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李敖易中天联袂推荐,这套必读的国史入门书堪称经典

钱穆、李敖、易中天联袂推荐,这套必读的国史入门书堪称经典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过:

中国史讲的中国人之本原和来历,我们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中国人,知道了中国人之真实性与可能性,特异性与优良性。我们也可说,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我们各自的自己。

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你究竟了解多少?想必很多人还沉醉于剧情紧凑的影视剧,多对古圣先王的故事感兴趣。

如果不去深入研究历史,普通民众更愿意相信坊间流传的野史秘闻。

为了让国人了解到社会总相,史学大师吕思勉立志写出一部通史性质的作品。着眼于全史研究的他先后查阅、考证了大量史料,与此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札记。

学习历史需要具备融会贯通的格局视野,如果你想要快速、精准地了解中国史,那么 吕思勉的这本《中国通史》一定是首选。

《中国通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本书的作者吕思勉是易中天最为推崇的史学大师。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曾多次引用过吕思勉的著作记载和史学观点。

作者吕思勉还曾受到顾颉刚、钱钟书、李敖等海内外名家的联袂“世纪推荐”,他也是“国学大师”钱穆十分敬重的授业恩师。

钱穆上中学时,教授他历史、地理两门课的老师正是吕思勉。那时的吕思勉是个年仅24岁的年轻教师。虽然年龄不大,但其知识学问深厚精纯,俨然是个久居讲台的状态了。他常在讲堂上发表鸿议创论,深受学生们的敬爱。

钱穆曾给予过恩师“听者如身历其境,永不忘怀”的高度评价。也正是因为深受老师严谨治学的影响,才让钱穆在之后的学术研究上有所抱负。

吕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史学四大家”。虽然名气不如学生钱穆大,但吕思勉却有着不逊于他的才华。 吕思勉为人低调谦逊,他的学问可谓是远远超过他的名气。

先生一生博览群书,是史学界公认的史籍阅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约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能够逐字逐句通读数遍,足以见其史学功底、国学基础深厚。

在同时代的历史研究者中,能够像吕思勉一样以史料引文为依据,宏观立体地展现中国历代风貌的少之又少。

ὄ6戳上图抢购ὄ6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

下半部分则有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的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

《中国通史》是与钱穆的《国史大纲》并称通史双璧的作品,其不仅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浓缩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也为通史写作开创了新纪元。

作为通贯性的史学著述,该书系统有条理、上下连贯。既保证了史实的准确性,又意趣生动。

历史的来龙去脉都清晰可辨,前因后果也可一目了然,不会让初学者摸不着头绪。

对于想要了解本国历史的读者,这样一部论证严密、观点详尽的通史著述可谓是提升历史智识的优选读物。 作为兼具学术知识与通俗生动的典范,《中国通史》的地位至今仍难以被超越。

获教育部重磅推荐 80年来口碑相传

国民学习历史不可逾越的入门读物

能够知其全貌,究其细节想必是读懂历史的最高境界。然而浩如烟海的史卷里,适合大众阅读的书却屈指可数。

提到优秀的史学典籍,想必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很多,例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但是这些史学著作多以文言文而写,不仅内容高深而且篇幅宏大,对于文言功底薄弱的初级读者来说艰涩难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表示:“历史需要通俗解读,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普通读者、观众去读大学的学报或学术期刊。这是少数人的事,但是怎么把少数人的研究成果传达给大众,需要有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诠释。”

《中国通史》这套书原为吕思勉专为高中生撰写的历史教科书。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重印,至今已获 200余次印刷发行,畅销 100万册。经 80年口碑相传至今,仍被誉为华人世界公认的权威国史巨著,与《全球通史》一同被列为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书目。

该书褪去了史书的厚重感,以深入浅出的讲授方法向你娓娓道来。 行文浅显易懂、 内容简明扼要,相对来说阅读门槛降低了不少。即使你对历史一知半解,也能够读懂其中故事,把握到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极简式阅读

领你窥见过往生活 感知历史脉搏

在如今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更加推崇极简式的阅读。 《中国通史》是对各个朝代的描摹,它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系统的历史知识。

虽然章节简略,未能够面面俱到,但胜在内容简明精要。作者将镜头从帝王世家的故事转向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前篇的文化史从衣食住行的起源讲起,让我们对种种文化的变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 这本《中国通史》足以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兴趣。

读者不仅能看到政治赛场中谋略之下的人性交锋,还能够了解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琐事,体会熟悉的亲切感。

例如:烹调方法的新突破,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餐桌文化和饮食习惯。古代茶饮的炮制方法与现在不同,唐宋时期的茶带有药用性质,其刺激性更强烈。

可见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文化熏陶下,我们不单单练就了吃货的自我修养,养生也被提上日程,成为生活里的头等大事。

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种种描述,不但缩减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感,也着实为阅读增添了一丝趣味。

