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数据库大全(分类归纳版)全国报刊索引学术文献书目

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老旧期刊是文献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清末自有期刊以来到1949年以前,中国出版的6000多种期刊,共13万多期,150余万篇文章,具有全面性和独有性,是研究各个学科发展,科技传承脉络的不可或缺的数据库工具。网址: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影像数据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自1941年创办以来收集的中国古籍,绝大部分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购买,共有中文古籍4000余种。

大型新版古籍丛书数目数据库

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

《妇女杂志》数据库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民国期刊与古籍全文数据库数据库目前有民国时期旧报纸400多种,古籍善本300多种,存储量达280GB。

《近现代日记全文检索数据库》 国学公司最新研发的《近现代日记全文检索数据库》,汇集近代著名日记二十余种,涵括近代各个阶层的人物,包括在朝官员、地方官吏、使馆人员、进士、举人、童生、工程师、幕僚等,通过逐年、逐月、逐日比对,浏览同一日期不同人物的记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包括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帝后殡天、辛亥革命等大事。

中国近代报刊库(爱如生)「中国近代报刊库」从晚清到民国期间逾万种报刊类出版品中,精选三千余种「影响范围广、存续时间长、史料价值高、反映时代意义、具开创性或代表性」者。时限上自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33年),下迄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范围包括周报和日报形式的各类报纸,以及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和年刊形式的各类杂志;内容广及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外交、社群,以及学术思潮、科技、教育、文艺、体育、卫生等各层面,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与时代变迁。「中国近代报刊库」收录甚多知名之重量级报刊,大多完整保存,少数为残卷,但大部分皆为难得罕见之珍本孤本。如晚清时期编印之《上海申报》、《万国公报》、《顺天时报》、《东方杂志》、《盛京时报》、《点石斋画报》、《国粹学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民国时期发行之《甲寅》、《晨报》、《学术》、《独立评论》、《禹贡》、《抗战文艺》、《食货》、《国民政府公报》、《语丝》等;伪满洲国与沦陷区编印之《橄榄》、《立言画刊》以及1919年以后,由中国共产党与解放区发行之《新青年》、《觉悟》、《工人周刊》、《红旗日报》、《红星》、《向导》、《八路军》等,可谓灿若繁星,举隅皆珍。(已开售)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

南京大学馆藏民国图书南大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数据库,作为南京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数据库之一,收入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共2497种。主要以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图书馆时期的馆藏为主。是南京大学图书馆极具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本系统仅限校内用户使用。

南京大学馆藏民国期刊南大图书馆馆藏民国期刊数据库,作为南京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数据库之一,收入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期刊共27835 本。主要以南京大学前身 — 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图书馆时期的馆藏期刊为主。本系统仅限校内用户使用。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数位资料库

(台湾)国家图书馆港台图书馆

天一阁博物馆

只要注册即可在线浏览

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资源库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资源库收录数字化的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资源,包括民国期刊、民国图书、缩微胶卷、碑帖拓片等,方便各校区师生在网上检索浏览。目前开通试用期间,特色库中收录46897册民国期刊。其他资源将继续建设和开通使用。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数据库《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数据库》光盘系利用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的《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1857~1919)书本目录,并增添部分新的内容后制作完成的,系研究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最佳电子工具书。1、数据库规模本数据库收录了1857年到1919年六十年间的中国近代期刊535种,11000余期,共近40万条记录,其中个别期刊最早的为1833年,最晚的期刊为1928年,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一些主要刊物,其内容包含大量有关满清时代和民国初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社会轶事和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各方面的侵略、渗透、掠夺和世界各国时事的宝贵史料。2、记录内容数据库着录字段包括顺序号、篇名、著者、刊名、年卷期、历史纪年与收藏单位。光盘中的刊名库还包括英译刊名、刊期、出版年份以及期刊介绍等内容。两者的内容可同时在屏幕上显示。

期刊

CALIS外文期刊网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网站

其他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

(艺文拾趣重新整理编排,略有删减。)

