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刚接受采访:毛泽东主义必将照亮人类未来

毛泽东主义必将照亮人类未来

——范景刚与英国伦敦大学历史系蓝诗玲教授的访谈提纲

1. 你能不能先介绍一下你个人背景:学业,职业等等?

答:我是1977年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1992年7月以前在农村上完了小学和初中,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县城念完高中,1995年9月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专业,1999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至2003年10月,2003年11月离开学校到乌有之乡工作至今。

2. 你能不能介绍你目前的政治立场?你最认同什么标签?

答:我的政治立场就是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追求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我最认同的标签是中国共产党人,或者爱国者、社会主义者,毛泽东思想信仰者或毛泽东主义信仰者。

3. 你能不能给我评价一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传承?

答:毛泽东主席逝世时,他不仅成功解决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临的救亡图存问题,使中华民族终结了屈辱挨打的历史,而且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中国成为代表人类新兴进步力量的一极。这是因为他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人民政权,而且他已经把中华民族带到一个超越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崭新的文明高度,重新塑造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并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发展到毛泽东思想或毛泽东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鼓舞着世界上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各国劳动人民争取人民解放的正义斗争事业。作为伟大的人民领袖、坚定的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他对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预言及对中国“劳动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担忧和警示,在他去世后的苏联与中国都得到了证实。他的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他的影响穿透时空。

在他去世之后的中国,虽然力主复辟剥削制度的精英阶层不断地抹黑诋毁他的形象,但是在以工农兵大众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当中,他的形象与日俱增,不仅作为人民领袖的地位牢不可破,无人可以替代,而且他的神像被请进庙宇当做神来供奉,他的头像被悬挂在汽车里当做镇邪的宝器,他的画像被维权的群众高举着争取公平正义,人民群众自发地在清明节、他的忌日和诞辰日年复年一年地纪念他、颂扬他、学习他,这种文化现象说明了他是人民之神,他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尽管我们的党这些年来不怎么提坚持毛泽东思想了,但是每当党和国家遇到重大危机之时,又会本能地使用毛主席留下的政治遗产和精神遗产度过危机,比如1998年抗洪救灾和2008年抗震救灾时全国一盘棋、党政军民齐抓共管、红旗招展、号角阵阵、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牺牲在先、群众被重新动员组织起来等等红色景观,这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应对危机的法宝,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定海神针。

在毛主席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存在着官方被动民间主动、官方消极民间积极的现象。这两年来,情况似乎正在起变化,官方渐渐地出现一些主动学习继承毛泽东思想的迹象。民间一直很积极地继承和应用毛泽东思想,而且相对比较主动,比如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批集体村的存在和发展,2012年九月人民群众自发地高举毛主席画像反日保钓爱国运动的兴起等。官方除了应对危机时被动继承和应用毛泽东思想之外,前些年重庆市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算是一种主动努力,近来官方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和主张也体现了继承毛泽东思想的部分精神内容,比如强调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探索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业的体制和机制,丰富实现人民民主的渠道和形式等,具体实践情况还要继续观察。

面向未来,传承毛泽东思想必须与解决我们当下实践面临的实际任务相结合,致力于解决信仰危机、官员腐败、民权丧失、两极分化、道德缺失、社会不公、民生不保、环境恶化等问题,创造性地而不是机械地应用毛泽东思想。在这方面,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尝试,各方面应当包容、鼓励和支持,而不应简单地贴上“极左”、“倒退”、“僵化”、“搞文革”等错误的标签加以阻止和反对。

4. 你以为毛泽东思想的关键特点是什么?

答:我认为毛泽东思想的关键特点是人民主体思想。毛泽东主席一生为了人民的利益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给世界留下了一座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峰,所取得的成就令他的政敌也不得不赞佩。这里的关键是什么呢?很多人从个人成功学的角度做了很多的研究和阐发,然而都不得要领。毛主席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人民领袖,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他自己、他所创建的党、军队和国家政权的唯一宗旨。在他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中,他致力于唤醒人民的主体意识,确立人民是世界的主人和历史的创造者的角色,把人民组织起来,他和人民一起创建了古往今来无人能望其项背的伟业,这是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关键特点。

5. 毛泽东思想和政策对南街村这样的地方有很大的影响吗?你能不能说明类似的地方如何执行毛时代的政策?

