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陶**(实名认证)
IP属地:广东
下载本文档
专题八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线索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原始社会时期,随着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传播,人类文明逐渐产生。世界上形成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等最早的地区文明,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线索2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获得了稳步发展;古代希腊不断向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众多的城邦国家。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这是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并最终推动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起。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两种,丝绸之路促进了汉王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二、中古时期的世界线索1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西欧社会的转型,中古西欧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王权国家、基督教会和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中古西欧文明是不同文明融合和嬗变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多元混合特色。线索2中古时期的亚洲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印度、阿拉伯文明在这时不断向外传播,与受中国文明影响下的朝鲜文明、日本文明等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上灿烂的一页。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的作用。线索3古代非洲和美洲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西非的加纳等国、南非的大津巴布韦都充分展示了古代非洲的文明成就。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古代美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26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4.了解古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知识点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就: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①社会分工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②贸易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③艺术和科学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④早期城市形成: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1)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②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形成。(2)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3)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知识点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自然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苏美尔时代: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3)古巴比伦王国时期①统一: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②政治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4)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2.古代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埃及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3)专制统治①法老的地位: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②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4)文化成就①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②出现古老的象形文字。③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④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⑤建造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3.古代印度文明(1)文明产生: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后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2)种姓制度①形成: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发展出种姓制度。②内容: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贱民”。③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④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3)文化成就①《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史诗。②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③在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4.古代希腊文明(1)中心区域: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2)城邦制度①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②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③代表:斯巴达和雅典。(3)政体形成【链接·选择性必修1·P8】①雅典——民主政治内容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陪审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陪审员全体达6000人之众,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②斯巴达——寡头政治机构职责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王位世袭,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但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4)文化成就①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②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称为“史学之父”。③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知识点三古代文明的扩展1.农耕文明的扩展(1)条件:农耕文明区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2)扩展①埃及: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②西亚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2.海洋文明的扩展(希腊文明)(1)条件: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2)方式:移民。(3)范围: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4)影响: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众多的城邦国家。知识点四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1)崛起时间:公元前6世纪。(2)征服扩张: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3)帝国统治: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4)走向衰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灭亡。2.亚历山大帝国(1)崛起时间:公元前4世纪晚期。(2)帝国建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3)政治统治: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3.罗马帝国(1)起源: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2)征服扩张:首先征服意大利,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3)政治统治:奴隶制迅速发展。(4)确立国教: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链接·选择性必修1·P9】(5)政治制度A.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①权力结构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提出建议,协调行动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政体实质: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③政体局限: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B.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末建立)①帝国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②政体特征: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6)帝国灭亡: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知识点五文明的交流1.