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马孔多的雨是拉丁美洲的呜咽

有一天,无意听到箫曲《最后的莫西干人》,那声音如泣如诉,悲凉深远,震撼心灵。拉丁美洲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博尔赫斯骨子里有沉重的悲哀?为何聂鲁达诗行里是悲戚的绝望?那么马尔克斯到底又在《百年孤独》里埋藏着多少难以驱除的孤独?

手绘人物关系表

人类的故事从一片混沌中开始。中国神话是盘古开天辟地,希腊神话是卡俄斯诞生五位创世神,马孔多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因此有了天空、大地、黑夜与黑暗、死亡与爱,有了家族兴衰和朝代更迭。

是的,《百年孤独》讲述的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故事。马孔多由田园牧歌式的纯朴平和,到外来人员的先进文明冲击,又卷入内战的血腥洗礼,又被圈为香蕉园的殖民地,一场大雨过后,资本家撤退,只剩狼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后代,名字都是奥雷里亚诺和何塞.阿尔卡蒂奥。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这是马尔克斯的巧妙安排,因为人类的精神气蕴主要分为两种: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奥雷里亚诺是日神精神,意味着秩序、形式、理智、一致性和确定性。何塞.阿尔卡蒂奥是酒神精神,意味着性力、迷狂、纵欲、情绪化和不确定性。精彩的人类故事和个人命运都由此展开。

名字的轮回、命运的轮回和无休止做事情的轮回贯穿文章始终。奥雷里亚诺上校把小金鱼做好又回炉重做,阿玛兰妲把寿衣缝好又拆掉重新制作,乌尔苏拉每天重复追忆往事,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一遍又一遍读羊皮卷,奥雷里亚诺第二且造且毁、且毁且造家里所有的门窗……这一切都源于恐惧和孤独。恐惧和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气质和宿命。无论是充满探索欲的老何塞,还是达到荣耀巅峰的奥雷里亚诺上校,以及高傲、嫉妒、爱无能的阿玛兰妲、骄奢淫逸的奥雷里亚诺第二、一派天真的美人蕾梅黛丝、梅梅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

家族人员的死亡格外凄美,也被马尔克斯安排的很巧妙。第一代何塞死时星期一,整个马孔多花雨满天;第二代奥雷里亚诺死时星期二,秃鹫纷纷落下;第三代阿尔卡蒂奥被打死时星期三,浑身充满火药味;乌尔苏拉死时星期四,群鸟纷纷撞网死亡,代表第四代的星期四暗指颓败;第六代乌尔苏拉在一个星期天分娩,分娩之时就是血流殆尽、家族终结之日。

整部《百年孤独》不仅是魔幻故事,更是现实主义。马孔多小镇是被殖民的拉丁美洲无数城市的一个缩影。

马孔多原本是一个有序的、欣欣向荣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黄鹂、金丝雀、蓝鸲和知更鸟,成群的盘旋在村落上空,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吉普赛人循着鸟声而来。

历史上,当哥伦布到达圣萨尔瓦多的环形珊瑚岛时,他被加勒比清澈透明的海水、绿色的风景、清新柔和的空气、色彩斑斓的飞禽、“好身材的小伙子”,以及生长在那里的“英俊而又温顺的人”搞得眼花缭乱。他向印第安人赠送“一些彩色便帽、玻璃项链及其他许多使他们高兴无比的价值低廉的东西。印第安人如此拥戴我们,简直像个奇迹”。哥伦布向印第安人展示利剑,他们并不知这是何物,从剑刃处去拿,结果手被割破了。

乌尔苏拉带回了外来文明,阿尔卡蒂奥第二把船驶向小镇,美国佬赫伯特品尝了本地香蕉后又招来资本家布朗先生,第三代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建立工厂,并把火车引到这里。马孔多由此打开了世界之窗,沦为香蕉种植园。整个小镇沉浸在一派奇迹般的繁荣景象中。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已经被配有木制百叶窗和水泥地面的砖石建筑所替代,清澈见底的河里那些史前巨石都被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疯狂的长柄锤砸成了粉末,为的是清理河道开发航路。第四代奥雷里亚诺第二时期,牲畜魔法般的繁殖力,给他带来无尽的财富,也给他带来荒唐、奢华放荡的生活。他把家里的墙上都贴上一比索的纸币,打开香槟仅仅是为了往头上喷泡沫寻找乐趣。