答:南街村在中国与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那里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和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我作为河南人,对此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毛泽东思想对南街村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是被他们党委所坚持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南街村党组织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来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追求共产主义方向;坚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村民内部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在干部当中提倡奉献精神,决不搞干部高新、两极分化的分配办法;在工厂管理中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精神,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体村民都实现了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的全方位保障,社会治安好,道德水平高,社会风气正,实在是中国农民都非常向往的小康社会的样板,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范,更是实现社会主义城镇化的一个模式。其它类似的集体村基本上都坚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按劳分配,集体成员都实现了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的全方位保障,没有两极分化,没有民生方面的民怨,但在具体运营管理方面有多样化的方式举措。

6. 毛泽东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海外有影响力:比如,欧洲六十年代的左派运动(尤其是1968年前后的学生运动)和在当代印度。你觉得这是为什么?毛泽东思想有普遍意义吗?

答:毛泽东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海外有影响力,是因为毛泽东追求最根本的人民主体和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最普遍的共同富裕和道德高尚、最深刻的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这些价值是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不仅符合一九六十年代欧洲社会的需要,而且反映当今印度、拉美等国家的人民需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世界的普世价值,是指示当今人类进步发展的普遍真理,对世界各国都具有普遍意义。当然这需要结合各国具体的历史传统和国情多样性地应用和发展,而不会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地机械照搬照抄一个模式,那样反倒违反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性。

7. 你能不能解释你如何看毛泽东在中国近、现、当代史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答:毛泽东在中国现代历史的舞台上将人民组织起来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和世界进步力量成功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屈辱命运,通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行城乡社会主义改造进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人民通过掌握国家政权和生产资料从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当代中国的新纪元,还通过一系列的人民教育运动将中华民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改变中国人的世界形象,把中国文明发展到一个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高度,使中国成为世界进步发展的新方向,并在他自然生命结束的时候已然改变了美苏争霸世界的大格局。

在毛泽东主席去世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他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追求精英力量统治世界人民的反动势力在不停地抹黑诋毁他,这从反面也是个证明,他是一切反人民力量的噩梦。各国人民追求公平正义、平等民主、共同富裕的思考和实践,都在举起他的旗帜,从他的伟大思想和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可以预见,人类的未来必将发展到他所指引的正确方向上去,他的影响必将继续惠及世界人民。

8. 你个人对中国近、现、当代史有什么理解?

答:1840年,富裕、文明、历史悠久的中国古老民族遭遇到野蛮、反动的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好比文明人遭遇到蛮不讲理的强盗,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由于清朝统治阶级的没落腐朽,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瓦解,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大地连年战火,人民遭受内外反动派的剥削和压迫,即使历代仁人志士进行各种努力,仍然不能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1919年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中国现代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的新兴进步力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曙光。在毛泽东确立在党内的核心地位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熟了,成为中国进步发展的领导核心。1949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当代中国开启了新纪元。经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工农兵大众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生产资料的主人,开启大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然而,鉴于苏联东欧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历史鉴戒,毛泽东发现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发意识与社会主义还有不适应,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政权的性质还不很稳固,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和作用还很不稳定,复辟剥削制度的危险十分顽强地存在着。于是,他发动了广泛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工农兵人民大众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破私立公,斗私批修,打倒走资派,进行一场认真的演习,教育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预防资本主义复辟,防止“劳动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将中国文明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到历史的新高度。

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的,毛主席去世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变化。毛主席生前的预言逐步得到证实,经过反面实践的教育,如今,党和人民认识更加深刻了。当然,党和人民的事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我们有条件正面汲取毛泽东思想的营养,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全部的建设发展成就,通过纯洁共产党,端正政治路线,重新组织人民,来切实解决积累起来的问题,荡涤现今社会的污泥浊水,挽回社会主义事业的损失代价,创建人民民主充分发展、共同富裕得以实现、社会正气得到弘扬、公平正义光照大地的新辉煌。我们的党和人民正在进行这样的努力,我愿意为这样的历史伟业贡献人生全部的力量。

9. 你觉得当代中国学生(自小学以来)应该怎么学习毛泽东时代的历史和思想?

