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文明中,为什么是欧洲率先进入近代|文史宴教皇宗教罗马教会

文/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在中世纪后期,从亚里士多德定性分析的笼罩下,开始走向定量分析,用数学测量来精确地找出科学、艺术、商业的本质,从而促进这些方面的全面发展,率先进入近代。这种突变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深刻地根植于中世纪的文明进展之中,其实中世纪除去西罗马崩溃的前两三百年,其他时候并不算多黑暗。

本文欢迎转载。

就因果关系而言,有氧气是有火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氧气,加上可燃物,再加上划火柴的那一下,这些放在一起才是出现火的充分条件。

威廉·里斯

本书的目的是要描述 1250 年以降西方从定性认知转到——或至少可以说转向——定量认知的加速过程。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我们想要找出推动这一加速过程的原因。

这一任务的后半段令人生畏,而在开始之前,我们必须探讨一下我们准备寻找的东西,以免我们还没有找到就说服自己已经找到了。

例如,印度—阿拉伯数字的出现虽是极其重要的,但也不过是逻辑学家们所说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我们不能忽视诸如此类的条件(题记中的氧气和可燃物),但我们探求的最终目标是“划火柴的那一下”。

我们会在本章讨论氧气和可燃物之类的条件,即商业和国家的兴起、学术的复兴,以及其他新出现的事物,这些在解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量化思维增强方面都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为了确保我们不是在用纯粹的混淆观念和现象的做法打太极,我们将验证走向量化这一趋势的实际证据,例如机械时钟、航海图,等等。继而,在许多章节后,我们会找到那根点燃的火柴。

随着欧洲人不断体验着新的事物,西方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

公元1000 年到1340 年之间,西方的人口翻了一番, 甚至可能达到了之前的三倍。

许多人迁移到刚刚排干的湿地和新近开垦的林区,并向东与斯拉夫人争夺肥沃的土壤。另一些人则成为城镇居民,通常在新出现的羊毛和亚麻行业工作,新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旧城市也在扩张。

到 14 世纪初,威尼斯和伦敦各自大约拥有九万居民,这一数字至多是开罗的五分之一,但以西方此前几个世纪的标准看,已经是相当大的规模了。

之后,随着 14 世纪中期黑死病的爆发,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并在下个世纪继续下降,城市人口可能比农村人口减少得更快。

— 次又一次,尤其当人口增长时,为了上帝,为了新的采邑和商业的扩张,西方人踏上征途,开始远航,入侵伊斯兰和异教的土地;而且所到之处,他们都会发现已有经验所无法理解的事物。

十字军东征

欧洲人口暴政是重要原因

沙特尔的富尔彻(Fulcher of Chartres)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他写道, 黎凡特有河马、鳄鱼、豹子、鬣狗、龙、狮鹫和蝎尾狮, 每一头蝎尾狮都长着人脸,口中有三排尖牙,其叫声如长笛般优美。

在西方,数以百万计的农民与数以千计的城市居民之间有了更多的贸易往来。地区之间的远程贸易也增加了,就连穆斯林居住区和马可·波罗带回了不可思议故事的那些难以想象的地方,也与西方产生了商贸联系。

由于获取税收的胃口越来越大,国家开始整合。作为仁慈和救赎的源泉,教会竟然以相当之高的热情开始征税,以致许多基督徒甚至怀疑教皇是否仍然享有“耶稣赐予圣彼得的权柄,即捆绑与释放,因为教皇的行为已经证明自己与圣彼得完全不同”。

形形色色的新人开始出现,突破了中世纪欧洲的三级社会结构(农民、贵族和神职人员)。

这些新人中有买家、卖家还有货币兑换商,他们在雅克·勒高夫所称的“计算的氛围”中不断出现并乐在其中。

这些新人是商人、律师、书记员,是使用雕刻笔、羽毛笔和计数板的高手。他们是布尔乔亚,是有城堡的村镇上的公民,是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比欧洲大多数神职人员和贵族都更胜一筹的精英阶层。

