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历史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

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历史科学,也有其历史,即有其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它当然不会形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但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反思自己的哲学思想时,马哲史也就开始萌芽了。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第1卷》、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等等都是重要的马哲史著作,其中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他们的世界观、历史观的性质和基本内容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联系和区别的自我评论。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阐明其萌芽和形成的过程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和学生,其中有重要贡献的是梅林、普列汉诺夫等人。

梅林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史》、《马克思传》和普列汉诺夫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以及其他著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作为科学对象来研究,不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过程和发展,而且研究它的史前史,借以说明它的创立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

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卡尔·马克思》和《哲学笔记》等著作也包含了大量关于马哲史的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行系统研究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事情。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对系统研究马哲史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前苏联理论界大力开展了这种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前苏联从20年代开始陆续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普列汉诺夫全集》、《斯大林全集》,特别是公开发表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一些未发表过的手稿和笔记,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然辩证法》、《哲学笔记》等,为研究马哲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前苏联学者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讨论了马哲史的许多专题,如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过程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问题,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的哲学思想在马哲史中的地位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为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准备了条件。

前苏联大学在50年代开设了系统的马哲史课程。1957—1965年陆续出版的敦尼克等主编的《哲学史》(6卷)中有一半篇幅是马哲史。60-80年代前苏联理论界对马哲史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教材。

马哲史的研究自30年代以来也逐渐受到西方理论界的重视,特别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一些马哲史问题更成为争论的热点,例如如何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性质和它在马克思主义史中的地位就成为争论的焦点。

后来,马克思的古代社会史笔记(又称人类学笔记)又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围绕这些笔记和手稿,学者们讨论了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与列宁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根本性质,涉及了两种世界观、两条认识路线、两种意识形态的争论,这一争论直到今天还远没有结束。

中国对马哲史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理论界从来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著作的学习和研究,但对其历史性比较忽视。

50年代也出现了少量马哲史论著,少数大学课程中也包含了马哲史内容,但对马哲史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

10多年来,中国学者们围绕马哲史的各种问题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1981年出版了第一本马哲史的专业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后来又出版了这种专业教材10余种。

这10多年出版的马哲史论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前30年无法比拟的。在大学中,哲学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都开设了系统的马哲史课程。

马哲史作为一门科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今后的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加以提高和深化。马哲史为什么在近10多年来会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呢?马哲史的研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呢?

首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及其思想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中加以研究,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其精神实质和正确地评价其是非曲直。

曾经有过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这就否定了这些著作的历史制约性,把它们看成凝固僵化的东西,这当然是不对的。

而另一种观点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它们是历史上的东西,现在早已过时了,这也是不对的。像任何其他科学那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历史的产物,既有相对性也有绝对性,既有局限性也有普遍性,只有把它同它的历史环境联系起来,才能把它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区别开来,才能看清楚它的成就与不足、长处与短处,才能避免教条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其次,只有弄清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思想线索和它在不同时期的是非曲直,我们今天才能正确完成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

前面谈到,有人企图根本推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哲史就能使我们在这种企图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马哲史以充分的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经得起革命实践和科学实践的长期检验的,是打不倒、推不翻的;同时,根据马哲史的丰富材料,我们也清楚哪里不足,哪里是弱点,需要大力加以丰富和发展。

这就是我们经常谈论的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缺乏对整个马哲史的了解,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三,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今天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直接涉及如何解决某些马哲史的问题。如果按照有些人的观点,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后来主张唯物史观的马克思是一种倒退,那么,今天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只有否定唯物史观而恢复人本主义历史观了。

第四,马哲史的研究还直接涉及中国今天是否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甚至涉及在世界范围内是否应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大家知道,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如果主张唯物史观的马克思是一种倒退,主张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就更是一种倒退了。

许多马哲史问题不仅仅是历史问题,而且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唯物史观史问题的现实意义是很直接的,辩证唯物主义史观问题同现实的关系似乎间接一点,但其现实意义也是很明显的,例如马克思究竟是否是一个地道的唯物主义者就涉及马克思是否承认外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问题。

其中包含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及其规律的客观性问题,这就同人类历史的社会主义前景明显地联系起来了。由此可以充分看出,马哲史研究决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研究。

我们今天进行马哲史的研究和马哲史的教育决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推动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简单点说,就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以马哲史这门科学来服务,而不是根据一时的需要来随意剪裁历史。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避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的偏向,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六经注我”的实用主义的偏向。

我们认为正确的态度是,从整个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现代水平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需要出发,来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的过程,而这种研究和阐述是有充分根据的、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的。