答: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中国与世界两个角度来认识毛泽东时代的历史。一个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变迁的角度来正确认识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可以从制度演变和文明演进连个方面加以阐释。一个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角度来正确认识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可以从人民民主和文化革命连个方面加以阐释。我认为要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教育毛泽东思想和精神,从小树立人民立场,培养自主精神和尚武精神,强身健体,关心政治,要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天下情怀,具有关心世界人民命运的责任感,关心人类发展的前途命运。这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价值体现。

10. 西方媒体关于当代中国的《毛泽东左派》报道很多。你能不能给我评价一下,《毛泽东左派》在当代中国思潮中有代表性吗?

答:“毛泽东左派”就是信奉毛泽东思想或毛泽东主义的左派,这里的左派是从政治立场说的,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其实就是毛泽东所创建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真正的共产党。因为毛主席去世之后中国发生的政治改变,使这个问题变得稍微复杂些了,不少“毛泽东左派”或真正的共产党人失去了共产党员的身份,甚至不愿意拥有这个身份,而成为党外践行党的宗旨的人。这个政治思潮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有着显著的代表性,他去世38年了,每年都有很多的工农兵大众和正直的精英阶层人士在清明节、他的忌日和诞辰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颂扬他的恩德和高尚,学习他的思想和精神,甚至在遇到内外不公的时候,人民群众会自发地举起他的画像团结在他的旗帜下保卫国家人民利益,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11. 据我了解,毛泽东左派最近十多年越来越多。你会同意么?这种现象是处于什么原因?

答:我同意,而且相信今后毛泽东左派还会越来越多,因为社会实践的发展证明了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越来越多的人在现实面前认识到了这些。毛泽东思想的人民立场和科学真理性决定了认同毛泽东思想的人会越来越多。

12. 支持毛泽东左派的人主要在什么地方?在象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吗?他们是什么背景的人?

答:支持毛泽东左派的人存在于世界各地劳动人民及为其服务的知识分子当中,在中国的工农兵大众和一切正直的精英阶层人士中,他们向往平等民主、公平正义,要求共同富裕、保障民生。他们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华大地。

