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学研究,这一套书不可不读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神学形而上学哲学史

今天的这份书单,汇集了2022年“西方古典学研究”丛书(40种)。

原创类

01

《柏拉图知识论研究》

作者:詹文杰

“对柏拉图知识论的系统性研究。”

本书旨在对柏拉图知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不仅集中考察了《美诺》《斐多》《理想国》《泰阿泰德》等知识论主题较为突出的著作,而且有针对性地讨论了某些早期对话录以及《智者》《斐莱布》等晚期对话录中涉及知识问题的文本。

本研究试图表明,柏拉图以多种方式使用epistēmē和其他相关知识语词,并且他的知识概念颇具复杂性,从许多方面看都不同于当代知识论所谈论的作为“得到证成的真信念”的知识。

02

《友爱共同体——古希腊政治思想研究》

作者:张新刚

“友爱共同体是贯穿希腊政治思想的核心关切。”

在现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中,“友爱”通常并不被严肃对待,而是更多地被当作私人领域的道德伦理议题。

《友爱共同体——古希腊政治思想研究》聚焦古风和古典希腊政治思想,系统考察了政治共同体创生和演进过程中的理论反思。

本书通过对戏剧、历史、哲学等多种性质文本的细致研究,论证了政治与内乱构成古风以降希腊城邦发展的主线,而友爱共同体则是贯穿希腊政治思想的核心关切。

这部著作充分展现了作者跨学科的研究功底以及对长时段思想史演变的驾驭能力,以及对希腊政治传统更为深入而细致的理论理解。

03

《公益与私利: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研究》

作者:刘玮

“如何有效应对公益与私利之间随时可能出现的张力?”

公益与私利之间的张力是一切政治共同体必然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也是政治哲学家建构理论需要面对的首要议题。

本书以“公与私”问题在古希腊政治哲学中的表现为切入点,展示了高尔吉亚式的修辞术以及柏拉图的立法学说,在解决公益与私利的张力上具有的价值和存在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重点讨论亚里士多德如何在继承与批判这两种思想资源的基础上,赋予修辞术合法的地位,又通过一套关于幸福与德性的伦理学和基于伦理学的政治学,以一种动态的方式解决这个张力。

这样亚里士多德就避免了修辞和法律的内在局限,并在修辞与立法之间建立了动态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应对公益与私利之间随时可能出现的张力。对于古希腊哲学研究者与爱好者而言,本书极具参考价值。

04

《希腊古风诗教考论》

作者:张巍

“古风希腊的诗教如何?”

本书考论的核心问题是:在古风希腊,诗如何承载文化的最高理想,成为最高形式的教育?这种意义上的“诗教”与其他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关系如何?

考论的出发点是:古希腊人关于“教育”的思想统摄于paideia这一概念,而最初paideia泛指“文化”的传承,并不特指体制化的正规学校教育,因此从这种宽泛的意义上理解,paideia实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以实现一种文化的最高理想,赓续人文传统为旨归,而非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鹄的。

以此观之,古希腊人无疑将诗人(尤其是荷马与赫西奥德)视为最早出现也是最崇高的“教育家”。后起的教育者,举凡智术师、演说家和哲学家无一不以“诗的教育”为参照,作为角胜与超越的对象。直到古典时期,智术师与哲学家才创设了专门的学园,修辞教育与哲学教育渐趋完善,成为正规的学校教育模式。

05 / 06

《全球视野下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研究前沿》(上下卷)

作者:刘津瑜 主编

“国内关于奥维德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本书围绕“全球语境下的奥维德:奥维德逝世两千年纪念”的主题,讨论了奥维德在世界各地的接受史、奥维德在各种媒介(抄本、视觉艺术、石碑等)中的构建、21世纪如何解构及讲授奥维德的作品、奥维德汉译所面临的挑战等话题。

作者是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新加坡、希腊、意大利、美国、俄罗斯、匈牙利、波兰、西班牙、日本的专家学者。每篇文章都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代表了奥维德研究的国际前沿。文集的主体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涵盖研究史、接受史、文学研究新角度、流放诗歌研究、文本新发现、视觉艺术呈现、中文译注等主题。

本文集是国内关于奥维德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但并不满足于译介国外学者的最新研究,而以一种合作与参与的方式尝试中文学界及翻译界对拉丁文学国际研究的贡献,并探索古典学国际化的新方向。

