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2022(第一季)
读古文,知历史
“想让孩子读《史记》,但是孩子一看是古文就逃避了,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常常遇到一些古文阅读,要求孩子理解后提出观点,但孩子的理解还偏浅,有提高孩子古文理解力的方法吗?”
很多家长在博雅后台留言,读古文是孩子学习的一大难点,怎样给孩子从阅读到理解的提升?现在,我们终于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宝藏教授、上过百家讲坛的李凯老师在博雅小学堂继 续开讲——《史记》2022(第一季):读古文,知历史。
我们会读哪些《史记》名篇?李凯老师会如何带孩子们读《史记》呢?今天为大家一一道来~
问:这次为什么讲《史记》?
答:众所周知,读史使人明智。唯有读史,才因得见古事所以知今,明人心知人性。而读历史,《史记》是绕不开的。因它是所有中国史书里空前绝后的最高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五帝”下至与司马迁同时代的汉武帝之间3000余年间的历史。它是中国“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不仅是极为优美、精彩的文学著作,也是历代史家模仿、学习的圭臬与标杆。其中的典范篇章,既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又有很强的文学性。因其强烈的代入感、变化自如的文风、行云流水的笔法、以及崇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史记》受到了数百年间无数史学爱好者的推崇。
梁启超说《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鲁迅先生曾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季羡林说它是影响他最大的10本书之一。
在《史记》的学习过程中,既能让学生通过进入情境调动自己已有知识,进行对历史的分析与思考,又能启发学生解决历史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一定的历史逻辑,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典籍里的中国》演绎《史记》
问:讲《史记》为什么挑选《世家》?
其次,《世家》其内容非常重要,却又很容易被忽略。历代评论家推崇史记,往往重点在于《本纪》和《列传》,对《世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世家》是《史记》五体之一,共有三十篇。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可能司马迁这么安排也有其哲理存在。就《世家》其内容来看,主要记载周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旧时讲门第,在上古时期,各族林立,世代相续,枝繁叶茂。氏族部落的上层,就是社会精英。氏族部落的下层,就是普通族众。由于环境险恶,条件有限,脱离了氏族部落,独立生存,基本不可能,基本上只能自生自灭。所以说“世家”对上古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世家”可谓是先秦社会的筋骨和脊梁。
孔子为何能被列入《世家》?
看老师精讲司马迁评价
第三,《世家》的文献性很强,历史价值很高。这三十篇《世家》踩实了先秦时期的许多典籍、掌故。比如《孔子世家》,大量的内容其实来自于《论语》,是司马迁经过对《论语》的深度研究,进行历史排序的的结果。《论语》这还算是幸存到今天的。更多的先秦文献,在历史的战乱和变迁中并没有传下来,那么司马迁的记录就非常珍贵,在保存典籍史料方面,可谓“功莫大焉”。
再比如《鲁世家》,其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引用自《左传》《战国策》或先秦诸子的文集篇章。而司马迁对当时他手头能接触到的大量的文献典籍进行挑选、摘录,有所扬弃,也体现了司马迁的历史价值观,体现了司马迁有着丰富的历史认识。
在司马迁笔下,《列传》只是人物过场,《世家》才是大戏。《世家》不仅信息量大,波澜壮阔,而且寄托了司马迁的政治构想,和十二《本纪》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浩瀚《史记》的主要框架。
问:这次讲《史记》的李凯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李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出版著作三部,参与教育部统编高中教材的编写。曾获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一等奖。央视《百家讲坛:消失的宫殿》系列节目主讲人。
李凯在百家讲坛
课堂上的李凯,诙谐幽默、博古通今,深受同学们喜爱。
历史人物也是人,为什么他们会在那个时候,选择这样的行动策略呢?和他们的出身、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关系?他们如何影响别人?
李凯认为“给书听”是更好的教学方法,把最精华的、最有吸引力的内容深入浅出。
通过孩子们带回生动、具体、有过程的历史场景,在充分的史实资料背景上,带领孩子思考“在某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人们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历史现象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迪”,把知识连点成线,把历史概念抓大放小,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家长反馈
特色的古文+历史教学法
让孩子家长受益良多
滑动看详情↓
问:李凯老师是如何讲《世家》的?
