明经科东监、同州、华州、河中府3050凤翔、山南西道、山南东道、郑滑、廊坊、陕虢等1520江南、浙东、浙西、荆南、湖南、江西、淮南、西川、东川等1520福建、黔府、桂府、岭南等710A.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实现了录取的地域平衡C.大幅削减教育考试开支 D.推动了科举规范化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代早期科举的名额分配较为随意,缺乏统一的地域标准;而表格中按地域明确规定不同道州的进士科、明经科名额,形成了制度化、标准化的名额分配体系。这种“明确地域名额”的规定,避免了名额分配的混乱,使科举考试的报名、选拔环节更具规则性,直接推动了科举制度的规范化,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是南宋时期,排除A项;表格中核心区域(关中及临近地区)名额(进士30、明经50)远高于边缘区域(进士7、明经10),地域间名额差异显著,并未“平衡”,排除B项;题干仅规定“各道州赴京省试名额”,未提及任何与“考试开支”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5.宋太祖时期,出现了官、职、差遣分离的现象,至太宗时正式形成体系。“官”仅标志官位和俸禄的高低;“职”仅作为文官的加官(即荣誉衔);官员基于朝廷需要、个人才能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该体系的形成反映出此时()A.“三冗”问题的突出 B.程序性分权的推行C.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D.边疆危机趋于紧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将官、职、差遣分离,使得只有在中央政府需要的时候,根据官员个人才能赋予权力,进而将权力控制在中央手中,加强对国家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央政府通过差遣制度将实际权力掌握在中央手中,进而加强中央集权,“三冗”指的是冗官、冗兵、冗费,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排除A项;分权是指将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或官员手中,但材料强调将权力收到中央,根据现实情况临时放权,与分权内容不一致,排除B项;边疆危机涉及的主要是军队方面的内容,而材料强调国家官僚体系的调整,二者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6.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京师、湖南各接纳江西籍移民57万,湖北约有55万,河南有万余,合计江西迁出及在外人口约有220万。此时,江西境内人口约为816.4万。这可用来说明,明初()A.江西地区成为主要战场 B.湖南经济居于全国前列C.赣商具备有利发展条件 D.移民需由政府强制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中江西“人口基数庞大(816.4万)、向外迁出220万形成广泛移民网络”,既为赣商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经商群体,也通过移民构建了跨区域的商业联络渠道(同乡互助、信息互通),这是赣商兴起的有利条件,C项正确;元末战乱波及江西,但题干时间是1393年,此时全国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无大规模战争波及江西,排除A项;明初经济重心仍在江南,湖南并非经济发达地区,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明初移民确实存在“政府组织”的情况,但题干仅提及“江西迁出及在外人口约220万”,未提供任何“强制迁移”的证据,排除D项。故选C项。7.有学者称:“(晚清)中国政治腐败,非根本变法,殆无复兴之望……中日战后,识者益信维新之效,倡言变法者益多。”也有学者称:“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崛起而导致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其关键点则在于朝鲜。”上述观点的共性是()A.关注了民族危机的背景 B.认为日本是变法的推手C.强调甲午战争的积极面 D.着眼于宗藩体系的瓦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句中是因为中国政治腐败和甲午战败后的危机才要变法;第二句中日本崛起导致东亚格局转变(冲击中国,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是戊戌变法原因。所以两者都关注到了民族危机这个背景,A项正确;第一句重点是甲午战后中国自身的危机促使变法,不是说日本是“推手”(“推手”有主动推动变法的意味,而第一句是说中国因战败认识到要变法);第二句虽提到日本崛起,但也不是说日本直接推动变法,而是说日本崛起带来的格局变化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进而引发变法需求,排除B项;第一句是说甲午战后中国更意识到要变法,是从危机角度;第二句是说日本崛起带来的格局变化(是民族危机方面),都不是强调甲午战争的积极面(甲午战争对中国来说是灾难,带来民族危机),排除C项;第一句没有涉及宗藩体系瓦解,主要说中国政治腐败和战败后变法;第二句虽提到朝鲜,但重点是民族危机下变法的原因,不是着眼于宗藩体系瓦解(宗藩体系瓦解是一个结果,而这里强调的是变法的背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为广东省农民协会创办的《犁头》周刊上刊登的漫画《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1926年)。