上卷包括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探讨了“奥维德与帝国”“文本传承”“爱情诗文学分析新角度”“奥维德《变形记》新解”等主题。下卷包括第五部分至第八部分,探讨了“奥维德与流放主题”“视觉艺术中的奥维德”“奥维德在世界各地的接受”“古典学在中国”等话题。

07

《维吉尔史诗中的历史与政治》

作者:高峰枫

“探讨拉丁文学的经典《埃涅阿斯纪》中所蕴含的政治和历史问题。”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是拉丁文学的经典,讲述了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率领残留的本族人在海上漂泊多年,最终抵达意大利,奠定了未来罗马帝国的基础。

维吉尔将罗马建国的传说加以文学的铺陈,并且将罗马内战时期的政治纠葛也写入诗中。这部史诗不仅仅是一部文学经典,也充分展现了奥古斯都一朝罗马政治和民族身份建构等多个重大问题。

本书主要集中在史诗中所蕴含的政治和历史问题,包括维吉尔与奥古斯都的关系、主人公埃涅阿斯的政治寓意、狄多女王这一形象的政治影射、史诗中的神灵如何折射奥古斯都时代的宗教观念等等问题。除了对史诗进行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分析之外,本书还将对20世纪影响很大的悲观主义解读、传统的“奥古斯都式”解读,进行分析和评价。

08

《推动者、第一因和必然性——亚里士多德理论哲学研究》

作者:王纬

“以最前沿的视角探讨亚里士多德理论哲学。”

本书讨论亚里士多德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不动的推动者及其必然性。

一方面,最高的不动的推动者,作为“神”和最高的现实性,是亚氏形而上学的拱顶石;另一方面,不动的推动者,作为运动和变化的第一发动者,是亚氏自然哲学的核心概念。

从模态的角度考察亚氏的理论哲学,我们会发现绝对必然性概念被用来刻画不动的推动者的存在状态,因此对于不动的推动者的考察离不开对其必然性以及必然性本身的考察。

本书以最前沿的视角,用论证的方式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理论哲学,有助于读者了解亚里士多德哲学乃至整个古希腊哲学的关键问题。对于当代形而上学中的模态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古代处理类似问题的视角。

09

《希腊史研究入门》(第二版)

作者:黄洋 晏绍祥

“希腊史研究的入门指导书。”

《希腊史研究入门》的主要目的是为有兴趣从事或者了解希腊史研究的读者提供入门指导,适于作为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选修课和研究生专业课的教材。

本书第一章概述希腊历史的基本线索和框架,第二章对史料做比较全面的介绍,第三章概述学术史,包括国外和国内的希腊史研究及其成果,第四章简要评述一些研究热点和重点问题,第五章介绍可资利用的学术资源。

此外,章末开列了基本阅读文献,附录提供了一些术语的解释。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订正和增补,努力吸收新近的研究成果。

10

《罗马史研究入门》(第二版)

作者:刘津瑜

“全面、系统的罗马史研究指南。”

第二版在首版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国内外罗马史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并深入罗马史研究提供了路径与参考。

翻译类

11

《奥林坡斯的政治:四首长篇荷马颂诗的形式与意义》

作者:[美]珍妮·施特劳斯·柯雷 著

余静双 译

“目前研究荷马颂诗最好的作品。”

《奥林坡斯的政治》是柯雷的早期代表作。

本书基于语文学的基本方法,运用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理论,分别对四首长篇荷马颂诗做了细读和精彩的文学分析,认为荷马颂诗与荷马、赫西俄德的诗歌互为补充,共同呈现了奥林坡斯众神秩序的形成与巩固过程,带有更多的泛希腊化色彩,而非地方(宗教)色彩。

她试图通过这一研究,证明荷马颂诗在理解古代希腊思想与宗教方面的重要地位,使得荷马颂诗得到学界的更多关注。加州伯克利大学古典学系教授马克·格里菲斯(Mark Griffith)评价这部专著是目前研究荷马颂诗最好的作品。

12

《从荷马到古希腊抒情诗:格兰·莫斯特古典学论文选》

作者:[意] 格兰·莫斯特 著

高峰枫 刘淳等 译

“荷马史诗、赫西俄德与古希腊抒情诗人的古希腊研究。”