腓力四世,一位强大到足以挑战英格兰国王和教皇的君主,曾求助热那亚商人贝内代托·扎卡里亚来管理他的海军,还邀请佛罗伦萨商人穆夏托·圭迪来管理他的财政。

算上去,这两人在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中应该处于中间位置,但理论上这一制度并没有为中间阶层留位置。

这些新人很多都是通过财富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而他们积累财富的方法则是使用机器来开发自然之力。中世纪时,欧洲建造了数以万计的水磨坊,用于研磨谷物、漂洗布匹,以及其他各种目的。

根据《土地调查清册》,英格兰在诺曼征服时有5624座水磨坊,大约每50户人家就有一座。西方人显然是独立发明了单柱风车磨坊,这种风磨坊有一个水平的轴,轴上有与轴成直角的叶片,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一想起荷兰就会想到的那种风车。

中世纪鼎盛时期,单柱风车磨坊随处可见,而 14 世纪早期,但丁就可以在描写巨大且长着翅膀的撒旦时说他像“在风中打转的磨坊”,并确信读者能看明白。

9到15世纪或者远早于此,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西方都有更大比例的个体了解了轮子、杠杆和齿轮,而西方人,无论身处南北,都日益习惯了机器无休止的呼呼声和咣当声。

中世纪晚期西方社会出现的变化,并不比五百年后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出现的变化大,但从表面上看,可能的确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欧洲在公元 1000 年还没有思考变化的固定方式,当然更不必说社会变革,而 1750 年的欧洲至少已经对变化的概念有所熟悉了。

然而,与同时代的穆斯林、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西方为生存乃至为了从雪崩般的巨变中获利做了独特的准备。

西欧就像那些寻找青春永驻之法的医生,他们寄希望于胚胎组织,换言之,虽然活力也的确很重要,但与其说是关心活力本身,倒不如说更看重胚胎的一个特质,即尚未分化。胚胎组织还非常幼小,因而潜力巨大,可以变成任何种类的细胞组织。

西方缺乏稳固的政治权威和宗教权威,而且从最广义 上说,文化权威的情况也是如此。

在诸多伟大文明之中,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顽强抵制了政治、宗教和思想上的中央集权化和标准化。库萨的尼古拉和布鲁诺等神秘主义者所描述的宇宙有一个共同之处 :没有中心,也因此,到处都是中心。

西欧就像一个大杂院,有诸多不同的管辖区——王国、公国、男爵领、主教辖区、市镇、行会、大学等,是一个充满了制衡的混合体。任何权威,即使是基督在世俗的代理人,也没有政治、宗教或思想上的实际管辖权。

这一点在新教改革中变得特别明显 :例如,约瑟夫·尤斯图·斯卡利杰尔(Joseph Justus Scaliger)通过从天主教的法国迁居到信奉新教的日内瓦,再到宗教宽容的荷兰莱顿,保住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身家性命。

西方的去中心化特质此前也曾拯救过异见者。奥卡姆的威廉曾经拒绝承认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在使徒贫穷等问题上享有权威,于是教皇将他逐出教会,也就是说,一把将他从教会的怀抱中推出去, 使之落入孑然一身的境地,没有圣礼,也得不到任何基督教的援助和抚慰——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

这位已被定罪的男人跑到教皇的敌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那里避难,之后他发表的言论一如既往,最后阻止他发声的也不是教皇,而很可能是黑死病。

而且,那些违背世俗权威却服从罗马的人当然通常能够在罗马教廷找到避难所。一代又一代,教皇们一直都供养着一批拒不服从者和其他类似的“叛徒”。

罗马教宗与国王们互掐

互相为异见人士提供避难所

在后来和更世俗的时代,无论是国王、僭主还是首相也都是这样做的。去中心化的欧洲总是为流亡者留有一个阁楼上的房间或至少也是谷仓里一个干燥的角落。

西方传统的精英阶层,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都没有足够充分地联合起来对抗他们最明显和最直接的权力竞争对手,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些对手既非来自精英阶层内部,也不是鞑靼人或穆斯林,而是他们作为城市居民每天都会打交道的那些商人。

