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称演变史:从蛮夷之地到帝国边陲

台湾作为中国大陆沿海岛屿,远古距今11万年前的大理冰期时期,台湾岛与大陆联结成一体,大约在1万年前冰期结束,海平面升高,海水淹没陆地,形成台湾海峡,台湾与大陆分隔开来,自此台湾就成为中国大陆的一个离岸岛屿。

末次冰期盛冰期时的中国(资料图)

台湾是名副其实的大陆岛,不是孤悬海外的无主岛,他是中国陆地大陆架上的附属岛屿。所以,我们讲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在地理特征上有历史依据的,不过那时的台湾就像初生的婴儿还没有名字。

我们常讲自古以来,这个“古”就是指有文字记载。关于台湾何时进入古代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他把天下分为“九州”,这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有文字记载,自战国以来九州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九州中的“扬州”统辖东南一域,包括台湾这个东海岛屿。台湾最早的原乡故土应该是古代中国九州的“扬州”,尽管当时长江以南大部还是化外之地,但毕竟台湾己经不是一个没娘的孩子!

01 隋唐以前:海岛夷州

台湾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名称,可以追溯到《尚书•禹贡》的“岛夷”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夏朝和商朝时期,中原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域集中在黄河流域。周朝时期中原地区民族自称华夏,把华夏周围四方,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东夷泛指今天的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部分地区。《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其意为:东南海岛上有夷人,穿着锦服,用竹器装着缀有亮贝的布料,带着橘柚特产,受旨命前来进贡,他们沿着长江大海,到达淮水泗水。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学家论证,这个“岛夷”就是指台湾,尽管名字听起来不太雅致,但有个乳名总比没有名字要顺溜!

《禹贡九州图》(资料图)

公元280年西晋人陈寿编写的《三国志》,是历代文献中与台湾相关的首部正史,台湾开始有了一个叫“夷州”(亦作“夷洲”)的学名。书中记载:黄龙二年(230年)春,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征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这是中国历史上大陆汉人首次开辟台湾的军事行动,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沈莹把这次随军行动所见所闻记录成《临海水土志》。书中记载:“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张。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这里所说的“夷州”,位在临海郡东南方二千里的海上,三国时代的一里约为现在的0.4公里,所以“去郡二千里”即是距离临海郡(今浙江台州)约八百公里的台湾南部。沈莹书中描述夷州的地形地貌、气候、物产、住民的生活习俗等,与近代以前台湾早期住民极为相似。三国东吴孙权军队的这次海外行动和实地见闻,揭开了大陆汉人出海远洋的探险之旅,台湾这个海岛夷洲不再神秘莫测。

02 隋唐至元:“琉球”

公元636年,唐代纂修的一部正史《隋书》问世,《隋书•流求国》和《隋书•陈稜传》记载,隋朝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偕海师何蛮入海求访异俗,到流求,言语不通,掠一人而返。第二年,又令朱宽前往慰抚,流求人不从,取其布甲而返复命。大业六年,隋炀帝再次派遣武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征伐,掳数千人而还。隋炀帝好大喜功,荒诞任性,在位时三次派兵征伐这个海上孤岛都无功而返,无果而终。一个弹丸之地、蕞尔小岛,一帮蛮匪流寇、乌合之众,还称得上叫什么“夷州”,太不认抬举,算个什么球!干脆就封他个“流求”(亦作“琉球”)吧!从隋朝始至元朝,历朝官方都把台湾称作“流求”或“琉球”,也有称“瑠求”或“留求”。不管这“球”那“求”,这几个名字听起来都是别扭,权且当作起了个外号吧!