本书收录了国际知名古典学学者格兰·莫斯特(Glenn W. Most)教授关于古希腊研究的十三篇论文,主要集中于荷马史诗、赫西俄德与古希腊抒情诗人三个主题,充分体现了莫斯特教授深湛的语文学功力和广阔的研究视野,可以为国内古典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3

《前苏格拉底哲学:概念的缘起、发展及其意义》

作者:[法]安德列·拉克斯 著

常旭旻 译

“从‘前苏格拉底哲学’概念中窥见不同哲学史家的现代性观念及其历史观。”

本书对“前苏格拉底哲学”概念的发生、演变进行了思想史的辨析,从这一极其专门领域的断代讨论,延伸到古代知识世界的现代反思。

首先考察了古希腊罗马时代关于哲学诞生的观点,继而讨论“前苏格拉底”一词在18世纪的产生、在19世纪古典哲学研究中的发展,以及20世纪的有关争论,深入分析了这一术语如何被建构的学术进程,以及如何从中得见不同哲学史家的现代性观念及其历史观。

本书不仅讨论了古典学术领域当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第欧根尼·拉尔修、施莱尔马赫、黑格尔、韦尔南这类经典人物,而且也旁及当前古代哲学专业研究较少涉及的尼采、马克斯·韦伯、海德格尔以及犹太教传统,最后比较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模式、卡西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模式这两种哲学史模式,探讨了重新思考早期希腊哲学和西方理性传统的学术发展方向。

14

《古典学为什么重要》

作者:[英]内维里·莫利 著

曾毅 译

“理解远古之事,理清我们当下所置身其中的文化、社会与政治世界缘何如此。”

几百年以来,学习希腊、拉丁文化一直是西方精英教育的核心。古典文明被视作孕育有教养、有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罗马为世界贡献了较具活力的文化形态,对之后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维里·莫利所著《古典学为什么重要》清晰凝练地为我们介绍了学习、了解古典文化的重要性。理解远古之事不仅为了了解过去,还能够帮我们理清我们当下所置身其中的文化、社会与政治世界缘何如此。

此书篇幅虽短,但极具启发性,可以为当下对古典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入门指引。

15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导论》

作者:[英]W.A.坎普 著

高峰枫 译

“深入浅出地解读《埃涅阿斯纪》,全面呈现史诗的整体面貌。”

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是拉丁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这首长诗讲述罗马人的祖先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攻破后,率领残部来到意大利,在与当地人发生一系列征战之后,最终奠定了未来罗马的基业。

《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描写主人公的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描写激烈的战事,与《伊利亚特》相同。因此后人往往称它为罗马的荷马史诗。但是,《埃涅阿斯纪》并不是荷马史诗的简单模仿,而是具有强烈罗马特征的民族史诗。

W.A.坎普这部导论,以初次接触这部史诗的读者为对象,从人物形象、结构原则、诗歌语言、素材来源等诸方面,对《埃涅阿斯纪》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全面呈现了史诗的整体面貌。书后提供了五篇附录,介绍了维吉尔的生平以及这部史诗与奥古斯都一朝的关联。

16

《柏拉图早期对话中的探究结构》

作者:[英]瓦西里·珀力提 著

苏峻 葛天勤 译

“柏拉图早期对话本质上是借助于困境与难题的探究方法,包含了怀疑论与反怀疑论的维度。”

本书提出了关于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论证与探究方法的新见解。

而瓦西里·珀力提(Vasilis Politis)教授批驳了上述观点,指出这些对话本质上是借助于困境(dilemmas)与难题(aporiai)的探究方法,包含了怀疑论与反怀疑论的维度。他承认柏拉图之所以使用定义法并寻求本质,是为了避免导致怀疑论的结论以及肯定知识是可以得到的。

17

《古代哲学导论》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希尔兹 著

马明宇 译

“古代哲学初学者与研究者绝佳的入门导引。”

《古代哲学导论》梳理了自哲学开端起一千多年间的古代哲学传统,详尽地介绍了影响西方哲学走向的重点人物及其关键性的哲学贡献。

从早期的泰勒斯及其他前苏格拉底学派哲学家,中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至晚期的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与怀疑论,作者通过重构每一位思想家或思想流派的核心论证,不仅展示了各位思想家在哲学史上的独特价值,还清晰地呈现了这些哲学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联。

本书对每一位重要哲学家或哲学流派的介绍,都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 一份概括性的介绍;2. 重构其主要的哲学论点以及相关论证;3.一个简短的点评,有助于读者重新评估其合理性。作者在各章结尾还列出了相关研究主题的参考文献,可为古代哲学初学者与研究者提供绝佳的入门导引。

18

《奥德修斯的世界》

作者:[英]M.I.芬利 著

刘淳 曾毅 译

“全景展现早期希腊社会,精确描绘古代社会图景。”

荷马史诗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奥德修斯、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怎么看待阶级、社群和宗教?

