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传奇亚洲孤岛上史前有侏儒象

在印度尼西亚一座偏远的小岛上,曾经生存着一种比人还矮的“迷你象”,它们从哪里来,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弗洛勒斯岛属于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位于亚洲东南部,虽然距离亚洲大陆很远,但是距离大洋洲却不远。世人之所以知道这个岛屿很大原因是在岛上发现了名为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的史前人类。即便是成年之后,弗洛勒斯人的身高也只有1.1米,是名副其实的小矮人,但是他们已经灭绝了。

弗洛勒斯岛上不仅有小矮人,还有一种因为被困岛屿而变得异常矮小的侏儒象,它就是弗洛勒斯剑齿象(Stegodon florensis)。剑齿象可是一种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的史前长鼻目动物,最大的剑齿象肩高可达3.87米,体重超过12吨,它就是著名的“黄河象”,学名师氏剑齿象(S. zdanskyi)。

与家族中的老大哥相比,弗洛勒斯剑齿象如同幼儿,其体型只有大陆亲戚的17%,肩高约1.3米,体重570千克,和一头小牛差不多大。尽管体型很小,但是灵活的长鼻子、成对的象牙以及强壮的身体,弗洛勒斯剑齿象是一个都不少。

弗洛勒斯剑齿象当然并非天生就这么小的,它们的祖先也是来自于亚洲大陆,当时全球正处于第四纪冰期,海平面的大幅度下降让整个东南亚形成了一座巨大的陆地,也就是巽他古陆(Sundaland)。正因为岛屿与大陆的联通,让剑齿象能够一路向南,来到弗洛勒斯岛,与它们一起来到这里的还有直立人等其他大陆物种。

尽管变小,但弗洛勒斯剑齿象依然是岛上最大的动物,它们成群结队穿梭在岛上的热带雨林之中。对于弗洛勒斯剑齿象而言,最危险的敌人就是弗洛勒斯人,尽管这些“小矮人”的体重只有25千克,但是他们保留了祖先打制石器、制造工具的技能,能够协同捕猎。在弗洛勒斯岛上发现的化石也证明了人类对于弗洛勒斯剑齿象的猎杀。

弗洛勒斯剑齿象在距今约50000年前消失,这个时间与智人来到岛上的时间重合,与弗洛勒斯人消失的时间一致。有观点认为,智人上岛之后便大开杀戒,摧毁了岛屿上的生态系统,造成了许多物种的灭绝。作为岛上的关键物种,弗洛勒斯剑齿象的消失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

弗洛勒斯剑齿象并非唯一因生活在岛屿上而侏儒化的大象,之前我曾经介绍过生活在地中海岛屿上的法氏古棱齿象(Palaeoloxodon falconeri)和克里特猛犸(Mammuthus creticus)等,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去找找看哦,有时间我会总结一下更新世末期海岛上的侏儒象。。

参考资料

Geer, Alexandra A. E.; Bergh, Gerrit D.; Lyras, George A.; Prasetyo, Unggul W.; Due, Rokus Awe; Setiyabudi, Erick; Drinia, Hara (August 2016). "The effect of area and isolation on insular dwarf proboscideans".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43 (8): 1656–1666. Bibcode:2016JBiog..43.1656V. doi:10.1111/jbi.12743. ISSN 0305-0270. S2CID 87958022.

THE END
0.史前动物《史前巨兽并未灭绝?骸骨曾在市场流通》史前动物《史前巨兽并未灭绝?骸骨曾在市场流通》 生活在2亿年前的史前巨兽,在现代仍有幸存的个体?2007年在利比里亚的格莱玛村曾有一起人类男性的离奇死亡事件发生,据说在森林深处的村落,曾经成功猎杀这种巨大生物,它的遗骸曾经在市场上贩售。 相传利比里亚的偏僻河流出没一种巨大无比的肉食性神秘生物--吉巴哈利,它的身长达到6米至9.1米,据说与 jvzquC41yy}/onnrkct/ew477elsg?j
1.这些史前巨兽不是恐龙,却能将大象按在地下摩擦!巨犀科在早中新世灭绝。巨犀是已知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巨犀是犀牛的近亲,在大约3400万年到2300万年以前分布在中亚的森林里。因巨犀身材高大,脖颈很长,所以它们以树冠上的树叶为食。 想当年巨犀们可是没有天敌,是王者般的存在,想到今天的非洲草原上的犀牛屡屡被大象欺负,巨犀他老人家若是泉下有知,又作何感想? jvzquC41o0gdh~s0ep5w1Hfe?3633;752(zzrnBctvodnn
2.地球上的顶级掠食者史前生物伟鬣兽是非洲最大的掠食者,长度5-6米,重约1500公斤。 伟鬣兽的头颅骨估计超过1米长。裂肉齿是在第一臼齿,及与下臼齿重叠成像剪刀般,可产生利害及强大的剪力。 伟鬣兽可以猎食大型的猎物,有时会吃腐肉。中新世时撒哈拉沙漠是较为肥沃,大部分地方都是草原及有丰富的雨量,且有湖及池提供水分予动物群。伟鬣兽jvzq<84yyy4orjicvc4dp8xha;KB298H64K65=9;7DLD5>GCH46D8N;75a918h8298:C6:6420nuou
3.北美和东亚临夏盆地发现巨型史前食肉大熊猫这一观点后来得到分子生物学的普遍支持。虽然现代大熊猫仅仅剩下一属一种,但其实在历史长河中,这个家族曾经非常兴旺发达,成员遍布非洲,欧亚大陆和北美。 近日,古脊椎所毕业生江左其杲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John Flynn,以及古脊椎所王世骐研究员,侯素宽副研究员和邓涛研究员共同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刊物American Museum jvzq<84yyy4jxyu0ecy/ew4zyfz0m‚o|14635991v46359926a<84?:660nuou
4.6种尚未灭绝的史前动物,第3种一个世纪前重现|土豚|灭绝|硬骨鱼土豚,一般也被称为非洲食蚁兽,是一种身强力壮的动物,据说土豚起源于6千多万年前,是不折不扣的史前动物,而今尚未灭绝。 鸭嘴兽,起源于2500万年前的古老动物,其身体特征结构仍旧原始,而今尚未灭绝,但分布范围小,而且数量不多,仅在澳大利亚地区发现。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239966>:a39j:4kg3h26229i9{j4ivvq
5.动物世界马科图鉴马科,是奇蹄目中的一科,史前种类曾经非常繁盛及多样化,现今仅存马属一个属,现仅存7种。不过它们依然是目前奇蹄目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动物。 已绝灭的三趾马 想象图 史前马科曾广泛分布于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其中,美洲一直被视为马科的演化中心。现代马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成员包括马jvzq<84yyy4orjicvc4dp8xha7L32=ID3H;:F=;HDC;FE;J79GJ13MH5Ca918h8298:C6:642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