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年 清康熙十三年 明永历二十八年
正月
廿二日,奏报偏沅巡抚卢震弃长沙奔岳州(今湖南岳阳)。
廿四日,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宏等降吴三桂。其时清滇、黔、川失陷,桂、闽、陕危殆。命都统巴尔布等率军赴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统朱满等驰赴武昌,将军尼雅翰等速抵安庆,总兵徐治都还守彝陵,镇西将军席卜臣驻守西安。清兵云集于郧阳、宜昌、荆州、武昌诸郡,逗留观望,无敢渡江撄其锋者。
康亲王杰书奉命为大将军,率师讨伐耿精忠叛军,在东南一带作战,郑氏集团乘清军无暇兼顾之机,曾克漳州、泉州、长泰,围攻福州。
二月
廿七日,以陕西南通巴蜀,西控回疆,恐吴三桂之乱人心摇惑,授刑部尚书莫洛为大学士,驻扎西安,经略陕西。 吴三桂据澧州(今湖南澧县),占常德,陷长沙。 广西将军孙延龄反,自称安远大将军,杀都统王永年,执巡抚马雄镇。
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制成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天体仪,并绘图立说,以《新制灵台仪象志》进呈。南怀仁升为钦天监监正,加太常寺卿,仍修历法。吴三桂叛乱发生后,康熙帝谕其监造用于山地作战的轻火炮。南怀仁铸成约三百五十门新炮,并在芦沟桥试射,命中率极高,康熙帝脱下貂裘赏赐。这些轻炮火在平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月
十六日,杭州将军图喇奏称,耿精忠自称兵马大元帅,据福建叛清,巡抚刘秉政降附,总督范承谟被幽。寻调总兵曾养性东略浙江,总兵白显忠西攻江西,都统马九玉北犯安徽。清命平南将军赖塔、定南将军布尔根往攻耿精忠。
蓝理被释,于漳州渔头庙一带流浪。后来,听说康亲王杰书统师至浙江,他从小道出仙霞关,投奔康亲王,陈述平闽策略,得到康亲王嘉许,命他随军作战。
四月
初十日,卢震以逃弃长沙罪,被谕死。
十三日,命杀吴三桂子应熊、孙世霖于京师。
廿九日,诏以禁旅调遣寄示尚可喜。先是平南王尚可喜奏:“获孙延龄檄,有三藩并变之语。臣与精忠为婚姻,今精忠反,不能不踧踖于中;臣惟捐躯矢志,保固岭南,以表臣始终之诚。吴三桂遣贼兵二万屯黄沙河,若与孙延龄合,势益猖獗,请就近移师同臣剿贼。”因嘉悦其忠贞悃忱,旋命驻江西军分遣会剿。谕兵部以分遣禁旅诸路调度之情形移会尚可喜日:“今宁南靖寇大将军多罗顺承郡王率大军由常、澧进平云、贵;镇南将军尼雅翰等帅师由武昌水陆进取岳州、长沙,直入广西;都统宜理布等率师驻镇彝陵;都统范达礼等驻郧、襄;安西将军赫业等由汉中进取四川;副都统扩尔坤、吴国桢等驻防汉中;镇西将军席卜臣等驻西安,复遣尚书莫洛经略三秦,帅大兵居中调度;镇东将军喇哈达等于山东、河南、江南要地控制;安南将军华善等于京口水陆驻防;扬威将军阿密达等防守江宁、安庆沿江险要;平南将军赖塔由浙江平定福建;平寇将军图喇驻镇杭州,兼防海疆;定南将军希尔根等亦由江西平定福建;平寇将军根特巴图鲁、席布等往广东,会王进剿,一切机宜,王其参酌以行。”后封可喜为平南亲王,给其子之孝大将军印。
五月
初三日,康熙帝次子二阿哥保成(后改名胤礽)生,其母皇后何舍里氏死。
初八日,安西将军赫业自汉中抵七盘关,进败吴三桂总兵石存礼于札阁铺山下,复朝天关。
十九日,浙江平阳兵变,执总兵官蔡朝佐,与耿精忠将曾养性合围瑞安。清命将军赖塔等率师攻之。
六月
十九日,命镇东将军喇哈达移驻杭州。
七月
初十日,差往达赖喇嘛处员外郎拉笃祜还奏称,达赖喇嘛欲相助攻吴三桂,并诫谕其兵不得妄夺山陕居民。
