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读的中国史入门书

无论哪种书单,通史一定是居首的。

我个人读书时读的通史是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其书作为教材,优点在于集众家之力编写,对待史实较为客观。但书中的意识形态也很明显,读来略显枯燥。而对于无太多基础的爱好者来说,我更推荐樊树志的《国史概要》。

樊树志先生在《国史概要》中,将漫长的历史分为 100个点去讲述,语言生动,极为好读。

但缺点有二,一是全书叙述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便没有往下再写,二是生动有余却深度不足。整本书虽然好读,但却近于高中历史课本的升级版,其作用只是让读者熟悉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无法引起读者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

对于通史,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邓之诚先生的《中华三千年史》和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都可以作为深度阅读的著作。

有句老话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学者的中国通史著作也是可以借鉴的。

日本方面,宫崎市定的《中国史》(中文版译作《宫崎市定中国史》)值得一读。

宫崎市定将中国史放入世界史当中去看待,跳出了从中国出发去看待中国的视角。全书部分论断虽然较为武断,但是宫崎市定的视野和见解,还是值得去了解的。

如有更进一步的兴趣,可以读一读夏应元、钱婉约两位教授编选的《中国史通论》,其底本为筑摩书房1969年出版的《内藤湖南著作选集》。

[日] 内藤湖南九州出版社夏应元 / 钱婉约 译2018-1

书中收录了内藤湖南关于中国史的论述,可以用来参考查阅,以理解内藤湖南的史观和出发点。

至于西方学界的通史著作,比如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史实错误不提,在体例的安排上,古代和近现代部分各占一半,就显得详略不当。其余西方学者的通史著作,我了解不多,不敢妄言。从略。

通史之后,断代史也应该予以关注。我个人以为,读过通史,则对基本的历史脉络有了初步了解。在这一基础上,选读断代史应该选择能体现作者治学特色或者久经考验的经典之作。

传统史学,主要是政治史、制度史及军事史。就入门而言,也应该从这些领域的著作入手,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就政治和制度史来说,可读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做一个概览。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再有兴趣,可读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二书都是提纲挈领的讲义,容易上手。市面上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版本,主要是三联和九州版,前者依据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的版本,后者则是引进台湾联经的《钱穆全集》。如有能力阅读繁体竖排,可选九州版。

众所周知,年代越久远,我们可以找到的资料就越少。所以,早期的历史研究,多借助考古材料。

正因如此,利用考古材料进行研究的著作才更有说服力。因而在夏商周部分,我推荐张光直先生的《中国青铜时代》。

张光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

不过该书收入的是张光直先生不同时期的论文,系统性较弱,因此如想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可阅读翦伯赞的《先秦史》。

翦伯赞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5

该书纳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于一炉,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极有价值的著述。

史学家杨宽先生功底也非常扎实,他的《西周史》、《战国史》是不错的著作。

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7

另外,童书业先生的《春秋史》,脱胎于顾颉刚的课堂讲义,后被童先生整理成书,体现了两代学人的智慧。

童书业中华书局2006-8

全书的考订极见功力,观点又可说是破旧立新,值得一读。

翦伯赞的《秦汉史》,格局开阔,分析了社会发展的原因,从下而上去讨论帝国的构建。魏晋南北朝部分,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气魄宏大,是了解该段历史的绝佳入门书。

若对三国史有兴趣,何兹全《三国史》也可参考,叙事生动,又臧否人物,体现了人文关怀。

何兹全人民出版社 2011-3

隋唐部分我只读过岑仲勉的《隋唐史》,不敢多言。

五代部分著作也不是很多,可参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由于王先生这本书主要侧重制度沿革和经济文化,如果需要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基本梳理,可以再和王小甫的《隋唐五代史》对照阅读。

王小甫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7-10

两套断代史各有侧重,但都是很好的入门书。其中王小甫这本书,成书年代较晚,也体现了一些新成果。如从多民族视角去看待隋唐五代的历史,就是其高明之处。

宋史入门书不是太多,陈振《宋史》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可从游彪的《宋史》入手。

游彪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2017-10

再有,宋代造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对外交流也未曾中断,陈振《宋史》则未曾提及。这部分未曾提及的内容,游彪《宋史》以最后两章(百余页的篇幅)进行了介绍。因此,这两部宋史可作互相补充。

至于辽金西夏史,我了解不多。常见断代史就是李锡厚、白滨二先生的《辽金西夏史》了。

李锡厚、白滨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4

蔡美彪先生的《辽金元史十五讲》从细处入手,一些地方比《辽金西夏史》更为细致,也可参读。不过书中未收西夏部分,比较可惜。

周良霄、顾菊英的《元史》叙述详尽,能对元史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又贵在立场不偏不倚。

