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时间上间隔不到二十年,但是独立后两方的发展道路却不尽相同,甚至差距逐渐拉大,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拉美国家却望其项背。同样曾经是被欧洲人统治的殖民地、独立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为何发展道路迥异?笔者主要从拉美的角度来浅谈一下。
虽然二者在建国之初均为殖民地,但从二者的宗主国便可见一斑:工业时代的新兴资本主义国英国,和航海时代的落后资本主义国西班牙。英国在当时已经建立世界市场,原本作为殖民地的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和宽松的自治领制度下,在其独立之初就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反观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统治,仍是16世纪便开始的掠夺经济,致力于拉美的资源而非市场,使拉美的社会停留在封建甚至奴隶时代。二者在独立之初,命运已成定局。
所以,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由于拉丁美洲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十分软弱,独立后各国的政权一般都转移到土生白人的手中,因而仍保留了原有的大土地所有制,也促成了“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独立战争后,考迪罗夺取和把持政权的现象肆虐拉美各国。
大地产制。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殖民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基本保存下,其中最重要的遗产就是大地产制。殖民地时期绝大多数克里奥地主的大地产不原封未动,而且他们又利用独立后掌权的有利条件,霸占了从殖民者那里没收来的大量土地。不仅如此,作为新的统治者,他通常与天主教势力甚至新殖民主义者串通一气,以极不光彩的手段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甚至剥夺广大农民的耕地,使大地产制更加发展。19世纪拉丁美洲各国大地主兼并的土地等于以前3个世纪的总和。这些克里奥地主的大庄园,基本上仍保持中世纪的剥削形式,有的地方还盛行债务奴隶制。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它大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迪罗统治。拉美各国独立后,除巴西实行帝制政体外,其余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然而,多数国家很快就陷入了政治混乱、经济停滞的状态,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统治,即考迪罗的统治(又称为考迪罗主义)。考迪罗主义实质是军人专政的军事独裁制度,是大地主专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反映了拉丁美洲各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大地产制占优势的状况。
阿根廷省长时代的霸主罗萨斯,拉美第一个考迪罗
考迪罗制度的形成是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诸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经济因素是最根本因素,大庄园制的存在和发展是产生考迪罗的终极原因。随着西班牙殖民统治被推翻,拉美西班牙语国家迅即出现了政治真空,在缺乏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以武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此外,拉美长期以来有着军人干政、军人参政的历史传统。独立战争的影响、阶级力量的相对平衡、拉美国家的不发达状态、群众没有民主意识以及反动的天主教会都使得考迪罗现象得以延续考迪罗独裁者既不是世袭的,也不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而基本上是通过内战或武装政变而掌权的。因此,各个地主集团争得政权经常发动军事政变。也正因为如此,们的政权总是很不稳定。考迪罗制度对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考迪罗制度的存,使拉美国家长期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一考迪罗裁一无政府状态”的恶性循之中。
拉美的经济基础和政局都不利的情况下,更是没有抓住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中也少有建树,致使与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