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2.交流表现(1)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2)文学艺术①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②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3)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4)丝绸之路①波斯帝国:中国的丝绸到达地中海东岸。②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链接·选择性必修3·P15-22】知识点六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1.古代西亚文化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使用这种文字文学《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建筑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亚述帝国的王宫,波斯王宫等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各种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2.古代埃及文化文字使用象形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文学有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卡尔纳克神庙历法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目前通用公历的基础医学医学发达,防腐技术高超,制作“木乃伊”3.阿拉伯文化文学“悬诗”盛行,散文故事集《天方夜谭》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天文学白塔尼证明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被作为医学的教科书4.古希腊文化哲学①研究对象: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②特点: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③表现:a.苏格拉底: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b.柏拉图:创建“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几何学柏拉图发展了几何学,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文学①《荷马史诗》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②戏剧是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雕塑建筑米隆的《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史学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被称为“历史之父”;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5.古罗马文化法侓内容约前450年,《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评价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公民法的基础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三大代表。维吉尔写有史诗《伊尼特》史学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建筑有万神殿、大竞技场(圆形剧场)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来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1.埃及历史铭文记载:“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摘自必修教材P5)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提示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2.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摘自必修教材P5)提示两河经常泛滥,农业发达,诞生了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测量土地的60进制。尼罗河水定期泛滥,几何学和天文学研究兴起。3.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摘自必修教材P5)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印度哪一政治制度的形成?属于被统治阶级的有哪几个阶层?提示种姓制度。吠舍、首陀罗。4.亚里士多德说:“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摘自必修教材P6)二者的典型代表分别是哪两个政权?提示雅典和斯巴达。5.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摘自必修教材P9)据此我们可以获取希腊文明的哪些信息?提示海洋文明的典型;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6.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摘自必修教材P9)材料的核心主旨是什么?提示突出了波斯国王作为专制君主的地位。7.公元前73年,意大利半岛中部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起义者坚持了两年,一度威胁到罗马城,最后被镇压。(摘自必修教材P10)这次起义有何影响?提示冲击了奴隶制,深刻影响了罗马历史发展进程。8.公元前1900年左右,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使用楔形文字书写信件。(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15)楔形文字是由谁发明的?提示苏美尔人。9.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纂法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16)《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史学价值?提示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史料。10.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公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当时最强大物种的集合。(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16)这一石雕的地位如何?提示既是王宫的守护神,又是国王权力的象征。11.阅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P16“学思之窗”:汉谟拉比假借神的名义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通过宗教欺骗和奴役人民,宣扬君权神授,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12.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19)请举例说明。提示西非人能够制造青铜人像和工具。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的传统文化,如大津巴布韦遗址。1.重要概念——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约发生于10000年前,可能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想一想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是什么?提示农耕畜牧的产生。2.重要概念——《汉谟拉比法典》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让人把它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想一想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提示《汉谟拉比法典》。3.重要观点——《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比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历史面貌,反映了古代人民力图探寻自然法则和生死奥秘,以及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理想。颂扬了为民建立功勋的思想和英雄行为,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认识意义。想一想《吉尔伽美什》主要反映了哪一地区的文明成果?提示两河流域地区。4.关键图表——种姓制度想一想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提示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5.重要概念——希腊城邦国家城邦或称城市国家,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通常是以城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边农村形成的经济政治共同体。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数百个城邦并存,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想一想古代希腊城邦国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示小国寡民,独立自治。6.重要观点——罗马帝国的兴衰想一想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把哪一宗教确立为国教?提示基督教。7.重要观点——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楔形文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时间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字母文字,几乎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如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腓尼基字母是辅音字母,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想一想你知道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最早是由何种字母派生演化而来的吗?提示腓尼基字母。8.重要概念——卡尔纳克神庙卡尔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最大、最壮观的神庙,因其主殿供奉着太阳神阿蒙,又称阿蒙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的多柱式大厅厅长366米,宽110米,有134根巨型石柱,中央两排特别粗大的石柱,每根高达22米,直径3.57米,可容纳近百人在上面站立。