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与选择性报道

最近,BBC推出了一部纪录片,题为《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详细介绍了“诗圣”杜甫和他的诗作。

4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文化时评丨BBC推介杜甫:他的伟大与悲悯正引起西方共鸣》一文,称它的播出让居家隔离抗疫、饱受疫情焦虑的民众产生了共鸣,杜甫诗词的美充满了慰藉人心的力量。

但也有一部分中国民众认为,BBC在此时播出关于杜甫的纪录片,就是借着杜甫悲天悯人的作品风格,来暗示中国人民在新冠肺炎中遭受的苦难,同时以这种方式诱导人去联想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汉日记》,是一种抹黑中国的不怀好意行为。

本文并不是为了探讨这个纪录片有没有在暗示方方以及《武汉日记》。我们在这里不下结论。但我们注意到,很多批评方方的人,都用到了一个词,叫“春秋笔法”,说方方和西方的一些媒体一样,都用这种写作方法来进行选择性报道,从而达到煽动某些读者情绪的目的。

那么,“春秋笔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春秋”是孔子的一部著作,作为编年体史书,记录了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也因为这部著作,书中记载的大致这一段历史时期被称作是“春秋时代”。

现在,“春秋笔法”在网络上是用于批评选择性报道的贬义词。但在古代,这是一个更偏褒义的词语。古人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写这部书,不是为了单纯的记录历史,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这部书传递自己的思想和立场。

孔子写《春秋》的时候,用词极其简略,甚至有的时候一个历史事件仅用10个以内的字写完。所以后世出现了许多对《春秋》的注解,比如左丘明的《左传》,就是对《春秋》的扩展和补充。

孔子写史简略,是有自己的用意的。他没有直接表达观点,而是通过一些用词,隐晦的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左传》所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这些立场解释清楚。

《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开始记载的。鲁隐公元年的历史,孔子一共就用了62个字: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归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公子益师卒。

乍一看,这都是具体的事,就像报新闻一样,看不出立场来。但根据《左传》的解读,其实大部分语句,孔子都在表达立场。

“元年,春,王正月”,是说这一年是鲁隐公元年。但他没有说“即位”,是因为那一年鲁惠公死了,但由于嫡长子年幼,所以国人立了年长的庶子息姑暂时摄政,代行君主之事。息姑就是鲁隐公,但由于那一年他只是个代理国君,所以孔子只说“元年”,不说“即位”。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是说鲁隐公和邾国的国君邾安公(名曹克,字仪父)在“蔑”这个地方会盟。邾国是一个子爵国,但孔子没有称呼邾国国君的爵位(称呼爵位的话,应该叫他邾子),是因为现任邾国国君的爵位还尚未得到周天子的确认。之所以没有叫他的名字“曹克”,而称呼他的表字“仪父”,是对他的尊重。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大家在语文课本里都学过。共叔段是郑庄公的弟弟,但他和兄长争斗,没有弟弟的样子,所以不称其为弟,而是直呼其名“段”。虽然这是兄弟相争,但实际上就像两国国君在交战,所以用了“克”这个词。称呼郑庄公为“郑伯”,没有突出他兄长的身份,是讥讽他没有教导好弟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xuǎn)来归惠公仲子之賵(fèng)”。这个事情比较复杂,需要解释清楚缘由:

七月份的时候,周天子派一个叫咺的宰(宰是官名,咺是人名),来鲁国赠送丧葬物品。这个物品是用于已经逝世的鲁惠公的。也有一部分是赠送给惠公夫人仲子,让她用来给惠公办丧事用的。

按照周朝的礼节:

天子死了以后七个月才能下葬,诸侯参加葬礼;

诸侯死了以后五个月才能下葬,盟国参加葬礼;

大夫死了之后三个月才能下葬,地位相似的同事参加葬礼;

士死了之后一个月才能下葬,亲戚参加葬礼。

但周天子派人来给他送丧葬物品,时间远远超过了五个月。周天子在悼念死人(鲁惠公)的时候,没赶上葬礼的时间;慰问活人(鲁惠公的夫人仲子)时,也没赶上举哀的时间,等于两头都不搭,完全违背礼法。

本来周天子给死去的诸侯送丧葬物品,是常规操作,并不值得写进史书。但由于此次天子行动迟缓,所以孔子把这件事注明月份、写进了《春秋》,是对周天子隐晦的批评。但他又不能直接批评天子,所以就把“宰咺”的名字写出来,让他代替天子背锅,暗示是由于咺的失误,才导致了迟缓。

另外,《春秋》中也有另外一种很鲜明的特点:同一种行为,视不同的性质,孔子会使用不同的字眼。

比如杀人,孔子大概会用三个字表示:杀、弑、诛。

除了常见的“杀”之外,“弑”指的是以下犯上的杀人,比如晚辈杀长辈、臣子杀国君。“诛”指的是死者有罪而被杀。

比如,卫国的公子州吁,是杀死自己的兄长夺得卫国国君之位的,所以《春秋》记载为“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用了“弑”字;后来,卫国大夫石碏把州吁哄骗到陈国,和陈国国君一起设计杀死了州吁。州吁虽为国君,被大夫设计杀死,但州吁的国君地位得来的不正当,杀他不能叫“弑”。所以《春秋》的记载是“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当然,孔子在州吁之死的问题上还没有用“诛”这个字眼,可能是考虑到上下有别的问题,觉得州吁虽然该死,毕竟也是国君。不过后世的孟子可不这么看,他在类似问题上更激进一些。