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这就是今天我国马哲史研究工作者的任务。

THE END
0.求解资本主义的史前史:“人类学笔记”与“历史学笔记”的思想世界第十二卷, 求解资本主义的史前史 :“人类学笔 作者:聂锦芳 ISBN:978730025476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 关于资本主义的笔记. 上 作者:列宁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63 历史笔记 作者:荣孟源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1983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读本 作者:李百玲 ISBN: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g4j8;;8=9ckggg;98;9i;c5=829:6cf9
1.姜佑福马克思视域中的哲学与时代此外,马尔库塞认为,在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中所形成的人类“成熟历史”和“实际历史”的区分,意味着“辩证法的界限”:“人类成熟的历史,马克思称为人的史前史,它是阶级社会的历史。当阶级历史被废除时,人类的实际历史将开始。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史前史的发展规定了一个抽象的逻辑形式,马克思的辩证法则赋予它以jvzq<84rjkrpuxuj{enjpj3euut/ew4|znv0otx|{|~0|}~la4646?4423?198y423?19;>a6;:64?=0ujznn
2.【2023.02】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展现,而主体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才标志着真正的人类文明的到来,马克思语境中文明的“史前史”阶段才会结束。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自身的价值、利益、生活为导向的,主体的人实现了自身的解放,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永续健康发展。jvzq<84uqeobnrxouv{eknx0eetv0niw0et0dnsecpjz0ymrAhoe?@5(kfC34B:
3.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摘要】: 《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在1879年—1882年间阅读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菲尔、梅恩、拉伯克等人的著作时所做的摘要与评注,其内蕴的理论观点确证了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链条上的先后顺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三章正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367.397287966?3jvo
4.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布兹加林教授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话语总结说,人类的自由王国是人类摆脱了强制劳动后的时代。只有当被需求和资本所强制的劳动消除后,人类才真正为了自身,创造属于自身的自由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由王国的思想是一种人类史前史终结的思想。这种思想有一种宏大历史结构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类的发展是jvzquC41ocxyk|r0rm{/gmz0ep5y|t~1z|ju1;843;4ivv
5.趣读马克思10.1 10.1 马克思的“独立宣言”(上) 10.2 10.2 马克思的“独立宣言”(下) 11.1 11.1 马克思版人类简史(上) 11.2 11.2 马克思版人类简史(下) 12.1 12.1 农奴进城记:资本主义史前史 12.2 12.2 偶然的个人:遭遇自由 13 13 猎人、渔夫、批判者与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生活 14 14 用银色的月光铸造银币的人 15 15 哲学的贫困 16 16 书房中的“帽子戏法”jvzquC41ctzjeuj0zwkyk7hp1cxuklqgu1|jfnt1kpjfz7mvonEbt}dkf?74:<658876296;23=48@
6.马克思《1861一个是巴黎笔记 一个是巴黎手稿 这一 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史前史从科学的理论的角度讲这是 一个史前期还谈不上是真正的政治经济学巴黎笔记是他的研究过 巴黎手稿是一个成果但只是一个流产的未完成的手稿 程 第二个时期是布鲁塞尔时期 马克思此期的主要成果是两个笔记 一个是布鲁塞尔笔记 一个是曼彻斯特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7831A6222952?;2246367xjvo
7.于沛:马克思主义是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科学理论马克思研究了古代社会史之后,对此进行了纠正。1847年前,人类的史前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无人知晓,马克思恩格斯也不例外。后来随着哈克斯特豪森、毛勒,特别是摩尔根等史前史研究成果的问世,才充分证明了随着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才开始分裂出对立的阶级。这样,关于《共产党宣言》上面那句话,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加了一个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87236522;71e6?27@247:>42<90jvsm
8.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三个王国”的自由思想但是,马克思认为,就其现实性及其发展趋向而言,谋生性的雇佣劳动所实现的自由具有内在的实践极限和历史局限性。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前的时代称为“人类史前史”,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9>5146827mvo
9.汇思想《古代社会史笔记》的主要理论贡献,首先是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例如,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曾写道:“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研究了古代社会史之后,对此进行了纠正。1847年前,人类的史前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无人知晓,马克思恩格斯也不例外。后来随着哈克斯特豪森、毛勒,特别是摩尔根等史jvzquC41yy}/yqg0ep5{j~jcp5hwjsfkct0496629681B<750nuou
10.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通过这种态度,我们才有可能去谈论和理解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的那么一个重要的观念,即“史前史”观念,而不是把现代形态中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看作是超越时间和历史的普遍的社会定则;才有可能去谈论和理解社会物质生产史对于人的自我诞生的存在论意义。不作这样的谈论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就只能意味着一种在近代思维模式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1sluƒ~142672>46389:0qyon