想一想卡尔纳克神庙属于哪一种建筑形式?有何价值?提示柱式建筑。是古代埃及建筑艺术上的重大创造,对后来的古希腊建筑也有重大影响。9.重要概念——《神学大全》《神学大全》是基督教自中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教学基础,是必读的古典书籍。它把神学的知识加以论证和系统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上帝;第二部分论述了人的行为;第三部分论述了基督。此书以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从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上帝、灵魂、道德、法律等。想一想《神学大全》是谁的代表作?提示托马斯·阿奎那。考向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角度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人类文明的产生[命题探究]史料一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印记。但是,当人类作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①也可养活自己时,这一依附性大大减弱了。于是,一个崭新的世界②展现在人类面前,使人类的眼界大为开阔;从此,人类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即原始农业的诞生。②指人类从此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思考(1)史料一中人类的“划时代”变化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是什么?提示农业的诞生。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业的出现;人类开始定居生活,较大的定居点发展为早期城市;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世界的前提。史料二社会上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手中的货币和其他财富,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镇压被剥削者的反抗,便设立了各种强制性的暴力机关①,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从此,古老的氏族制度②完全解体,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摘自上海师大历史系《世界史话·古代中世纪部分》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②氏族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自然形成的血缘组织。原始人过着群体的生活,它们共同生活、共同生产、共同战斗、财产公有并且有共同的语言、崇拜、葬地等。思考(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为什么说“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提示标志是国家开始形成。社会上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和压迫形式,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设立,国家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文明的产生史论归纳史论1阶级产生的条件与途径(1)条件:社会等级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个人劳动能产出超过其个人生存所需的少量剩余的条件下出现的。(2)途径①内部:氏族部落或个人把外族人变为奴隶,这是阶级产生的最初途径。而部落间的械斗和战争为此提供了方便条件。②外部:部落酋长和首领们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氏族公社内部分化出富有的剥削者上层,他们转变为氏族贵族。而贫困、负债的氏族下层中的一部分人则沦为贵族的依附民和债奴。史论2国家形成的原因(1)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农业的出现使产品出现了剩余,可以供养脱离生产的国家管理者和保卫者。(2)政治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和阶级对立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协调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是国家的重要职能。(3)兴修水利:在最早的亚非文明古国中,农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兴修水利特别是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调集广大区域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建立统一的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4)抵御外敌: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组建强大的部落联盟,在对外战争中获胜就成为国家出现的现实原因。角度2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早期文明的特点和成就[命题探究]史料一埃及金字塔——法老的陵墓①古代埃及固有的特点,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对死后生活的关心②。古代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厚葬③。——令狐若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法老权力至上。②特别注重宗教信仰。③强调厚葬,也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思考(1)依据史料一,分析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提示古代埃及君权神授,权威至上,宗教是古埃及文明的核心。史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自由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①。法典规定:盗窃王宫或神庙财产的人,必须处死;侵犯别人住处的人,必须就地处死、掩埋;趁火盗窃财物的人,必须当场扔到火里烧死②。——摘自《汉谟拉比法典》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体现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所有关系。②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思考(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从哪几个方面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该法典的历史地位如何?提示《汉谟拉比法典》从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等方面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史料三下面用青铜制作的陪审团票箱之上的中空的标柱是供定罪投票用的,而右边实心的标柱是供宣判无罪用的(见左图)。为对放逐进行表决,雅典的公民们把犯法者的名字刻在陶片上(见中图),所以这种惩处也被称为“陶片放逐”①。水钟②是为法庭进行工作程序时计时用的,从上面的罐子里流到下面罐子里的水计量着留给发言者的时间,这种罐子注满水约需6分钟的时间(见右图)。——[美]《民主的曙光:古希腊(公元前525—公元前322)》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②体现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平等。思考(3)根据史料三,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提示直接民主,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注重程序等。[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格局(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古代东方地域特征为大河文明,经济上体现为农耕经济发达,政治上多实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罗马的地域特征为海洋文明,经济上体现为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律制度化。(2)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论归纳史论1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原因(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业见长的游牧民族则形成杀伐奔袭的特点。(2)地理环境: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3)周边环境: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朝代更替频繁。中国、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4)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也反过来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论2希腊城邦的特点(1)彼此分立,联系密切:由于各城邦十分珍视独立自治,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制约,希腊城市国家处于彼此分立的状态。但城邦之间通过频繁的交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形成了民族认同。(2)小国寡民,民主政治:各个城邦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小国寡民的政治状况使得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公民十分重视自身的政治权利,保卫城邦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高涨。角度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命题探究]史料一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两地文明有何影响。提示影响:古代两河流域: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古埃及: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史料二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对印度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影响: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了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对印度宗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印度成为种姓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沃土。