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专题解读

认证主体:谢**(实名认证)

IP属地:浙江

下载本文档

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一、专题解读:“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

2、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 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考点揭示: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开展殖民扩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先是欧、美、亚的一些国家确立了资本

3、主义制度,随后亚、非、拉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很多也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其中包含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整体史观下“世界文明”构建的一个非常好的佐证。三、知识整合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11416世纪:早期的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征服世界的活动,他们开辟了新航路,人类从以前的彼此隔绝到逐渐走向融和,由分散的世界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全貌的整体世界;21718世纪: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地冲击着过时的封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水平所限

4、,为追求资本,资本主义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具规模,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并为争夺殖民霸权爆发了一些殖民战争主义怀不具备改造社会和世界的能力。东西方差距拉大,亚洲的封建国家走向衰落。这些国家日益闭关自守,更加落后于世界大发展的历史趋势,最终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势。319世纪初70年代以前:是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用机器生产的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场,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的地位,而且使社会阶级关系和东西方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二是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5、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这一时期,欧洲国家极力侵略亚洲,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格局。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也就是有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是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时期,世界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经历了一个有相对稳定向走向世界战争的过程。十九世纪末,整个世界形势较为安定,基本上没有爆发大的国际战争;但随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逐渐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两大集团

6、疯狂的进行扩军备战,整个世界由和平走向动荡,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时期,随着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完全形成。219181923年:这是革命、危机和震撼交织的年代。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形成了,并且经历了第一次的较量,关系由武装对抗到和平相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开始解体;随着一战的结束,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结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这是战胜的协约国集团按照他们当时的力量对比对世界的重新瓜分。319241929年,进入相对和平稳定时期的世界由于美元的帮助和战后开展的技术和管理的合理化运动的推动,以及海外市场的扩大,西欧各国地

7、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有些国家(如美国)还出现了经济的繁荣;同时,各国之间的矛盾较为缓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包括意大利)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谈判对话代替了武装对抗,两种社会制度也处于和平相处时期。419291939年,世界由大危机到走向战争的世界。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世界性的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并且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解体,世界正在走向战争。5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由于德、意、日法西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由于英、法、美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由于世界的反法西

8、斯力量没有实现联合,尽管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但是战争还是最终全面的爆发了。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种经济模式使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两种经济模式在竞争与改革中谋求发展,世界整体化发展迅速。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两大主要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并为此而逐步削减各种障碍和壁垒,其代表是1995年正式运作的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区域化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依仗集团力量以促进和维护本国战略利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区域内参与竞争的能力,从而抵御来自区域外竞争的一种联合图

9、强战略,其代表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两大趋势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有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化的最后归宿。成因归纳: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从资本主义萌芽到手工工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都为世界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推动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

10、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不步加深、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资本主义的长期对外扩张(推动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它是在不停的掠夺中发展起来的。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国家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大肆进行殖民扩张,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当前,西方发达资

11、本主义国家正在利用其丰富的资本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张。交通与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技术条件)。新航路开辟时期,在欧洲适用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经出现,罗盘针已在还船上普遍使用;在三次工业革命中,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长途运输变的更加方便,电话、电报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使人们同外界的联系变得更为快捷。这一切为世界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提供了技术条件。“世界文明”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

12、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四:误区诊治和重难点解析复习本专题时,经常出现的误区:片面的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个概念。不少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就是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其实,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仅指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而且还包括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也就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资本主义的

13、政治、经济制度。之所以产生这种理解上的误差,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理解的肤浅片面,客观上是由于课本中较多地强调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投资场所,给学生造成了感觉上的错觉。要全面而准确的理解、系统地归纳课文内容,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认识,还要注意与现实相联系。重难点解析:1.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经常发生,但它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不可调和的冲突,冲突的发生也往往不单纯是由于文明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背后物质利益的推动。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文