这段描写也象征着诸如波托西这样刚被开发时的繁盛时期。《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里描述到:“17世纪初,全城已拥有三十六座装饰豪华的教堂、众多的赌场和十四所舞蹈学校。1608年,波托西为庆祝宗教节日上演了六天喜剧,举行了六场化装舞会,进行了八天斗牛。”他们把钱财挥霍在炫耀派头及无谓的奢侈攀比。白银成为悲痛和喜庆的诱因,导致鲜血和美酒喷涌;白银燃起贪婪之心,放纵挥霍和冒险。

阿尔卡蒂奥第二成为工会的头,为工人们被剥削的劳动时间、落后的医疗条件、恶劣的劳动环境争取权利。火车站上聚集了三千多工人,全部被枪杀并由火车拉走尸体扔到大海中。从此,阿尔卡蒂奥第二闭门不出,生活在惶恐和孤寂中。临死前,“有三千多人,”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只说了一句话,“现在我能确定车站里所有的人都死了。”所有人都不相信他,因为政府说是谣言,工人们都平静地回到家中。

马孔多发生这起罢工事件后,政府特别通告:改善医疗服务和在居住区设置厕所。资本家布朗先生不仅接受了新条件,而且主动提议出资举行三天的公众娱乐活动来庆祝争端的解决。只是当军方问及何时可以宣布签署协议,他望了望窗外闪电纵横的天空,摆出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估计要等到天晴。”他说,“只要雨还在下,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取消。”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大雨过后,整个马孔多满目疮痍,一片颓败。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里描述到:那个被豪华和浪费搞得疲弱不堪的波托西,如今只给玻利维亚留下对过去辉煌灿烂景象模模糊糊的记忆,留下教堂和宫殿的废墟以及八百万具印第安人的尸体。非洲奴隶被贩卖到巴西,肥沃的土地因为种单一经济作物甘蔗而贫瘠。孩子们经常吃的是木薯粉和菜豆,由于这类食品缺少矿盐,孩子们出于本能的需要吃起泥土来,大人们不得不给他们套上牲口用的口套,或是把他们放在柳条筐里吊得高高的。

当虚假繁荣袭击马孔多时,人们沉沦于情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生命的意义仿佛只剩下欲望的挥洒。他们无心去学校受教育,却建造富丽堂皇的教堂。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里如此诉说:扣除倾注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最优厚部分之后,留在美洲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像在欧洲那样用于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而是用来修建豪华的宫殿和庙宇,购买首饰和奢侈的衣着及家具,养活众多的奴仆并在节日中大肆挥霍。耶稣会的教堂也变成电影院,后来又成为格拉斯公司的商品仓库,最后变成公共慈善事业的食品仓库。少数教堂还在勉勉强强地举行一些宗教活动,波托西居民由于贪求而开始向神祈祷已经有一个半世纪。

还有不少细节映照着历史: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十七个私生子被领到祭坛围栏前,由神甫用圣灰在前额上画上十字。后来,政府就是根据这十字,把他们暗杀殆尽。《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里说:“在城市,被处以死刑的人,家门上都先画上黑十字,在他们外出时用机枪向他们扫射,然后把尸体扔到山涧。”

另外,书中的轮回与历史也密切相关。《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让我们看见了殖民主义与种族歧视的隐秘亲缘:西班牙人走了,英国人来了,拉丁美洲的命运依然如故。

黄金和香蕉给拉丁美洲带来不幸,马尔克斯用黄色写出了马孔多的不幸。梅尔加德斯死前假牙缝里开小黄花,一代老何死时的漫天黄色花雨,年轻军官送美人蕾梅黛丝的黄色玫瑰,向着马孔多驶来的黄色列车,上校的黄色小金鱼,巴比伦的黄蝴蝶 、黄暗皮肤……

