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战争史

罗马实行"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公民兵制度。起初,公民们去从军,怀着强烈的爱国心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自觉性与责任感,可长期的对外征服扩张战争,使他们变成了事实上的职业军队。大征服的胜利,罗马奴隶制度得以充分发展,奴隶劳动开始在社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奴隶劳动的排挤,加上频繁战争的破坏和高利贷的盘剥,自由农民纷纷破产,失去土地,沦为无产者,丧失当兵资格。据统计,公元前164年参加选举的公民达372022人,到公元前136年降至317933人。公民人数的下降意味着有资格服兵役的人数减少,造成兵源不足,军队补充困难。公元前171年至前169年,公元前154年至前151年,罗马都出现过新兵补充不足的情况,到格拉古兄弟改革前,征兵甚至扩及17岁以下的未成年男子,可见问题的严重。

在军队素质上,长期作战的公民兵在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膨胀发展的情况下,也滋长着对财富的贪求,发财致富开始成为他们参战的主要目的。

战时掠夺战利品,战后出卖战利品,使军营里充满了随营商贩、奴隶贩子、各类经纪人和乌七八糟的人物。这些人的到来,破坏了军纪,损害了战斗力,降低了军队素质。这在第三次布匿战争期间已经很明显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开始以后,罗马军队围攻迦太基久攻不下,据阿庇安记载,这是因为"军队里完全没有纪律和秩序,……士兵们惯于闲散、贪婪和劫掠",他们更"像是一些强盗"。军队兵员补充的困难和战斗力的下降,对罗马国家的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影响。此时,罗马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奴隶纷纷起义,被征服地区居民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正在兴起。这一切都要求罗马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加强军事力量,以确保内部安定并巩固对地中海地区的统治。统治阶级中部分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问题严重,开始采取措施改变现状,以求军队有足够的补充和强大的战斗力。

第三次布匿战争后期的罗马军队统帅斯奇比奥.埃弥利阿努斯,在公元前147年主持对迦太基作战。他竭力在军队中恢复纪律和秩序,清理腐蚀军队的无用之人,对士兵严加训练,鼓励他们首先要克敌制胜。他的努力终于很快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公元前133-前121年,格拉古兄弟也挺身而出实行更广泛的改革。阿庇安清楚地意识到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为国家取得战斗力,使罗马"有许多勇敢的士兵去征服世界上其他地区"。提比略.格拉古制订土地法,想通过限制贵族占有过量土地并给失地农民分配份地的办法来恢复小农经济,从而保证有充足的兵源。盖乌斯.格拉古更进一步制订同盟法,提出"给意大利人以同等的罗马公民权",使军队有更充裕的来源,他还制订军事法,禁止未满17岁者入伍,由公款供给士兵衣着,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提高士兵待遇。

但当时小农破产已成必然发展趋势,城邦基础已经动摇,企图恢复独立的小生产经济来保证兵源和提高军事力量已不再可能,旧的适合于城邦制度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已经过时,格拉古兄弟改革在贵族的反对下也宣告破产。

公元前111年,非洲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掀起反罗马战争,罗马对朱古达宣战。可罗马军官接受贿略,士兵出卖武器,军纪荡然,士气涣散,战争伊始便屡遭失败。公元前109年,执政官麦特鲁斯到达非洲,接收的竟是"一支软弱、懦怯、无力面对危险和困难的军队","毫无纪律和约束","营地没有设防,军营没有巡逻"。麦特鲁斯对军队进行了整顿,但战争仍然拖延不决。

这时,麦特鲁斯的部将马略许诺尽快结束战争,赢得了罗马骑士和平民的支持,当选为公元前107年的执政官,受命主持指挥朱古达战争。从此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01年对日耳曼人战争结束,马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罗马军事力量,提高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史称马略军事改革。

盖约.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出身于地位低微的农家,自幼少受教育,早年投身行伍,后又投身政界。长期行伍生活,使他深知军队弊端;参与政治活动的经历,启发了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他不顾传统断然采取行动。他的改革解决了罗马军队的危机,摆脱了共和国面临的困境,却又促使罗马逐步从共和走上帝制之路。