该漫画()注:石上人物身上书“帝国主义”“军阀”“买办”“大地主”“土豪”“劣绅”。A.体现无产阶级立场 B.提出新三民主义思想C.宣扬工农武装割据 D.确立反帝反封建目标【答案】A【解析】1926年《犁头》周刊刊发的漫画反映了农民受到“帝国主义”“军阀”等压迫,同时将“帝国主义”“军阀”等标注为被推翻对象,明确站在被压迫阶级立场批判社会剥削势力,体现无产阶级立场,A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思想是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并提出的,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1927年秋收起义后,排除C项;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A项。9.如表为摘自1936年《商业月报》对中国火柴企业的统计。该表揭示出此时民族火柴业()企业资本额(万元)占比(%)大中华36533.9燮业1009.310—50万(24家)395.936.85—10万(16家)97.39.05万以下(54家)118.411.0资本不明(35家)————A.强调自身国货属性 B.呈现垄断倾向 C.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D.资本高度分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中华”企业资本额为365万元,占比33.9%;“燮业”企业资本额为100万元,占比9.3%。仅这两家企业的资本额占比就相对较高,尤其是“大中华”一家企业占比近三分之一。这表明在当时的民族火柴业中,少数企业占据了较大的资本份额,呈现出垄断倾向,B项正确;表格中仅呈现了中国火柴企业的资本额及占比等信息,没有任何关于企业强调自身国货属性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涉及到与外国贸易等相关内容,但是题干主要是国内情况,排除C项;虽然表格中有众多不同规模(资本额不同)的企业,但从数据来看,“大中华”等企业资本额占比较大,说明资本并非高度分散,而是有相对集中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10.1947年8月,华东解放区滨北专署(鲁东地区)规定:“民伕每人每天秋粮二斤八两或麦粮二斤十两,烧草三斤”;前方民工“每人每天菜金四十元”,后方待命民工“每人每天菜金二十元”。此外,还提供鞋子、医药费、灯油车油费、办公费、马牛费等。该规定旨在()A.支援淮海前线作战 B.减少我军后勤消耗C.落实土地改革政策 D.保障战争物资供应【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解放战争中,军队的物资运输、伤员转运等关键后勤工作,高度依赖“民伕”(群众支援),民伕是连接后方生产与前线需求的“桥梁”。题干通过明确的物资标准保障民伕的基本生活,本质是为了稳定民伕队伍、调动其支援前线的积极性,确保后勤运输、物资补给等工作顺利开展,最终服务于“保障战争物资供应”的核心目的,D项正确;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1949年1月,而题干政策制定于1947年8月,排除A项;题干政策明确“为支援前线的民伕提供粮食、菜金、鞋子、医药费等”,本质是增加解放区对民伕的物资投入,而非“减少我军后勤消耗”,排除B项;题干政策仅涉及“对民伕的物资保障”,未提及“土地分配”“地主减租减息”等任何土改相关内容,与“落实土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406年,雅典在与斯巴达的阿吉纽西海战中获胜。斯巴达方面损失70余艘战船,统帅卡利克拉提达斯阵亡;雅典方面被击沉25艘船,沉船后多数人在随后的风暴中溺毙。战后,因未及时打捞落水者和阵亡者,多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处死。这()A.体现了雅典的严明军纪 B.反映了直接民主的局限C.瓦解了希腊各国的同盟 D.有利于打击斯巴达阵营【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公元前406年雅典与斯巴达爆发海战,尽管雅典取得胜利,但因未及时打捞落水者和阵亡者,多名将军被公民大会处死,这体现公民大会在未充分了解战场情况的前提下,仅凭情绪化判断处死多名将军,这反映了直接民主可能因缺乏专业性而产生非理性决策的局限性,表明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忽视实际战况,导致决策失当,B项正确;题干的核心问题在于公民大会的决策是否合理,而非军纪本身,排除A项;此次事件主要涉及雅典内部,未直接影响希腊同盟关系,排除C项;处死将军可能削弱雅典海军实力,反而不利于打击斯巴达,排除D项。故选B项。12.印加人在天文、历法和数学领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其首都库斯科,印加人在城东、城西建有4座天文观象台,中心广场另设一座。根据长期的观测,印加人测得地球运行周期是365天零6小时,并据此制定了太阳历。这说明印加文明()A.重视农业的发展 B.代表古代天文学最高水平C.重视宗教的仪式 D.