名师匠心勘误 精品值得典藏

★ 全新插图升级版

中国第一部白话中国通史,华人世界公认的权威国史巨著

顾颉刚、易中天、李敖等大家学者极力推荐

★ 精心选配130幅珍贵历史绘画及文物图片

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与历史各种不同侧面。

★ 全新校订的文本

再现民国至今畅销不衰的权威国史巨著。在力求最大限度尊重、还原原稿的基础上,保证毫无差错,确保优质内容。

★ 第一部白话中国通史

分别讨论文化与政治的独特体例,带领读者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品评朝代更迭的兴衰得失。

在《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吕思勉曾说过:“学历史不是为了可以做前车之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实略加思考,任何事物,所以如此,莫不是有很深远的原因在内;深求其故,无不可以追溯至极远之世的。”

读史不是为了让我们记住哪些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而是为了探究藏在这背后的诸多逻辑。

阅读《中国通史》,便可以习得古人审慎的处事智慧,更有利于我们走好当下的路。

正因为有了这些前人经验的加持,我们的人生轨迹,才会走得更加平坦,而这也是历史对现实生活最大的指导意义。

THE END
0.推荐5本小白新手入门级历史类书籍开始重拾读书这个爱好,追溯过往读书类目,发现过去涉猎的大多数是外国的文学,今年想要读中国的历史书,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后人评判,不一定全是事实,但是这也是它独特的迷人之处。 想要通过阅读窥得那些时代的一角,作为历史小白,一些专业的书籍并不适合这个阶段来读,于是开始从一些通俗历史开始读起。 将这几本书资料整理推荐给同样对历史jvzquC41yy}/lrfpuj{/exr1r183ckhddej8:@
1.高中生史学入门基础如果我们总结起来历史指的是:人类全部的物质和精神的活动。客观历史是历史记述的基础;历史记述是客观历史的反映,带有主观性。历史记述是认识客观历史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参考顾颉刚《中国史入门》及网络资源) 第二节历史学及其学科特点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jvzq<84yyy4e{‚0pgz0h8{kgy327<;98/769B<:0jznn
2.历史学入门读物提要四、史籍 1、包伟民编选《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旨在指点门径与精神成人,目前最好的历史学入门读物,《史籍介绍与选读》一课将以本书为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个人心得变通讲授。 2、(西汉)司马迁撰,顾颉刚等标点《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最具求真与博爱精神的古史经典,史学入门的基本读物。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2@:9749:1
3.回顾2022︱斯人远去:这一年逝世的中外历史学者|历史系|历史学系|杨效雷1967年9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先后于洛阳大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学习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史,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学涉史学、考古,精通经学、易学。 尹盛平(1940-2022) 2022年1月1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尹盛平先生逝世,享年82岁。尹盛平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RVRC7>=273:S;Y90jvsm
4.关于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理论老一辈史学家坚持以“四把钥匙”即职官、地理、目录、年代,作为史学研究入门的门径,至今仍是不易之理。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社会形态论的认知理路,是破除碎片化研究的有力武器。这种培育厚重基础和宽阔理论视野的思路,无论对中国史还是世界史、考古学,都有助于分辨学科基本功和专业方向的差别,打好研究基础。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902:5;1e:17<6/54<14<::0jznn
5.吴晗说明史历史入门读物史学常识入门读物知名历史学家吴晗大家都在买 ¥36 历代六言绝句三百首 郑雪峰 中国古代诗歌 大家都在买 ¥44.8 【预售】进入学术圈 钱岳 文献迷宫导航仪 终身教职生存手册 大家都在买 ¥44.8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 第三版 迟毓凯 班主任生存指南 ¥54 商品说明 店铺其他商品 高考数学 概率统计背后的解题逻辑+导数背后的解题逻辑+解jvzquC41j74zq~cp0ipo8{41iupf|44huyk|ƒ:ycvy
6.《中国教育报》刊文介绍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通过双向选择,为一年级学生配备史学入门导师,为二年级学生配备学术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学业导师,为三、四年级学生配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学术导师,强化名师引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二是要实施全员科研项目制。依托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对接各类学科竞赛,推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年度学术动态jvzquC41jkyuq{~0owi/gmz0ep5jpot133791=7540nuo
7.《大家小书: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后感&一些有意思的书中碎片为什么叫“史学入门”,我想是因为,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读史指南。历朝历代都有哪些重要的史学书籍、杂史书籍,这些书的价值在哪?答案就在这本书了。 书中的每一章节涉及的都是大学问,每一章节都能单独写一本书来说了,但是作者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深入浅出,是真正读通、想通的人才能讲出的学问。读得时候觉得真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96:49=;9a3686=8968=/j}rn
8.书单|中国历史入门书,读这三本就够了不过我找的三本入门书,并不是针对男女的,只要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至于经常读历史名著的人就不适合了,因为这些书都比较基础,分别是《治史三书》、《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入门》。 一、《治史三书》 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是我读过的,对新手非常友好的一本随笔集,他以一个历史学过来人的身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3:55?>9a3693=95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