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

建立人民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宪政国家

提要

建立国家宪法监督委员会,形成以人民民主为基础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三权一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政体制。使党的领导实现法治化、程序化,使国家的立法、行政机构实现民主化。

从革命到宪政的过渡,是每个民主法治国家进入现代政治社会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必将沿着这条道路。所谓的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 , 以民主政治为核心 , 以法治为基石 , 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 实行法治是宪政的基石。

关于宪政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英国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议会有着长期不断的历史,它由国王、上议院(贵族院)、下议院(众议院)组成,是英国的立法机关。在英国产生了议会统揽一切的现象。英国强调的是议会集权制,而非分权,他们的分权原则是在集权原则之下的有条件的分权。一切立法必须由下院提出法案并通过,然后交上院批准,再以英国国王的名义发布,此环节缺一不可。英国是最早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但也是实现普选最晚的国家。从地主和资本家的民主开始,到全民普选走了二三百年。美国实行的是宪政联邦共和制。"联邦"体现在美国的体制是由一个全国政府和50个州政府组成。"共和制"则是指一个由人民掌权、但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执政的政体。《合众国宪法》诞生于1788年,是美国政体的蓝图。它规定政府由三个分支组成(立法、行政、司法) 。《宪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创立了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使政府的任一分支都对其他两个分支具有某种约束力。美国虽然实行联邦制、三权分立、代议制原则,也赋予了一些人民的权利。但总统在国家政治体制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在美国,总统只向宪法负责,统揽美国的行政大权。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事统帅、及执政党领袖于一身。参政两院也时常被党派所掌控,成为大资产阶级代言的工具。法国第四共和国于1958年6月日立法授权总理戴高乐起草新宪。1958年制宪法原:普选为权力唯一来源,无论立法行政需遵循此原则;立法及行政权应确实分离;政府须向国会负责;司法保持独立。在立宪之初,制宪者的首要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并能运作的政府,它并未被设想去保护《人权宣言》及其后的宪法与法律所包含的公民权利。但在1971年,宪法委员会的决定打破了它对公民权利的沉默,并明确基于“共和国法律所承认的基本原则”,判决侵犯结社自由的议会法案违宪。此后,宪法委员会对人权保护的司法审查构成了其案例法的重要部分。当然无论是中国的学者还是西方的学者在研究宪政时都以欧美为样板,并把欧美的宪政作为标准。其实宪政无定式,切合实际就是标准。搞宪政,欧美的经验当然要学习,亚洲的创造也应得到重视。宪政是手段,达到民主法治才是目的。

中国的国情是:悠久的文明古国,人口众多,多民族,国土面积大,地域差别大。近明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国力衰微,遭受了近百年的列强欺辱。从清末到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各族人民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经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取得的,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宪政改革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宪政改革的关键是在宪法体制下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宪政国家就是要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程序化;立法和行政体制民主化。实现这个目标关键的一环是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形成以人民民主为基础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三权一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政体制。

关于违宪审查

宪法监督委员会是为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而设立的专门机构,普遍的提法是违宪审查机构。现在国际上行使违宪审查权的主要有下列机构:立法机构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宪法委员会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在美国,1803年的历史性的决定“马伯里诉麦迪逊”正式确立了法院审查立法合宪性的权力,美国最高法院有时甚至成了有效制衡立法行为的“超级议会”。议会违宪审查源自英国。在英国,议会拥有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的权力。英国实行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新法对于与之冲突的旧法有自然的替代作用。1920年奥地利首先设立了宪法法院。同英、美等国不同,许多欧洲大陆国家如奥地利、意大利、联邦德国等约26个国家是在普通法院之外设立专门的宪法法院,来行使司法审查权的。法国革命沉重的打击了掌握司法权力的封建贵族(“第二等级”),法官被认为是旧体制的遗产,因而,其干预立法和行政事务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在法国,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是宪法委员会。法国于1958年现行宪法专设宪法委员会一章对宪法委员会的组成,职能和运行机制作了详尽的规定。法国宪法56条规定“宪法委员会的成员为九人,任期九年,不得连任。宪法委员会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三人由共和国总统任命,三人由国民议会议长任命,三人由参议院院长任命。除上述规定的九个成员外,历届前任共和国总统为宪法委员会终身当然成员。宪法委员会主席由共和国总统任命。在裁决时,如双方票数相等,主席有最后决定权。”法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主要体现于四个领域:选举、总统紧急权力、立法与执法分权、法案审查。我国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旨在依法保护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制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构想

一、基层公民大会

基层公民大会由基层单位全体公民参加。基层公民包括:农村村民、国有单位企事业职工、城市居民等。基层公民大会选举基层公民大会委员会。选举村长。评议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党员和党员候选人进行民主评议。直接选举全国、省、县各级人大代表。直选国家主席、省长、县长、乡长直至村长。参加全民公投批准宪法修正草案。参加全民公投批准国家重大事务的解决方案。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一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

二、国家宪法监督委员会

国家宪法委员会由六名社会主义理论专家和六名法制专家组成。六名社会主义理论专家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提名,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表决决定;六名法制专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表决决定。为了保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不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和宪法原则,国家宪法监督委员会有权审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一切决议和提案,监督国家主席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公民投票。国家宪法监督委员会有权批准和否决全国人民代表表达会提出的关于修改宪法的全民公决议案,有权批准和否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提出的国家重大事务全民公决议案。

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国家宪法监督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家舆论宣传机构。协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央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任免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任免国家宪法监督委员会社会主义理论专家成员。颁发国家主席委任状,在国家主席有渎职行为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国家主席政治上无能的条件下罢免国家主席。