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04

有兴趣也可以和韩儒林《元朝史》对读。

明清史部分,我首先想到的是孟森的《明史讲义》和《清史讲义》。但全书尽述政制军事,未能顾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又多用文言,读时可能较为枯燥。

据徐泓《二十世纪中国的明史研究》(页303)所述,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明史讲义》时,经商鸿逵先生点校,并删去安南与明朝关系的相关内容(约2300字),且对「流贼及建州兵事」一节大加删改,已失原貌,故应予注意。

而汤纲、南炳文《明史》虽然是阶级史观,但是十分详尽,连出版文化也有所提及,是一部非常全面的断代史,同时也是对我国大陆80年代以前明史研究成果的总结。

南炳文 / 汤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4

其中南明部分受限于篇幅,故改为简述,后来南炳文先生又将简述部分扩充为《南明史》一书。虽然顾诚的《南明史》名气更大,但若要对南明史作基本了解,还是以这本内容精简的《南明史》更为合适。

清史部分则可以看看“大家小书”系列的《清史简述》,作者郑天挺是著名的史学家,此书是他为中央党校授课时所作的讲义,简明扼要,虽然失之简略,但用于把握脉络已经足够。

如果想对清史的发展进行详细了解,可参考罗威廉的《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这本书可以视为新清史的集大成之作,虽然新清史的研究范式多为人所诟病,这本书的一些观点也存在争议,但这本书以通过问题类型而非年代顺序组织内容的体例,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因此,这本书可以作为进一步扩展的读物。

近代及现当代史部分,首选唐德刚的《从晚清到民国》和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社会史部分,台湾学者梁庚尧的《中国社会史》为同类著作之翘楚。论述详尽,且各章节自成一体,生气勃勃。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虽然简明扼要,但是经济分析却十分高明。

如果要更深入地去了解中国经济史,可读朱伯康先生的《中国经济史》。

朱伯康,施正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

这套书(上下册)的主轴是中国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脉络,但并非是单薄地梳理一遍经济发展史,而是通过与政治、制度、宗教、军事、文化等诸要素相联系,进而展现出经济要素与各种外部原因之间的互动勾连。

虽然这样的专门史写作难免细碎,但是好处在于会使人对历史的理解更加多元和立体化,而不是对历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层。

还有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名为历史通论,实质上是侧重社会史和经济史的专著,还兼顾制度史和学术史。虽然比较松散,却令人想起象山先生“六经注我”之语。

文化史可选李山《中国文化史》,从书中论及社会、经济和思想的部分来看,李山的野心极大,一开始便把文化史提升到了文明史的高度。

文学史我个人推荐林庚《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前者的史观贯穿了整本书,读来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考。而后者十分详尽,不过一些评议还是可见个人的主观论断。

艺术史(取“视觉艺术”之含义)部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是必读书,蒋勋的《写个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朱良志的《中国美学十五讲》、洪再新《中国美术史》和杜朴、文以诚的《中国艺术与文化》是非常优秀的著作。

洪再新早年师从宋史大家徐规,对历史文化背景的把握要强于一些艺术史出身的学者,且开阔的视野、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归纳,赋予了全书强烈的历史感。

《中国艺术与文化》一书,正如其名,将艺术史放到了文化史的高度去看待。既有艺术发展史,也有历史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前者相比较,后者在结构上对艺术史各门类的叙述更为平均,前者则更侧重绘画史,因此也可以作为补充读物去对照阅读。

思想史部分,目前声名最隆的,当属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葛著最大的亮点在于写法别具一格,但入门不如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合适。

《中国思想通史》虽然是五卷本的大部头,又有意识形态影响,但是论述已经较为全面。且与社会史相结合,能使人对社会面貌和思想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所理解。

侯外庐 / 赵纪彬 / 杜国庠人民出版社1957-3

中国史学史部分,如求简单明了,可以先看看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好有一个基本了解。

金毓黻商务印书馆1999-12

深入了解可读杜维运的三册本《中国史学史》或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这两种史学史都夹有一定私货,读时应注意辨析。

至于古人著述,可试从唐人刘知几的《史通》和清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入手。

史学理论是什么?我认为是对历史学的理论思考,而不是理论化的历史学。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严耕望《治史三书》、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还是值得读读的。