《奥德修斯的世界》对孕育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伟大史诗的古代社会图景进行了精确而深刻的描绘,是一部生动刻画希腊“黑暗时代”及其家庭与亲族社群、道德与价值观念的作品。它首次出版于1954年,是研究古代世界社会史的拓荒之作。

本书不仅全景展现了早期希腊社会,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文献,无论是对专业学者还是对普通读者而言,都极富参考价值。

19 / 20

《罗马法史纲(第二版)》上下卷

作者:[意]马里奥·塔拉曼卡 主编

周杰 译

“力图全景化地展示出罗马法发展的动态全貌,探索罗马法发展的历史动因。”

《罗马法史纲》由已故意大利罗马一大罗马法和罗马法史教授马里奥·塔拉曼卡指导主编,并由马里奥·阿梅洛蒂(Mario Amelotti)、罗伯托·波尼尼(Roberto Bonini)等十一位罗马法学专家参与编写,是当代罗马公法与罗马法史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20世纪后期罗马法研究的研究水准。

本书详细地论述了自传说中的罗马建城(公元前8世纪)以来,直至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晚期(公元12世纪)的罗马法以及罗马法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内容涉及罗马法的主要渊源类型、部门法律类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发展和相互影响、罗马的法典编纂、罗马法学发展及其代表人物、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罗马法发展的影响等主题。

但本书并不仅限于法律发展历史的简单描述,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史观,结合古罗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罗马法历史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力图全景化地展示出罗马法发展的动态全貌,并探索罗马法发展的历史动因。

中译本分为上下卷,上卷收录了原著一章与二章,介绍了王政时期与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的制度历史及研究状况。下卷收录了原著第三至五章,介绍了元首制时期、君主专制时期、优士丁尼和拜占庭时代罗马法的制度历史及研究状况。

21

《柏拉图哲学导论》

作者:[法]吕克·布里松 著

黄唯婷 译 刘玮编校

“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进入柏拉图的思想世界。”

本书为国际知名柏拉图研究专家吕克·布里松访问中国人民大学时所做讲座的讲稿。

他在短短的六次讲座中,以凝练精干的中文篇幅,提纲挈领又非常系统地概述了柏拉图思想背景,并围绕理念论这个核心问题讨论了柏拉图思想的主要方面,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进入柏拉图的思想世界。

22

《欲望的治疗:希腊化时期的伦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美]玛莎·努斯鲍姆 著

徐向东 陈玮 译

“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的论题就囊括了:对死亡的恐惧,爱与性,愤怒与侵略。”

本书为著名古典学者、当代最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玛莎·努斯鲍姆探讨希腊化时期情感理论的代表作。

在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派和怀疑论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并非仅仅探讨与人类情感无关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发掘人生意义的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的论题就囊括了:对死亡的恐惧,爱与性,愤怒与侵略。

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强调,在当下占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中,希腊化哲学学派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了。通过考察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与塞涅卡等哲学家的相关著作与文本,努斯鲍姆希望时刻引导读者关注希腊化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展示这一时期的哲学对当今的伦理与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23

《中世纪晚期的认知理论》

作者:[美]罗伯特·帕斯诺 著

于宏波 译 吴天岳 校

“中世纪晚期经院学者关于认知问题的论点与见解。”

此书为著名中世纪哲学研究者、科罗拉多大学罗伯特·帕斯诺教授关于中世纪晚期认知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品。

本书着重梳理了中世纪晚期(1250-1350)经院学者围绕认知问题的哲学与神学思想,是该领域最杰出的研究作品之一。

作者集中探讨了在中世纪晚期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的“认知理论”,并指出,占据当下心灵哲学与知识论领域主流地位的议题,例如意向性、心理表征、怀疑论以及实在论等等,在中世纪晚期也引发了激烈的辩论。