致力于人类早期地外探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文明中,太阳历的核心功能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精确计算地球公转周期(回归年),可确定季节更替、播种与收获的时间(如何时降雨、何时干旱),这是农业文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印加人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多座观象台、长期观测)制定太阳历,直接反映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A项正确;古代世界各文明均有杰出的天文学成就(如古埃及太阳历、古巴比伦太阴历、中国古代的浑天仪与二十四节气),印加文明的天文成就只是其中之一,无法证明是“最高水平”,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任何与“宗教仪式”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印加人的观测对象是“地球运行周期”(即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属于地球公转规律的研究,并非“地外探索”,排除D项。故选A项。13.1955年下半年,中国民主同盟对高级知识分子情况进行调查和整理,把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估计不足、信任不够、安排不妥、使用不当、待遇不公、帮助不够”六点,并通过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给周恩来。开展上述调查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战略出现方向性调整 B.科技事业取得重要成就C.建设需求与人才使用错位 D.民主党派获得执政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民主同盟提出问题是政府对人才缺乏合理利用,结合所学,1955年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应该重视人才利用,积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但却出现对人才的“信任不够”等问题,说明当时对人才的使用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C项正确;结合所学,1955年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战略发展方向并没有发生调整,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民主同盟提出的是当时中国存在的问题,“重要成就”说法错误,排除B项;结合所学,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并没有获得执政权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到16世纪,奥斯曼帝国已使部分欧洲基督徒改信伊斯兰教,并向外界展示了不同于欧洲封建主义的开明形象,早期的新教徒也认为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只是上帝在警告罗马教廷。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A.天主教会内部积弊日深 B.新旧两派根本立场冲突C.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罗马教廷完全丧失人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世纪天主教廷的积弊(如出售赎罪券、教会腐败、神学思想僵化、控制世俗权力等)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天主教会内部问题严重,新教徒才将主要矛盾对准教廷,甚至认为奥斯曼的入侵是“上帝对教廷腐败的惩罚”——这一态度本质是新教徒借外部事件强化对教廷的批判,与“教会积弊”直接相关,A项正确;“新旧两派”指新教与天主教,二者的根本冲突(如“因信称义”“因行称义”、教会权威与《圣经》权威)确实存在,但材料的核心是“新教徒对奥斯曼的态度”,而非“新旧两派的直接对抗”,排除B项;资本主义发展是宗教改革的“深层经济背景”(如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经济剥削、追求思想自由),但材料中新教徒的态度直接指向“宗教层面的教廷批判”,而非“资本主义发展的诉求”,排除C项;16世纪天主教仍拥有大量信徒(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核心地区),仅在新教传播区域(如德国、英国部分地区)失去部分支持,并非“完全丧失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15.1929年10月,华尔街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暴跌,短短一周时间美国股市损失的金额相当于当时美国10年的财政预算。至11月,抛售风潮导致的股市损失达1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二战”期间生产的物资总额。据此可知()A.大萧条加剧了战争风险 B.美国经济实力严重下滑C.美国政府摒弃市场调控 D.大萧条使列强矛盾升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股市损失相当于10年财政预算”“1600亿美元损失等同于二战物资总额”可知,题干直接反映股市崩盘导致美国巨额社会财富瞬间蒸发,其暴跌会进一步冲击实体经济。