[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地理环境与文明演进的关系(1)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地理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生产力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自然环境,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区甚至具有决定意义。(2)普列汉诺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地理环境在人类的形成、工具的制造、生产的种类、生产力发展速度等方面,无不具有巨大甚至决定力量。对于人类社会关系、经济制度性质的影响则通过生产力来实现间接影响。史论归纳史论有关文明古国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的一般特征(1)文明都是存在于中纬度,也就是北回归线以北。而热带草原是无法产生出文明的,同理寒带也是一样。(2)文明出现都必须是四季分明,容易产生古典农业,以及古典历法。所以传世神话中必然是四季分明的,必然是都有农业之神。(3)都必须有大河流过,大河定期泛滥,带去适宜耕种的泥土。因为定期泛滥的河水,所以所有的文明都产生了大洪水的传说,或者大洪水灭世等等。(4)北方必须有高山,挡住北下的寒风。否则只能产生部落,类似印第安人,不能产生文明。北美农业发达,那是工业社会以后的事情了。(5)文明其他方面还有:必须周围有矿产而且必须是易于提炼的铜矿、锡矿等,有岩盐或靠海,周围必须有易于迁徙、生存的平原。考向古代帝国的扩展与文明交流角度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古代帝国的扩展[命题探究]史料一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居鲁士二世称王,创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始对外扩张。先后经过了冈比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一世,迅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等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世界古代帝国的扩张》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波斯帝国实行什么统治政策?分析波斯帝国建立的影响。提示政策: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影响: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希腊部分地区、印度河流域纳入统治范围,有利于亚非欧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史料二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①。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②,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法]基佐《欧洲文明史》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体现了罗马统治的分散性,由众多城市构成。②即贵族君主制。思考(2)依据史料二,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提示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农耕文明对古代文明扩展的作用人类最初的文明大多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大河流域,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了古代文明基本各自独立自主发展的特征。但农耕世界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制度与文化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由此决定了农耕文明在古代不断扩大的基本趋势。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史论归纳史论1波斯帝国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1)波斯帝国是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的高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波斯帝国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并且为后来的帝国所承袭。(2)波斯帝国的形成,客观上为西亚、北非这一广大地区,提供了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舞台,但同时它的征服战争也给这一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破了该地区的正常秩序和规则。(3)波斯帝国以落后民族征服三大文明中心,承袭了古代文明,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做了总结,同时又为希腊文明的形成提供了借鉴,在文化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史论2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从帝国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②从东征的过程来看,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的交流和融汇,加速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步伐。从这个角度来说,亚历山大东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消极影响:亚历山大的征服和政治充满了暴力,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之苦,一些抵抗的城市也被摧毁。角度2从“碰撞与交融”角度考查古代帝国文明的交流[命题探究]史料一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①,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虽然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②,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摘编自《世界历史》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②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双向性。思考(1)据史料一,“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提示表面上看,希腊化指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其实这一时期地中海和西亚、北非历史的基本特点是东西方文明的大交汇,以及东方各文明之间更加密切地交往;“希腊化”反映出强烈的西方中心倾向。史料二腓尼基文字①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腓尼基字母(PhoeniciaAlphabet)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后者又发展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国家字母的基础。在东方,它派生出阿拉马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来、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派生演化而来。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字母文字的演变历史。提示演变历史:腓尼基文字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史论史识]史论归纳史论1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1)经贸往来: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史论2古代世界主要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传播(1)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同时,希波战争使希腊人对波斯人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揭开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实质性交流的新篇章。(2)亚历山大帝国:帝国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亚历山大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区推广希腊文明,大大促进了希腊化进程。帝国崩溃后形成的国家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形成一个庞大的希腊化世界。(3)罗马帝国:一方面,继承希腊文化,罗马帝国将其在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帝国疆域内的亚非欧各文明在和平的环境中不断交流、融合,与东方的中国共同构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4)汉朝:在整合了中国各地文化的基础上,汉向统一方向进一步发展。并通过佛教开启了与南亚文明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开启了与中亚、西亚和罗马帝国的交往。同时,中国文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中华文化圈开始启动。考向世界古代文化成就角度从文明交流角度考查世界古代文化成就[命题探究]史料一构成古希腊文化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是发达的奴隶制经济①。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一直呈上升状态发展。到希波战争以后,达到空前的繁荣。广泛的奴隶劳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园艺业在雅典、米利都等城邦发展很快。手工业行业繁多、分工细致,产品盛销到地中海和黑海各地。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是根本。思考(1)根据史料一,希腊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道理?提示原因:发达的奴隶制经济。道理:文化的繁荣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史料二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①。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②。