[日]林子平《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其中琉球与中国大陆同色标注(资料图)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海外交往和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但唐代《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关于台湾的任何记载,大概是大唐盛世繁华至极,八方朝贡,亦或大唐王朝就没有正眼看上流求这个流散在外的荒芜野岛,亦或流求岛上大小部落自感惭愧无奇货可贡的自卑心理作祟。总之,大唐王朝无台湾。宋朝蒙古外族入侵,山河破碎,北宋王朝命悬一线、自顾不暇,南宋政府割据江南、偏安一隅。南宋王朝凭借地利优势,拓展海舶贸易,开辟海上航线,尤其是宝庆元年(1225年)南宋把澎湖并入版图,并隶属于福建晋江县治理,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把澎湖列入政府管辖的一件大事,尽管只是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级”行政编制。

《元史•琉求》记载:“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元世祖入主中原后,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在澎湖设巡检司,以统辖其地。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在台澎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政府机构,负责巡逻防备、查缉罪犯、征收盐税。至元二十八年,元世祖命宣抚使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兵部员外郎阮鉴,于次年经由澎湖前往琉求(台湾)招抚未果。成宗元贞三年(1297年)再兴兵讨伐琉求,仅擒获130余人。元朝战略重心在北方拓疆,征服中亚和东欧,但元朝并没有忽视东南海疆,不仅在澎湖建立政府机构,而且开始把流求纳入管辖视线。

03 明清以后:台湾

明清时期是西方列强海上称霸、日本倭寇祸患频繁时期,也是我们海疆防备弱化、海洋发展倒退时期,更是东南沿海多灾多难、台澎地区战火纷飞时期。大明王朝276年16位皇帝,有个祖传的共性毛病就是太任性。明洪武开国之初,实施海禁政策,迁澎湖居民至漳、泉,废巡检而墟其地。台澎地区海盗泛滥和倭寇猖獗,台湾成为海上武装集团的集结地和海外贸易的中转站。明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出使西洋,航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国家财竭力尽,但一水之隔、近在咫尺的台湾却视若弃子,无人问津。明万历帝在位40余年期间,东南沿海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不是明朝政府军队,而是海商海盗集团,给西方海上势力东进扩疆殖民提供了可乘之机。

《琉球人行列图》(资料图)

14世纪至17世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16世纪中期,葡萄牙探险船航行去日本时经过台湾海峡,葡萄牙人看见海面上一处高山峻岭、绿林密布甚为壮观,犹如仙岛,惊呼“ Ilha Formosa”,葡萄牙语意思是“美丽岛”,这是欧洲人给台湾取了个洋名,称为“福尔摩沙”。但美丽岛进入世界之窗,带来的不是美丽,而是灾难。荷兰人率先登岛占据台湾南部,西班牙人不甘示弱占据台湾北方,后被荷兰北伐驱离,自此荷兰殖民统治台湾38年,直至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人在台湾大员筑城建堡,修建了热兰遮城(今台南安平古堡),普罗汶蒂亚城(今台南赤嵌楼)。此外西班牙人在北部建筑了圣萨尔瓦多城堡(今基隆和平岛),在淡水河口修建了圣多明哥要塞。台湾己经是个欧洲化的台湾。

1624年9月荷兰人登岛抵达台湾地点是一个名叫大员的狭长小岛(今台南市安平区),次年在大员开设商馆,并用十年时间修筑热兰遮城,大员成为荷兰人占据台湾的首府之地和商业中心。荷兰人称台湾为“Taioan”,译文近似闽南语发音的“大员”,闽南语发音“台”与“大”相同,“湾”与“员”相同,“大员”是“台湾”一词由来的初始起源。

荷兰人称台湾为“Taioan”(资料图)

“台湾”首次见于明万历年间的《蓉州文稿》:“万历间,海寇颜思齐有其地,始称台湾。”这里所指的台湾,就是指海盗盘踞的台湾中部大员一带,也是荷兰人占据的政治和商业中心,不是明朝所指的全岛名,荷兰殖民时期,明朝廷称台湾为“东番”,泛指土著部落居住的地方,分为土番和野番,土番意为居住在平原的部落,野番意为居住在山地的部落。“东番”这个名字明显带有矮化的意思,我大明王朝的各个“藩地”都是雄踞一方,富甲一地,你们西洋人抢占据守的都是山野土人居住的荒芜“番地”,我不稀罕,不值一提,这一点也能反映明朝太任性的性格使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荷兰人普罗文蒂亚城改为东都明京,并设一府二县,即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1664年其子郑经把东都改称东宁,并撤县改州。直至清朝初期,“台湾”作为官方名称开始使用。1684年施琅《陈台湾弃留利害疏》:“窃照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康熙帝谕旨曰:“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下诏决定把台湾并入大清版图,并设立一府三县,即台湾府,所属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大名鼎鼎的“台湾”作为行政地区名称,在康熙王朝一统江山的凯歌中走上中国历史舞台。