马略实行新的募兵制度,取消了公民兵制的征兵制,放弃传统的财产资格限制,吸收志愿的无产者入伍。《朱古达战争》一书的作者塞琉斯提乌斯说,鉴于符合财产资格的人员不足,马略"不再按照祖先时期形成的等级,而允许任何人志愿参军,其中大部分是无产者"。普鲁塔克对此也有类似记载:"胜利当选之后,他便立即着手征集军队,与法律习惯相反,他把许多穷苦和贫贱的人编入军册"。募兵制的实行打开了无产者志愿进入军队的大门,基本上解决了兵源问题。不过,采用募兵制后,义务的公民兵制度并未立即废除,直到公元前一世纪时,志愿兵并不总是能满足需要,往往仍需辅以强制征集。

军饷制的实行开始于公元前4世纪的卡米路斯军事改革,由国家发给士兵报酬,并由国家提供统一的武器装备。马略改革实行募兵制,士兵脱离生产,无法自养自给,为保证士兵的生活,马略不但规定了士兵可获得薪饷,而且可以从国家获得武器给养,并不在军饷中扣除。

步兵每年军饷为120狄纳利,百人队队长加倍,骑兵则为2倍。而且士兵在每次战争后分得的战利品数目更相当可观,因此农民尤其是无产者纷纷志愿参军。

在公民兵制度下,士兵服役是义务,罗马公民战时服役,平时则解散回家种田。只要跟邻邦处于和平状态,就不需要存在军队。共和早期,战争规模小且在家园附近作战,军队一般夏季出战,秋冬春返回家园生产。虽然国家规定17至60岁的公民均有义务承担军役,实际上参加过16次(或20次)出征即可免役;倘是骑兵,只需服役10次。这样一来,罗马公民往往未入中年便已解除军役。公元前3世纪后,长期对外扩张战争,军团不能每年解散重建,要求士兵长年离家服役,但在布匿战争期间平均服役年限也只7年。而募兵制实行后,士兵服役年限增加到16年。与此同时,马略的改革措施规定老兵服役期满后可以从国家分得一块份地作为补偿。先前占有土地方可服兵役,现在要想获得土地就必须先服役,服兵役却成了获得土地的前提。这正表明马略的改革措施是独立小农破产的必然结果。

虽然马略建立的是一支职业军队,但还不能认为是完全意义上的常备军。后来奥古斯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正式的常备军。

为了使军队更加机动灵活地作战,马略对罗马军团组织又加以改革,创建了联队制的军团结构。联队是介于军团和中队之间的组织,每个联队为600人。每个军团建有10个联队,共6000人。

每个联队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200人。两个百人队(各为100人)组成一个中队。联队制的特点是每个联队能够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独立进行军事活动,因而更富有灵活性。联队士兵一律为重装步兵。每个军团还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同盟者或行省的骑兵和轻装步兵。

在阵式排列上,联队制的军团仍实行原来的三列队法。10个联队按四、三、三配置,以传统的五点形排成。也就是第一列为4个联队,第二、三列各为3个联队。前后列的各个联队相互错开,以便交叉挡住前列空隙,使军队作战力量更加密集,更富有冲击力,而又能够机动灵活。

联队制的军事组织,在帝国前期时稍有变化,但基本上一直维持到三世纪。

罗马军队历来以军纪严明闻名于世,同时,罗马军队也非常注意进行奖励以表彰军功,培养军人的荣誉感。但到公元前2世纪以后,军队开始腐化堕落,军队日趋松散,到朱古达战争时更为严重。

马略组建新军后,加强整顿军纪,严格训练,使士兵闻风而动,令行禁止,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他教育士兵懂得,"倘若逃跑就要被捕或被杀,只有武装才能保卫自由、国家和父母,并且获得荣誉和财富"。因此,马略的执法严格、赏罚分明,立刻就立竿见影,效果明显。

