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可错过的历史经典书籍

5本不可错过的历史经典书籍

要想了解中国历史,那你千万别错过以下小编推荐的了解中国历史必读的5本经典书籍哦!

01《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

豆瓣评分:8.9 (10963人评价)

傅高义,其实是一个取了中文名字的外国学者,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教授。

这本书视角客观,加上作者坐拥哈佛的顶级学术资源。在他的这本书里,小编看到了一个与国内学者笔下都不相同的邓小平形象。

人们总是将他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却不知道他其实从未有过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是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

可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伟大。邓小平时代的意义不止在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在小编看来,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八个字。

在一个嘈杂喧嚣的时代里,当所有人还停留在原地,陷入迷茫、争论个不休时,只有他,已经清楚地看见了历史的方向。

然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自信,将整个国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个人在历史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此吧。普通人顺流而下,强者逆流而上,唯独智者,可以引流潮流。

02《倒转红轮》

金雁

豆瓣评分:8.5 (936人评价)

《倒转红轮》这个书名来自一个比喻,将现代化进程中的俄国,比作一个碾压一切的巨大红色车轮。

在国家这个车轮的巨大阴影下,几乎所有人都被剥夺了思考和异议的权力,那是一个思想的黑暗时代。

但是这本书让小编看到了这么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没有被压倒,而是试图用语言和文字的力量,去倒转这个巨大的红轮。

最出名的就是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的索尔仁尼琴。他写的小说,都在揭露俄罗斯人民被红轮碾过后的惨状。但他却因此被自己深爱的祖国指责为“叛徒”,被审查、被驱逐。

俄罗斯民族那种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浓烈的悲剧性格,此刻在这批这些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他们明知道是螳臂当车,但是仍然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姿态,让小编看得心潮澎湃。

同时也让小编在最黑暗的年代,看到了一束微光。

这束微光,引领着历史上一代代的知识分子,无视肉体的压迫和毁灭,传递着对于个人价值和客观真理的永恒追求。

03《战后欧洲史》

托尼·朱特

豆瓣评分:8.8 (389人评价)

中国人有句老话,盖棺才能定论。所以在历史学中,我们身处的当代史其实是最难写的。

因为古代的历史,我们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可以客观地看待。而离我们越近的历史,我们越是容易将个人的观点带入其中,先入为主。

而英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偏偏勇于挑战,在这个最难的领域,成功地写出了一本重量级的作品——《战后欧洲史》。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破败”是各个国家间唯一的共同特征。除此之外,各个国家几乎都有着不同的语言、民族、文化,还要面临意识形态的对抗和现实利益的博弈。

那么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是如何携起手来,共同复兴,重新走到了今天的局面的`呢?

小编建议大家静下心来,完整地看看这段历史,看完后你一定会同意小编的这两句话:

只有理解了欧洲,你才能理解如今引领世界的思想潮流是从何而来的;

而只有理解了当代的历史,你才能真正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04《极权主义的起源》

汉娜·阿伦特

豆瓣评分:8.7 (2315人评价)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世纪,而这本书描写的,更是其中最让小编揪心不已的部分——

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

作者汉娜·阿伦特出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亲历了纳粹的种族迫害。而写作这本书时,世界刚走出二战的阴霾,又面临冷战的序幕。

小编简直可以想象她当时的心中是多么的恐惧与不安:“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但汉娜·阿伦特看到了历史背后,属于人性的深层次原因: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立和孤独,才是极权主义的起源。

如果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不能保护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将他们置于恐怖的阴影之下,那么这样的悲剧仍然会重演。

在这段冷冰冰,甚至血淋淋的历史中,汉娜·阿伦特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丝丝人性的温暖。

05《论中国》

亨利·基辛格

豆瓣评分:8.5 (5693人评价)

看完这本书,小编觉得,现在还在世的所有外国政客中,基辛格可能是最有资格来写这本《论中国》的。

但他也曾50多次出访中国,和新中国每一届领导人都打过交道,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的复杂身份让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他甚至懂得用围棋来比喻中庸而含蓄的中国传统智慧。

由他作为一个历史的参与者、亲历者,来解读那些曾经真实发生在中美之间的政治博弈,小编觉得,没有比这更吸引人的了。

看过他对与朝鲜半岛局势的分析,其中对于地缘政治理论的应用,真的是一针见血、炉火纯青,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和经验。

又比如他在中美建交前后与毛主席的对话,就像一盘精彩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要好多次复盘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

高手过招,总喜欢在高处,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幸好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窥见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过的巅峰对决。