通过解读托马斯·阿奎那、彼得·约翰·奥利维、威廉·奥康等数位关键的中世纪哲学家的作品,本书试图全面地分析与展示他们关于认知问题的论点与见解,以及几代学者之间思想的继承和扬弃关系。

24

《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史学》

作者:[德]穆启乐 著

黄洋编校

“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的史学比较研究。”

当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塔西佗和李维等古希腊罗马史学家的传世文献,与《史记》《汉书》等古代中国史学经典进行互相参照,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德国古典学大师穆启乐目光如炬,以深厚的文献爬梳能力,在上篇中从史学主题、史学作品的意图和对历史过程的解释等方面入手,将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史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如抽丝剥茧般呈现,并在下篇中提供了对史学比较研究的理论反思。

25

《诗歌形式、语用学和文化记忆》

作者:[瑞士]克劳德·伽拉姆 著

范佳妮等 译 张巍 校

“以历史的、比较的人类学视角,探讨古希腊的文化记忆、古希腊英雄叙事以及古代宗教史研究等问题。”

本书的主体部分为瑞士古典学家克劳德•伽拉姆(Claude Calame)教授2013年应邀访问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所做的系列学术演讲,在这三篇演讲里,他采用历史的、比较的人类学视角,探讨古希腊的文化记忆、古希腊英雄叙事以及古代宗教史研究等问题。

伽拉姆多年来一直倡导“符号学”(semiotics)与“语用学”(pragmatics)的研究路径,将其运用到古希腊文本和文化的阐释当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的最后一章为一篇访谈录,详细回顾了他的学术经历和生涯,读者欲了解伽拉姆其人其学,可先从此章入手。

26

《历史学研究》

作者:[意]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 著

王晨 译

“对犹太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历史进行独到的观察。”

本书收录了古典历史学巨擘莫米利亚诺《古典学研究史论文集》中的13篇文章,对犹太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历史进行了独到的观察,以理解和评价希腊罗马史家与研究古代史的现代史家的成就和贡献。

莫米利亚诺不仅讨论了吉本、乔治·格罗特、弗里德里克·克罗伊策、M.I.罗斯托夫采夫、兰克等现代史学家的古典历史研究,还对古代史学对战争原因的分析、希罗多德在史学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书面传统与口头传统等问题,提出了富有洞察力的观察与思考。

27

《理解的欲求: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论》

作者:[英]乔纳森·李尔 著

刘玮 译

“一本真正带有哲学性的亚里士多德导论。”

本书是一部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精彩导论。

它没有简单罗列亚里士多德在各个哲学领域的观点和论证,而是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所有人都依据自然欲求认识”展开,以巧妙的编排,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灵魂学说、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串联成一个整体,随处可见作者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洞见。

本书再现了困扰亚里士多德的疑难问题,带领读者和亚里士多德一起思考,是一本真正带有哲学性的亚里士多德导论,对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西方哲学史上的很多重要问题都极具启发。

28

《竞技赛会庆胜赞歌集》

作者:[古希腊]品达 著

刘皓明 译

“西方抒情诗第一诗人品达《赞歌集》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古希腊诗人品达(Πίνδαρος / Pindaros,约公元前522或518年-约公元前443或438年)素有西方抒情诗第一诗人之称。

其作品体例殊绝、风格独特、语言大胆,其内容包含极其丰富的古希腊神话典故,其产生涉及复杂的诗人个人与当日政治和社会背景,故历来有最艰难晦涩的诗人之名。

品达传世比较完整的《竞技赛会庆胜赞歌集》(Epinicia)中绝大多数作品系诗人受雇为古希腊各项运动竞技赛会得胜者庆胜而作,今传完整的诗篇共45首,依照诗歌所庆祝的四个不同赛会分为四卷。《赞歌集》今由刘皓明教授自古希腊原文完整翻译,此系品达这部诗集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本书为古希腊-中译对照版,除了诗歌的原文和译文以外,还附有译者编纂的《专名注释引得》,为书中出现的所有专名提供词条并加以注释。与诗文正文和《引得》相辅相成的,还有译者绘制的三幅阅读品达作品专用古希腊时期希腊本土乃至地中海地区地图。

本书的出版填补了中文世界里对西方古典文学介绍翻译中的一个重大空白,将不仅泽惠西方诗歌爱好者和研究者,也将有助于深化中文读者对古希腊历史、地理、神话、社会、政治的理解。