这种财富的急剧损失与后续实体经济的连锁崩溃,必然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严重下滑,B项正确;题干仅涉及1929年10-11月美国股市崩盘的初始阶段,此时“大萧条”才刚刚爆发(大萧条的全面影响在1930年代逐步显现),而“二战”的直接诱因(如德国纳粹崛起、日本对外扩张)是1930年代中后期的事件,排除A项;1929年大萧条初期,美国政府奉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政府时期),即“依赖市场自我调节,政府极少干预”,排除C项;题干仅聚焦美国国内股市崩盘的损失数据,未涉及任何“其他列强”的反应或“国际矛盾”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图为二战后苏联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结婚率统计,对该图数据影响最大的是()A.民众婚育意愿 B.医疗保障水平 C.社会经济效益 D.国家政策走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苏联的结婚率和出生率呈现下降起伏的趋势,结合所学,苏联陷入与美国争霸的局面,国内经济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对外扩张,国内各阶段改革也无法突破斯大林模式,对经济发展没有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进而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国内人民的结婚意愿和出生率,C项正确;民众的婚育意愿主要受到当时社会发展影响,属于直接原因,并不符合题干“影响最大”的描述,排除A项;结合所学,二战后苏联科技发展,医疗水平相对提升,但示意图中结婚率和出生率明显下降,说明二者关系不大,排除B项;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国内人口大大减少,为发展国内经济,对婚育政策主要是鼓励态度,而材料中的婚育率是下降,说明二者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指出:战国秦汉时期的城市居民可以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以农业人口为主,两汉以来城市农业人口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尚不足以完全排除于城墙之外。这种城郭农业的分布除具有前述时间上的长期性,也具有空间上的普遍性。此外,建立城郭、从事农耕的经营方式也是汉代移民戍边的一般模式。而汉代乡村也具有较高的手工业水平和专业化经营水平,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大工商业者。不过,乡村工商业的一般形态依旧还是制作和交易人民日常生活用品的小工商业形态。乡村市场的形成则是乡村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并形成乡、聚、亭、里不同层级的市场结构。——摘编自王越《汉代城乡关系研究》材料二魏晋时期,无数坞、堡、壁、垒在乡村崛起。这些坞堡壁垒,一方面是军事组织,一方面也是生产组织。它们是一个个坚固且孤立的存在,坞堡及其附近就是所有活动范围,生产生活都是自给自足。与城市逐渐破落成鲜明对比,坞堡壁垒的诞生表明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向乡村。秦汉之后城乡区域分离的局面由此改变,城乡关系不甚明显,逐渐回归一体化状态。而自进入北魏到隋唐全国统一,南北方社会经济均有复苏或发展,城市逐渐走出衰败状态而开始复兴。战乱时移民的到来及坞堡壁垒内自给自足经济的繁荣,也促使乡村飞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秦汉之后的城市与乡村的分离现象,又继续上演。——摘编自王文兵《变革中转型——唐宋社会多视角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城乡产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城乡的变化,并对“城乡一体化”状态进行简要阐释。【答案】(1)特点: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是工商业集中地,但保有城郭农业;乡村工商业较快发展,但以小农经济为主;乡村市场形成层级结构。(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向乡村转移,城乡分离局面被打破,呈现“一体化”状态;坞堡壁垒成为乡村的军事、生产核心。北魏至隋唐,城市逐渐恢复,乡村因移民和坞堡经济继续发展,城乡分离现象重新出现。(言之成理即可)阐释:东汉末年以来长期战乱导致城市严重破坏,商品经济衰退,社会秩序崩溃。由此,魏晋时期形成了以坞堡为中心的自给自足经济单元,兼具军事防御和生产功能,乡村经济地位上升,城乡界限趋于模糊。这种特殊状态一方面维持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经济运转,另一方面也为北魏至隋唐时期的经济重建奠定了基础。(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特点:由材料“其中以农业人口为主”可得出,以农业人口为主;由材料“这种城郭农业的分布除具有前述时间上的长期性,也具有空间上的普遍性”可得出,城市是工商业集中地,但保有城郭农业;由材料“而汉代乡村也具有较高的手工业水平和专业化经营水平”及所学可得出,乡村工商业较快发展,但以小农经济为主;由材料“乡村市场的形成则是乡村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并形成乡、聚、亭、里不同层级的市场结构”可得出,乡村市场形成层级结构。