THE END
0.ShakoOutlook|我与格鲁吉亚第一本《中国历史》TheStoryofWriting尽管大方向上,我研究的是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纪史,但我其实对现当代史更感兴趣。这个历史阶段对现今国际政治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清朝和中华民国的历史很有意思,且鲜有人涉猎,所以我选择了撰写《中国历史》中从1644年到1949年的部分。与此同时,也到了我读第二个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时候。于是,我前往北京,开始了学术生涯。jvzquC41pg}t0|npc0ipo7hp1|~0is4424:.2:2441jpe6npcgqx|n9558:387xjvor
1.经济学如何走到今天?——读《企鹅经济学史: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的本书讲述了从古希腊到当代,跨越了近三千年的经济学思想史。这本书并不关注工业革命、大企业的崛起或大萧条等经济现象,而是关注人类是如何认识及分析经济世界的。 本书作者罗杰·E.巴克豪斯,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系的荣誉退休教授,国家学术院院士,著有《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现代经济分析史》等多jvzquC41pg}t0lsuvqil0lto1pkxu5~y/463697/73>85<:0jvs
2.程光炜|谈谈当代文学的“历史化”——答《上海文化》问虽说这些年当代文学史研究有了一点进步,涌现出一批值得关注的新成果,然而从总体上看,它的史料建设还没有跟上来,尤其缺乏大型的可用的工具书。而且由于研究重心开始由“十七年”文学转移到80年代文学,材料的稀薄就更成问题了,不少人可以说是在一边选择题目,一边搜集和整理史料的基础上匆促地开展研究的。因此,对我所jvzquC41yzy/ujxu0qxh0ls1428419;281i7;:8c76;58:4rcik/j}r
3.生态哲学范文《系辞下》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最直接最明确的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也可以说是对“易”之何以为“易”的一个最明确的定义。“易”就是“生”,这也是一个分析命题。“大化流行”、“生生不息”,在中国哲学史上常被人们所引用的这些话,正是从“周易”而来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994ivvq
4.左翼文学抒情传统的当代出发——《我们夫妇之间》文学思想史意义《我们夫妇之间》作为曾引发全国性关注,也遭到猛烈批判的小说,既承接着现代文学史上左翼文学、革命文学里“革命+恋爱”题材小说的遗风流韵,也开启了左翼文学从现代迈进当代的新抒情传统。《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无非是革命队伍里一对夫妇的情感风波、思想风波,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种题材的小说众多。然而,这篇小说创jvzq<84nkvksc}ztg0ibu|3ep1€u|u4zu{p{v8q|rl532;92;1z32;92;29`7@<76;
5.秦始皇形象的变迁,折射的是当代中国的世道人心(大秦赋)剧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半个世纪,对秦始皇评价的变迁,折射的也是当代的世道人心。神圣的囚徒:秦始皇影视形象变迁史作者:宗城秦始皇是中国皇权文化的精神图腾。他废分封,立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重用法家,许多人称他作“千古一帝”,明代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中写道:“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5645@:41
6.朱佳木:当代中国史理论研究的学科建设及当前任务(2)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当代史理论研究工作应充分阐述新中国反封锁、反孤立、反制裁的历史启示,用以坚定广大群众的“四个自信”,提振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用新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说明对当下中国而言,战略机遇期能够继续延长固然很好,即使不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本身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jvzq<84yyy4yjpry0eun1qyon1€iwjslkc5djnsiiwu0497312>4387:436`47mvon
7.当代文学一体化(精选5篇)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代文学一体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代文学一体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靠近历史;左翼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12-01 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8;4?20qyon
8.台湾历史学家黄一农:现在是做文史最好的时候——中新网文史专业很可能正迎来“学术黄金期”。做出这一预见的,是受邀来到上海高校演讲的台湾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黄一农。他说,“现在是做文史最好的时候,陈寅恪活在这个时代,恐怕也会疯掉。” 破除“历史印象”,是当代史学家的使命 一周之内,连续四场学术讲座,黄一农在上海的“档期”很满。他像一个穿越时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lzn1462385;/2?05<69329/uqyon
9.走在现代民法边上的罗马人(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克罗奇被人引用到泛滥的一句话,然而如果因此望文生义的理解为这是歪曲历史以迎合现在,错过的就不只是克罗奇,还有这篇文章和作者在希腊罗马之间上下求索的意义。 对于克罗奇这句话的解读,可以从在两个方面: 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认为,历史正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这意味着,过去只有和jvzq<84yyy4sqvfpnc}/ew4uwds.393jvo
10.对当代“历史化”思潮的思考1990年代后期,文学研究开始了“文学史转向”,它的出现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启示:研究对象强调对历史的重视,研究方法开始强调“历史化”。李杨对1990年代后期的“文学史转向”有过很好的总结,他认为“文学史转向”是文学研究从80年代的知识语境转向90年代的重要标志,并且提出将历史研究的对象由历史事实转向历史叙述,将超历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tjnmwk1813:6252692@88a96:3B90jvsm
11.视觉中心主义的当代性历史书写——论李硕历史非虚构文本《翦商》“人祭”主题;后有“尾声”,再次总结书中“周公在隔代知音孔子的帮助下再造华夏文明”这一观点;而在两者之间,则大体上依历时性顺序铺陈;俯瞰这一整个线性时段的,正是那位“穿越者-征服者”被“献祭”后的幽灵,这一幽灵是无法被纳入古代史空间的绝对剩余物,也就是他从当代携带而来的种种在巴迪欧式“图像”中jvzquC41yy}/yl0qtm/ew4imy€069770lnuou
12.关于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近年来各大学和民间学者开始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档案馆的相对开放。地方档案馆相对中央档案馆来说容易进,是一个好的研究入口。二是研究方法的转变,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对历史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课题方向的转变,目光下移,关注社会层面,搜集民间史料,重视个案研究,为当代史研究jvzquC41yy}/f||z{l/q{l0ep5o1;5371684@4e43?1292495<72=;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