29

《亚里士多德:生平和学园》

作者:[意]卡罗·纳塔利 著

王芷若 译 刘玮 校

“展示了亚里士多德传奇的一生。”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古希腊哲学家卡罗·纳塔利教授关于亚里士多德及其学园的研究。

纳塔利教授对纷繁复杂、充满争议的亚里士多德生平资料做了全面、详尽、深入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亚里士多德传奇的一生,也展示了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学园的基本构成、教学活动与早年传承。

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与思想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可以相互说明;亚里士多德创建的吕克昂学园为他和弟子提供了科学研究和思想训练的机构,让他们以最好的方式度过闲暇,由此创造了一种新的理智生活方式。

本书首版1991年以意大利文出版,出版后广受好评,在世界亚里士多德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研究亚里士多德生平及其学园的必读著作。

本书的英文版2013年出版,由哈钦森教授译出,在翻译过程中参照古典文本的最新校勘本在意大利文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同时收录了更为全面、详实的索引和参考书目。纳塔利教授亲自审定英译本,中文版由英译本译出。

30

《伊壁鸠鲁主义实践伦理学导论》

作者:[德] 迈克尔·埃勒 著

陈洁 译 刘玮 编校

“消除对伊壁鸠鲁主义的通常误解,理解他们如何看待共同生活。”

人们通常认为伊壁鸠鲁主义是一种独善其身的哲学,并不关心共同生活。而在本书中,埃勒教授用最新的材料和独到的研究,围绕伊壁鸠鲁的“生活技艺”和“哲学治疗”这两个核心理念,系统讨论了伊壁鸠鲁主义如何看待共同生活,消除了人们对这个学派的通常误解。

具体来讲,埃勒教授讨论了伊壁鸠鲁主义的最高理想“智慧者”、学园的组织安排、“真正的政治学”、神学思想和实践、伊壁鸠鲁主义者如何看待传统教育、如何适应罗马的新语境等问题。除了处理有关伊壁鸠鲁主义的文本问题,埃勒教授也想表明,伊壁鸠鲁主义者就这些问题提供的答案和思考,不仅在历史上备受关注,对于解决现今的问题也依然极具启发性。

本书是中文世界第一部关于伊壁鸠鲁主义思想的系统导论,并且完美结合了导论和专题研究的双重性质,必将让中国学生和学者大为受益。

31

《柏拉图主义的起源与主要特征》

作者: [爱尔兰] 约翰·迪伦 著

刘媛媛 译 刘玮 校

“探讨柏拉图学园如何发展成‘柏拉图主义’的哲学运动。”

一个在起源时开放和非正式的哲学或宗教思想,是怎样在逐步的发展中呈现出独特甚至是排他的特征?这就是约翰·迪伦在本书中所要探讨的主题。

他探讨了起初开放和非正式的柏拉图学园,如何发展成“柏拉图主义”的哲学运动。他集中讨论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柏拉图主义中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伦理学理论的形而上学基础、理念论,还有“新学园”的怀疑论倾向是否偏离了柏拉图的本意等。

本书由约翰·迪伦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古希腊哲学名师讲座”改编而成,也秉承了讲座生动而平易近人的风格。

32

《普罗提诺哲学导论》

作者:[法]吕克·布里松 著

陈宁馨 译 刘玮 编校

“既系统又有深度的普罗提诺思想导论。”

普罗提诺,古代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古代哲学中最难理解的人物之一,他兼收并蓄了之前的多种思想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高度原创的理论体系,对中世纪神学、哲学,以及后世对柏拉图的理解影响深远。

吕克·布里松教授融会毕生研究柏拉图主义哲学的经验,撰成了这样一部既系统又有深度的普罗提诺思想导论。

全书分别探讨了:普罗提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高度原创的形而上学体系、复杂的灵魂学说、拥有多个德性等级的伦理思想以及普罗提诺的通神经验与基督教的神秘主义的区分。

33

《中世纪研究导论》

作者:[美] 詹姆斯·M. 鲍威尔 编

汪辉 喻乐 译

“收录英语学界中世纪研究名家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中世纪研究导引,作者均为英语学界中世纪研究的名家,所收录文章均是后续研究的奠基之作,不仅概述了某一研究方向的发展轨迹和架构,而且推荐了阅读材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书中包括古拉丁文、古文献、中古英语文学、拉丁哲学、法律、音乐等十三个主题,既可以作为教材,供修中世纪导论课程的学生使用,也可以为他们之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34

《古希腊哲人论神》

作者:[英] 大卫·赛德利 著

刘未沫 译 刘玮编校

“在古代哲人的眼中,神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样的?”