要知道,亚洲和北非的政治贵族与宗教贵族最终总是会联合起来压制后起的新贵。

另一方面,在西方,商人和银行家甚至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家族王朝,并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其中的佼佼者当然是美第奇家族,但也还有富格尔家族,以及许多富有且有影响力的次要家族。

佛罗伦萨的美第奇王朝

是商人建立的王朝

货币兑换商就像酵母,大多数人——农民、神职人员或贵族——永远无法将他们清除或消灭,而且这种酵母还会在传统的各个阶层中生发活力,甚至还会被各个阶层吸收接纳。

宫廷和大教堂的精英们无法压制城市资产阶级,因为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一自大的新兴精英阶层提供的财富和技能,他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野心。

在上层阶级能够将他们的蔑视和刚刚表现出的恐惧转换为有效的政策之前,商人们就已经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其中,其他人只要向那些以计算为生的人购买服务和授予特权,就能满足自己的欲望。

西方,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都没有固化。相较于其 他诸多伟大的文明,西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缺乏一个系统发育的古典传统(classical tradition)。

其他文明的古典综合(classical syntheses)根植于他们的历史。他们的行事准则是他们古代文化的一部分,甚至穆斯林也是如此,即使他们大多数都不是贝都因人,而是波斯人、埃及人、希腊人和其他族群的后裔。

这些老于世故之人并不觉得有必要重新思考他们对现实的基本概念。甚至在发明或使用排版和格式这些抄写细节方面——按字母排序(或者汉字中的某种对应的排序法)、标点符号、缩进、大写、页眉等——他们也都落后了。

而在西方,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 这些细节对刚刚进入某一领域学习的初学者来说颇有助益。

古代的文明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初学者”的概念。简而言之,西方人在古代很边缘。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只需要指出他们最神圣的那些圣地即可,这些圣地都位于西方之外,而且在萨拉丁(Salah Al-Din Yussuf)取得胜利之后,它们就在基督教世界之外了。