马略还对士兵严格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在训练中,他着重训练军队适应环境,让士兵适应北非的酷热缺水,能使士兵惯于长途行军以对付远距离的日耳曼人。马略还要求士兵熟练掌握工兵作业,军队每到一处,均可根据需要做到修建运河,安营扎寨,保证军队有充足供应,并能让士兵安心等待作战时机,以免匆促作战。

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使用公民兵的古典城邦特色的历史,开创了罗马依靠雇佣兵维护其统治的先河,对罗马确有起死回生之效。

从此,军人以奉命作战为职业,服役期长达十余年。奴隶主国家也不必为小农衰微影响兵源焦虑,军人服役期满可分得土地,与战争中掳获财物的老兵组成了地方上的小奴隶主阶层,成为了奴隶主政权的一个社会基础。

但是,职业化的军队长期追随其军事头领,容易成为将领的私属部队,造成"将可私兵"的后果。在罗马共和晚期内争激烈之际,拥有自己军队的将帅往往成为政治舞台上的决定性力量,军队遂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内争转为内战。这样造成反元老派借助军队建立军事独裁的帝制,也造成军人的跋扈,军队为自身利益而混战不休,人民饱受杀戮劫掠之苦,这种兵灾在帝制建立初期的太平盛世虽不多见,但在帝国后期却成为罗马社会的一大痼疾。

可是,在共和晚期和帝国初期,马略的军事改革确实挽救了罗马向前发展的危机。马略改革建立的军事组织制度,不仅适合共和国的需要,也适应了帝国的要求,基本上一直维持到3世纪。后来,奥古斯都曾对军队进行改组,使职业军队更适合元首制的需要,从而最终"完成了把罗马军队变为常备的正规军的事业"。