本书由国际著名古典哲学家大卫·赛德利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希腊哲学名师讲座”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作者按照专题而非历史梳理的方式,考察了“神”的问题在古代哲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了善恶二元论、球形神、与神相似的人、无神论、不可知论、伊壁鸠鲁主义神学和神的匿名性。

作者表明,在古代哲人的眼中,神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是宇宙本身,也可能被设想为有生命的东西,可能是给我们提供模仿对象的理想范型,也可能是政治家创造出来的“超人警察”,同时也有人否认神的存在或者否认人可以认识神。

本书集中展现了赛德利教授治学的宏大视野和细致入微,是了解古代哲学中的“神学”维度不可多得的佳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英文版尚未出版,这使得中文版更显珍贵。

35

《论动物的运动》

作者:[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

[德] 奥利弗·普利马维希 编 刘玮 编译

“亚里士多德讨论动物位移运动的基本原理。”

《论动物的运动》是亚里士多德有关动物学研究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同时在他关于灵魂问题的一系列研究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这部作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动物位移运动的基本原理,同时涉及天体的运动原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欲求、思想与行动的关系,有意与无意行动等重要的哲学问题。

本书采用的希腊文底本为奥利弗·普利马维希教授最新编辑的版本,在编辑过程中他查阅了全部传世的抄本,确定了新的抄本传承谱系,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上百处的修订,解决了很多之前悬而未决的文本难题。

本书还收录了克里斯托弗·拉普教授的“导论”和普利马维希教授的“语文学导论”,为读者进一步研究《论动物的运动》的哲学和语文学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6

《论灵魂》

作者:[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

陈玮 译

“古代世界第一部系统地、科学地探讨人类灵魂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De Anima)是古代世界第一部系统地、科学地探讨人类灵魂的本原地位及其内部结构和功能活动的著作,也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中最重要的核心文本之一,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以及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书采用希腊文-中文对照的形式,在翻译上尽可能忠实于希腊原文,参考了传统上比较重要的英译本、中译本以及新近出版的英译本和部分研究文献,并随文提供必要的补充、注释和说明,力求提供一份流畅好读、相对清晰准确的中译文。

37

《羞耻与必然性》(第二版)

作者: [英] 伯纳德·威廉斯 著

吴天岳 译 林丽娟 导读

“希腊人的思想并不原始,神灵、魔力、命运、机遇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在场并没有妨碍他们理性地洞察人的自由与责任。”

尼采和维拉莫维兹都曾说过,唯有交付我们的鲜血和灵魂,才能让古人向我们发声。

威廉斯以其特有的敏锐和深邃重回荷马史诗与希腊悲剧和其他希腊作品,在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展示其中有关人类行动和经验的洞见,澄清基于进步主义历史观的种种误解:希腊人的思想并不原始,神灵、魔力、命运、机遇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在场并没有妨碍他们理性地洞察人的自由与责任。

威廉斯对希腊人伦理传统的阐释饱含热情,然而,他并没有尊经复古的企图,他对古代世界观的重构始终渗透着对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重建,理解古人实际上就是在理解我们自己。

38

《希腊化哲学: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派》

作者:[英] 安东尼·朗 著

王芷若 刘玮 译

“全面呈现希腊化哲学的历史背景、文本传承、哲学观点和当代研究。”

本书是知名古典哲学家安东尼·朗对希腊化哲学的研究性导论,对希腊化哲学的三大流派——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派——的基本学说和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全面呈现了希腊化哲学的历史背景、文本传承、哲学观点和当代研究。对于希腊化哲学成为当代哲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书第一版1973年出版,第二版1985年出版,已经被翻译成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匈牙利语、捷克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至今为止依然是希腊化哲学最好的导论著作。

39

《抄工与学者:希腊、拉丁文献传播史》

作者:[英]L.D.雷诺兹 N.G.威尔逊 著

苏杰 译

“勾勒抄本时代希腊、拉丁文献所面临的种种危险。”

《抄工与学者:希腊、拉丁文献传播史》是西方古典学术史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古典学的入门书。

