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南友锋:从“全球视野”到“人类命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读后感

在史学研究的长河中,每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都如同一座灯塔,既照亮过往的文明轨迹,也为后世的思考指引方向。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正是这样一部著作——它打破了传统国别史、区域史的叙事藩篱,以“全球视野”重构了人类文明的演进脉络,将分散在各大洲的族群、文化与事件编织成一张相互关联的历史网络。当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这部作品,不仅能感受到其超越时代的史学智慧,更能从中探寻应对当代全球问题的思想灵感。这部著作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梳理历史”的表层功能,成为理解“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与“人类该走向何方”的重要思想载体。

一、叙事革新: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史学范式

在《全球通史》问世之前,西方史学界长期被“西方中心论”的叙事范式所主导。无论是德国史学家兰克的实证史学,还是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都或多或少将西方文明视为人类文明的“核心”与“终点”,其他文明则被置于“边缘”或“附庸”的位置,甚至被简化为“西方文明的史前阶段”。这种叙事逻辑,本质上是工业革命后西方霸权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它忽视了非西方文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也割裂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首先对这一范式发起了挑战。提出“月球视角”,并非简单的修辞技巧,而是一种史学方法论的革新——它要求研究者跳出单一文明的“本位思维”,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地球上所有文明的发展。在书中,古埃及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佛教哲学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体系被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它们不再是“西方文明的铺垫”,而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人类文明瑰宝”。

这种叙事革新的价值,在解读“大航海时代”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传统西方史学往往将大航海时代描述为“西方探索世界”的英雄史诗,强调哥伦布、达・伽马等航海家的“开拓精神”,却忽视了这一过程对非西方文明的冲击与重构。斯塔夫・里阿诺斯则从“全球互动”的视角出发,指出大航海时代并非“单向的探索”,而是“全球文明开始真正联结”的起点:欧洲人的船队不仅带来了新的商品与技术,也带来了疾病与殖民统治;而美洲的玉米、马铃薯改变了欧洲的农业结构,中国的丝绸、印度的棉花则推动了欧洲的手工业发展。这种双向互动,才是大航海时代的本质——它既开启了“全球化”的序幕,也埋下了当代全球不平等的伏笔。

更值得注意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文明优劣论”的彻底否定。他在书中反复强调,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天生优越”的,某一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领先,往往是地理环境、技术进步、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文明本质”的体现。例如,他在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停滞”时,并未将其归因于“中华文明的保守性”,而是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大陆)、经济结构(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技术应用(缺乏推动工业革命的动力)等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样,对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他也没有将其视为“西方文明的胜利”,而是强调了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资源红利、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后的社会变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这种“去优劣化”的叙事,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奠定了史学基础。

二、核心脉络:“技术与环境”驱动的文明演进

如果说“全球视野”是《全球通史》的叙事框架,那么“技术与环境”的互动则是贯穿全书的核心脉络。斯塔夫・里阿诺斯并未像传统史学那样,将政治事件(如王朝更替、战争征服)作为历史演进的主线,而是将技术进步与环境适应视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技术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环境适应”的核心载体。

从人类文明的起源来看,斯塔夫里阿诺斯将“农业革命”视为第一个“决定性转折点”。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此时的人类文明分散而脆弱。农业革命的出现(无论是两河流域的小麦种植、中国的水稻栽培,还是美洲的玉米培育)本质上是人类通过技术创新(如农具的发明、灌溉系统的建设)适应环境的结果。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让人类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更推动了定居生活的出现、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城市的兴起。

工业革命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笔下的第二个“决定性转折点”。与农业革命不同,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从依赖人力、畜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转向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这种技术变革,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从手工工场转向机器大工业),也重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从乡村文明转向城市文明),更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文明重构”。斯塔夫里阿诺斯敏锐地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的飞跃,还有“全球不平等的加剧”: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与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将非西方国家纳入“中心—边缘”的世界体系中,这种体系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失。

在对技术进步的分析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并未陷入“技术决定论”的误区,而是始终强调“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他在书中以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例,指出同一技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主要用于传播儒家经典与官方文书,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而这一技术传入欧洲后,却推动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发展,成为打破教会垄断知识、推动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同样,火药在中国主要用于烟花爆竹与防御工事,而在欧洲则被改造为火炮与火枪,成为推动军事革命、瓦解封建贵族统治的关键因素。这种分析表明,技术的价值并非由技术本身决定,而是由社会的政治结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因素共同塑造的——这一观点,对当代社会的技术伦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外,斯塔夫里阿诺斯对“环境与文明关系”的思考,也超越了同时代的史学著作。他在书中多次强调,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受制于环境的承载力,当人类的生产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范围时,文明就会面临衰退甚至崩溃的风险。例如,他在分析古巴比伦文明的衰落时,指出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地盐碱化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玛雅文明的消失时,也提到了人口增长与森林砍伐带来的生态危机。这种“生态史观”的雏形,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21世纪,显得尤为前瞻性——它提醒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三、当代价值:从历史中探寻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