合上书,箫声依然呜咽,马孔多的雨滴滴答答,一阵飓风吹过,耳畔响起博尔赫斯的诗: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THE END
0.《百年孤独》:孤独而倔强的诡丽史诗拉丁美洲示意图 《百年孤独》的故事,应该就是以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前半叶百年左右的哥伦比亚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中的内战、美国香蕉公司等设定,无论是时间还是事件,都与真实历史一一对应。 书中写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签署了一份停战协议,叫做《尼兰迪亚协议》。在真实历史中,1899年至1902年,哥伦比亚保守党与jvzquC41yy}/5?5fqe4dp8rkr1714?=9;:;80qyon
1.“百年孤独”的波托西:浓缩了拉丁美洲血泪史(波托西)书评今天说的这本《波托西: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通过讲述一座传奇矿业城市波托西的兴盛衰败,全书从16世纪闪耀兴起直至19世纪黯然衰落的历史进程中,学者克里斯·莱恩阐述了白银对于全球经济变革的推动作用,并通过对发展中超限度与破坏性行为的生动描绘,揭露出人类在矿尘飞扬背后残酷无情的诸多过往。波托西是坐落于南美洲中部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69865A=1
2.百年孤独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说,“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只要时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所以,在《百年孤独》中,他着力描写了百余年来拉jvzquC41yy}/lrfpuj{/exr1r1717Ahhe4lg9B
3.遗失的历史—盎格鲁萨克逊美洲和拉丁美洲”拉丁美洲遭受新殖民主义入侵的历史被浓缩在丑国联合果品公司对马孔多的“开发”中,“……整个城区被一圈金属网环绕,仿佛电网保护下的巨大鸡笼。” 这部描述了丑帝国主义对拉美人民剥削和压迫的小说为什么会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呢?诺贝尔奖当然也是阿努纳奇的亲儿子丑帝统治世界的工具之一。控制者不在乎你控诉和揭露他们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689?4:8
4.秭归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51.《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52.《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著 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jvzq<84|iz4j0‚hg434dp8npfg~/rquAt?yqclj1rgxtqw4dnqm0xrjy(uoe?9g228kgc::::6h67Aie4:7:7>>69clge/nf?3<25>>793?
5.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之“孤独”见拉丁美洲文明困境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致辞中这样解答他对拉丁美洲的孤独的看法:“对我们(拉美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可信而必需的常规财富。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1]《百年孤独》一书不仅开辟了拉美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更是以这一创新的手法深刻剖析了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层桎梏和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5?27B;1
6.《百年孤独》的读后感(精选56篇)从主题内容上来说,由小及大,《百年孤独》被看做是拉丁美洲奋斗历史的完结。《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jvzq<84yyy4vpsx0eqs0fql148789980jvsm
7.拉美文学爆炸五十年学者詹明信谈《百年孤独》世界文坛拉美文学爆炸五十年 学者詹明信谈《百年孤独》 今年是1917年俄国革命一百周年,也是路德宗教改革五百周年,这些纪念日可能会使我们忽视一场仅仅发生在五十年前的文学革命,它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化出现在一个全新的、更宽广的舞台上。我们后来称这个舞台为“全球化”,它本身归根结底是一个已经完全超越了可以用文化和政治、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29859395d6992;433;=5;62?/j}rn
8.玻璃瓦尔:我们永远不会幸福!永远不会!——百年孤独的政治隐喻史——百年孤独的政治隐喻史一、我来是为了王的葬礼:拉丁美洲殖民史整个拉美的历史发展,正如作品中小镇马孔多的社会变迁一样,孤独、封闭、停滞、同过去一样循环往复。《百年孤独》中的魔幻世界和一系列恶性循环映射的是整个拉美社会的现实,过去和未来,是这篇特别之地的一篇政治隐喻史。孤独的不是一两个家族,而是找不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7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