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③。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地理位置的重要,文化荟萃之地。②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③统治者对科学文化的重视。思考(2)根据史料二回答,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地区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②广泛吸收各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造就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③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④统治者对科学文化的重视。[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了抗争、悲观、注重现世,而北非文明则是一种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信且注重来世。(2)原因①两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且地处欧亚非“十字路口”,经常遭到外族入侵,故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而尼罗河则相对温和,且有沙漠作为屏障,一定程度上利于国家的安全,故埃及人对生活充满自信。②两河流域所建立的国家除亚述帝国外,大都未能完成大统一,且商业相对发达,故总体而言是一种城市文明;北非的埃及帝国则建立了统一的专制帝国,且帝国的稳定性要远远高于两河流域。史论归纳史论1古代印度文化的特点(1)宗教性。印度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如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生活和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2)多样性。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各政权之间,长期征战不已,相互吞并。所以,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3)包容性。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明挑战、不断与异质文明交流的历史。史论2古代阿拉伯文化的特点(1)多民族性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2)学习和创新相结合阿拉伯人在征服新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又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3)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文化进步的旗帜。1.(题型:反映类)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中房屋和随葬品的区别,反映了私有制的产生,人类向文明过渡。2.(题型:概念类)“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而且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一脉相传。他们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封建制度 B.种姓制度C.门阀制度 D.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这是印度的种姓制度,B项正确。3.(题型:说明类)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这说明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答案D解析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材料中“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体现了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4.(题型:因果类)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答案D解析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的扩张属于农耕文明的扩张,希腊文明的扩张属于海洋文明的扩张,二者体现的经济形态不同。5.(题型:影响类)“人口的增加使希腊半岛的资源变得紧张。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希腊人开始在地中海的其他地区建立殖民地。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前6世纪晚期,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400个殖民地。”上述状况的影响是()A.希腊逐渐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B.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C.推动了希腊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的发展D.为波斯帝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答案B解析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的殖民地仍然是城邦的形式,希腊的城邦大都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盛。在对外关系上,希腊城邦长期与波斯帝国对峙。这些海外殖民地基本上是希腊本土城邦的翻版,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B项正确。6.(题型:时空判定类)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A.罗马大道 B.丝绸之路C.波斯御道 D.中国驰道答案B解析传统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7.(题型:反映类)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eq\a\vs4\al\co1(课时作业)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故B项正确。2.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的石柱(如下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上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A.王权至上 B.君权神授C.天赋神权 D.天赋人权答案B解析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属于平民政体的是()A.雅典 B.斯巴达C.古巴比伦 D.古埃及答案A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只适合于希腊的城邦,并不适合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和北非的古埃及。雅典属于平民政体,斯巴达属于寡头政体,A项正确。4.“从苏美尔城邦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两河流域先后经历了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主要历史时期。”这实质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A.稳定性 B.充满了刀光剑影C.落后性 D.各部族共同创造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看出,两河流域文明经历了王朝的更替,其文明是各部族共同创造的结果。这种王朝的更替不是稳定性,其王朝的更替是否充满了刀光剑影,仅从此材料中看不出来,落后性在材料中也无从反映,故选D项。5.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①②答案A解析②是西亚的古巴比伦留下的文明成果,④是古代埃及的历法。共同点是①和③。6.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此种创世观念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A.人祖同源,民众有较强的平等意识B.人们追求众生平等,不利于社会稳定C.有利社会各阶层认同,促进社会成员交往D.导致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印度种姓制度的神话起源,这会造成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故选D项。7.一位西方学者说:“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他们不是‘为艺术而艺术’。”材料表明()A.古埃及建筑艺术功利目的性强B.古埃及人宗教思想的具体体现C.以来世为中心的宗教影响深刻D.重视选材上对石料的偏爱答案A8.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的特征,农耕文明的扩张优势是指私有制产生后,社会分化加剧,具备扩张潜能,④的表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④的B、C、D三项。9.古巴比伦王国一度通过扩张盛极一时,但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结果造成水土流失,连年洪灾,土壤沙漠盐渍化,后终使该国成为一片废墟。这说明()A.地理环境决定人类文明发展趋向B.生态平衡是文明能否延续的关键C.农耕社会无法根本解决人地矛盾D.对外扩张最终必将导致文明衰落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带有明显的转折,因此本题的考查重点在转折之后的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导致古巴比伦王国衰亡,故B项正确。10.下图反映了波斯帝国时期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牲畜和各种土特产。这实质上反映了()A.奴隶制政权的残酷掠夺B.帝国境内商品经济的发达C.战争频繁影响货币流通D.统治者腐朽追求物质享受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被征服者纳贡缴纳的是实物,而非官方发行的货币,这说明当时的货币难以被认可,究其原因则是战争频繁,政局动荡,故C项正确。11.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有利于()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B.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传C.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D.印度佛教的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故选B项。12.古希腊人的海外殖民不是以建立大帝国为目的,而是通过把部分公民迁移海外,运用“母邦”与“子邦”的方式建立殖民城邦。城邦之间彼此保持着相互独立与平等的关系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