14、明并不是独立自主、自我封闭的东西,它需要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从外界不断获得营养,取得新的活力,才能茁壮成长。一旦把自己封闭起来,失去前进的动力,就会僵化而趋于衰落。因此,对文明本身的发展来说,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2.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提供的机遇方面表现为: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晋材楚用”;有利于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可以降低我们学习管理经验的成本。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表现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强势经济易于导致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入世”,是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应从五个方面应对经济

15、全球化的挑战:a)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b)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化对应之策。c)应建立一套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以防范金融风险。d)应充分利用国际规则的“安全阀”来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e)应努力参与并推进国际间经济关系的协调。五、经典例题回放:例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材料二: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

16、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回答:(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检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第(1)问,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入手,把有效信息

17、进行归纳。解答第(2)问,要注意题干的导向词“主导的原因”,分析原因时要从历史角度切入,同时答案注意要精练。答案:(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例2(2004年全国文综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

18、是我们的苦难。”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

19、国家。材料三: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分析第小题关键在于审题,抓住“变化”和“趋势”两词,并注意运用课本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第小题关键在于把握评价人物的标准,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并注重材料和课本的结合。第小题关键在于审请题意,并且还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小题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答案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哥伦布航行到美国,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

20、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必由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例3(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试题)材料一:古代东亚对人类文明有独特的贡献,华夏文明或称中华文明是东亚文化的主流。中华文明所处地形复杂,族群众多,但它在历史上长期保持了自己的文明特征,如精耕农业、统一帝国、儒家伦理,历经磨难而未曾中断,彪炳于世界,贡献于人类。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马克

21、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相比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独特或例外之处:其一是历史上形成的有特色的文化勤于和善于学习外国、外民族先进文化,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并存性”亦即“日本文化的基本形态在传统上属于什么都可以型”和“全面摄取型”这样一种传统的引进外来文化的方式。田嘉家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材料三: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还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正在寻求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解放之路。不少国家建起了现代政党,制定出资产阶级性质或新民族主义的政治纲领。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

22、征,并用史实予以简要说明。2 阅读材料二,以明治维新为例,简述近代日本是如何“学习外国、外民族先进文化”的?3 材料三中20世纪上半期亚非拉国家“受西方资本主义更猛烈的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简要回答中国是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解放之路的?5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哪些现象?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你有何认识?答案:(1) 精耕农业原始社会时期就培植出水稻、粟等农作物;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铁器、牛耕;等等统一帝国出现了秦、汉、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大帝国。儒家伦理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就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经磨难而未曾中断虽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和外族入侵,

23、但中华文明一直持续。影响深远中华文明对亚洲、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影响重大事件中任何一例即可。(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3)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加紧侵略亚非拉地区。成立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革命纲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4)反映的现象: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流。认识: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各个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

24、华;要有宽容心态理解和尊重人类社会不同文明等。六、能力训练1. 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发展史,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 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C. 西欧新航路的开辟D. 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个“整体”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密切相关A.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 工业革命在欧洲、北美地区兴起D. 资本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交织3. 达尔文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优胜劣汰

25、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A. B. C. D. 4跨国公司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垄断,进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公平。要解决这一矛盾( )A发达国家必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B发展中国家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C必须在乎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必须降低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5.(2000年全国,4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

26、的历史原因。6. 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的成果对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状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作用。分析新科技革命成果是如何推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7. (2007四川文综)(32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

27、伦理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回答:(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其意义不亚于新航路的发现。西汉时期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哪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3分)(2)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

