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中国旧石器时代简史石核石制品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

人猿揖别——人类开始了和“堂兄”、“表弟”等猿类们迥异的新生活。

所谓新生活,不代表更美好,而是迫于环境的无奈,更加凶险艰难。不坚强面对不行呀,不奋斗,就唯剩死路一条了。

人类最初,就是在生和死的选择压力下迈入新生活的。

新生活的开端,是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指啥

“旧石器时代”,是英国人J.卢伯克1865年创造、界定和使用的词汇。含义是——以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阶段,是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

这个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相对应。新石器时代,人类以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

从世界范围看,旧石器时代约开始于260多万年前,终止于距今1万年前后。有说法可以前推至330万年前。

在迄今为止的整个人类“旅程”中,旧石器时代占了99%还多。

在这超过99%的时间里,差不多又有超过99%的部分,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旷野为家。能有洞穴栖身的是少数,大多比其他群落过得更好一点儿,生存下来的几率更大。

在这漫长的岁月历程中,人类长时期以松散的社会群体为单位。由于过于弱势,加上发生了多次的冰期与间冰期的冷暖交替,迁徙和流动成为人类不得不采取的首选“策略”。其结果,是向地球上所有适于生存的地域不断扩展。

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类群体的规模比起以前大多了、紧密多了,部落和部落联盟开始形成。另一方面的显著变化,是由采集狩猎逐渐向农业经济和定居的生活方式转变。

在整个旧石器时代,地球环境不断改变。气候的波动变化,造成了动物群和植物带的相应变化;这也使人类体质出现适应性演化,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不断创造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进步的人类文化。

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打制石器,出土于260万-250万年前的埃塞俄比亚的戈纳遗址。据称,这个年限,可以前推至330万-280万年前。

这一地区最早的石器文化是奥杜韦文化,石器加工粗糙,形制简单,功能分化不明显。在约170万-150万年前,相继出现了阿舍利文化,工具演变为较规则精致的手斧、手镐和薄刃斧等。距今40万年前后,又出现了以预制石核为特点的勒瓦娄哇技术。

除此之外,中国以外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是约180万-160万年前格鲁吉亚德玛尼西遗址,印度尼西亚爪哇遗址;150万年前的坦桑尼亚湃倪尼遗址、南非斯瓦特克朗洞穴遗址、肯尼亚切苏旺加遗址;140万年前的以色列犹贝迪亚遗址,等等。

中国旧石器时代简史

东亚地区,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中心。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的相当早。

从考古成果看,距今240多万年前到距今1万年之前,旧石器时代各阶段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目前所知最早的——西侯度遗址,距今约243万年。

蓝田上陈旧石器遗址,距今约212万年。

再次,是安徽繁昌以及重庆巫山等遗址发现人类化石和打制石器,年代接近甚至超过200万年。

然后,是河北泥河湾、云南元谋、陕西蓝田、湖北建始等地遗址,出土了距今180万-100万年前的旧石器。

在这之后的,是北京周口店、 辽宁金牛山、南京汤山、湖北郧县、安徽和县等遗址。这些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稍后阶段。出土的石器遗存常被冠以“砍砸器传统”或“石核石片石器传统”等名称。主要石制品为石核、石片和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其时间跨度,由距今几十万年到几万年前。

生活于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

西侯度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沂源人、南召人、郧县人、郧西人;大荔人、长阳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河套人、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等等。还有其他地区也发现了古人类化石。

这里面,最晚的,是山顶洞人,距今2.7万-3.4万年。包括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也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最长,长到大约200万年以上,从开始一直到距今10万年前。

人们首先学会的,是选用石料,包括石头的质地和形状。

中国旧石器早期石器,选用的原料多为石英岩、脉石英和燧石。这些石质坚硬,便于打制成一定的形状。如果原来形状就好,还能省很多工夫。

此阶段石器的基本特征是,石片和用石片制造的各种石器在全部石制品中占很大比例,石核石器较少;各类石器以单面加工为主;基本类型是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和砍斫器。以刮削器为主,砍斫器占比较小。

这同非洲和欧洲旧石器时代早期,以砾石石器和石核石器为主,以砍斫器与手斧为主有很大不同。说明各自代表着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两大技术传统。

按照明显的地方性差异区分,中国旧石器早期,存在着三个文化区。

第一个文化区以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为代表。

包括蓝田人文化、陕西蓝田锡水洞、潼关张家湾和卧龙铺、山西垣曲南海峪及周边、平陆庙后、罗家岭和枣树堙、万荣西马鞍梁、河南三门峡水沟和会兴镇、陕县张家湾、灵宝谢家坡等,所发现石器基本属于一个系统。分布范围大致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和河南西部,旷野遗址较多,遗址和石器地点总数达100处以上。石器类型比较简单,个体较大,石片角也较大。器形有砍砸器、刮削器、大三棱尖状器、小型尖状器和石球等。