转载自出版资源库公众号;北外全球史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汉学研究中心简介Modern History Databases (MHDB)近代史数位资料库 https://mhdb.mh.sinica.edu.tw/ 由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维护,提供 18 个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收录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学文献及出版物。跨库检索只需注册即可免费使用,但在各组成数据库内进行检索往往能提高检索结果和检索效率。 jvzq<84jcpzvk7wwe0kew7hp1yr{{mm1zuwl|‚4;5g>95@678e<5;j9:;:9b7lj4:7j:d:g0jvs
1.以海外藏档深化近代中日关系研究所以仅看一国档案并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的某些问题,必须要有多国档案综合分析,才能对中国近代史各种各样的政治问题、边疆民族问题,产生比较清晰的理解。这也要求我们研究要有国际化视野,注重运用多国史料,从而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更高层次。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横向检索推动研究深化jvzquC41yy}/e|xp0et0n|}1uni{1;5452=0v;5452=2;h:88;75;7xjvor
2.北京大学亚洲史地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亚洲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9月,是在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的关怀和鼓励下创建的。中心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暨特藏中心和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开展亚洲史地文献的搜集、整理、揭示和研究。完成了侯仁之藏书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仁之玮瑛藏书”特色库、国家清jvzquC41yy}/nrg0rm{/gmz0ep5qq{ycn1io1klim1qy{s4{|ujxz
3.与国际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以1956年中国历史分期问题讨论为中心有会议上发言时即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亚洲史研究,这种历史研究特别注重亚洲人民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历史GiWook Shin, Daniel C. Sneider eds., History Textbooks and the War in Asia: Divided Memories(London: Routledge, 2011), 4445; 引用主席的话谈朝鲜战争.,这一研究趋向与欧美 jvzq<84ddu46{€q0eqs0ejsmcq}fpncp1788:>0jvsm
4.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的兴趣。我提倡的同心圆史观扭转『中国主体,台湾附属』的认识方式,也有人深有同感」27,他觉得,这是反抗文化霸权,因而试图瓦解传统的「中国」论述,代之以一个以台湾为中心,逐级放大的同心圆作为历史论述的空间单位,即第一圈是本土的乡土史,第二圈是台湾史、第三圈是中国史,第四圈是亚洲史,第五圈一直到世界史jvzquC41tekoy7q|w0kew7hp1e532;72:1743B3jvor
5.中心成果《海外华语资源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二)华语传承口述史资料库 海外华语传承口述史资源库是中华语言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华语传承口述史研究是一项“留根铸魂”的学术工程。再现华教精英的光辉事迹、生命历程、实践体验和动人话语,提炼他们维护华语文事业的精神核心,可以接续中华语言文化海外再生的动力。 jvzquC41{wbpƒn{wct/duhw0gjv0ls1kplp1:5881865:3jvo
6.葛兆光教授论文《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海域的一个历史关键在“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或者说环东海南海区域的国际关系史基本特点是什么?我的初步看法是,在19世纪中叶欧洲坚船利炮进入东亚,形成巨大“冲击”之前: (1)环东海、南海诸国,一方面以朝鲜“事大交邻”为中心联结东北亚,一方面以朝贡和贸易为重心连接东南亚,东部亚洲海域大体有一个基本稳定的国际秩序,这个秩序从14jvzquC41kcnt0ozfcp4ff~3ep1oohx4323603=<50jzn
7.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是2001年11月30日,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作为不仅能使日本人,同时也能使世界各国人士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些资料的场所而设立的。 本中心所提供的“亚洲历史资料”是指作为关于近代和现代我国与亚洲近邻各国关系的历史资料而十分重要的我国的公文档案和其他纪录。现在正依次对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厅防卫研究jvzquC41yy}/ljhct0mp0su1ejoog|j1cduvv8ltggzjpp3jvor
8.董欣洁:论新时代中国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些具体工作在世界史研究力量的组织培养、世界史研究项目的规划制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应地,这也为克服“欧洲中心论”的消极影响、切实从全球视野出发推进具体的世界史研究提供了制度基础和人才储备。 回顾中国世界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关于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探讨从近代中国世界史研究萌生以来,一直jvzq<84kyj4du|s0ep5yull1uzrm{|}u14632:61v4632:625a;34=>;70yivvq
9.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相关信息将用于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改善服务以及提高数据库的质量) 状态不佳留言板(英文:Error form)请协助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英文:Questionnaire)网站使用须知 网站导航 链接集 咨询 东京都文京区本乡三丁目22-5 住友不动产本乡大厦10楼TEL:+81 (0)3 5805 8801E-mail:jacar_enquire◆archives.go.jp(jvzquC41yy}/ljhct0mp0su1ejoog|j1kpwvk{~0jvsm
10.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panCenterforAsianHistoricalRecords)http://www.jacar.go.jp/chinese/index.html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是在近现代的日本内阁、外务省、陆军、海军的公文书以及其他记录当中选出与亚洲近邻各国之间的关系相关的资料,世界上史无前例地将它进行数字化,构筑图像数据库,通过在这个网站上公开提供资料,尝试共有历史事实的数字存档。该中心可以算是世界上一个大型的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79@<26: