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纪年表》

这是1989版《辞海》,后面的2345-2406页共62页,附有《中国历史纪年表》,从公元前841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前后共2790年,读一下,有助于对中国历史的进一步了解。作为工具,查阅古代年号与公元年号的对照也比较方便。

本篇为资料篇。不是电子版,采用数码相机翻拍方式,故表格有微量变形。

共有十五个纪年表和三个附表

注意说明(红线)中各种符号的含义:干支即六十一甲子,每六十年干支轮转一周。

表格的排版分三种形式:按年份单页双排、单页单排、双页单排。

这是单页双排、单页单排。

双排一页最多可列百年左右,单排一页最多可列50年多,

在国家分裂状态,由于要并列许多小国,内容比较复杂,需要采用双页并列排的形式,上页年代列左边,下页年代列右边(干支只在左边)。查阅起来比较复杂(书中在同一版面)。

这是《辞海》双页单排的情况,都是从同一年起的顺序,本文采取双页分别翻拍,左页、右页上下形式,每次两页最多50年左右,查阅相对比较麻烦些。

每表前插入中国历史地图(现代人画的,不是古人画的)。

周、春秋时期

(一)十二诸侯(周、春秋)纪年表,公元前841-476年前后共366年,周王,诸侯:主要的十二个,是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燕(郑:从公元前906年起)。

注:《史记》从公元前477年起,

一般从公元前770年起(周平王)为春秋时期开始。

从公元前585年起,吴国出现,为第十三诸侯。

战国时期

(二)战国纪年表,公元前475-221年共255年,先是周王和六国:秦、赵、楚、燕、齐、晋。实际鲁、宋、卫、郑在战国初还在,不列入,从略。表中越也不列入。

魏从公元前445年起,韩从公元前424年起(晋灭于公元前369年),田齐从公元前410年起(齐灭于公元前379年)

接着是周王和七国:秦、魏、韩、赵、楚、燕、(田)齐。周王结束于公元前256年。

在公元前221年之前,秦灭了六国。

秦时期

(三)秦纪年表,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代亡于公元前206年,前后共16年

汉时期

(四)汉纪年表,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注意:不是数学,历史上没有公元0年,公元前1年后面,就是公元后1年。

公元8年(西)汉结束,王莽建“新”

东汉从公元25年始,

三国时期

(五)三国纪年表,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1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

晋朝公元265年始。

晋十六国时期

(六)晋及十六国纪年表

此表公元281-420年,共140年。

晋,割据政权:成(汉303-)、汉(前赵304-),至公元316年北方游牧民族入侵,退至江南为东晋(317-)。北方有前凉(317-)等

十六国时期,采用双页,此双页为从319-369年共51年,有东晋、成(汉)、汉(前赵-329)、前凉、冉魏(350-352)、前秦(350-)、后赵(319-351)、代(338-)、前燕(337-)等。

此双页:从370-411年共42年,有东晋、前秦、前凉(-376),代(-376),后燕(384-407)北燕(409-)、前燕(-370)、后凉(386-403)、北魏(386-)、北凉(395-)、西燕(384-394)、后秦(384-)、南凉(397-)、南燕(398-),夏(407-)

此双页:从412-420年共9年,有东晋、北魏、北凉、西凉、北燕、西秦、夏、南凉、(-416)、后秦(-417)

南北朝时期

(七)南北朝纪年表

此表420-589年共170年。

此双页:从420-460年共41年,有宋、北魏、北凉、西凉(-437)、北燕(-436)、西秦(-431)、夏(-431)

此双页:从461-509年共49年,有宋(-479)、南齐(479-502)、梁(502-)、北魏、柔然(464-)

此双页:从510-554年共45年,有梁、北魏(-534)、西魏(535-)、东魏(534-550)、北齐(550-)、柔然(-520)、高昌(531-),

此双页:从555-589年共35年,有梁(-557)、陈(557-589)、西魏(-556)、北周(557-581)、隋(581-)、北齐(-577)、后梁(555-587)、高昌,

隋时期

(八)隋纪年表

此表589-618年共30年(注意:第三、四页是双页),有隋、高昌,隋末的起义割据政权。

唐时期

(九)唐纪年表

此表618-907年共290年

此双页:从618-648年共31年,有唐、隋(-619)、高昌(-640)及隋末的几个起义割据政权。

唐太宗贞观时期。

盛唐时期,从649-784年共136年,唐(649-684)、周(武则天685-704),唐(704-);渤海(698-)、南诏(748-)、燕(安禄山756-763),

晚唐时期,从785-907年共123年,唐、渤海、南诏、土蕃(815-838)

五代十国时期

北方为梁、唐、晋、汉、周五代,南方先后分为十个小国。

(十)五代十国纪年表

此表907-960年共54年

此双页:从907-935年共29年,有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吴(907-)、吴越(907-)、前蜀(907-925),后蜀(934-)、闽(909-)、南汉(917-)、荆南(南平924-)、燕(911-913)、楚(927-)、契丹(即辽907-)、南诏、渤海、于阗(912-)、东丹(926-936),

此双页,从936-960年共25年,有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吴(-937)、南唐(937-)、吴越、后蜀、闽、南汉、荆南(南平)、楚(-951)、契丹、南诏(-937)、大理(937-)、于阗

宋、辽、金时期

(十一)宋、辽、金纪年表

此表960-1279年共320年。

此双页:从960-968年共9年,有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960-)、南唐、吴越、北汉、南汉、后蜀(-965)、荆南(南平-963)、辽(契丹)、大理,

此双页:从969-1025年共57年,有北宋、辽、大理、南唐(-975)、吴越(-978)、北汉(-979)、南汉(-971)

此双页:从1026-1080年共55年,有北宋、辽、大理、西夏(1032-)

此双页:从1081-1132年共52年,有北宋(-1126)、南宋(1127-)、辽(-1125)、北辽(1122-1123)、西辽(1124-)、西夏、大理、齐(1130-),金(1115-),

此双页:从1133-1189年共57年,南宋、齐(-1137)、西夏、金、西辽、大理,

此双页:从1190-1244年共55年,有南宋、西夏(-1227)、金(-1234)、西辽(-1211)、蒙古(1206-)、大理,

最后此页:从1245-1279年共35年,有南宋(-1279)、蒙古、大理(-1254)

元时期

(十二)元纪年表

此表1279-1368年共90年,有元,元末起义割据政权。

明时期

(十三)明纪年表

此表1368-1644年共277年

前期从1368-1508年共141年,有明、元(-1388)等

后期从1509-1644年共136年

清时期

(十四)清纪年表

此表1644-1911年共268年

清前期,从1644-1822年共179年,康、雍、乾时期

清后期,1823-1911年共89年,帝国主义入侵。

民国时期

(十五)民国纪年表

此表1912-1949年共38年

附一:三代世系表(指夏、商、周)公元前841年以前,

附二:辛亥革命期间所用黄帝纪年对照表

附三,韵目代日表

韵目代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电报纪日方法。清政府开通电报之初,为此发明了一种新的纪日办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在电报领域一直延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甚至有些人日记都是以韵目代日。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件也是以此命名的,如:马日事变、灰日暴动、文夕大火、艳电、皓电等。

以金代编修的《平水韵》的韵目代替日期。韵目是中国传统音韵学中概念,要学写诗词,首先要学韵书,知道怎么押韵。从《韵目表》中挑选出来代替日期的韵目,总共有三十个,分别代表三十天。前面十五天用的是韵目上平声的全部,接后是韵目上声的十个,再来是韵目去声的五个;三十日,按规定该用'陷',但不吉利,忌用,便用'卅'字代替;根据表中的红框,'东日'是初一;'马'代表二十一日,马日事变是发生在(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后来采用公历,三十一日没有韵目可用,通常都用'世'或'引'字来代替;'世'字是'卅一'的合写,'引'字则像31阿拉伯数字。

这种富有诗意的纪日方法在当时是非常方便的,因为读书人一看就知道哪个字代表哪一天。但后来,白话文兴起,诗词失去实用功能,声韵也就不被重视了。以至于过去一般人都会的事情,却变成了专业知识,一般人很难弄清楚了。

THE END
0.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70年1955 年 4 月,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筹备小组在北京召开“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座谈会”,与会代表提出要成立研究机构、开展农史研究。同年 7 月,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农业办公室、农业部等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万国鼎任主任。同一时期,西北农学院 、华南jvzq<84yyy4xpjxv0eun1j4ukzobpp4424702<8316>:47mvon
1.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其杰出代表是万国鼎。万国鼎从1924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农业图书部(1932年改组为农业历史研究组)主任起,开始着手系统收集整理农业历史资料,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分类辑成《中国农史资料》456册,3700多万字。为了提供研究中国农业史参照,万氏还翻译的格拉斯的《欧美农业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从二十年代末开始,jvzq<84fci4hujz0gf{/ew4kphu039;41383:7mvo
2.韩昇:韩国磐: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开拓奠基者20世纪30年代,陶希圣等一批学者从社会史角度进行研究,颇具影响,却因时局剧变而中断;经济学界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产生了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傅筑夫等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历史学家则从历史角度提供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如全汉昇、万国鼎等学者的研究。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学界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据以分析古代jvzquC41yy}/crxkzkgoi7hqo1jbvj4359<687mvon
3.2023年浙江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 A.黑陶 B.彩绘陶器 C.玉器 D.骨器 2.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jvzq<84o0;>6m|3eqo5tjx|136:4293jvor
4.陈明6.《从<齐民要术>中的农谚看北魏农业文明》,《农业考古》2015年第6期,第一作者; 7.《万国鼎先生:中国农史事业的开创者》,《自然科学史研究》2017年第2期,第二作者。 三、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美洲经济作物在中国的流动及其历史刻度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人文专项项目,2021年,主持; jvzquC41kcyiu7syw0kew7hp1ktgq86226528::0jvs
5.2023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jvzquC41|wpvcw3zmy4dqv4vjgsbvrhnkuz03@uv5:=7e}6358?o5:73874ivvq
6.发展学院2024年招收科学技术史博士后(在职)研究人员通知1955年7月,经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以研究中国农业历史和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专业研究学术机构,由万国鼎先生担任首任主任,2001年更名为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以发扬传统农业文化为特色,扎实推进农业史基础研究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创造性转化,拓宽jvzquC41yy}/;:gqujo/pny1rqyufxhvqt5hcx}kcq532;9127881:=6:76/j}rn
7.大题04特点特征类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 陈旉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jvzquC41yy}/|}m0eun1|thv1;269524;4ivvq
8.中华文明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jvzquC41|wpvcw3|zny/exr1Urkdkjq1UrkdkjqOkpmDk_ngy0gtrDMg{C&G=*D:'GE'N:':F+9G.J8';<&:@*G8'?9'AJ
9.中国历史纪年作者:徐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历史大事纪年》编写组 出版社:[出版社不详] 出版年:1978 作者:方诗铭 ISBN:9787545807264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年:2013 作者:万国鼎 ISBN:7101042767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1978 中国历史纪年表 作者:方诗铭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1980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55:;5hc;28nhge4=1fm8:7d995:kg:76
10.与社会发展学院举办“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70周年——万国鼎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举办“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70周年——万国鼎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一”之“精耕细作与传统地权市场”讲座 2025年5月24日下午14点30分,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6041教室座无虚席,迎来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70周年——万国鼎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的重磅讲座“精耕细作与传统地权市场”。本次讲座由教育部“jvzquC41zt}/psfw0gjv0ls1kplp1:5;31945<3jvo
11.2024年11月15日历史上的今天大事件早读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1908年11月15日 慈禧太后归西 1918年11月15日 “两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出生 1939年11月15日 中日桂南大战展开 1952年11月15日 中央政府决定改变大行政区政府设置 1963年11月15日 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创始人之一万国鼎逝世 1970年11月15日 “铁人”王进喜逝世 jvzquC41dnuh0lxfp0tfv87523e8;=997:<0c{ykenk0fnyckny03=89:5?99
12.“全球视野下的农业起源、历史进路与传播影响”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本暑期学校依托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科学技术史学科点,学科点前身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金陵大学农史研究室。1955年7月,经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为国内第一个研究中国农业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级研究机构,2001年更名为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科学技术史学科点于jvzq<84yyy4jejh0gf{/ew4kphu039=314?2;7mvo
13.冻国栋:二十世纪唐代商业史研究述评1990,题为《隋唐城址类型初探[提纲]》)、史念海《唐代长安外郭城街道及里坊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1)、辛德勇《隋唐两京丛考》(三秦1991)、马正林《丰镐—长安—西安》(陕西人民1978)、宋肃《唐代长安之研究》(台北大立出版社1983)、张永禄《唐都长安》(西北大学1987)等人的研究或论著具有一定的代表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24?8:36:0
14.杜新豪[9]杜新豪、王申奥.中国古代葱的栽培与利用史考.古今农业.2022(4):37-44。 [10]杜新豪.课晴问雨: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农业占候研究.史林.2021(4):43-52。(《历史与社会文摘》2021年第4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jvzquC41yy}/kqsu0ci/ew4uqwxdgmg1ep5jjwxgzrusv872376:1}72376:4Ad66577:?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