严耕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

至于钱穆、梁启超等人如《中国历史研究法》之类的书籍,对“研究”着墨较多,还请各位自便了。

又有友邻认为不以《公羊》、《左传》、二十四史等典籍入门极为不妥。究竟合不合适,想来各位心中有数。

不过既然谈到这个问题,那么读这类书,对史料学(甚至是史源学)总是要有一个基本了解。

因此,可参阅陈高华、陈智超编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一书。再细化一些,还有《先秦秦汉史料学》、《唐史史料学》等书。这方面我并不了解,就不胡说了。

陈高华 / 陈智超 等中华书局2016-11

结语:

每个人对历史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也正是这样,历史才会在漫长的岁月里展现出千百种不同的面貌。这数不尽的风姿,却又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无论哪部历史著作,都只是用来辅助我们去理解历史的工具。

在读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在纷繁的历史变化里,形成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如果期望以某部著作去当作理解历史的妙法金丹,那只不过是愚者的一厢情愿罢了。

THE END
0.推荐5本小白新手入门级历史类书籍开始重拾读书这个爱好,追溯过往读书类目,发现过去涉猎的大多数是外国的文学,今年想要读中国的历史书,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后人评判,不一定全是事实,但是这也是它独特的迷人之处。 想要通过阅读窥得那些时代的一角,作为历史小白,一些专业的书籍并不适合这个阶段来读,于是开始从一些通俗历史开始读起。 将这几本书资料整理推荐给同样对历史jvzquC41yy}/lrfpuj{/exr1r183ckhddej8:@
1.高中生史学入门基础如果我们总结起来历史指的是:人类全部的物质和精神的活动。客观历史是历史记述的基础;历史记述是客观历史的反映,带有主观性。历史记述是认识客观历史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参考顾颉刚《中国史入门》及网络资源) 第二节历史学及其学科特点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jvzq<84yyy4e{‚0pgz0h8{kgy327<;98/769B<:0jznn
2.历史学入门读物提要四、史籍 1、包伟民编选《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旨在指点门径与精神成人,目前最好的历史学入门读物,《史籍介绍与选读》一课将以本书为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个人心得变通讲授。 2、(西汉)司马迁撰,顾颉刚等标点《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最具求真与博爱精神的古史经典,史学入门的基本读物。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2@:9749:1
3.回顾2022︱斯人远去:这一年逝世的中外历史学者|历史系|历史学系|杨效雷1967年9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先后于洛阳大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学习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史,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学涉史学、考古,精通经学、易学。 尹盛平(1940-2022) 2022年1月1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尹盛平先生逝世,享年82岁。尹盛平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RVRC7>=273:S;Y90jvsm
4.关于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理论老一辈史学家坚持以“四把钥匙”即职官、地理、目录、年代,作为史学研究入门的门径,至今仍是不易之理。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社会形态论的认知理路,是破除碎片化研究的有力武器。这种培育厚重基础和宽阔理论视野的思路,无论对中国史还是世界史、考古学,都有助于分辨学科基本功和专业方向的差别,打好研究基础。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902:5;1e:17<6/54<14<::0jznn
5.吴晗说明史历史入门读物史学常识入门读物知名历史学家吴晗大家都在买 ¥36 历代六言绝句三百首 郑雪峰 中国古代诗歌 大家都在买 ¥44.8 【预售】进入学术圈 钱岳 文献迷宫导航仪 终身教职生存手册 大家都在买 ¥44.8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 第三版 迟毓凯 班主任生存指南 ¥54 商品说明 店铺其他商品 高考数学 概率统计背后的解题逻辑+导数背后的解题逻辑+解jvzquC41j74zq~cp0ipo8{41iupf|44huyk|ƒ:ycvy
6.《中国教育报》刊文介绍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通过双向选择,为一年级学生配备史学入门导师,为二年级学生配备学术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学业导师,为三、四年级学生配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学术导师,强化名师引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二是要实施全员科研项目制。依托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对接各类学科竞赛,推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年度学术动态jvzquC41jkyuq{~0owi/gmz0ep5jpot133791=7540nuo
7.《大家小书: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后感&一些有意思的书中碎片为什么叫“史学入门”,我想是因为,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读史指南。历朝历代都有哪些重要的史学书籍、杂史书籍,这些书的价值在哪?答案就在这本书了。 书中的每一章节涉及的都是大学问,每一章节都能单独写一本书来说了,但是作者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深入浅出,是真正读通、想通的人才能讲出的学问。读得时候觉得真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96:49=;9a3686=8968=/j}rn
8.书单|中国历史入门书,读这三本就够了不过我找的三本入门书,并不是针对男女的,只要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至于经常读历史名著的人就不适合了,因为这些书都比较基础,分别是《治史三书》、《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入门》。 一、《治史三书》 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是我读过的,对新手非常友好的一本随笔集,他以一个历史学过来人的身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3:55?>9a3693=95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