十四日,耿精忠兵合力犯衢州。先是耿精忠遣将西略江西,江西南瑞总兵杨富潜附,事觉被诛;寻陷石城、犯宁都、逼赣州,清以赣州为通粤孔道,命将严守,并任赵应奎为袁临总兵,驻防袁州(今江西宜春)。又北略浙江,攻金华、陷义乌、占诸暨,并合力攻衢州(今浙江衢县)。报闻。清命副都统穆赫林率蒙古喀喇沁、土默特兵自江宁驰援。后败耿精忠兵于衢州、金华、处州等处。
十九日,浙江嘉兴、湖州民朱二胡子等起事,旋败死。
廿五日,清贝勒察尼、将军尼雅翰等分水陆进攻岳州,吴三桂将吴应麒率兵七万余相拒,应麒败于七里山。报闻。
八月
十一日,命南怀仁铸造火炮,以应军需。
十四日,两广总督金光祖疏报,水陆官兵,分为四路,败孙延龄,恢复梧州。
康熙帝准吏部议覆御史朱尚义疏言,“今闽粤督抚既设,将军守令将弁势必须才补用。”命满汉三品以上的大学士、各部尚书等堂官及八旗都统,凡有真正才能者,不拘文武,照例保举。吏、兵二部甄别录用,并派往平叛军前效力。倘若保举不妥,将保举官员照例议处。
九月
初一日,命虽当此多事之时,仍每日进讲。
十二日,耿精忠遣将攻浙、赣,又攻入安徽,破徽州和歙、祁门等县。清调将率兵堵御。
廿三日,吴三桂集重兵于中路长沙、岳州一线;又遗总兵彭士亨为左路,直犯川北广元,谋据宁羌深入陕西。清定南将军希尔根奏,吴三桂派将率兵出右路,径攻江西袁州(今宜春),图与耿精忠兵连势合。
廿四日,两广总督金光祖奏,广西提督马雄、左江总兵郭义叛清,广西全省变动。清命安亲王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兵讨之。
廿六日,兵部会议,因平叛需要,令内外满汉官员杆加一级。生员捐三十杆、闲散弟子捐四十杆,准进入国子监读书。富国捐四十杆,给予九品顶戴。康熙帝准所议。
十月
因吴三桂、耿精忠等相继叛乱,清军分赴各省平叛,所需钱粮骤然增多,清廷遂复行捐助纳监例,简称捐纳。规定:现任文武各官和乡绅捐银二百两或米四百石者,准记录一次;捐银三百两和四百两或捐米六百石和八百石者则分别记录二次和三次;捐银五百两或捐米一千石者,准加一级。进士、举人、贡生捐银八十两和一百五十两或捐米一百六十石和三百石者,出任之日分别记录一次和二次;捐银三百两或捐米六百石者,出任之日准加一级。增生、附生、青衣等,视其捐银或捐米的不同数目,可转礼部送国子监读书。富民捐银一百两、一百五十两和二百五十两或捐米二百石、三百石和五百石者,分别给予悬匾示旌、九品顶带荣身和八品顶带荣身。凡属大计贪赃、丢城失地、盗骗钱粮、科场舞弊、作恶害民者及三品以上革职官员,不准捐纳。但是,如因逃人盗案、拖欠钱粮及贻误公务而被革职者,自四品官至九品官,视其不同捐银数目,给予原品顶带荣身。革去进士、举人者,捐银一百五十两或二百五十两,分别给予九品顶带和八品顶带荣身。此后三年间,因军需一再短缺,复广升捐纳条例,如纳米菽、马草、鸟枪、弓箭等等,清廷共得捐银二百余万两,而捐纳知县已达五百余人,太学生员增至数十万人。是年,清廷又定招民垦田酌量录用制,规定凡属贡生、监生、生员及百姓垦田三十顷以上者,奏过吏、兵二部,试其文艺程度,分别授予知县、县丞、守备、百总等官。但是,如地方官员对被招民垦田未足额数或垦田钱粮未经起解而擅具题者,照例议处。
十二月
初四日,王辅臣在宁羌杀莫洛,叛走平凉,陕、甘大震。康熙帝欲御驾荆州亲征,廷议以京师根本重地,止可居中运筹,谏止。寻速发清兵保固秦省,并谕王辅臣曰:“莫洛于尔,习怀私隙,颇有猜嫌,致有今日之事。则朕之知人未明,俾尔变遭意外,忠荩莫伸,咎在朕躬,于尔何罪?”并劝其“敛戢所属官兵,各归队伍,即令率领,仍还平凉原任。”
是岁
康熙帝东巡吉林。南怀仁绘“坤舆全图” 。 道学家张履祥逝世。张履祥,字考夫,桐乡人。著有《杨园全集》。 明朝画家胡正言逝世。胡正言,中国明代末年书画篆刻家、出版家。字曰从,号十竹,原籍安徽休宁,寄居南京鸡笼山侧。尝从李如真攻六书之学,于是篆、隶、真、行,简正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