答:以《孔子世家》为例,李凯老师先是通过抛出一个问题“孔子是哪族人的后代”,由此引出本篇的主人公孔子。这个问题的巧妙之处,还在于通过追本溯源,引导学生弄清楚孔子的世系脉络,说明孔子其实是殷商王室之后,祖上是宋国贵族,后来因故举家搬迁到了鲁国曲阜,才成为了鲁国人。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孔子长大后的所作所为的合理性有了认同感,也会对“世家”这个基本历史名词有了深刻又形象的认识。
然后李凯老师顺势介绍了《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随之进入了本课的重点,那就是串讲原文环节。在串讲过程中,李凯老师就重点段落逐字讲解,逐句翻译,一方面让学生弄清楚字词句的基本含义,另一方面,李凯老师围绕两个重点话题——“孔子为什么被老子批评?”“鲁哀公为什么这么写?”,号召大家都来给出自己的答案。
期间同学们与李凯老师积极互动,老师对大家的回答作出趣味横生又颇有思辨色彩的点评,同时对这两个问题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度剖析,使同学们都从中学到了很多。
最后,老师会给出一道思辨题,“孔子为什么被列入世家?”以互动连麦、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循循善诱,启发大家思考。
李凯老师往往先通过一个问题来引入每一讲的课程,然后通过带领学生串讲古文原文,连翻译带讲解,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层层递进,时时启发,让学生进入情境,回到历史现场,弄清楚人物在那样的一个时空中,为何做出当时的选择;在充分的史料背景基础上,把知识连点成线,把历史概念抓大放小,带领带子思考历史现象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家长反馈
有趣的课堂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滑动看详情↓
问:课程的思辨性体现在哪?
学习古文,思辨相当重要。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而不是让学生呆板地被动接受,将书本知识照单全收。养成一种乐于思辨、勤于思辨的良好习惯,孩子探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那么他的学习,将会有根本性的质的飞跃。
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结合文本的时代背景、典章制度、历史文化常识以及说话人的态度、价值观对文本进行综合的考察,这样文本才能读出立体感,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处理问题,形成比较独立的逻辑,都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们的思辨
滑动看详情↓
问:这个课程对孩子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帮助?
答:《史记2022》虽然是一个历史课,但因为所选古文本身就是典范篇章,有着很高的文学性,所以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样板。孩子学习《史记》,一方面可以掌握典范篇章中的古汉语重点字词,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司马迁的行文运笔、谋篇布局,对写作也有帮助。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一是借助《世家》的波澜壮阔历史场景,给人物的思想,找到历史脉络,了解前因后果。尤其是国、族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人们忽略的。
二是精读《世家》的重点段落,体会人物与历史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阅读古籍以及其他文献必备的精读习惯。
三是积累必备的历史文化常识,《世家》中司马迁引用《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文献的经典段落,有许多有价值的文史素材。
通过10讲直播,孩子们既能读懂司马迁的原文, 听着相声级的语言和幽默深刻的故事,再养成 历史思维,回到时代的情境和人物性格中分析史实与策略。
《史记》2022(第一季)
读古文,知历史
以齐、鲁、吴等世家为基础,解读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精读人物事件,剖析历史现象的思想背景
泛读若干世家,提升古文阅读力
以古代圣贤为榜样,砥砺人格品质
主讲
你将获得
普及和夯实必知的文史知识
培养严谨的实证精神
构建科学的历史逻辑思维和完整的历史素养
利用知识结构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与智慧
达成正向人格与价值观的养成
课程亮点
1、生动性
不死记硬背,不说教,不讲大道理,玩虚头巴脑的概念。回到生动的历史现场和文化背景中,去看看历史人物们为什么要做那样的决策。
2、思想性
启发式讲授来引导孩子充分展开对课程内容的逻辑推理,思考和讨论。
3、历史性
在历史大背景中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透过历史现象深度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思辨性地理解历史问题,了解社会规律,理解现实问题。
精讲配置
《史记》世家典范篇章精讲
文史常识+文史思辨
社群伴学+深度交流
免费赠送《史记·世家》实体书
纸质版拓展资料
3月18日起
每周五晚19:30-21:00
平台
博雅小学堂app
首发特价
原价¥1299
限时特惠¥999
扫码领券购
更多详情 扫码咨询助教
点击原文,立即占位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