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真正的人,能创造工具的人,是出现在距今万年之内。对悠远的地球发展史来说,万年不过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真正的人,能创造工具的人,是出现在距今100万年之内。对悠远的地球发展史来说,100万年不过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毕竟太远了。人们总想弄清楚这100万年间发生的事情。

这段短文主要支撑这样一个论点:

A.人类历史相对地球来说太短暂了

B.人类只是自然生物发展的特殊生物

C.最早的人类起源于100万年以前

D.人类起源之谜总是引起人们对人类发展情况的探寻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指出“真正的人……出现在距今100万年之内”,接着通过转折关系强调“100万年……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太远了”,最后得出结论“人们总想弄清楚这100万年间发生的事情”。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结论部分是重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B项:无中生有,“特殊生物”在原文中未提及。C项:对应首句引出话题的部分,非重点;且偷换时间,原文是“100万年之内”而非“100万年以前”。

THE END
0.中国桥梁的国家名片炼成史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桥梁是“钜桥”。 《史记・殷本纪》中有一段关于商纣王如何暴戾的描述:“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相关文献记载,钜通巨,此句中的“钜桥”是指巨桥仓。巨桥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漕运仓储,用以供给宫廷需求、军事开支、官员俸禄等,对商政权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巨桥仓故址jvzquC41yy}/ezhd0eun1}trkey0|qzkzwthwjsecpm{jxsifgrjuqn14283/9=/4655;B>9364ivvq
1.何以南京6000年前的“金陵第一古村落”迎来第五次考古发掘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要通过考古透物见人 记者:从1997年薛城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到此次的第五次发掘,您有什么不同感受? 王志高:1997年第一次来薛城遗址,无论是考古技术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无法与今日相比。当时,我们就住在考古发掘现场旁的农民家中,吃饭就在薛城乡卫生院的食堂。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大家心怀理想与jvzquC41pg}t0sxvx0ipo8f142842B5:13<:6:86;6>6:A3ujvsm
2.茶文化的历史范文茶香味浓,饮者甚多,但怪的是从早卖到晚,壶中茶始终不竭。她把茶钱全分给穷人,大家很感激,不料官府竟认为“有伤风化”,将她逮捕入狱。夜深人静时,老妇人携茶具飞出狱窗,杳无踪影。揭去这个故事的神话外衣,即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卖大碗茶”的文字记载。 唐代是饮茶、制茶大发展时期,商业空前繁荣。陆羽的《茶经》进一步推进了茶业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677/j}rn
3.《书城》2021年第7期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新作品至于文字,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还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中国文字,有学者试图解读龙山文化陶片上的“文字”,但是还没有成果。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讲,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甚至不止五千年的历史,但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三千八百年。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的确有不少与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异的因素,有的明显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3859275d6<<7:;344:9;26;/j}rn
4.暴力与社会秩序:诠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副标题: 诠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 原作名: Violence and Social Order 译者: 杭行 / 王亮 出版年: 2013-6 页数: 395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ISBN: 9787543222090 豆瓣评分 8.7 629人评价 5星 50.7% 4星 43.6% 3星 4.8% 2星 1.0% 1星 0.0% 评价: 写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6=63A;71
5.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拣择与考证⋯⋯非常的遗憾,没有找到中国一是文献史料。希罗多德生活的时代,人们的历史记忆刚从脑记口传上升到文字记载不久,社会积累的文字史料极为有限。纵观《历史》,希罗多德使用的文献史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文学作品,神谕等宗教“档案”,异族人的年代记等官方文献(多为口译转述) 二是口述史料。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引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几乎是“有闻必录jvzquC41zwkrk~3eqo534<9:3;;:487483>46<:
6.《简明中国历史读本》.doc《简明中国历史读本》.doc,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第一章 历史舞台/38…40 第二章 神话时代/100…102 第三章 传说时代/108…110 第四章 半信史时代/124…126 第五章 信史时代/151…153 第六章 纪元前第八世纪/154…156 第七章 纪元前第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81643>4599857B5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