THE END
0.欧洲史——丹麦史30欧洲史——丹麦史 30 丹麦史 30 克里斯蒂安十世(丹:Christian 10.;冰:Kristján 10) 丹麦国王(长子),格吕克斯堡王朝。 在位:1912年5月14日~1947年4月20日(34年261天)。 加冕:1912年5月14日。 前任:父亲弗雷德里克八世。 继任:儿子弗雷德里克九世。jvzquC41yy}/lrfpuj{/exr1r1i::99dfg684B
1.《战后欧洲史(全四卷)[美]托尼·朱特正版》简介当当恒动慧源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战后欧洲史 (全四卷) [美]托尼·朱特 【正版】》。最新《战后欧洲史 (全四卷) [美]托尼·朱特 【正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战后欧洲史 (全四卷) [美]托尼·朱特 【正版】》,就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9:988:@50jvsm
2.21世纪最伟大的100本书前阵子,《卫报》评出了“21世纪最佳图书100《战后欧洲史》 托尼·朱特 著 首次出版时间:2005年 21世纪最佳图书排名:58 点击封面购买纸书 托尼·朱特代表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从二战结束一直写到苏联解体。(一般来说,这样的作品不是渣渣就是经典,这本书属于后者)。 《消失的爱人》 吉莉安·弗琳 著 jvzquC41zwkrk~3eqo525A>375;8986582<9:@5
3.书单|像看电影大片一样,让人过瘾的历史书|斯通|中信出版|历史书《战后欧洲史》 托尼·朱特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以前学的历史,都是被告诉一桩桩事件,而从不仔细梳理不同事件之间的逻辑。事件好像都是偶然发生的,但关于历史观的正确答案必须是有因果的,所以历史学起来总是觉得矛盾重重,到处圆谎,《战后欧洲史》可不是这样的。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5967:2;;a39?cf><3428129x|p4ivvq
4.一生必读的历史经典书籍《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 5.《伊索寓言》伊索 据信成书于公元前620至560年期间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6599=50qyon
5.德国投降欧洲就太平了?冰冷的数据告诉你,欧洲的“善后”多残酷他们不得不在驱赶和逼迫下离开自己的家园,到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那是一段十分艰难、令人心碎、又充满了痛苦的岁月,也是常为人们所忽视的一段岁月。战后这几十年的和平可谓弥足珍贵,希望所有人都能加倍珍惜,不要再使这样的悲剧一次次上演。资料来源:《战后欧洲史》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712;4421?8;>54:a71797854860|mvon
6.战后欧洲史(豆瓣)汉娜•阿伦特在1945年曾说过:“邪恶的问题将成为战后欧洲知识分子生活的根本问题——就像死亡成为上一次战争之后的根本问题一样。” 而占主导地位的战后欧洲史书的内在主题,却是用一种自怡自乐的甚至抒情的方式来尝试叙述1945年之后欧洲复苏、像凤凰一般再生的故事。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63>:7B=1
7.欧洲的涅盘(战后欧洲史)书评对《战后欧洲史》这样一本厚重大气的历史著作作出细微完整的评价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采用摘取“关键词”的书写形式反而容易梳理出简易的思路,提炼出明晰的观点,把握住战后欧洲发展的整体脉络。 欧洲:之所以把这个词汇作为第一个关键词,很显然是因为欧洲本身复杂难描的地理、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使然。正如托尼•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xfxrjy15698:<81
8.战后欧洲史澎湃新闻#战后欧洲史 关注 卡片 列表 埃尔斯肯:小说式的摄影与战后欧洲青年文化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2021-01-18 撒切尔夫人:与所有成功的革命家一样,她遇到了无能的对手 翻书党2016-04-08 34 已经到底了 封面|我名为“夸父” 警方通报怀化3名被拐婴儿被解救 不明原因贫血,警惕MDS 查看更多 墨西哥米却肯州发生枪击事件,当地一市 jvzquC41yy}/vqjrcrks0ls1vcm04B8576
9.25位大牛,25部畅销经典,做出版我们是认真的!《战后欧洲史》 [美] 托尼·朱特 著 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 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 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20年构思10年撰写、6种语言文献资料 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这是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A7932:858
10.区域国别视域下的欧洲史研究9月17—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举办了“纪念齐思和先生诞辰115周年暨第三届北京大学欧洲史博士生论坛”。来自国内外高校的80余位青年学者围绕欧洲的过去、现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交流。 第一, 跨国网络与全球互联。欧洲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面貌。罗马大学文哲学院的谢斯杰通过分析2020年罗马教廷jvzquC41yy}/e|xp0et0n|}1nu~`usx14283394v42833983a7;68A>3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