第二个文化区以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为代表。

包括小长梁和东谷坨、周口店第十三地点、河北阳原后石山、山西大同青磁窑、河曲河会村和辽宁营口金牛山下层等。范围包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西南部一带,洞穴遗址较发达,同时也有旷野遗址。所发现石器大多个体较小,类型较复杂,刮削器占绝对优势,并有少数雕刻器,缺少大三棱尖状器和典型的石球。有学者称之为“船头状刮削器-雕刻器传统”。

第三个文化区以观音洞石器为代表。

其前身可能与元谋人文化有联系,和湖北等地同时期的一些遗址也有一定关系,分布范围偏于西南地区。其石器特点是个体大小相差悬殊,类型或式样繁多而不甚固定,且多数有较细致的加工。

及至目前,以上许多数遗址尚未正式发掘。如对辽宁本溪庙后山和内蒙呼和浩特四道沟遗址的情况,即不甚清楚。南方一些旧石器早期遗存也相当复杂的。或许将来可划分更多文化区。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一下子短了很多,大约从距今10万-5万年前。

这一时期文化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打制石器的技术有了提高,石器形状比较规整,类型比较确定,种类也有所增加。这表明,当时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较旧石器早期有了提高。

许家窑文化,多小型石器,类型较多,加工不很精细,小型刮削器占绝大多数。

丁村文化,则多大型石器,石片角较大,加工较精,类型较确定,大三棱尖状器是其突出特点。

可以看出,许家窑文化是从早期的北京人文化发展而来。与许家窑文化相近的遗存,有北京周口店新洞和第22地点、山西朔县后疙瘩峰、辽宁海城仙人洞和喀左鸽子洞等,与早期北京人文化系统的分布基本一致。

丁村文化则是从匼河文化发展而来,其分布范围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与匼河文化系统的分布基本一致。

甘肃镇原寺沟口和姜家湾等处的石器,总体特征与许家窑石器较为接近而与丁村石器相差甚远。

华南旧石器中期文化遗存发现甚少,仅贵州桐梓岩灰洞有12件石制品,似与观音洞石器有联系。

旧石器时代晚期,较中期又有明显的进步。

许多地方出现了细石器,能用间接打击法生产出细长石片,还能用压制法加工石器。石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往往有各种类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锥或钻等,甚至还有个别的箭头。很多地方使用了复合工具。

这些进步和类型的分化,反映了狩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阶段,骨角器也大大发展起来。

在辽宁海城小孤山、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四川资阳黄鳝溪、宁夏灵武水洞沟、贵州兴义猫猫洞和普定穿洞都发现骨器,有的还有一些角器。包括锥、针、鱼叉、刀铲等,采用锯、切、削、磨、钻等系列工艺所制作。

说明此时人们掌握了骨角材料的特性,使用了不同于石器制造方法的特殊工艺,使用的工具已更加多样化了。

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多种装饰品的出现。

周口店山顶洞和海城小孤山都发现了许多这类物品。山顶洞的装饰品有以下几类——穿孔石珠,将白色小石珠从一边钻孔,再将另一边稍稍磨平;穿孔砾石,将一块黄绿色小砾石从两面对钻穿孔,将一面稍磨并涂朱红彩;穿孔兽牙,在齿根两边对挖成孔;穿孔青鱼上眼骨;穿孔海蚶壳,在砂石上磨穿成孔;鸟骨管,将鸟骨截断、上刻短纹道;鱼脊椎骨。此类装饰品大多发现在人骨化石旁,应为头颈部的佩饰、项饰、坠饰。可知当时人们已有爱美观念,并设法用各种装饰品来打扮自己。

旧石器晚期,人们开发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活动范围明显扩大。这一时期的遗址,远远超过旧石器早期和中期遗址的总和。分布范围除华北、西南等传统地区外,最北达黑龙江北界的漠河、呼玛十八站;东到江浙、台湾;南达云贵、两广,西抵青藏高原。

以华北地区为例,此地区旧石器晚期遗址甚多,尤以山西为最密集。

华北地区这一时期的石器,普遍呈小型化的趋势。

例如萨拉乌苏的石器特别小,多数仅长2-3厘米,宽1厘米,有一件尖状器仅长1.2厘米,宽不及1厘米。峙峪文化的石器类型相当复杂,石制品中有扇形小石核、石锯、斧形小石刀和石镞等。下川石器不仅有许多小型器,也有-些大型石器,种类相当复杂。石制品中有锥状石核棱柱状石核、扇形石核漏斗石核,以及大量小石叶、石镞、石钻等细石器制品。华北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的大窑村附近,还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作场。