28、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4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3分)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3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2分)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3分)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4分)(5)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2分)8. 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的成果对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状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作用。分析新科技革命成果是如何推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为指导的高考历史答案六、能力训练5.(1)俄日体制;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制。(2)主要差异: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俄日为专制主义体制。(3)历史原因: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俄国过渡道路是1861年改革,日本过渡道路是明治维新,两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6. 【参考答案】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盘针传入、航海术进步、地圆学说被广泛接受,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从而打破了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公元1500年为什么会成为全球史的分期?——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如果不是读《全球通史》,或者从别的地方了解到斯塔夫里啊诺斯的“全球史观”,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会想到把公元1500年去作为历史的分期呢?在中国历史上,公元1500年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朱佑樘在位的时期,当时的中国稳定、繁荣,文明高度发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远未到大变革的前夜,更不是历史的转折点。但在以斯jvzquC41yy}/lrfpuj{/exr1r1:35l74:gk1c@
1.【人文科学研究院】什么是全球史?首页 学校概况 院所设置 师资队伍 书院生活 教学培养 科学研究 成果转化 国际合作 党群园地 En 招聘 招生 就业 招标 邮件 Egate 校历 图书馆 信息公开 IT服务 联系我们 【人文科学研究院】什么是全球史?发布时间2024-12-17文章来源 人文科学研究院责任编辑裴心语jvzquC41yy}/uqfpijgjvnhj0gjv0ls142851:7381i229:c33659;51rcmf0qyo
2.世界历史(上)1、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魏风莲等译:《新全球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赵轶峰等译:《全球文明史》(上下),中华书局2006年版; 3、费尔南·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三卷本,三联书店1992年版; jvzquC41vy€t{7xwfc4ff~3ep1931?71e4;26Bf693<628ucig4ivv
3.世界史|豆瓣阅读1963年,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全球史诞生的标志。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将《西方的兴起》精编简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为该课程的教jvzquC41tgge0mtwdct/exr1gdupm87493?378
4.对世界史研究中若干概念的辨析吴先生的整体世界史思想,最早源于其论文《时代和世界历史——试论不同时代关于世界历史中心的不同观点》(《江汉学报》1964年第7期),时间上与美国学者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勒芬·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同期。这是睿智的中西历史学者在感知时代脉搏时各自的独立思考。相较而言,“整体世界史”概念含义jvzquC41yy}/e|xp0et0utl|1d}ze87246641}7246643Ad795>98A3ujvsm
5.全球史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拓展摘要:面对百年变局的持续演进,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全球史研究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拓展带来了诸多启迪。它揭示了非西方国家被“西方的崛起”所遮蔽和简化的历史,并将当今世界的“底色”更为清晰地展现出来;它的研究主题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议题高度“契合”,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提供了更jvzquC41euyo0ls1fm€hzy4|izv`|pxjmz532;8pf9w049752:5u49752:82a>;:23930|mvon
6.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小说免费全文阅读全球通史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有强烈的现实感。自问世以来,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jvzquC41yy}/orkgkzy/exr172e62;581
7.大家手笔: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深得人心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全球历史形成与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即“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步性:它使人类历史突破了此前jvzquC41pg}t0lhvx0ipo8r1c1oofn}0ujznnHnf?CXUKr^4\x[sM‚WWk;H2YzN3j3>22;7
8.《全球通史》思维导图:洞悉全球文明的兴衰和历史悟空智能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全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所称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其他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3:2=787mvon
9.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麦克尼尔《世界史》是公认的全球通史开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许倬云、钱乘旦、刘新成等权威推荐。麦克尼尔《世界史》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简明流畅,是一般教科书所不及的。不管是上班族、学生教师,还是商界人士、jvzquC41d0mvkmf{g0ipo8|gpj{b1A<571
10.全球史概论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全球史的概论性著作,可作为了解和研究全球史的入门指南。书中介绍了全球史的兴起、发展和基本理念,梳理了全球史研究的多元实践和主要展开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韧勉2022-04-06 07:08:40 目前国内最新最系统的全球史研究学术史性质教材,从中国人的接受史视角写的,学起来十分清楚。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yvdsjev1968>>;:7
11.《全球通史》小说在线阅读《全球通史》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 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 人类历史事件jvzq<84v0kifuvfnn0io1ktqmFos1?46:851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