与历史悠久的神圣模型中大部分内容的异域起源同样棘手的,是这种模型的内在矛盾。

其中蕴含的希腊和希伯来元素——分别是理性主义的和神秘主义的(出于简洁,请允许我作此简化)——是不和谐的。

与其竞争对手不同,西方长期以来一直都需要解释者、调停者和整合者。

本文节选自《万物皆可测量:1250—1600年的西方》,已获出版社授权独家首发。该书讲述欧洲人对事物怎样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从而发现世界的本质,促进科学、艺术、商业多方面的飞速发展,步入近代,是一部观念史的佳作,大司马已读完,向大家推荐。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黑暗的中世纪”与欧洲文明的创生历史上的欧洲文明即今天的西方文明,是当今世界主要文明之一。 以往,人们惯于将欧洲文明与古典世界视为一体,认为西方肇始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是沉睡时代、黑暗时代,直到文艺复兴,古典理性才得以光复。事实上,欧洲文明创生于中世纪,是次生文明,它采纳古典的、以色列的、基督教的、日耳曼的某些元素,却与之有本质区别jvzquC41euyo0ls1ilmd1poiea}iuq4424:138y424:1398a79855<<0ujznn
1.欧洲文明简史从上古时代到现代初期欧洲文明简史--从上古时代到现代初期 系统地介绍了欧洲各个阶段的不同文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的发展,贯穿着文明的发展,传播和相互交流碰撞这一主线,使读者对欧洲文明有系统,完整的认知,是一本关于欧洲文明历程的指南。¥18.60 (4.65折) 降价通知 定价¥40.00 限时抢 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7478?1;@3jvor
2.耶鲁大学公开课:欧洲文明课程介绍:提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欧洲近代史的广泛调查。 考虑到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把注意力放在了一般人在这个动乱和过渡时期的经历上。 立即播放 课程免费缓存,随时观看~ 扫码下载网易公开课APP 收藏 课程列表 【第1集】耶鲁大学《欧洲文明》:简介(上)译 jvzquC41qrko0:;50eun1wjyxkkx1vtxkg5dq~wugktutxDpgy{snFIJLKOC7XR
3.欧洲文明发源地是哪里?欧洲文明发源地是哪里?举报 3人讨论1032次围观 关注问题 写回答 讨论回答 (3) 木有枝u 感受传统韵味可选伦敦;追求奢华与艺术当属巴黎;探寻历史文明,罗马、梵蒂冈与雅典不容错过;钟情自然美景,不妨前往瑞士的蒙特勒或芬兰的赫尔辛基;体验都市活力可到阿姆斯特丹;若向往浪漫氛围,布达佩斯、布拉格及希腊岛屿是理想jvzquC41ycv/|xq0eqs/ew4cum5ya<6866?327mvon
4.欧洲文明发源地是哪里?问在线客服扫码问在线客服感受传统韵味可选伦敦;追求奢华与艺术当属巴黎;探寻历史文明,罗马、梵蒂冈与jvzquC41cuq/|xq0eqs/ew4z15776=>420nuou
5.欧洲文明的风向标——阿姆斯特丹最大的宗教信仰团体为天主教 (Catholic Church),占据全市人口的13.3%;其次,9.8%的人信仰新教 (Protestant Church in the Netherlands)。可见,即使在宗教文明最繁荣的欧洲,由于阿姆斯特丹人的客观开放,宗教对人们生活的日常干预已经变得日趋减小。 2012年,阿姆斯特丹被经济学人智库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评为jvzquC41o0jpwkfp0eun1wtvg1>3:A8224=
6.欧洲青铜文化谱系的形成这一地区受新石器时代晚期石质战斧传统的影响(戈登·柴尔德著,陈淳、陈洪波译《欧洲文明的曙光》,吉林出版集团2017年版)。青铜时代流行各种各样的青铜斧,这一倾向对欧洲及亚洲草原产生过很大影响。一般认为,这一谱系的青铜文化主要是由凯尔特人的祖先创造的。 jvzq<84mcqmv0lxup0io1ƒ|d1mmzf8piud532;8231z32;82337`7><;3;
7.欧洲现代人类文明的摇篮——罗马其围绕于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以及作为全球天主教中心的地位可以写出一本有着惊人厚度的历史书,宗教、政治、军事、贸易、经济和文化等一切现代人类文明领域的雏形都在这里发芽、进化,并盘纵交织出非常复杂的欧洲发展史。这样的一篇游记,要交待出一副关于罗马的整体画面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将视野局限于旅游,来极其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2646978
8.理解四种文明——中国日本欧洲与盎格鲁文化圈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观点。我把亨廷顿书中九种不同的文明简化为四种:浅蓝色指代盎格鲁文化圈,也就是将英语作为常用语言的国家,而橘红色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华语文化圈,另一个就是日语文化圈,不太显眼的蓝紫色代表的是欧洲文化圈。jvzq<84ejktbr|3ecuy/ew4ilunk1;5442?0v;5442?39h:765:727xjvor
9.欧洲文明研究院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动态新闻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简介 组织结构 科研团队 学科建设 动态新闻动态新闻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天津日报 | 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暨欧亚文明国际研讨会开幕 2025/10/24 欧洲文明研究院举办“中国世界史学科自主知识体jvzquC41gunju}tt{0zkp~3gfw4dp8qkuv4kuyDydvxfgri?35?3
10.欧洲文明进程(豆瓣)欧洲文明进程(共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欧洲文明进程》《欧洲文明进程·贸易与扩张卷》《欧洲文明进程》《欧洲文明进程·地方自治卷》《欧洲文明进程·大学卷》 等。 我要写书评 欧洲文明进程的书评 ···(全部 1 条) 热门 mooger2024-08-28 21:24:18 中国视角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8;4;@941
11.侯建新:欧洲文明及其元规则在课题组全体成员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春风夏雨,十年一剑,《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终于面世了。这部多卷本著作,通过追溯欧洲文明诞生以来的历史进程,旨在探索回答几代中国人的问题——何谓欧洲文明?它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和阐释,跨语境地感知和感悟,希冀离真相再近一步! jvzquC41gunju}tt{0zkp~3gfw4dp8nphq525B717473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