孟子和魏惠王见面的时候,讨论过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商纣王是天子,周武王是诸侯。魏惠王认为,诸侯讨伐天子,是以下犯上,以臣弑君。孟子当时回答了一句话: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意思就是,纣王是个独夫民贼,诛杀他就是诛杀独夫民贼,不是弑君。在这里,他明确的用到了“诛”这个字。

在孔子的概念里,存在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原则。《春秋》其实是孔子删订前人资料而编撰的,他选择资料的时候,就会为“尊者、亲者、贤者”有意避讳一些礼崩乐坏、不忍提起的事情。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他也会通过“春秋笔法”的形式,对某件事情进行委婉的记录和批评。

比如,孔子会略过某些大事不写。比如鲁隐公元年十月,先君鲁惠公改葬,他居然不记载。根据《左传》的解释,鲁惠公死的时候,鲁国和宋国在打仗,而且惠公的儿子还小,所以葬礼办得很潦草。现在仗打完了,就得重新下葬。但鲁隐公暂时代理国君之位,所以没有资格主持先君的葬礼;惠公的儿子还小,也主持不了葬礼。所以孔子直接就没有记载改葬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名不正言不顺,不合乎礼节,他就直接略过了。这和现在的“选择性报道”异曲同工。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西周传统的礼法已经不具备约束力,臣弑君、子弑父、天子权威不受尊重的事情比比皆是。因此孔子在写作的时候采用春秋笔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周礼,维护周天子的权威,维护他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

可以看出,孔子是在逆时代潮流而动,也注定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不会被接受。虽然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的倡议下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汉武帝却忘记了一件事:他的祖先刘邦是秦朝的臣子,最终却推翻了秦朝,这本就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当然,他也可以引用孟子的话: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只不过自己坐稳位置后,需要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统治罢了。

同样,现在大家为何不喜欢选择性报道?选择性报道所说的或许有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面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它和“春秋笔法”一样,其目的不是为了报道和记录,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且去影响更多人的立场。

因此,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纪实类的文章,到底是要把纪实摆在首要位置,还是把观点和立场摆在首要位置?或者说,一篇不全面、不完整的纪实类文章,是否有资格作为观点和立场的载体?而什么样的纪实类文章,才能算得上是全面和完整的?

例如,孔子用极其简略的文字来描述事件,我们基本可以说《春秋》作为史书,是极不完整、极不全面的。它的字里行间,充斥着的是立场,而不是具体的史实。直到《左传》的出现,才把具体事件的部分补齐。在《左传》全面地描述了相关历史事件后,再加上孔子的立场,我们才会理解孔子的所思所想和道德标准。

懂球号作者: 史臣曰

不代表懂球帝观点

772

查看回复(181)

379

在dqd不光是看球,我学到了许多其他东西,感谢dqd

查看回复(27)

232

查看回复(13)

211

那拍李白就是反权贵,拍白居易就是过度报道底层人民,拍范仲淹和欧阳修是引导清流舆论,拍苏轼黄庭坚大概是避世无为

查看回复(25)

ZL61889

148

文化自信,不要文化自大

查看回复(19)

126

其实杜甫的悲天悯人情怀也是导致他后生忧心忡忡,写下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句,我国古代一是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种则是杜甫忧天下百姓,杜甫的博大与均衡是令人敬佩的

查看回复(1)

99

没有一家媒体可以避免选择性报道。媒体总是会选择与其立场和利益相符的事实进行报导。那些对武汉抗疫进行正面报导的媒体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性报导。没有一家媒体可以做到面面俱到。而作为读者,我们就要从这些不同媒体不同角度的报道中去抽取事件本来的样貌

查看回复(19)

91

查看回复(15)

84

查看回复(22)

47

赵盾弑其君

查看回复(18)

41

敌方xxx将军深明大义,审时度势投奔我军。我方xxx叛徒卖国求荣,狼心狗肺投降敌军。关于春秋笔法:敌军进攻,我军撤退转移,牺牲多人。敌军进攻,我军狼狈逃窜 ,死伤无数。

查看回复(5)

35

10

同样的纪录片,纪委解读出“香”来,部分民众解读出“屁”来。所以,不只有春秋笔法,还有“春秋解读”。一切,取决于你的屁股坐在哪儿。

这真的是一个足球APP?