简言之,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已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明显的地方性差异。由此可以解释,为何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一开始就是多元的和不平衡的。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表现出了与早期、中期的内在联系。同时,此时出现的若干新因素,如复合工具、细石器镶嵌技术、磨制和穿孔技术等,都为后来的新石器文化所继承和发展。这两大阶段的文化,承袭演变关系脉络清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这四件细石器中,中间上面的一件为楔形石核,右侧的一件为尖状器,其余两件为刮削器。这些石器器身上的片疤重叠,有一些片疤是平行排列的,石器的刃口平齐。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石器加工工艺,一般是指采用间接打击法制成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用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细石器工艺要求制作jvzquC41yy}/onnrkct/ew45d|nryo=
1.《中国通史》学习笔记(1)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渔猎、采集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男女分工越来越明显。血缘家族成员增加,属同一母系血缘的集团便逐渐分离出来,组成母系氏族公社。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享有崇高的威信,每个氏族都由一位年长女人担任首领,主持日常事务。母系氏族公社约10万年前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4500年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jvzquC41yy}/lrfpuj{/exr1r1i4;k5e3;87c;
2.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研讨纪要围绕旧石器时代人群迁徙与文化交流的主题,参会代表就青藏高原近年来的发现和研究进行了集中介绍和研讨,讨论涉及了东亚地区早期人类在不同时期的迁徙与扩散路线,早期人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活动时间与文化特征及东亚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重要遗址--水洞沟遗址的地层与年代。 高星阐述了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怎样来研究人类文化交 jvzq<84ucpbo~xgwo4dqv4c14532;6133781<:;0jznn
3.古代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指大约20万年前—1万年前这一历史阶段。生活在这一阶段的人类被称智人。在中国境内已发现金牛山人、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马坝人、柳江人、许昌人、山顶洞人、左镇人等智人化石。这一阶段,石器技术不断进步,石球更多地被用于狩猎。旧石器时代晚期,标枪、鱼镖、弓箭等工具的发明和使用jvzquC41yy}/eqsowukvo7hp1rusvjqu125xgk4|v1mvfjn1fgzbku60jvsm
4.考古:高原石斧证新识,地书遗存丰序列旧石器时代晚期石核相邻的西峡地区,也调查新发现十余处具有小石器文化传统的旧石器地点,推测年代晚更新世早期。与此同时,汉水下游也并非旧石器空白区,系统调查确认并新发现了一批旧石器地点,既有不同类型的砾石工业,也有石片石器工业,年代涵盖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百色盆地因发现丰富的阿舍利技术风格遗存长期受到学界关注,近年来调查又有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V=EKPW273:S;Y90jvsm
5.道中华那些分布在天山南北的近万处历史文化遗存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区百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历史相比,新疆已知的遗存较少,时代也较晚。目前考古发现新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是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存——通天洞遗址,年代距今4.5万年之前。大量勒瓦娄哇技术生产的石制品,证实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该区域即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节点。 ▲通天洞遗址外景。 最新的研究jvzq<84ewnzvtn3rgqvmg7hqo0io1w61428419<271i22:8/6263:?:40jznn
6.聚焦2023河南考古成果丨夏商时期宫殿看上去或更像“四合院”——20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清坡介绍,本年度发掘了博高利亚湖遗址第2、3地点,面积87平方米,出土石器、动物化石750件,调查旧石器地点22处,石制品超2000件,类型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砍砸器、手斧、手镐,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勒瓦娄哇技术制作的石核、尖状器、石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叶、细石核、刮削器。进一步jvzquC41pg}t0mfjg0io1;545173/;8135;25A;0jvsm
7.以骨论古,将骨论今:2022年人类骨骼考古盘点新浪财经对鹿洞人股骨使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取和评估其横截面结构,通过回归分析与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人类相比较,发现其时代位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晚期之间。田园洞、招果洞、奇和洞三个地点的古人类样本的肱骨形态学研究显示,与同时代的尼安德特人相比,东亚地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期人类的肱骨形态的不对称性更为显著,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5/475eql2ko|yisz977<4:93ujvsm
8.会议|第四届古代玉器青年学术论坛纪要【南京博物院】6、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在玉器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发言人:张亮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 张亮用红外光谱法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对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收藏的珠海市平沙棠下环遗址、惠州市博罗横岭山遗址出土的10件玉器的成份进行无损检测分析。珠海市平沙棠下环遗址遗存文物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惠州市博罗横岭山jvzquC41yy}/psrwug{n0lto1|n0pn|uFgzbkuxAkfC47@:5;
9.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一)(三)新石器时代的绘图计量、记录法 绘图计量、记录法是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们所应用的直观绘图记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方法的历史性进步在于,为了计量、记录的简便易行与易懂便认,将复杂具体事物的形象抽象为简明扼要的图画符号,并最终以图画符号表现经济事项的数量关系,显示计量、记录的结果。 jvzquC41yy}/eqnpccid0lto1i{bpplcq1ilz4hknkt1to340nuo
10.中国的古代木构建筑榫卯初探.pdf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其中干 阕式住屋首先使角了棒箩尹结合技术 稷掂考古发掘幻资料,表畴粹卵技术最早是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 区出现l其孛以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襻卯最为丰富,年代最远·从 穿象,技术出现予旧石器时代】晚期≤参照石器工具的发展避程·推测樨 卵最早可能出现幻年代.溉于串石器对他 影响樟卵技术发展幻主要毯录,是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81623;4553987>8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