【小问2】变化:由材料“北魏到隋唐全国统一,南北方社会经济均有复苏或发展,城市逐渐走出衰败状态而开始复兴”可得出,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向乡村转移,城乡分离局面被打破,呈现“一体化”状态;由材料“魏晋时期,无数坞、堡、壁、垒在乡村崛起,这些坞堡壁垒,一方面是军事组织,一方面也是生产组织。它们是一个个坚固且孤立的存在,坞堡及其附近就是所有活动范围”可得出,坞堡壁垒成为乡村的军事、生产核心;由材料“城乡区域分离的局面由此改变,城乡关系不甚明显,逐渐回归一体化状态”及所学可得出,北魏至隋唐,城市逐渐恢复,乡村因移民和坞堡经济继续发展,城乡分离现象重新出现;阐释:由材料“坞堡及其附近就是所有活动范围,生产生活都是自给自足。与城市逐渐破落成鲜明对比,坞堡壁垒的诞生表明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向乡村。秦汉之后城乡区域分离的局面由此改变,城乡关系不甚明显,逐渐回归一体化状态”可得出,东汉末年以来长期战乱导致城市严重破坏,商品经济衰退,社会秩序崩溃。由此,魏晋时期形成了以坞堡为中心的自给自足经济单元,兼具军事防御和生产功能,乡村经济地位上升,城乡界限趋于模糊;由材料“战乱时移民的到来及坞堡壁垒内自给自足经济的繁荣,也促使乡村飞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秦汉之后的城市与乡村的分离现象,又继续上演”可得出,这种特殊状态一方面维持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经济运转,另一方面也为北魏至隋唐时期的经济重建奠定了基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悲鸿年表(1895—1953年)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一贫寒人家,父亲徐达章为民间画师1901年在家由父执教,开蒙读书1911年父逼婚,不得已而从之1914年父病故,无钱安葬,亲友代为出资料理任当地女子学校图画教员1917年原配夫人病逝。持康有为介绍信,经天津去北京1918年结识蔡元培,被聘为北京大学导师发表《中国画改良论》,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1919年携恋人蒋碧薇赴欧,开启8年的留学生涯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创作国画《雄鸡》1939年为抗战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的主演王莹创作油画1942年举行抗日劳军画展,并捐献全部所得1948年参与成立“一二·七艺术学会”,迎接解放北平1949年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1950年带病创作油画《人民的毛主席》(未完成)1953年为志愿军寄《奔马》一幅病逝于北京医院——摘编自裔萼《徐悲鸿画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悲鸿生平的重大转折点,并简述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徐悲鸿的生平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突出时代背景,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1)转折点及理由:①父亲病逝:从传统家庭走向变革中的社会,开始职业艺术生涯;②结识蔡元培并任北大导师:进入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系统的艺术革新思想;③赴欧留学:系统掌握西方绘画技法,奠定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④当选全国美协主席:艺术理念获得新中国认可,引领国家美术事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2)示例:徐悲鸿——艺术人生与时代洪流的交响在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20世纪上半叶,徐悲鸿的艺术人生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徐悲鸿出生于晚清贫寒之家,他的早期经历折射出传统社会的最后余晖。1919年留学欧洲时,正值新文化运动高潮,他系统吸收西方写实主义技法,为日后改革中国画奠定基础。抗战爆发,他创作的《雄鸡》等作品,以艺术为武器投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1949年后,作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他通过《人民的毛主席》《奔马》等作品,热情讴歌新时代。徐悲鸿的艺术实践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完美诠释了艺术与时代的深刻互动,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文化担当。