是人就会有立场,就讲自己的追求和利益,就会存在自己的倾向,而文章恰恰就是人写的我们生活在谎言的世界,周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每天都在说着或真或假,半真半假的话重要的,是在这些谎言中学会分辨。这就要求自己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不要迷信任何人,文章和观点可以看,但未必全信,有些东西就看个乐儿。如此,方能立足

THE END
0.中国古代史选择题A、 《中国大历史》B、 《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C、 《拓跋史探》D、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102、()是人类的发源地。 A、 非洲B、 美洲C、 亚洲207、《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 A、 纪传体B、 编年体C、 纪事本末体D、 国别体 208、以下一直维护京城治安的叫()。 A、 卫士B、 中jvzquC41yy}/ys}0ep5y|8;569614A3cur~
1.2012版国家公共基础知识教材:人文篇新浪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同时他还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包括世界观、认识论等在内的哲学思想体系。 (1)孔子在其晚年,将“道”提升到世界观的境界。从宇宙自然到社会人事伦理,在孔子哲学范畴中便是由“道”而“仁”,这构成了孔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jvzquC41gf{/ursc0eun0ls1qhljerfn1462365;/3;03@645389;93ujvsm
2.起亟也题目答案解析,起亟也题目答案解析1D. 《春秋》,是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很难理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认为,与老百姓相关的事情不允许拖延,要给百姓稳定的产业,因为没有稳定的产业,就没有稳定的生活。 B. 贡法,是指比较几年中的收成取一个平均值,作为平时收税的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G7'D=&G=*DC'?G'N9'D;+:H7mvon
3.黔东南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2.9.29)C项:《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C项错误。 D项:《乐经》,又称《乐》,是《六经》之一,《乐经》已失传。《乐经》是jvzquC41mcomk7mwcv{/exr1428319>5217849:;30nuou
4.外国文学史70页笔记.pdf《历代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对《撒母耳记 和《列王记的补充。《雅歌、《路德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是各种 体裁的作品,被称为“五卷书”。 15.《旧约原文大部分是古希伯来文,其中一小部分是亚兰文。 16.《次经是希伯来文化中地位仅次于《希伯来圣经的总要文献。 17.《伪经和《次经一样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29761@5442<53=:2287457xjvo
5.传说题目答案解析,传说题目答案解析1俄罗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俄罗斯真理》 B:《往年纪事》 C:《伊戈尔远征记》 6月12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日而确定的。 A: 国际妇女节 B: 俄罗斯日 C: 新年()年7月俄联邦教育部在普通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开始实施侧重性专业教学 A: 2002 B: 2013 C: 2000 D: 2001 jvzquC41o073vrpw0eun1wjyvkqv1|t/'G:&DL*C2'K9'JK'D64ivvq
6.思想解放历史转折通用12篇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jvzquC41luph0zguj{/exr1jcuxgw4682840qyon
7.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5《春秋》是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后世编年体史书的编撰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史记》对自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中国境内汉族和主要兄弟民族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记述。中国古代留存史籍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诸如正史有“二十六史”,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典制体等多种成系列的史书体裁。一一摘编自汪高鑫《多重jvzquC41yy}/|}m0eun1|thv1;57;;3444ivvq
8.历史Top100图书No.1 史记(全十册) 图书名称:史记(全十册)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7847/豆瓣评分: 9.5 评分人数: 11952 人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8B6;45?1;8
9.事业单位考试考点《人文历史》(2025年最新版)12、单选题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___。 A: 《左传》B: 《论语》C: 《国语》D: 《战国策》 点击查看答案 13、单选题 唐代诗歌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对应,错误的是___。 A: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jvzq<84yyy4:3n}co0usi8x{fy~h1;>9/6<66898769237mvon
10.全球通史全部书评全球史观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看法:文明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地球上的每一个文明所创造的成就,都是全人类遗产的一部分,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历史的发展会导致一些新文 3 有用 全球视野下的历史——读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20世纪影响世界的10本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yvdsjev1714>;651xfxrjyu
11.七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提纲下载历史第十八课 思想文化 1、《资治通鉴》:(1)作者:北宋史学家司马光。(2)体例:编年体史书。(3)范围:从战国到五代。(4)地位:被视为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 2、佛教的中国化:(1)佛教教义: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生。(2)佛教的中国化:自身改造,广泛传播。(3)影响:中国化的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jvzquC41yy}/4:hpl{4dqv4J1:569<>2136659>80unuou
12.中国古代史史料学(陈高华陈智超)·元史史料第二节基本史料 研究元代历史最重要的资料,要数《元史》、《元朝秘史》、《元典章》和《通制条格》等几部书。此外,官修的《经世大典》一书也具有较高价值,可惜的是原书已散佚,只保存下很少一部分。 (一)《元史》二一O卷宋濂等撰。明代初期官修的史书,二十四史的一种。元顺帝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jvzq<84nkunju~t0ecyt0ls1zuk1piyju532;5231z32;5233<`79<::4?/uqyon
13.《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汇总广东继续教育网(出题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委宣传部 推荐单位:江苏学习平台) A、北京 B、扬州 C、苏州 D、杭州 答案:B 13、下列情况通常采用同行评议办法的是____。(出题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A、遴选科研项目申请 B、科学论文评审 C、科研评奖 D、以上全是 答案:D 14、下列诗句,与中国和西域的物质文明交流无关的一组是____。(出题jvzquC41yy}/imozl{4dqv4jvor0zrsygp5{kuncq1713>3jvor
14.公务员人文历史常识(全文)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 jvzquC41yy}/;B}wgunv0lto1y5rys;wpqs{2ok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