《全球通史》的最后一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全球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众多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恶化、资源短缺、民族冲突、宗教矛盾等——都是全球性的问题,它们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而不是孤立的行动。重读《全球通史》,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首先,《全球通史》为理解“全球化”的本质提供了历史坐标。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兴起,一些国家将自身的发展困境归咎于“全球化”,试图通过“脱钩”“筑墙”来解决问题。然而,从《全球通史》的视角来看,全球化并非“现代产物”,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大航海时代的全球贸易网络,到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形成,再到二战后的全球化浪潮,人类文明的互动范围在不断扩大,联系也在不断加深。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书中强调,全球化的本质是“文明的相互依存”,而非“某一文明的扩张”。因此,应对当今的全球化挑战,不能靠“逆全球化”,而应通过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正是《全球通史》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其次,《全球通史》为化解“文明冲突论”提供了史学依据。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根源将是文明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或经济利益。这一观点在当今世界引发了不少误解,甚至成为一些国家推行“文明优越论”、挑起文明对立的借口。然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文明的本质是“交流与融合”,而非“冲突与对立”。无论是古希腊文明对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的借鉴,还是中国唐朝对印度佛教、西域文化的吸收,抑或是伊斯兰文明对希腊哲学、印度数学的传承,都表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应对当今世界的文明差异,不能靠“文明对抗”,而应靠“文明对话”——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性,推动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这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最后,《全球通史》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提供了历史警示。当今世界,气候变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古代文明因生态破坏而衰落的分析,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过度索取环境资源最终会导致文明的衰退。这一观点,与当今世界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不谋而合。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推动绿色发展,是应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举措。

四、结语: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人类的未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部著作之所以能在问世后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畅销全球数十年,正是因为它不仅梳理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脉络,更回答了“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与“人类该走向何方”的根本问题。它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史学范式,以“全球视野”重构了人类文明的叙事;它以“技术与环境”的互动为核心,揭示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根本动力;它以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为解决当代全球问题提供了思想资源。

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重读《全球通史》,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斯塔夫里阿诺斯作为史学家的卓越智慧,更能体会到他作为“人类观察者”的责任与担当。这部著作告诉我们,人类文明是一个相互关联、休戚与共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任何一个全球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都是地球这艘'宇宙飞船’上的乘客,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携手合作,才能让这艘'飞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球通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在于它照亮了人类的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曾经历过无数的挑战与危机,但正是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与创新,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或许前所未有,但只要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智慧,秉持“全球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更加繁荣、和谐的未来。

【附记】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高中生历史读书活动促进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编号SGH24Y1975)研究成果。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往期回顾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问:白忠德、邓汉章、罗旭初、束宝荣、史 波、孙德科

策划:李书忠

宣传推广:鼎 文、王宝群、孙传志、袁胜民、朱荣军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英子、王迎旭、慧 质、晓 锋

总编:鱼儿姐姐、徐萱波

主编:初阳、王宝群、陈祖金、吴飘飘

编委:刘旭平、唐桂英、吴远红、张晓强、刘马陵、梦而诗、喝 茶、南友锋、马永清、张兴军、吴风平、张巧莉 、秦岭人家、秋日私语、徵 蔚、党月琴、刘军英、米兰花 、何风堂、王世英、余长晖、李国徽、龚选芒、谭文群