(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供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小问1】转折点及理由:由材料“父病故,无钱安葬,亲友代为出资料理,任当地女子学校图画教员”可得出,父亲病逝:从传统家庭走向变革中的社会,开始职业艺术生涯;由材料“结识蔡元培,被聘为北京大学导师”可得出,结识蔡元培并任北大导师:进入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系统的艺术革新思想;由材料“携恋人蒋碧薇赴欧,开启8年的留学生涯”及所学可得出,赴欧留学:系统掌握西方绘画技法,奠定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由材料“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可得出,当选全国美协主席:艺术理念获得新中国认可,引领国家美术事业发展。【小问2】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围绕徐悲鸿的生平写一则历史短文”,结合所学史实,其次,论述,由材料“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可得出,徐悲鸿——艺术人生与时代洪流的交响在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20世纪上半叶,徐悲鸿的艺术人生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由材料“生于江苏宜兴一贫寒人家,父亲徐达章为民间画师,携恋人蒋碧薇赴欧,开启8年的留学生涯”及所学可得出,徐悲鸿出生于晚清贫寒之家,他的早期经历折射出传统社会的最后余晖。1919年留学欧洲时,正值新文化运动高潮,他系统吸收西方写实主义技法,为日后改革中国画奠定基础;由材料“创作国画《雄鸡》,带病创作油画《人民的毛主席》(未完成),为志愿军寄《奔马》一幅”可得出,抗战爆发,他创作的《雄鸡》等作品,以艺术为武器投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1949年后,作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他通过《人民的毛主席》《奔马》等作品,热情讴歌新时代;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徐悲鸿的艺术实践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完美诠释了艺术与时代的深刻互动,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文化担当。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独立后,乘欧洲列强在非洲、亚洲争夺殖民地之机,在北美大陆大肆扩张。美国统治集团一直把向西部扩张作为国策,尤其是南方的奴隶主集团,更充当了领土扩张的急先锋。很快,美国政府的侵略目光便落到了近邻大国墨西哥身上。美国不断向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等墨西哥领土移民,并与墨西哥政府发生纠纷。1846年,美国政府向墨西哥宣战,美墨战争爆发。1848年,双方签署《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墨西哥割让占本国一半以上的领土共230万平方公里,美国则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作为“补偿”(此战美国耗资9750万美元)。通过美墨战争,美国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并成为美洲的主宰。——摘编自许海山《美洲战争简史》材料二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失去了昔日的欧洲霸主地位。19世纪70年代,法国政府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复兴和重整军备。此时德法力量对比悬殊,复仇战争尚无从谈起。但是,民族复仇主义的思潮却一直在法国社会回荡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国际观察|扎入拉美“血管”的霸权利刃——起底美国“门罗主义“这场政变翻开了智利历史上最黑暗的章节之一。”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这样评价。政变后,皮诺切特军政府长达17年的统治给智利造成了巨大伤害。智利官方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智利有超过4万人因政治原因被捕,3000多人死在秘密警察手中或失踪,至少20万人被迫流亡海外。 英国《卫报》曾刊文评论说:“美国的手上沾满智利人的jvzq<84o{/n6pn|u0cvq0npjwgog}3eqo5i78ftvkimg7mvonEbt}nengOe?jg;42?64lj5f3j75o5fee:3dj84g:id9
1.国际观察|扎入拉美“血管”的霸权利刃——起底美国“门罗主义“这场政变翻开了智利历史上最黑暗的章节之一。”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这样评价。政变后,皮诺切特军政府长达17年的统治给智利造成了巨大伤害。智利官方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智利有超过4万人因政治原因被捕,3000多人死在秘密警察手中或失踪,至少20万人被迫流亡海外。 英国《卫报》曾刊文评论说:“美国的手上沾满智利人的鲜血。”这是因为,这场 jvzquC41kpzftwfvkqtbn7idy0io1|~uvgs0497612704:427;87;9870unuou
