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这个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包括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等朝代。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 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至今,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历史事件。
三皇五帝
1. 三皇时代: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以前。他是人类的始祖,也是钻木取火的发明者,他教会人们利用火烹制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人称之为火祖。
伏羲氏:约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相传他是人首蛇身,与女娲是兄妹,结婚生儿育女。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了占卜八卦,创造了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还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被后世之人称为“地皇”。
神农氏(炎帝):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神农发明了农耕工具,教导人们农耕技术,还尝尽百草为人们寻找可种植的植物。他就是姜姓部落首领,姜姓部落统治的这个时期被称为神农氏,神农氏也被称为人皇。
2. 五帝时代:
黄帝:约公元前2700年左右。他是承接三皇之后,五帝时代的第一任统治者。阪泉之战击败炎帝部落,后在涿鹿之战与炎帝联合击败蚩尤部落。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人们开始制作衣冠、建造舟车,开创了医学和音律,被尊为中华的“人文初祖”。
颛顼: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他是黄帝的孙子,出生在若水,在与共工氏争夺帝位胜利后,定都在穷桑,而后又迁都到了商丘。
帝喾:约公元前2400年左右。他是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了华夏的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尧:约公元前2300年左右。帝喾的儿子,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在万国争雄的乱世,尧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
舜:约公元前2200年左右。黄帝的第八世孙,举用才子八人,放逐混沌、穷奇、梼杌、饕餮四个不服从管理的部族首领。任命禹治水,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晚年将首领禅让于大禹。
夏朝
公元前2070年:治水英雄大禹接受虞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建立夏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于自己的后代。自此,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史称家天下。
公元前2018年:太康继任为夏朝第三位君主,但他只顾饮酒游猎,布里尼氏东夷族首领后裔趁机占领夏朝都城,控制了夏朝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公元前1976年:后羿夺取夏朝王位,史称后羿代夏。
公元前1908年:邵康击败后羿手下韩国,夺回了王位,史称少康复国。此后的夏朝王位一直在大禹后代传承。
公元前1651年:夏桀即位,是为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暴虐无道,重用小人。很多部落不堪忍受夏桀的暴政,纷纷起来造反。
公元前1412年:子庄继认为商朝第十位君主为商孝成王。商孝成王时,东南方的彝族兴起,不断进攻商朝。商孝成王虽出兵击退南移,但自身势力也受到重创。商孝成王去世后,一大堆兄弟们凭借着自己的势力争夺王位,史称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商王朝国势日衰。
公元前1076年:商纣王帝辛即位,是为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时出兵东南,征讨东夷,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后期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妖妃妲己,因此加重赋税,整日饮酒寻欢。宰相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最终触怒商纣王。据说叔父比干比较忠诚,纣王怀疑他的忠诚度,便听信谗言,把他的七窍玲珑心挖出来之后,如果重量不会减少,就足以证明忠诚。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大败商朝军队,商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史称西周。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周(姬宫湦) 即位,是为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时发生多起严重的自然灾害,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也发生地震。据说周幽王宠爱褒姒,为博褒姒一笑,多次点起烽烟戏耍诸侯,从而失信于天下。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周幽王,最终攻入西周都城,周幽王兵败被杀,自此存在了275年的西周灭亡。
东周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诸侯拥立姬宜臼,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而秦国因有功被封为诸侯国。此时,周王室的威严逐渐降低,诸侯争称霸露出端倪,春秋时期开始。在此期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453年:周威烈王姬武即位,是为东周第20位君主。
公元前403年:曾经的霸主晋国衰落,赵,韩,魏三家瓜分晋国,得到了周威烈王的承认,史称三家分晋。自此,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开始。而此时从春秋时代初期的140多家诸侯,经过多年的兼并,只剩下了20余家。这些国家中有七个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周朝彻底沦为吉祥物。此后的周王朝经过分封之后,分为西周公国,东周公国和周王室。
公元前256年:秦朝攻入洛邑,西周公投降。同年东周 周赧王室灭亡。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上诸侯纷争、兼并战争不断;经济上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得到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22年 史书《春秋》编年始于此。
公元前679年 齐桓公称霸,后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595年 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之法。
公元前579年 晋楚盟和,春秋时期第一次弭兵会盟。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除齐、秦外,各国需向晋楚纳贡,谁破坏协定,各国共讨之。
公元前536年 郑子产铸刑鼎,刊布成文法。
公元前498年 孔子周游列国始。
公元前494年 越王勾践困守会稽山,向吴国称臣求和。
公元前473年 越王勾践消灭吴国,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公元前481年 公羊,榖梁本《春秋》编年纪事止于此。
战国
约公元前453年 三家分晋,战国时期开始 。
公元前479年 孔子逝世,《左传》春秋编年纪事止于此。
公元前445年 李悝变法,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李悝著有《法经》。
公元前403年 周烈王承认韩、赵、魏为诸侯,《资治通鉴》记事始于此年。
公元前386年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局面形成。
公元前359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约公元前350年 百家争鸣与战国学术的空前繁荣。
公元前350年 秦迁都咸阳。次年秦推行二十等爵位。
公元前342年 马陵之战,齐大败魏军,庞涓兵败自杀。
公元前338年 秦车裂商鞅。
公元前334年 魏齐互相称王,为中原诸侯称王始。
公元前314年 燕国内乱,齐国占领燕国,后退兵。
公元前307年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教练”骑射“。
公元前288年 齐、秦并称东、西帝,不久齐去除帝号,合纵抗秦。次年,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兵抗秦,秦被迫割地给赵魏二国求和。
公元前278年 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攻陷,楚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
公元前270年 范雎入秦,献上”远交近攻“之策。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兵。
公元前256年 秦朝攻入洛邑,西周公投降。
公元前249年 秦相吕不韦带兵灭位于巩邑的东周公。
公元前230年 秦灭韩、两年后灭赵,再三年后灭魏,再两年后灭楚,再一年后灭燕、越,再一年后灭齐,耗时九年。
总结一下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且关键的阶段。
政治格局上,以“三家分晋”为开端,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国为求生存和称霸,纷纷开展变法革新,如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等。这些变法使得各国政治体制更适应战争环境,加强了中央集权。
军事方面,战争频繁且规模庞大。从早期魏国称霸到齐秦争霸,再到秦赵抗衡,战争不断改变各国的势力平衡。长平之战是重要转折点,赵国战败后元气大伤,秦国优势凸显。最终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
经济上,各国注重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业也有所进步。水利工程建设卓有成效,如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促进了农业增产。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且关键的阶段。
关于奴隶制社会的时间轴,就梳理到这里。关于这一阶段的发展欢迎诸君探讨。下一次,我将会以时间为轴,书写整理封建王朝走过的辉煌路途。在最后补充一下有人问我为什么古时候的时间会加个“公元前”?诸君能请教一下吗?帮我回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