THE END
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劳作,只为活下来在旧石器时代,由于亲属关系所具有的温暖的结合力渗透并决定了整个社会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平等。 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为大家所公认的义务和报酬。虽然谁也不能确定或预测自己的前景,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感到担忧或彼此疏远。 这样,旧石器时代的猎人成为很完全的人。 jvzquC41yy}/lrfpuj{/exr1r1
1.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也是斯式《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是其最后版本。斯塔夫里阿诺斯已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拉荷亚逝世。全球通史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jvzq<84hd0tfymz0eqs0dxtm1oh727mvon
2.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本文共计1483个字通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渴望了解过去的产物。在近代以前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编写了蔚为大观的史书,但是不可能有对全球历史进行叙述的史书。.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全球通史jvzquC41o0kccwicq0ipo7hp1qzig{4544;30qyon
3.北京大学出版社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摘要书评试读通史全套上下2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正版 第7版从史前史到21世纪科技通史世界历史 历史书籍畅销书排行榜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收藏 吴象婴 等译 译 ¥ 累计评价 0 降价通知 - + 加入购物车 jvzquC41kvkn0si0eqs0396824<76998634ivvq
4.《正版现货精装版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上下册从史前史到21当当书墨飘香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现货 精装版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上下册 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第7版修订版 世界史历史书籍 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正版现货 精装版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上下册 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第7版修订版 世界史历史书籍 北京大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8:9649::0jvsm
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文明是灾殃还是福祉?可悲的是这种潜力尚未完全发挥出来,但不可否认人类具备这种潜能。昔日人类不同文明所取得的进步就是明证。至此,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文明究竟是灾殃还是福祉的问题:过去,文明既是福祉又是灾殃。至于将来如何,则取决于人类将过去文明积累的知识用于破坏还是建设。 本文摘自《全球通史》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292:86418=7:;7a33::4B=8964tj}rn
6.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大学历史书籍世界史史学名著世界当当明慧源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册)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大学历史书籍 世界史 史学名著 世界历史书籍畅销书》。最新《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册)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大学历史书籍 世界史 史学名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694948;:0jvsm
7.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史观的伟大实践者摘要: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以下简称《全球通史》)是享誉学界的世界通史著作,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之作。《全球通史》通过描述各大洲的文明发展历程,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考察,并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本文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对《全球通史》所体现的新的史学研究价值进jvzq<84yyy4rktfp0eun0ls1ctzjeuj1lu~k497356?70qyon
8.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在历史学领域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全球通史(上书中多出明确表示出历史不仅仅只是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已,历史是对今天的启发,而且在每一章的正文结束后,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都专门写了一小节关于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意义。同时,这本书的难点在于作者旨在完全一本贯穿人类起源时代到20世纪末的世界通史,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力求精简篇幅,很多作者没有着墨的地方,就需要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xfxrjy19;42B=61
9.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全套上下二册完整版(最好世界史参考必备,稀缺绝版。封面颜色好看。最有价值版本全球通史。早期完整版。岭南 正版认证,全球通史,80年代,国内最早版本,完整无删节版。正版包邮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8-11 装帧:平装 售价¥45.00 品相九品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广东省深圳市 至 北京市朝阳区 卖家承担运费 上书时间202jvzquC41dqul0ttpih€/exr177;43<4763932@8;5
10.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PDF电子版文字duu《全球通史》由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译,作者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诸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jvzquC41jkyuq{~0uqnv0lto1c5:49>7:;6:a:746:>29@
11.L.S.斯塔夫里阿诺斯丨为什么要写一部21世纪的全球史?|新世界|本文系《全球通史 :从史前到 21 世纪(新译本)》前言,[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 著,王皖强 译,刘北成 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 目 录 出版前言 《全球通史》第7版推荐序 刘德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 高毅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4;:68A7a94665l6424=14Afh60nuou
12.从“全球视野”到“人类命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是一部世界历史的入门书,运用全球视野构建文明互鉴的蓝图,叙述了从人类文明起源到21世纪跨越300万年漫长的历程。此书是近年高考和中考的命题来源,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补充,是给中学生重点推荐的课外读物。近期开展了高中生读书活动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按章节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读书心得,期望jvzquC41yy}/|qu0eun1Rygo1<65?9;0cyqz
13.全球通史(上下)+全球分裂(上下)+全球史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作集《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上下册)》《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观代表作开创性的第三世界历史研究巨著。书评网站Goodreads五星好书 畅销36年 《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从全球性视角出发讲述了人类从史前史到当下时代的历史,把人类社会分成氏族社会、朝贡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形态,并以生态、两性jvzq<84o0fgoimfpi0ipo8utqf{dv7ujrAvjfF7752855?+ce?xfexrogpj
14.全球通史全套上下2册斯塔夫里阿诺斯著正版原版第7版从史前史到全球通史全套上下2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正版原版 第7版从史前史到21世纪科技通史世界历史 历史书籍畅销书排行榜 北京大学出版社¥72.00 (7.50折) 降价通知 定价¥96.00 暂无评分 0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L.S.) 查看作品 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查看作品 分类 图书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383942B;;50nuou
15.《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青少版)》((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版全二册)全球通史(套装二册)全球通史(新版上册)全球通史(新版下册)全球通史上全球通史下全球通史(精装)全球通史(青少版)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通史+中国哲学简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套装 加入购物车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当当自营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7;56=:0qyon
16.2021年馆藏通报第1期2、全球通史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分类号: K10/24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jvzquC41vum/v|sw0gjv0ls1kplp1:5321715@3jvo
17.必修一世界史选择题1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jvzq<84v{ip{z7opl{4og}3ep1Tfy\mqy/928@3cur~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学术百科提供全面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相关文献(论文)下载,论文摘要免费查询,斯塔夫里阿诺斯论文全文下载提供PDF格式文件。斯塔夫里阿诺斯中文、英文词汇释义(解释),“斯塔夫里阿诺斯”各类研究资料、调研报告等。jvzquC41ykqj0lsmk0ipo7hp1JuuYxwf13:22:;20jzn
19.中国化“全球史观”概念的生成1988年,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第一版被译为中文出版。他倡导世界史书写的“全球视野”,并在第一章“引言”中开门见山地宣称:“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jvzquC41yy}/e|xp0et0utl|1d}ze87245731}7245733Ad793=9;A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