11.侯惠勤:在今天有必要再阐释马克思的工人阶级理论马克思对于阶级理论所作的贡献,他有非常明确的说明:“(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这表明,马克思通过工人阶级理论,不仅找到了消灭阶级、终结人类“史前史”、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现实jvzq<84yyy4lwwqwpek/exr1uupk1|ouj|04975/36.3=4394;867mvon
12.论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四重贡献恩格斯依据马克思生前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以及当时人类史前史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对人类历史上这三种不同的婚姻家庭形式进行了详细考察,他发现婚姻家庭演进的每一种形式都与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婚姻缔结和夫妻关系的形成是不同的。比如:群婚中较为原始的级别婚(即一个部落jvzquC41yy}/h8830ipo8ucig532;7133871:6959=757xjvor
13.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史前史研究,指明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通过对资本主义之后的历史的预设,揭露出资本主义的非人道性和代价的历史性。资本主义把人从先前的人对人的依赖中解放出来,接着又把人抛到物的关系的支配中,所以资产阶级有革命的一面。“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jvzquC41o{4xw|y0gf{/ew4kphu03=7418>13:3jvo
14.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把握五个“对话”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经典著作就是经典作家同自己时代进行深度对话、反复问答的产物,是经典作家的头脑同所处时代现实进行碰撞的结果。要真正把握经典著作的深刻思想,就要“回到”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把握这个时代的本质和特征。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世界近代史,特别是欧洲近代史,把握经典作家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发展jvzquC41yy}/s|yjgqxz0ls1nn}y1;542/621:91ea724>9838610qyo
15.左玉河​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虽然论战各方不同程度地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历史研究,但实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分歧。社会史论战塑造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求真与致用并重的学术品格。唯物史观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促使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旨趣、研究范式、研究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为推动中国史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史学 jvzq<84nnu4du|s0ep5{v‚o1|vkavpu|{rtnu44248198y4248199
16.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在 1847 年, 社会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没有人知道。后来,哈克斯特豪森发现了俄国的土地公有制,毛勒证明了这种公有制是一切条顿族的历史起源的社会 基础,而且人们逐渐发现,农村公社是或者曾经是从印度到爱尔兰的各地社会的原始形态。最后,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这一卓绝发现把jvzquC41eu4gwmfp0gjv0ls13:5:48h469>8c;;:65:0rjlg0jzn
17.超越巴黎传统: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探源他认为,黑格尔的“人类成熟的历史”(Entstehungsgeschichte)被马克思将其与实际历史区分开来,认为它是阶级社会的历史,是“人的史前史” 。当阶级历史被废除时,人的实际历史才开始。马尔库塞依据《巴黎手稿》关于历史运动的分析,指出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就是要表达,随着从阶级社会所代表的史前史向无阶级社会的历史的过度,jvzquC41yy}/gwfgc0kew7hp1u€uup4ygpnvctjlku{zcwl1|z523@>830nuou
18.马克思恩格斯怎样对待历史文件聚焦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没有人知道。后来,哈克斯特豪森发现了俄国的土地公有制,毛勒证明了这种公有制是一切条顿族的历史起源的社会基础,而且人们逐渐发现,村社是或者曾经是从印度到爱尔兰的各地社会的原始形态。最后,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与部落的关系,这一卓绝发现把这种原始jvzq<84yyy4837hp1462:8542:5::><9;0yivvq
19.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上)为了讲清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绪论或导论,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哲学的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第二部分讲哲学史上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也就是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史前史;第三部分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历史。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艾思奇主编的《jvzquC41rjomq|trj{4xj~3gfw4dp8nphq522<=13893:7mvo
20.张文喜: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共产党组织的本质然而,对于无产者的共同体而言,资产阶级只是诉诸民主平等要求。实际上,一个野蛮状态(马克思说的“史前史”)中的平等本身决不足以成为共产主义的基础。那么,是什么样的思想基础才能使无产阶级终结统治阶级的民主性平等呢?按照对共产主义(communisme)这个词的解释,那就是,“共同主义”。jvzq<84rjk4swl3gfw4dp8}u{l5tz€p17d7g8B55ddk86jg7;h;3d@<69c<75m;f0jzn
21.吴宏政: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因此,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阶段,即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的阶段,才完成“人类自身向自己命运主宰者的回归”,才开始进入真正的世界历史,而此前的历史都被马克思看做“史前史”。 通过“三形态说”,马克思同样确立了“自由人联合体”这一世界历史的终极目的(积极目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和“人类命运jvzq<84kyj4du|s0ep5yull1uzrm{|}u146339;1v46339;34a;469776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