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2期,由黄翔主讲,带领大家来到距今4200至3200年
【导读】5月25日,文汇讲堂169-2期《广富林文化中的北来与马桥文化中的南源》,由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黄翔作主讲,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曹峻担任对话嘉宾,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高蒙河作点评,三位嘉宾均与现场展开密切互动。本系列讲座由文汇报社、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协办。上报集团技术运营中心融媒运营中心作技术支持,央视频、喜马拉雅、文汇报微信视频号作直播。
曹峻与黄翔展开严谨又视野开阔的对话讨论
曹峻:听了黄翔的演讲受益良多,印象最深的是您说到,考古工作就是一个把很多碎片拼起来的拼图过程,这过程虽艰辛但也很有趣、很有吸引力。
黄翔:选择考古专业是因为很多东西是未知的,而发现这种未知很振奋人心。有时发掘工作进行了10天、20天都没有出现一件值得关注的文物或者没有辨识出一片陶片,那种心情是很憋屈的。但是只要出现一件器物,那一刹那的愉悦度是非常高的。你永远不知道那个时刻什么时候来临,需要一直等待它的出现,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探本溯源上海早期历史
曹峻:确实,就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的发现和确认,对上海考古来说是成果、甚至可以说是成就。
* 马桥遗址的发现,将上海史前史拉长了四五千年
成就在哪里?黄宣佩老馆长曾说,马桥遗址和马桥文化的发现对上海考古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之一就表现在把上海的历史拉长了四五千年。
马桥文化展示馆内的主体形象墙
我们说的"拉长"并不是人为创造这段历史,而是这段历史本来就存在,只是前人没有认识到。正如第一期讲座中说到,如果现在告诉一位上海老百姓上海历史有6000年,他一定会非常惊讶。马桥文化的发现对上海普通民众来说也是这样。而对上海学界来说,在马桥遗址被发现之前,文献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属于吴越之地,西周初期泰伯奔吴,吴国真正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就是从《史记》所载公元前585年寿梦做吴王开始。彼时上海处于越国,如果从越国历史来说,最多是从勾践的爷爷夫谭开始有确切记载的。
而马桥遗址被发现以后,因为遗址中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地层——当时已经认识到良渚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所以据此上海历史也有四五千年,探本溯源,从此揭开了之前覆盖在上海文献记载之前那一长段历史的神秘面纱。这是马桥文化和广富林文化被确认对上海考古的重要意义。
黄翔:补充一个细节观点。广富林文化与马桥文化的年代跨度差别巨大,广富林文化从4100至3900年,长度达两百年,良渚文化长度达一千余年,马桥文化长达700年,这代表什么?代表考古研究的能力已经可以把历史小段落精确至200年了。比如过去我们认为青莲岗文化跨越了一两千年,随着考古与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不仅从中区分出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也在不断缩小时间精度。过去我们对于一些考古学文化,只能判断早期、中期、晚期等大致时间,但广富林文化发现的例子告诉我们,是可以将考古学文化的年代精确到200年的时间颗粒度。若干年后,我们对于马桥文化、良渚文化的判断也能更加精细。
* 考古新发现不断填补历史缺环,马桥到东周之间尚待探索
曹峻:精确度对于我们理解或者揭示历史也有另外一层含义。虽然把上海历史拉长了几千年,但所认识的历史并不是连贯的。考古发现、揭示历史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考古发现之初,对上海早期历史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缺环,这些缺环是逐步被填补、完善的。
历来我们可以从文献上了解上海及环太湖地区春秋战国以后的历史。1930年代学界发现良渚文化,此后逐步建立了马家浜-崧泽-良渚的自距今约7000年至4300年的史前文化序列。1959年马桥遗址发现,1970年代提出"马桥文化"的名称,到1980年代晚期,学界逐步认可了马桥文化的命名。马桥文化距今约3900-3200年,而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所以距今4300-3900年之间还有一段空缺。2006年广富林文化被发现,其距今4100-3900年,填补了这个时段的历史空缺。后来又确认了距今4300-4100年的钱山漾文化。这样,历史的缺环一点点被填补,这是一个逐步发现、逐步认识的过程。
当然,马桥文化到春秋战国这一段历史,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尚未完全认识清楚的环节,虽有一些发现但还处于讨论当中。有的学者称这个环节为"后马桥文化",有的称为 "亭林类型""毘山文化"等。
马桥遗址1959年发现,图为上个世纪的发掘现场
历史进入转折阶段
曹峻:回到历史本身的发展过程来看,刚才黄老师谈到,广富林和马桥文化阶段是上海历史发展到这一阶段的转折,那我们如何理解这一历史的转折阶段?