原标题:“台湾”这一名称由来,你真的知道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END
0.荷兰殖民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面对武力威逼,荷兰人被迫退出澎湖,回到巴达维亚。为纪念沈有容不畏强暴、斥退侵略的壮举,民众立下一块刻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石碑,被称为“台湾第一座石碑”(1919年出土后改立在台南天后宫清风阁右壁处,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略台湾、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见证)。jvzquC41yy}/onnrkct/ew45g|b5;t
1.台湾是什么时候被割让出去的台湾和祖国分离的历史始末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入侵台湾,在台湾进行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直到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缢死煤山,满清八旗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横扫大明江山,明朝最后的希望是郑成功,他也曾打到南京城下,但可惜功亏一篑。为建立反清复明根据地,郑成功1662年率领军队赶跑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至此台湾地区有了大量福建和jvzquC41yy}/onnrkct/ew46e|:nduz
2.台湾历史:外敌入侵和武装割据根据历史记载和搜索结果,台湾历史上主要经历以下武装割据与外殖民占领时期,其时长统计如下: 一、外殖民占领时期 1. **荷兰殖民统治(1624–1662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24年占据台湾南部,随后西班牙于1626年占据北部(1642年荷兰驱逐西班牙势力)。荷兰通过武力镇压原住民和汉族移民,建立殖民统治。直至1662年郑成功收复jvzquC41ygh/vxzvkcu/exr1ctzjeuj196>76952:8<9:;6;8:90
3.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公元1642年,荷兰人把盘踞在台湾的西班牙人全部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被其殖民统治了20年。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公元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2月,jvzquC41yy}/onnrkct/ew46elqu{q>
4.台湾地区历史台湾地区历史简史 在市场价格波动造成台湾汉人大量失业,这股农民怨气,在1652年的「郭怀一事件」爆发出来 荷据南部不久,1626年西班牙借台为跳板与日本行贸易交流,随即占领鸡笼,1628年占沪尾,筑圣多明各城,不过当时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后行锁国政策,不如预期的贸易,让西班牙渐渐放弃经营台湾北部,尔后于1642年被北上的荷兰人赶 jvzquC41yy}/onnrkct/ew4729ji9vn
5.台湾历史沿革1642年,荷兰人占领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第二年,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从1760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除山地族原住民以外,人口已超过了200万。1885年,建台湾为行省。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8651368:?62389`39<:83628<3ujvsm
6.荷兰东印度公司为攫取财富占领台湾,郑成功发兵围城逼降揆一|荷兰|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郑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很多名人曾写下了赞扬郑成功的诗文,很值得注意。 比如,蔡元培先生就写了一首《七绝》诗,赞扬郑成功:“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57963;>a38h45o<;;2622:5tu74ivvq
7.西班牙人在台湾:162617世纪初,除了荷兰人之外,西班牙人也曾经在台湾岛进行殖民活动并建立了军事堡垒,这种占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的安全而非为了拓殖台湾,因此,西班牙人在台湾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军事上而非民政开发上的,这也就注定了其无法实现自力更生的有效经营,高度依赖于外部大环境的稳定和西班牙帝国本身的势力走势。到1640 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7>459>1
8.赖清德所谓“国家”邪说中的十处谬误赖清德对清政府统一与治理台湾200多年的历史一笔带过,不仅无视台湾在历史、文化上从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的事实,还完全忽视清代对台湾的开发及清末台湾近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这种对历史进行碎片化处理、任意切割取用的卑劣行为,根本站不住脚。 第七,台湾人“反侵略”的意志究竟为何?从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开始,台湾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tvwdjyh0rl4eqpzfp}4424;198661euovnsva561:@7420nuou
9.台湾:从历史脉络看中国不可分割之省然而,到了 17 世纪初,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向东方扩张。1624 年,荷兰殖民者趁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南部,在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建造热兰遮城,作为其殖民统治中心 。1626 年,西班牙殖民者也不甘示弱,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在基隆港的社寮岛(今和平岛)建筑圣萨尔jvzquC41ygh/vxzvkcu/exr1ctzjeuj196>1399252899=98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