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亿万人民的福祉。《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必须自觉的接受群众的监督。宪法在赋予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利的同时必须也规定中国共产党接受全体人民一定形式的监督。公民大会评议制度就是很好的监督制度。一、所有党员必须接受一年一度的公民大会评议。民主评议票数不过半的,在党内不得享受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接受党内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一年一度(建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由五年一次改为五年一届每年一次)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票数不过半的,终止本届任期内在党内的领导职务。三、入党候选人必须接受所在党支部单位的全体公民的民主评议。评议票数不过半者,不得转为正式党员。通过民主评议制度实施,使我们的党更具有先进性代表性。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公民大会通过对党员和入党候人的年度评议也间接的实现了人民对党的领导的法律程序上的认可和授权。

四、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批准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协议、和合同。随时对国家主席和各部部长进行质询和弹劾。比准政府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等。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任何议案必须得到国家宪法监督委员会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审计署署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决定。为了避免专权和保障立法的公正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任期为两年,可连选连任两届。

五、中央人民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中央人民政府设主席,副主席。主席可委派第一副主席管理日常国家事务。民选后的中央人民政府不设国务院,实行主席内阁制,由主席直接领导政府各部委工作。

中国的宪政改革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是在全国城市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村集体等基层单位建立基层公民大会。是人民民主实体化。形成中上层代议制和基层人民民主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为全面的进行宪政改革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宪法监督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宪法监督委员会。为行政体制民主化和议会(人民代表大会)体制民主化做好组织准备。三是根据县级直选,有限自治的条件先期实现县级直选,有限自治。县级直选包括:县级直选、乡镇级直选、村级直选。直选范围:县级及县级以下的人大、政府领导人,县级及县级以上的人大机关分配给地方的各级人大代表。有限自治是指: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县级以下地方政府自主处理本地事务。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宪政方案得到全面实施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委员长副委员长)的直选,全面实施各级政府行政领导(国家主席、省长、县长、乡镇长、村长等)的直选。完成中国的宪政改革。实现以人民民主为基础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三权一体的国家政权体系。

THE END
0.公元1500年为什么会成为全球史的分期?——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如果不是读《全球通史》,或者从别的地方了解到斯塔夫里啊诺斯的“全球史观”,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会想到把公元1500年去作为历史的分期呢?在中国历史上,公元1500年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朱佑樘在位的时期,当时的中国稳定、繁荣,文明高度发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远未到大变革的前夜,更不是历史的转折点。但在以斯jvzquC41yy}/lrfpuj{/exr1r1:35l74:gk1c@
1.【人文科学研究院】什么是全球史?首页 学校概况 院所设置 师资队伍 书院生活 教学培养 科学研究 成果转化 国际合作 党群园地 En 招聘 招生 就业 招标 邮件 Egate 校历 图书馆 信息公开 IT服务 联系我们 【人文科学研究院】什么是全球史?发布时间2024-12-17文章来源 人文科学研究院责任编辑裴心语jvzquC41yy}/uqfpijgjvnhj0gjv0ls142851:7381i229:c33659;51rcmf0qyo
2.世界历史(上)1、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魏风莲等译:《新全球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赵轶峰等译:《全球文明史》(上下),中华书局2006年版; 3、费尔南·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三卷本,三联书店1992年版; jvzquC41vy€t{7xwfc4ff~3ep1931?71e4;26Bf693<628ucig4ivv
3.世界史|豆瓣阅读1963年,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全球史诞生的标志。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将《西方的兴起》精编简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为该课程的教jvzquC41tgge0mtwdct/exr1gdupm87493?378
4.对世界史研究中若干概念的辨析吴先生的整体世界史思想,最早源于其论文《时代和世界历史——试论不同时代关于世界历史中心的不同观点》(《江汉学报》1964年第7期),时间上与美国学者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勒芬·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同期。这是睿智的中西历史学者在感知时代脉搏时各自的独立思考。相较而言,“整体世界史”概念含义jvzquC41yy}/e|xp0et0utl|1d}ze87246641}7246643Ad795>98A3ujvsm
5.全球史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拓展摘要:面对百年变局的持续演进,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全球史研究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拓展带来了诸多启迪。它揭示了非西方国家被“西方的崛起”所遮蔽和简化的历史,并将当今世界的“底色”更为清晰地展现出来;它的研究主题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议题高度“契合”,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提供了更jvzquC41euyo0ls1fm€hzy4|izv`|pxjmz532;8pf9w049752:5u49752:82a>;:23930|mvon
6.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小说免费全文阅读全球通史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有强烈的现实感。自问世以来,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jvzquC41yy}/orkgkzy/exr172e62;581
7.大家手笔: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深得人心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全球历史形成与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即“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步性:它使人类历史突破了此前jvzquC41pg}t0lhvx0ipo8r1c1oofn}0ujznnHnf?CXUKr^4\x[sM‚WWk;H2YzN3j3>22;7
8.《全球通史》思维导图:洞悉全球文明的兴衰和历史悟空智能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全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所称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其他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3:2=787mvon
9.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麦克尼尔《世界史》是公认的全球通史开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许倬云、钱乘旦、刘新成等权威推荐。麦克尼尔《世界史》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简明流畅,是一般教科书所不及的。不管是上班族、学生教师,还是商界人士、jvzquC41d0mvkmf{g0ipo8|gpj{b1A<571
10.全球史概论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全球史的概论性著作,可作为了解和研究全球史的入门指南。书中介绍了全球史的兴起、发展和基本理念,梳理了全球史研究的多元实践和主要展开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韧勉2022-04-06 07:08:40 目前国内最新最系统的全球史研究学术史性质教材,从中国人的接受史视角写的,学起来十分清楚。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yvdsjev1968>>;:7
11.《全球通史》小说在线阅读《全球通史》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 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 人类历史事件jvzq<84v0kifuvfnn0io1ktqmFos1?46:851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