2.北境追击许家印许家印新浪财经他从蒙特利尔来,是一位中国人,名叫王建山。与他会面的是这间使馆的“三号人物”,同时还有使馆的“一秘”和“二秘”。王建山是中国恒大的代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许家印家族,此时他对外的身份是:恒大酒店管理集团总经理助理。 桑迪山(Sandy Hill)住区,也是渥太华的使馆区之一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gyuc}j1uf532;9/2;3228iqe/ooewxksj7159;:70yivvq
3.国际观察|扎入拉美“血管”的霸权利刃——起底美国“门罗主义“这场政变翻开了智利历史上最黑暗的章节之一。”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这样评价。政变后,皮诺切特军政府长达17年的统治给智利造成了巨大伤害。智利官方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智利有超过4万人因政治原因被捕,3000多人死在秘密警察手中或失踪,至少20万人被迫流亡海外。 英国《卫报》曾刊文评论说:“美国的手上沾满智利人的jvzquC41yy}/pvlpgyy/exr0ep5sf8x{uvkn1;5461621;6123965?::60yivvq
4.《美洲历史许海山编线装书局》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鼎鑫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美洲历史 许海山 编 线装书局》。最新《美洲历史 许海山 编 线装书局》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美洲历史 许海山 编 线装书局》,就上当当鼎鑫图书专营店。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8833<63;:0jvsm
5.活页好题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历史(统编版2016)——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1、根本原因: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2、思想原因:启蒙思想的传播(1)时间:(4)领导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2)目的:(3)范围:玻利瓦尔(北部)圣马丁(南部)南美“解放者”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概况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jvzquC41o0€yzt3eqo5tqoy175?8:@<:0jznn
6.2025年8月新书通报01信阳学院K712.0/18 美国历史与文化 周毅编著 D81/9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王伟著 D831.20/1 朝鲜对外战略史研究 金祥波著 E709/2 美洲战争简史 许海山主编 K313.34/4 日本战国风云录 上 洪维扬著 E509/9 欧洲近现代战争简史 许海山主编 K516.0/1 德国通史 丁建弘著 E709/1 百年战火 阎京生,刘怡著 C955.2/199jvzquC41nkh/z‚z0gf{/ew4kphu0399;169627mvo
7.中国历史(豆瓣)作者: 许海山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出版年: 2006-9 页数: 575 定价: 100.00元 ISBN: 9787801066244 豆瓣评分 7.5 20人评价 5星 10.0% 4星 40.0% 3星 40.0% 2星 5.0% 1星 5.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中国历史》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3615B61
8.国际观察|扎入拉美“血管”的霸权利刃——起底美国“门罗主义“这场政变翻开了智利历史上最黑暗的章节之一。”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这样评价。政变后,皮诺切特军政府长达17年的统治给智利造成了巨大伤害。智利官方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智利有超过4万人因政治原因被捕,3000多人死在秘密警察手中或失踪,至少20万人被迫流亡海外。 jvzquC41pg}t0‚hyd0ipo872463138731euovnsva7857?7720nuo
9.活页好题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历史(统编版2016)——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1、根本原因: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2、思想原因:启蒙思想的传播(1)时间:(4)领导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2)目的:(3)范围:玻利瓦尔(北部)圣马丁(南部)南美“解放者”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概况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jvzquC41yy}/|}m0eun1|thv1;4;@=99: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