* 地方性文化逐渐融入中原,形成现有中华文化
黄翔:我个人认为,转折不是上海特有的,中国历史发展到距今4000年左右,整个中华大地上都在发生这样的转折。除了上海地区、江浙地区,其他地区也在发生这样的变革,变革的结果是什么?很多属于地方性的文化传统逐渐融入中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虽然良渚文化消失了,但很多内容都被保存下来了,例如以玉琮为代表的用玉传统,成为了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内容。
* 传承体现为陶鼎、石器继承了良渚文化风格
曹峻:转折是上海地区文化连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个阶段对于前一个阶段是何种关系?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所谓的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这件广富林遗址出土的袋足鬶,与捏口袋足盉一样传承了良渚文化因素
首先,从传承角度来看,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与之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可能更多的是传承。比如广富林文化的陶鼎有些腿足继承了良渚文化的同类器,还有一些陶鼎的鼎腹部的特点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时代有传承关系,那就是最大径在下腹部的"垂鼓腹"形态。广富林文化非常有特色的"捏口袋足盉(hé)",就像袋子一样腿部是空的,口沿在和把手相对的那一侧两边对捏形成花口的样子,这是从本地良渚文化传承下来的。还有很多石器,特别是石器的组合斧、锛(bēn)、镰刀、犁都是良渚文化非常常见的器物,并且是长江下游农耕文化特别发达和兴盛的物质表征,在广富林和马桥文化中也得到很好的传承。
*技术层面的创新:从软陶到硬陶、原始瓷
硬陶所需要的黏土来自河边,硬度更高(图片来自《马桥1993-1997年发掘报告》)
转折肯定意味着有更多发展的方面。相对良渚时期,广富林和马桥文化发展变化表现在方方面面,一是器物群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鼎足、竖条纹陶杯等物质方面的变化。二是技术层面的变化。在广富林和马桥文化阶段,早期的人类已经产生了新技术,例如,马桥文化出现了比软陶更硬的硬陶。制作陶器的胎土一般来源于河边的黏土,烧成温度大约八九百度,超过一千度就会变形、鼓包甚至熔化。软陶胎质比较软,对于陶器的胎土和温度有特定条件。但马桥文化发现的硬陶胎质非常硬,敲击声音非常清脆,指甲无法刻划。
经过科学检测发现,软陶胎土中氧化硅的含量比硬陶低,但是氧化镁和氧化钙的含量比硬陶高,马桥文化陶器的胎土已与更早阶段的胎土不同,说明陶工已经有意识地选择或加入某些原料使胎土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生产出比软陶更高质量的硬陶。
硬陶之外,马桥文化中还发现了原始瓷。原始瓷器的生产或技术发展阶段又比硬陶高出一个阶段。所谓的原始瓷就是瓷器的原始阶段,瓷器和陶器主要有三个区别:一是胎土,瓷器的胎土必须是氧化铝含量比较高的高岭土。二是不渗水,瓷器的外部要施釉。三是瓷器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才可成型。硬陶和原始瓷在马桥文化的发现,说明这一阶段相对于史前阶段,生产技术方面已有进步,为之后瓷器的出现和兴起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原始瓷在马桥文化时期出现(李念拍自闵行博物馆·马桥文化展示厅)
*简单的青铜器出现,说明本地或有青铜工艺
另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青铜器的出现。马桥文化出现了青铜刀、青铜斧头、青铜钺(yuè)等比较简单的青铜器具,这当然不能与中原地区大规模的青铜礼器相比,但这些青铜器具在马桥文化出现也是非常不得了的事。因为青铜生产技术相比瓷器、玉器甚至石器需要更加复杂的工艺流程,涉及采矿、冶炼、运输、制范、浇铸,还有纹饰的施加和打磨等等。放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青铜器就是上古时期的文物,但对于当时社会来说,青铜器的出现一点都不亚于现在的5G网络或者神舟号飞行器,它们对于各自所处的时期来说,都具有跨时代变革的重要意义。
在思想方面,马桥文化没有发现太多与思想文化相关的遗物,但与马桥文化分布区域紧紧相连的宁镇地区同时代的湖熟文化(编辑注:南京江宁区的青铜时代遗址),发现了有钻、灼痕迹的卜甲和卜骨,虽然与中原地区的刻辞甲骨无法相提并论,但却也是用来祭祀占卜的龟甲和兽骨。说明当时的思想观念和史前时代也已经完全不同了。
马桥文化时期出现了简单的青铜刀 (李念拍自闵行博物馆·马桥文化展示厅)
* 广富林是转变的酝酿期,马桥为最大体现者
黄翔:从发掘来说,印纹硬陶是马桥时期的标志性器物。我们整理广富林文化陶片时发现,有一类器物和传统广富林文化内容不太相同,也是陶质相对较硬的硬陶,但是会有一些鼓包,甚至长得歪瓜裂枣,古人不使用这类器物。当时我们难以判断,这类器物到底属于广富林文化还是马桥文化。后来从出土物堆积情况看,还是认为它属于广富林文化时期。马桥文化印纹硬陶或者原始瓷发达工艺的转变,在广富林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出现萌芽,到马桥文化文化时期已近成熟。
听曹老师讲后我产生一个想法,从广富林文化到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应该是转变的酝酿期,马桥文化应该是量变到质变的最大体现。
现场听众边听边思考
转折如何发生?