THE END
0.突尼斯简史(I)—从腓尼基人建立殖民地到迦太基、三次布匿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150年,迦太基军队进攻努米底亚,破坏了与罗马达成的和平条约,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 公元前149年,罗马派遣一支由80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组成的军队围攻迦太基,迦太基居民顽强抵御三年。 罗马围攻迦太基 公元前146年,罗马军队发起总攻冲进城内,战斗持续一个星期,最后攻下中央要塞——比尔萨。迦太基城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885;136:5B7243=`39>5;4633@3ujvsm
1.罗马吞并马其顿迦太基将地中海变为内海有魔气历史第三次布匿战争 罗马的老对手迦太基也和科林斯在同一年陷落。汉尼拔在扎马战役后进行的改革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这个国家的繁荣,在汉尼拔逃到了安条克四世那里之后,虽然迦太基内部亲罗马的一派占了上风,不过迦太基的商业活动还是恢复到了从前的水平。罗马不无嫉妒地看着迦太基恢复生机,于是便鼓动玛西尼撒不断的骚扰迦太基jvzquC41yy}/wvt90eun1nztqrk0ixsijg532:>123771:>860nuou
2.[oeasy]python0119语言的演化拉丁字符罗马帝国罗马体第二次布匿战争结局 迦太基国内矛盾激发 汉尼拔回军驰援 罗马乘机进攻迦太基本土 要求迦太基 交出舰船 并向罗马赔款 迦太基 签订城下之盟 元气大伤 第三次布匿战争 罗马军团 打败了 迦太基商人的 雇佣军 犁平了 整个城市 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内海 罗马又经历了 jvzquC41dnuh0lxfp0tfv8txgtsjpm4ctvodnn4fgvgjn|434;>769<6
3.请问为啥这两个几乎一样的代码,效率差这么多啊forx,yin[(i这场战争共打了16年(前218年-前202年),而经此一役,迦太基已经再无力与罗马争斗了。 第三次布匿战争[编辑] 主条目:第三次布匿战争和迦太基围城战 不出十年迦太基又欣欣向荣,前149年,罗马人为免迦太基回复元气,决定先发制人,围攻迦太基。迦太基在没有事先与罗马协议攻打努米底亚,违反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合约,于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8869==:;1gsvrhng1jfvjnnu1742B63428
4.《地出》:50年前的新年,人们见到了这颗蓝色星球的照片蓝色星球西塞罗(Cicero)在《共和国》中幻想了在第二次布匿战争(Punic war)中死去的英雄、罗马将军西皮奥·阿非利卡努斯(ScipioAfricanus)出现在他的孙子西皮奥·埃米利亚努斯(Scipio Aemilianus)的梦里。年轻的西皮奥发现自己身处天堂,俯瞰着他将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摧毁的迦太基帝国(Carthage,一个存在于约公元前一千年时期的古代jvzquC41hktbplj0uktb0lto0et0txqn1462;653/270fxh/kjwguthp52953970ujznn
5.冷兵器时代也有巷战?难打吗?|国家人文历史官网凭借着“龟甲阵”,罗马军团一度巷战中无往不利,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例莫过于“第三次布匿战争”。面对坚守孤城达三年之久的迦太基人。公元前147年,被选举为罗马的执政官和远征军司令的西庇阿,率部利用云梯登城成功。随后以“龟甲阵”入城展开长达6天的巷战,由于隐匿暗处的迦太基人伺机偷袭,令罗马人寸步难行,西庇jvzquC41yy}/iswynu4dqv4oknouc{~142843;531;764<6488;3:;>8;86/j}rn
6.古格王朝,其他图文简介她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阿非利加征服者,第二次布匿战争胜利者——大西庇阿。兄弟两人还有一个姐姐塞姆普罗妮娅(Sempronia),她嫁给了另一位重要将领,第三次布匿战争胜利者——小西庇阿。在父亲死后,格拉古姐弟三人由其母抚养长大。他们的母亲科涅莉亚·阿菲莉加娜曾拒绝了埃及法老托勒密的求婚,悉心教子并聘请了有名的jvzquC41o0€vr~3ep1ijvrfq187:6@3jvor
7.罗马2全面战争破解版下载8、演示视屏展示的是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城被围攻的场景。 10、罗马2将会使用最完美的游戏引擎,最完美的光照和最完美的粒子系统。 11、在一些场景中,可以进行海陆联合作战,比如演示视屏中的围攻迦太基城,可以指挥最多100个 单位(前提是你的电脑配置够格不够格)。 jvzquC41yy}/5;w0eqs0uxkv13762<;0jvsm
8.罗马刚建国时还是小国,经过征战成为称霸地中海的大国|马其顿|罗马前215年到前204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罗马战败。前200年到前197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前171年到前168年的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前149年到前148年的第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57963;>a38h45o<;;2622:8i6r4ivvq
9.强渡罗纳河【亚平宁城市日记】比如文中的这位老西庇阿(Scipione,简称老SP),他的叔叔和父亲都曾担任过执政官,而他的儿子“大西庇阿”(大SP)和重孙子“小西庇阿”(小SP)后来也都担任了执政官、还分别成为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布匿战争的终结者。 最后,之所以我们只能用“老”、“大”、“小”来区分他们,是因为这爷仨的姓名都叫“Publio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89:2=648
10.媲美斯巴达克斯!《罗马2:全面战争》18禁真人短片幕后花絮此次制作商以强悍的讲述“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覆灭”的真人表演宣告本作的降临,携震撼的新引擎打造最为华丽的PC独占策略游戏。你会为罗马做多深,假借做爱爱做的事,来谋得权位,还是玩权术升官,全权由你决定,除了爽快作战场景,本作的经营元素才是真正的亮点,正如预告所说。 jvzquC41yy}/ijrgtuqz0lto1pkxu87234691;6222>/uqyon
11.包含三次战役的西班牙语例句|西语助手例句词典西语例句库 原声例句 1.Y todavía habría una tercera guerra púnica, del 149 al 146 a.C., centrada en gran parte en el asedio y batalla de Cartago, que se saldó con el saqueo y la completa destrucción de la ciudad mediterránea. 接着,还第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149年至前146年,战事主jvzq<84yyy4fumnev0io1unlw1kt1.J6'D>&:B*G8'GD'J6'G8+9:.>:'G;&D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