该书勾勒了希腊、拉丁文献传播的历史过程,抄本时代不绝如缕的文本所面临的种种危险,揭示了古昔先贤在文献保存与传播方面的工作和影响,并从文本传承的角度展现了教育史、学术史以及文化史的一些侧面。

该书是学习希腊、拉丁古典文本的重要参考书,也是西方校勘学的重要文献,所有对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和启发。

即将出版

40

《潜能与现实: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九卷研究》

作者:苏峻

-End-

点赞、收藏和在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推荐5本小白新手入门级历史类书籍开始重拾读书这个爱好,追溯过往读书类目,发现过去涉猎的大多数是外国的文学,今年想要读中国的历史书,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后人评判,不一定全是事实,但是这也是它独特的迷人之处。 想要通过阅读窥得那些时代的一角,作为历史小白,一些专业的书籍并不适合这个阶段来读,于是开始从一些通俗历史开始读起。 将这几本书资料整理推荐给同样对历史jvzquC41yy}/lrfpuj{/exr1r183ckhddej8:@
1.高中生史学入门基础如果我们总结起来历史指的是:人类全部的物质和精神的活动。客观历史是历史记述的基础;历史记述是客观历史的反映,带有主观性。历史记述是认识客观历史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参考顾颉刚《中国史入门》及网络资源) 第二节历史学及其学科特点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jvzq<84yyy4e{‚0pgz0h8{kgy327<;98/769B<:0jznn
2.历史学入门读物提要四、史籍 1、包伟民编选《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旨在指点门径与精神成人,目前最好的历史学入门读物,《史籍介绍与选读》一课将以本书为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个人心得变通讲授。 2、(西汉)司马迁撰,顾颉刚等标点《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最具求真与博爱精神的古史经典,史学入门的基本读物。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2@:9749:1
3.回顾2022︱斯人远去:这一年逝世的中外历史学者|历史系|历史学系|杨效雷1967年9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先后于洛阳大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学习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史,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学涉史学、考古,精通经学、易学。 尹盛平(1940-2022) 2022年1月1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尹盛平先生逝世,享年82岁。尹盛平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RVRC7>=273:S;Y90jvsm
4.关于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理论老一辈史学家坚持以“四把钥匙”即职官、地理、目录、年代,作为史学研究入门的门径,至今仍是不易之理。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社会形态论的认知理路,是破除碎片化研究的有力武器。这种培育厚重基础和宽阔理论视野的思路,无论对中国史还是世界史、考古学,都有助于分辨学科基本功和专业方向的差别,打好研究基础。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902:5;1e:17<6/54<14<::0jznn
5.吴晗说明史历史入门读物史学常识入门读物知名历史学家吴晗大家都在买 ¥36 历代六言绝句三百首 郑雪峰 中国古代诗歌 大家都在买 ¥44.8 【预售】进入学术圈 钱岳 文献迷宫导航仪 终身教职生存手册 大家都在买 ¥44.8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 第三版 迟毓凯 班主任生存指南 ¥54 商品说明 店铺其他商品 高考数学 概率统计背后的解题逻辑+导数背后的解题逻辑+解jvzquC41j74zq~cp0ipo8{41iupf|44huyk|ƒ:ycvy
6.《中国教育报》刊文介绍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通过双向选择,为一年级学生配备史学入门导师,为二年级学生配备学术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学业导师,为三、四年级学生配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学术导师,强化名师引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二是要实施全员科研项目制。依托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对接各类学科竞赛,推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年度学术动态jvzquC41jkyuq{~0owi/gmz0ep5jpot133791=7540nuo
7.《大家小书: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后感&一些有意思的书中碎片为什么叫“史学入门”,我想是因为,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读史指南。历朝历代都有哪些重要的史学书籍、杂史书籍,这些书的价值在哪?答案就在这本书了。 书中的每一章节涉及的都是大学问,每一章节都能单独写一本书来说了,但是作者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深入浅出,是真正读通、想通的人才能讲出的学问。读得时候觉得真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96:49=;9a3686=8968=/j}rn
8.书单|中国历史入门书,读这三本就够了不过我找的三本入门书,并不是针对男女的,只要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至于经常读历史名著的人就不适合了,因为这些书都比较基础,分别是《治史三书》、《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入门》。 一、《治史三书》 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是我读过的,对新手非常友好的一本随笔集,他以一个历史学过来人的身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3:55?>9a3693=95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