曹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转折在这一时期如此明显,为什么转折会在此时发生?如何发生或者为什么会发生?按照常规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找原因。
*上海出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聚集,催生了转折
从自身原因来看,这是文化体在几千年漫长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变化,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或者人们的喜好、审美观念的变化,在物质遗存上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不同类型的器物,例如大鱼鳍形足、凹弧形足的陶鼎。不同的文化体在不同阶段会体现出不同的喜好,广富林和马桥文化时期物质文化表现也会发生诸多变化,不论是陶器组合还是器物的的形态,都会与良渚、崧泽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外部原因看,那就有更多的影响因素了,例如自然环境的变化。我们经常谈到良渚文化为何会衰落?可能当时发生了海侵、洪水造成文化忽然衰退。除了自然环境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广富林和马桥文化时期相对中原地区,就是龙山时代到夏商时期,这是各个地区都在发生大变化的阶段,并且各个地区文化的交流交融更加频繁。
广富林到马桥时期,陶鼎外表大量的绳纹是从中原地区传来
龙山时期,也就是太湖地区的钱山漾、广富林文化阶段各个地区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比如陶鼎上的文化因素很多,除了鼎足、鼎腹部的形态,还有陶鼎外表的纹饰。广富林到马桥时期,陶鼎外表都是大量的绳纹,这就是从中原地区传来的,中原龙山时期,王湾二期、三期开始出现大量绳纹。此时包括上海在内的环太湖地区也出现大量其他地区的文化聚集,包括中原、山东甚至南方浙南闽北的文化因素,导致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社会发展状况发生了转折。
* 大空间、大范围的文化交融造成文明巨变
黄翔:良渚文化为什么在五千年左右形成这么高度发达的文明状态?在上海的发掘发现有趣现象,上海的良渚文化遗址的间距是有规律的,基本在10公里左右。良渚文化诞生在江浙地区,江浙地区最大的自然优势是什么?河网密布,河就是当时古人进行交流的交通渠道,正因如此,当地交流的频次和深度要大大高于其他地方,所以文明在这种交融中爆发了。
良渚文化的产生可以说是小范围或者内部文化交流爆发的产物,到了广富林和马桥文化时期这种交流范围扩大了,在上海这边体现的是与中原、山东、浙南闽北地区的交融,广富林时期北方因素多一些,马桥时期南方因素多一些,这种大空间、大范围的交融造成了文化变革。
交流成一体是历史大势
曹峻:从距今6000年往后看,更早时期例如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环太湖地区张家港东山村就发现了非常典型的庙底沟文化的尖底瓶。这个器物的出现首先表明早在6000年之前太湖地区就与中原地区进行了交流。庙底沟文化分布地带是最核心的中原,是长江下游到陕西地区的交流。但这样的器物是孤例,说明当时这种地区间的交流还只是零星的、小规模的。
庙底沟文化的尖底瓶传入了东山村(图片来自《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到了距今5500年的崧泽、良渚时期,太湖地区一些大型墓葬中出现了山东地区常见的大口缸,玉钺、石钺也在全国各地高等级墓葬里出现。这一阶段各地区间文化交流的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一是器物规格较高,二是使用者的地位也较高,学者称其为"远距离上层交流网",普通百姓之间还没有较为频繁的交流。可见,这些交流活动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始终存在,只是不同阶段交流的规模程度不同。
*上海1000年间交流证据,是中华大一统形成的缩影
在广富林和马桥文化阶段,全国各地交流增多了。例如以陶鼎为代表的炊器、以陶罐为代表的盛储器,以三棱形石镞为代表的生产工具等,都出现了许多中原文化的因素。这些器物出现表明,相比前一个阶段,地区之间的交流又更深入了,已经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
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外交流是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关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学界形成了众多理论,比如大家熟知的苏秉琦先生的"满天星斗"理论,严文明先生的"重瓣花朵"理论,还有张光直先生的"中国相互作用圈"理论。无论哪种理论,核心要素有两点:第一,承认各个地区有自己的发展脉络,长江下游、长江中游、黄河中游、黄河下游甚至东北地区,不同地区都有各自早期文化的发展脉络。第二,最后如何形成一体的中华文明体?那就是通过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对于上海考古来说,在广富林和马桥文化时期发现了长江下游与其他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证据,最后使得长江下游融入到中华一体文明中来,这就是多元一体文明形成过程的个案和缩影。
提出文明形成的理论大家,左起苏秉琦(1909-1997)、严文明(1932-2024)、张光直(1931-2001) 来自网络
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不论对于包括上海在内的环太湖地区自身历史发展过程,还是中华文明统一体形成过程来说,都有它独特的贡献和魅力。
整理:金梦 李念
作者:曹峻 黄翔
文:曹峻 黄翔 图:现场摄影:周文强 照片整理:丁方婕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